如果曹魏執政的還是曹氏,那麼魏是否能滅蜀?

時間 2021-05-07 04:40:17

1樓:

蜀滅,最大原因是由於吳,並非魏

喪失聯吳抗魏的態勢,三足立不起來

蜀和吳最尷尬,蜀打曹是有理由的,理由是漢

蜀打吳,那是軍閥混戰而已,越打,魏的姿態就越高而吳打蜀,是欠我荊州,借了就要歸還

這尷尬就是你打我有理,我打你理虧

而蜀的力量,是最弱的,

蜀國連年征戰,國力不足以和人抗衡,

西南大開發並沒有完全實現,先天不足,這到今天西南仍然不容易開發三國架構的設想並沒有完全實現,還是應該在聯吳滅魏階段任何與吳的鬥爭,勝負都是削弱聯盟的行為

何況劉關張都是死於對吳方向,遺憾啊

如果劉備發誓蜀吳永世修好,聯盟一萬年,尚且有的喘息當然吳也不是好東西,熱臉貼冷屁,所以還需要軍事外交多多努力,達到目的

2樓:遺臭了

題主的假設本身就不成立。

首先,從歷史的必然性上看,曹魏尤其是曹操,是開歷史的倒車的。當時的歷史大勢,是士族走上歷史舞台,貴族沒落。而曹操,一方面是太監的孫子,說他和皇室完全沒關係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主要依靠力量夏侯氏,都是有世襲爵位的,所以他是貴族兼軍頭,被推翻很才是歷史大勢。

從歷史偶然性上看,司馬氏就算不成功,還有鍾氏,還有荀氏,甚至還有陳氏等一大堆世家大族等著推翻曹魏,而曹操的後代又沒有曹操那種雄才大略,能夠逆天而行。

另外,自打曹丕搞九品中正制,曹魏就已經變質了

3樓:

司馬代曹主要影響的是高層人事任免,大部分豪紳和p民該幹啥還是幹啥,而且總的來說司馬代曹這件事處理的朝野上下還算滿意(雖有淮南三叛和鍾會造反,但很大程度上這也只是前線指揮官的個人行為),所以司馬執政和曹氏執政沒有本質區別,沒道理認為司馬氏做得到的事情曹氏做不到

當然伐蜀這件事能成功本身就有偶然性,不過曹氏執政的話組織起類似數量和質量的部隊應該不成問題,之後就成事在天了

至於什麼蜀國必敗的必然。。。只能說亂世有什麼必然可言,樂觀的想,萬一吳蜀續住了,再過個三四十年等北方大亂後,進可北伐逐鹿中原,退可把昔日盟友吞掉劃江而治,美滋滋

另外從上帝視角看,亂世應該是必然的,世家大族興盛,氣候變化,少數民族內遷,(伴隨著馬蹬的普及)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崛起。所以說孔明確實沒攤上乙個「天下有變」的好時代。

4樓:張景斌

魏蜀吳三國的滅亡是必然。因為三國的政治主張都不適合經濟的發展。整個東漢後期,一直到隋朝,都是讀書人逐漸登上政治舞台的過程,(司馬家族為代表的讀書人階級統治中國是歷史的必然)因為社會生產力已經達到的程度決定了。

這個結果是不變的,只要哪個政權最先政治改革,比如說像隋唐時期逐步完善科舉考試,那個政權就先贏的中國,但是無論是曹魏,劉氏,諸葛氏,孫吳都不是讀書人家族,短期內是很難利用階級來使讀書人成為自己統治工具的,在那個三國紛爭,讀書人爭權的歷史背景下,三國沉寂,成為歷史必然。

5樓:Sam Wang

倘使司馬懿不發動政變,司馬師與司馬昭也會在之後發動類似的權力爭奪鬥爭。事實上,二子皆發動過更具影響的政變:1.

如司馬師廢魏主曹芳為齊王,殺夏侯尚等政敵;2.司馬昭弒高貴鄉公曹髦等。

曹氏宗族在曹芳時期,由於曹洪、曹休、曹真已死,忠於曹氏的大將如張頜業已於木門道中箭身亡,魏國已沒有可用良將,朝廷內能抵禦蜀漢及東吳的力量繫於司馬氏的親信,如武將郭淮、孫禮、鄧艾;文官如賈充、蔣濟、鍾會等。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不僅耗盡了蜀漢的國力,其實也將魏氏的宗族力量耗乾了,最後只剩下獨當一面的司馬氏。高平陵之變只是曹氏徹底交權的一次集中表現而已。

6樓:藍峰青

持不同意見。

在那個時間點統一本來就是偶然事件。君不見統一了短短幾十年就天下大亂衣冠南渡了。

很有可能,還沒來得及統一,就中原有變了。

7樓:李夢陽轉世

滅蜀是必然的事情,因為自從諸葛亮死後蜀漢就逐漸走下坡路了,再加上兩國之間巨大的國力差距,那麼蜀漢被曹魏吞併是很正常的事情。

曹魏作為三國最強,是最有可能統一的國家,其統治者自然也會有這樣的意向。雖說曹魏滅蜀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只要給曹魏足夠的時間,那麼曹魏國力會越來越強盛,反之蜀漢在劉禪的帶領下會越來越衰頹,此消彼長,伐蜀的時機總會到來。

再從人才的角度上說,即使鄧艾沒受到重用,曹魏的人才以及人才儲備也比蜀漢要多,長此以往依舊是曹魏優勢。至於運氣,其實鍾會鄧艾伐蜀那次,即使鄧艾不偷渡陰平,姜維要翻盤的難度係數也很大,魏軍就算突破不了劍閣,那佔據漢中之地也是很有可能的,若讓魏軍占領了漢中,那蜀漢即使這次不被滅亡,那也是懸劍在頭,岌岌可危了。

8樓:

關鍵問題是會伐蜀嗎?

戰爭是政治的外延。司馬昭伐蜀本身是為了在弒君之後給自己加光環,讓自己在已經被曹髦之死阻礙而停滯幾年的代魏之路上再繼續向前走,內政目的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沒有司馬氏篡魏,特別是沒有曹髦之死,曹魏伐蜀的需求其實不大,因為威脅有限,發動戰爭勞民傷財,除非有絕佳時機,朝野反對會很高。

其實司馬昭伐蜀反對聲就很大,連鄧艾都不支援,但司馬昭出於政治目的必須「一意孤行」。曹魏如果沒有內政威脅,很難想象會不顧反對做出此舉。

至於會不會贏,個人認為那根實際掌權的是曹氏還是司馬氏關係不大,畢竟曹魏這邊的人還是那些曹魏功臣後代為主,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等偶然性也非常大,伐蜀成功最重要的還是靠國力的懸殊還有劉禪的奉獻精神

9樓:「已登出」

第一,蜀漢被曹魏滅的主要原因是兩國國力差距太大,魏國無論是經濟、土地面積、人口、兵力都強於蜀,蜀如果內不保持廉潔任用賢能,發展經濟;外又不北伐聯結羌胡,打通隴蜀,那麼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從人才角度來講,即便沒有提拔鄧艾也可以提拔其他人,魏國當時人才濟濟,除了鄧艾還有鍾會、羊祜、杜預、王浚、王渾、諸葛緒、馬隆等人可用,尤其是鍾會,他是曹魏重臣鍾繇的兒子,能力出眾又地位顯赫,他肯定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而且重點是他是支援伐蜀的,鄧艾是反對伐蜀的。沒有鄧艾一樣能滅蜀,只不過沒有提拔懂地理的鄧艾可能攻蜀難度會更大。

當時東吳薛珝出使蜀漢回吳後對孫休是這麼說的,「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蜀漢的官場被陳祗黃皓這兩個小人搞得烏煙瘴氣,漸失人心。蜀漢的棟樑姜維也是60多歲的人了,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他一死接替他的人大概率是言過其實的諸葛瞻,這時候蜀漢就危險了。即便姜維能活得更長也沒用,畢竟當時很多朝臣都想整垮他,黃皓想用閻宇接替他,魏軍打來時出現了蔣舒這樣的帶路黨。

你看,蜀漢的內部矛盾都已經嚴重到了這個地步!吳國張悌聽說魏伐蜀斷言蜀必亡!所以我認為這種情況下蜀國很難抵抗魏國的持續進攻。

曹魏真的沒有機會統一嗎?如果曹丕,曹叡活久一點天下會統一嗎?

唐琪 曹丕剛繼位時還想著征伐以正其名,結果撞的灰頭土臉,後面就忙著打壓宗室,玩九品法,指望他來統一應該沒戲。曹叡繼位後被東西攻罰弄的焦頭爛額,國庫空虛,諸葛亮死後,曹叡不是興奮於可以大行征伐,而是忙著建行宮享樂,被楊阜他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好幾次,指望他來統一,估計也是沒戲。 丁末 大有機會,天下...

為何老是有人說曹丕導致了曹魏政權的滅亡,曹丕沒出什麼大錯呀?

季言 很多人都是結果倒推,壓迫宗室導致高凌平gg,中正制讓氏族崛起 這兩點都是基於兩代皇帝死的太早了,兒子又少,司馬懿又太能活,曹爽又是廢物,很多特定條件堆起來,才給偷了家,曹丕躺土裡都十幾年了他哪能想到會這樣,非要說鍋,就是他倆都死的太早了 江上一峰青 九品中正制向世家妥協沒有大問題,因為在當時的...

不懂就問,曹魏被司馬家篡權的時候,那些跟著曹魏打拼天下的功臣們都在幹什麼呢?

李成 曹魏打天下,武將班底靠的是曹家夏侯家子弟兵,文臣班底是荀彧為代表的世族集團。這兩個團體天然屬性存在本質不同。武將班底本身就是自家人,但擋不住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和曹家生育質量下降的歷史趨勢,到了司馬家準備敲鐘上市的時候,曹家夏侯家班底除了被老天帶走大部分,剩下的基本在司馬懿洛水政變前後團滅了。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