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國時期蜀國不同意與孫權二帝並尊而魏國也沒有同意是不是孫權就沒有稱帝合法性與理由?

時間 2021-05-30 00:08:38

1樓:江口洋介

合法性是個什麼玩意?

楚武王僭越稱王就一句話,我蠻夷也!不但自已稱王,還封三子為王。

理由就很簡單,孫權一句話就行。「曹、劉盡皆稱帝,吾若猶為王豈不吳人皆久居於人下矣!"就是曹丕和劉備都稱帝了,如果自己不稱帝那麼整個東吳體系與魏蜀兩國體系相比,就是自貶一級!

俸祿就少了!孫權稱帝,皇帝有麵,百官有錢,百姓減稅!為什麼不幹??

2樓:土方君歲三

孫權未必不能獲得合法性。因為上古時期的人對合法性的認識和我們不一樣。我們現在的人認為,繼承了乙個正統王朝才有合法性。

而上古時代的人認為只要天命所歸,人民擁戴就是合法的。就可以稱王甚至稱帝。至於是不是繼承乙個正統王朝,並非必要條件。

我們通過《史記》看一下周朝稱王是什麼時候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商朝還沒有滅亡,紂王依然在位。而姬昌自己,就已經把自己的稱號由西伯提公升為文王了。他的理由是什麼呢?無非就是人心所歸,天意所向。難道他這個王還是紂王禪讓給他的?

我們在看看前面的商朝是怎麼玩的,幾乎跟周朝如出一轍。

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

以告令師,作湯誓。於是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

夏朝還沒有滅亡,而商湯就已經把自己下的命令叫做帝誥。而且自稱武王,與夏王平起平坐了。

我們再看看戰國時代

十九年,王為西帝,齊為東帝,皆復去之。

周朝還龜縮在洛陽一角,而秦國齊國就已經分別自稱西帝和東帝。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周天子禪讓了?

還是這兩個亂臣賊子是周王的兄弟?都不是,理由還不是什麼人民擁戴,天意如此。雖然他們很快去掉了帝號。

但是還是開了乙個先例。給了孫權理由。

同樣的例子還有楚義帝,楚義帝即位的時候,是秦二世禪位給他的嗎?他是秦二世的兄弟嗎?為什麼可以稱帝?理由無非就是人民擁戴,天意所歸。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憑天意和民心就可以自稱帝王?原因就是上古的五帝都是人民選舉出來的。

到夏禹才開始家天下。但是直到漢朝,甚至三國時期,人們還有一種模模糊糊的觀念,認為只要人民擁戴,天意有所表示。就可以稱帝。

無需禪讓或親屬繼承。這可以看成是古代民主制度的一點殘留。而孫權算是沾了這麼一點殘留的光。

至於民心所向,這個還不好弄,孫權真要想稱帝,江東文武那個不願意拍馬屁勸進?他的大臣們在地方也是有頭有臉的大地主,硬要說是民意代表也不是不行,實在不行,再找兩個江東地方有點威望的老頭來,勸勸孫權大人當皇帝,民意不就來了。至於天意,就更好糊弄,江南什麼珍奇異獸沒有,抓兩隻孔雀或野雞說是鳳凰下凡,或者抓只大象說是麒麟瑞獸。

再找兩株長得好點的稻子說是嘉禾。天意示好啊,大王不當皇帝。老天都看不下去。

你看那美美的鳳凰,胖胖的麒麟也會哭啊。這不,天意民心都有了,咋不能當皇帝?商湯,周文王,齊東帝,楚義帝都是這樣做的。

而歷史上孫權稱帝,也就是用的天意民心這個古老的理由。不信我們看看他的登基詔。

皇帝臣孫權,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漢饗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終,祿胙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奪神器。

丕子睿繼世作慝,竊名亂制。權生於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拯世,奉辭行罰,舉足為民。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事之人,鹹以為天意已去於漢,漢氏已終於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休征嘉瑞,前後雜沓,歷數在躬,不得不受。

權畏天命,敢不敬從。謹擇元日,登壇柴燎,即皇帝位。唯爾有神饗之!

左右有吳,永綏天極。

還不是文武百官擁戴,天意所歸這個老理由。不行嗎?三皇五帝都是這麼選出來的,你敢說我民主合法,老天所愛的孫權不香嗎?我可是人民「選舉」的。

3樓:看曹瞞

法理性這東西,是可以解釋的,甚至可以牽強附會。

蜀漢不同意二帝並尊,並不影響孫權稱帝。

魏國就更用不著顧忌了。夷陵之戰前稱臣,而後又開打,臉都翻了多少回了。

合法地位,本就是贏家說辭。

就拿漢家江山來說,有什麼合法性?

畢竟是從老秦人手上奪過去的。

秦始皇認為自己很有合法性,底氣很足,大秦帝國是「憤六世之餘烈」。

江山是從祖輩那傳下來的,祖輩的江山周王封的!

現在更大了,不再是秦王國了。要稱秦帝國了!

合法性妥妥的很硬,那又怎麼樣呢?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嬴政還想著子孫三世五世,百世千世萬萬世。卻二世就領盒飯了。

劉邦乙個區區亭長,比鄉長還低的基層小吏。法理上有什麼資格統領天下?

況且當時的割據軍閥也多,實力強的不可勝數。

更有項羽自動VIP續費,掛一般的存在。

誰拳頭硬,誰就佔法理。

按理應該是西楚承接天命。

你看暴秦,就是被我們西楚霸王KO的!

然而,天道無常。

還是靠著劉邦肯花錢,捨得給地盤,才籠絡了各位軍閥一起合圍了項羽。

法理上自說自話:暴秦無道,斬白蛇而誅之。

既然是推翻殘暴的秦朝,拯救萬民於水火。

又是白帝之子,上天授命。

那這執掌天下的位子,就應該由劉某人來坐。

劉家人坐江山也有四百餘年了!

這麼長時間,大家也就習慣了大漢,習慣了劉姓天子。

法理上,漢獻帝應該代表大漢,繼續萬年下去。

可是漢獻帝手上除了皇帝這張牌,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了。

秦失其鹿,尚且天下共逐。

大漢就剩了個裹布,那還不得人人圍觀?有大膽想法的,總要上去扯上兩把。

如果董卓扯贏了,法理上就說:天命轉移,興天下者在董氏。

如果郭汜、李傕玩贏了,法理上就說:新國承接漢命,以續體統。

只是大家越看越明白,曹操快要玩贏了。

難道,這法理就該是曹操的?

曹操肯定說是!

大漢名存實亡,北方還是靠著他風餐露宿,組團公費旅遊搞定的。

按理說,這法理就該是:魏接漢命。

事實上,曹丕也是這樣吹的。

劉協不管願意,不願意。還要恭恭敬敬走個儀式,表明法理是曹魏來當家。

那孫權,又該怎麼說呢!

孫權早就想稱帝了!

看看鄰國,曹魏好歹走了個禪讓儀式,也籤了授權合同,冠冕彈簧。

季漢吹自己是興復漢室!當家人姓劉,也有人買賬。

孫權怎麼個說法呢?

漢朝的乙個地方將軍,又不姓劉,也沒撈到授權合同簽一簽。

不過辦法還是有的:

先向曹魏稱臣,大魏吳王。你魏國不是承接漢命麼?

我這大魏的王爵是籤了合同的!也是合法正統。

有資格割據江南,替大魏看好這半壁江山。

不需要了!呸!你這個篡漢賊子!

早就看你不順眼了!如今季漢就是代表大漢天命。我吳王輔助季漢,就是正統!

何況季漢都承認二帝並尊了!大漢的授權合同,不比曹魏的更名正言順?

退一萬步說:季漢不承認二帝並尊,不給發合同。曹魏也不承認吳王。

那也沒關係啊!

我們孫將軍是大漢的臣子!作為大漢唯一的遺孤,有資格、有理由、有義務、有責任扛起大漢的旗幟,把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統統收拾了!

如果孫將軍能夠西進吃掉季漢,北上吞併曹魏。

那合法性更是沒跑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當然,最後還是晉統一了天下。晉說吳、蜀都是非法,也只能聽任晉去說。

《三國志》上,則曹魏的皇帝可以稱本紀。

司馬懿不必留下傳記,放到《晉書》就好。

吳、蜀啊,只能叫傳了。

4樓:炎舞

稱帝的合法性,只存在於王朝平穩的時候,會看重血統和禮法,但亂世之中,合法性變得可有可無。周天子式微的時候,群雄並起,你能說秦滅六國不具有合法性嗎?劉邦稱帝時有合法性嗎?

魏代漢而立的時候,漢家氣象又一次衰落了,曹丕已經當了皇帝,曹家自詡為正統,繼承了前代的神器社稷,立志掃清六合一統天下,從曹操開始,就視妄圖自立的割據勢力為眼中釘,曹老闆上公升期一直在征戰,直到兵敗赤壁。而隔壁家劉皇叔,有志向有抱負,覺得曹家是亂臣賊子,奪了自家的江山,從諸葛亮開始,就一直立志北伐,所以曹劉兩家死磕。

而東吳,真的挺有意思的,好像從孫堅孫策開始,孫家就只盯著江東八十一州,並沒有吞併天下的野心,所以,孫吳的態度極其曖昧,建安時,承認漢帝的地位,但就是不服管教,曹丕稱帝了,他也向曹家稱臣,完全就是你厲害我名義上承認你,但實際上我就想在我自己一畝三分地里做個割據一方的王侯,於是這個稱號,從孫將軍到吳侯到吳帝或者江東太守之類的,並沒有多大區別。一直覺得,在北方衣冠南渡之前,後世一直稱讚的江南才子之鄉是不存在的。是北方的文人到來,帶來了中原的文化,此前,這裡的人,就比南部蠻夷好一點,都………挺沒素質的,做事情也不講究。

言歸正傳,孫權稱帝完全是廣積糧緩稱帝,那邊曹劉兩家鬥的你死我活,兩家誰也沒功夫管東吳,同樣是割據一方,他們都稱帝了,我不稱帝很沒面子啊。於是趁兩家都沒注意的時候,那就,登個基吧。本來天下只有乙個皇帝,現在出了兩個,再多乙個,誰會介意再多乙個,你覺得我不合法,過來打我啊。

來自夷陵之火和長江天險的嘲笑。

5樓:

孫權稱帝不需要蜀漢和魏國的同意,只要他想,便可以稱帝,不論有沒有合法性。

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

這能需要什麼名義與合法性?無非四個,老子願意。

孫權再不濟也比這強,他貴為大魏吳王,已是王國建制,叛離北方必致力於進製稱帝。稱帝繞不開帝位的合法性論述,他的合法性是什麼?答案是沒有。

吳錄載權告天文曰:"皇帝臣權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享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終,祿祚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

孽臣曹丕遂奪神器,丕子叡繼世作慝,淫名亂制。權生於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辭行罰,舉足為民。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事之人,鹹以為天意已去於漢,漢氏已絕祀於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

休征嘉瑞,前後雜沓,歷數在躬,不得不受。權畏天命,不敢不從,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即皇帝位。惟爾有神饗之,左右有吳,永終天祿。

"曹丕奪漢之神器已經八年,這期間漢氏沒有皇帝 ,所以漢氏已絕祀於天。我這裡祥瑞頻繁出現,可見天命在我,所以我不敢不聽從天意登基為帝。

孫權與曹丕稱帝的合法性論述思路相同,先論證漢氏氣數已盡,然後論證天命在我。曹丕以漢帝禪讓來證明天命由漢轉移至魏,他的合法性與天命論證都是完整的。而孫權只能用祥瑞為證,祥瑞是不足以論證天命的,那麼孫權的論述當然沒有合法性,也難以自洽。

但以孫權的條件,論述到這種程度已是極限。所以孫權向蜀漢提出並遵二帝,試圖用蜀漢的認可來增加自己稱帝的合法性。

蜀漢帝位的合法性論述是,漢氏氣數未盡,而天命在劉備。通過王莽篡漢,光武中興,說明漢室會再次復興,劉備即是劉秀式的人物,那麼這套論證自然具備合法性,也可以自洽。這也是堅持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矢志北伐討賊這宗旨的根源。

並遵二帝對蜀漢而言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內部定性為賊,外部承認利用,諸葛亮以內外有別的權宜之策將其迎刃而解,且不損害蜀漢帝位的核心利益。但對孫吳來說是比較尷尬的問題,提出並遵二帝,首先要承認蜀帝,如此自然與孫權稱帝的合法性論述相悖,但又沒有其他辦法。

孫吳政權十八個年號,其中十或十乙個以祥瑞命名,也是清楚自身帝位薄弱的一種表現。至於獲得帝位的合法性,滅掉曹魏無疑是方法之一。

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不聯合魏國滅吳國?

親魏吳王 孫權舔著臉說要為曹操 討羽自效 結果曹操轉手就把訊息透露給了關羽 孫權又舔著臉說要為曹丕 請往撲掃 劉備,結果夷陵打完半年不到曹丕的大軍就圍住江陵了 不然答主以為孫權為啥要主動向劉備遞橄欖枝,你說他真的就不想乘勢進取西川?那麼反過來說,劉備打贏了夷陵就能避免被曹丕襲其後的局面?那既然不能避...

三國時期蜀國要採取什麼措施才能統一?

已登出 失去荊州並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還可能奪回來,夷陵倒是非常的傷,損失了太多人,還帶走了劉備。存地失人和存人失地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是人地兩失。事實上,統一的戰略和丞相是一樣的,先修養生息,和孫吳修好,放棄荊州。等到一定時候準備北伐,但不是畢其功於一役,而是慢慢的蠶食魏國,說實在的因為失去了荊...

三國時期的蜀國,軍師將軍和前將軍哪個地位更高?

兵臨城下 就職位上四方將軍肯定高啊,軍師將軍不過雜號將軍。但是還是得看有美領其他職位。諸葛亮軍師將軍但是署大司馬府事。劉備是大司馬開府,政令皆出於大司馬府。劉備在外,由諸葛亮替劉備主事。所以諸葛亮軍師將軍位不高,但除了假節的關羽之外。其他幾個四方將軍都得聽諸葛亮的。至於諸葛亮和關羽誰權利大,這個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