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大乘的修行者是怎麼實修的?

時間 2021-05-11 16:22:49

1樓:佛香

沒修行二十餘年,修行只做兩件事:打坐與念阿彌陀佛,其餘什麼也不做,但到一定境界,則一通百通。沒開悟前,講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法,開悟以後,講的是自己的法,即自己的修行境界。

如"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句,講的便是實實在在的境界,即是修至中脈開出陰神的境界。修中脈,一開始內視,中脈只似麥桿一樣粗細,且麥桿中間流動著一絲絲淡藍色一樣的氣,修下去,麥桿似水管粗,淡藍色氣增多,直修至中脈與整個身體一樣粗時,量變引起質變,"吽"一下,整個身體空了,變成一根蓮花杆,整個頭部變成一朵粉色大蓮花再修下去,陰神出來了,可看到除紅塵以外的鬼呀、神仙呀、佛菩薩呀等等眾多眾生,才明白什麼是輪迴,什麼是因果等等,這便是花開見佛悟無生的境界。

要實修,只有老老實實選定一門,持之以恆堅持下去,十幾年如一日,都會有成效。但入門有為法特別重要,怎麼修,才能性命雙修,同時對於靈體與肉體進行改造提公升,則是重中之重。

2樓:楊婕的老公

比如十六觀經,裡面有觀想,楞嚴。裡面有耳根圓通。楞嚴和唐密經典裡還有事續部的布設壇場等等,這些都是。

具體的大乘空性的修法,般若系反而講的不怎麼多(我個人甚至沒怎麼見過),但是大寶積經和大集經裡邊凡是帶「菩薩」的品名都有或多或少的實修法,比如虛空藏無盡意等等,

維摩詰經,壇經,般若系經典裡的空性(如何落實到實修上的)實修法可以看慈誠羅珠堪布慧燈之光第一冊裡的空性修法,我記得慧律法師也講過,出處不明,大概是某些大德看了空宗的經典然後自己寫的修法,也可能是從寶積或者大集裡提煉的,還有可能是出自一些論典,比如中論四百論等等。

中論裡,龍樹菩薩的推理非常接近通行的大乘空性修法。

至於禪宗,他可能是想靠參話頭遮蔽掉一念無明從而堪破無始無明,提取如來藏心來行一行三昧

圓覺經裡的入幻三昧就是藏傳的三輪體空。

3樓:趙俊

大乘麼:見性成佛了。

修行內容麼:六度了

目標麼:成佛了

你麼:先丟開佛教諸多名詞,首先要深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兩句來要求自己的言行思想心理。做到這一步再深入自己喜歡的佛教法門。

諸惡莫作,眾善奉舉,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4樓:樂寂靜

占察善惡業報經

「善男子,是名略說一實境界義。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應當學習二種觀道。何等為二?一者、唯心識觀,二者、真如實觀。

「學唯心識觀者,所謂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有所作業,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察知,勿令使心無記攀緣、不自覺知。於念念間,悉應觀察,隨心有所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也。所謂內心自生長短、好噁、是非、得失、衰利、有無等見、無量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別。

當知一切境界自無分別想故,即自非長非短、非好非惡,乃至非有非無,離一切相。如是觀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差別也。

常應如是守記內心,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勿令休廢,是名修學唯心識觀。若心無記,不知自心念者,即謂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識觀。

「又守記內心者,則知貪想、瞋想及愚痴邪見想,知善、知不善、知無記,知心勞慮種種諸苦。若於坐時,隨心所緣,念念觀知唯心生滅,譬如水流、燈焰無暫時住,從是當得色寂三昧;得此三昧已,次應學習信奢摩他觀心,及信毗婆舍那觀心。習信奢摩他觀心者,思惟內心不可見相,圓滿不動,無來無去,本性不生不滅,離分別故。

習信毗婆舍那觀心者,想見內外色,隨心生,隨心滅;乃至習想見佛色身,亦復如是,隨心生,隨心滅,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非心不離心,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習信此二觀心者,速得趣會一乘之道,當知如是唯心識觀,名為最上智慧型之門,所謂能令其心猛利,長信解力,疾入空義,得發無上大菩提心故。

5樓:輕影

大乘佛教立足於菩提心,修學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核心。 可以研讀《入菩薩行論》。

菩薩四弘誓願體現著大乘菩提心的本質內涵,六度是菩薩修行的六大科目, 又叫六般羅蜜,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型度愚痴。由這六度廣開大乘八萬四千法門,乃至恒沙數的法門。

《佛子行三十七頌》 作為一大乘佛子所應具有的行為 ,其中也包含了該如何修持。

01、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渡生死海,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

02、貪愛親方如水動,嗔憎怨方似火燃,痴昧取捨猶黑暗,離家鄉是佛子行。

03、遠惡境故或漸減,離散亂故善自增,心澄於法起定見,依靜處是佛子行。

04、常伴親友還離別,勤聚財物終棄捐,識客且遺身捨去,舍現世心佛子行。

05、伴彼若使三毒長,並壞聞思修作業,能轉慈悲令喪失,遠惡友是佛子行。

06、依彼若令惡漸盡,功德猶如初月增,則較自身尤愛重,依善知識佛子行。

07、自身猶築生死獄,世間天等能救誰,故於救度不虛者,歸依三寶佛子行。

08、諸極難忍惡趣苦,能仁說為惡業果,故雖遭遇命難緣,終不造罪佛子行。

09、三有樂如草頭露,是須臾頃壞滅法,故於無轉解脫道,起希求是佛子行。

10、無始時來憫我者,母等若苦我何樂,為度無邊有情故,發菩提心佛子行。

11、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於自樂他諸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12、彼縱因貪親盜取,或令他奪一切財,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於彼佛子行。

13、吾身雖無少過咎,他人竟來斷吾頭,於彼還生難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

14、縱人百般中傷我,醜聞遙傳遍三千,吾猶深懷悲憫心,贊他德是佛子行。

15、縱人於眾集會中,攻吾隱私出惡言,於彼還生益友想,倍恭敬是佛子行。

16、我以如子愛護人,彼若視我如寇仇,猶如母對重病兒,倍悲憫是佛子行。

17、同等或諸寒微士,雖懷傲慢屢欺凌,吾亦敬彼如上師,恆頂戴是佛子行。

18、雖乏資材為人賤,復遭重病及魔侵,眾生罪苦仍取受,無怯弱是佛子行。

19、雖富盛名眾人敬,財富量齊多聞天,猶觀榮華無實義,離傲慢是佛子行。

20、倘若未伏內嗔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興慈悲軍,降伏自心佛子行。

21、五欲品質如鹽滷,任幾受用渴轉增,於諸能生貪著物,頓時舍是佛子行。

22、諸所顯現為自心,心體本離戲論邊,知已當於二取相,不著意是佛子行。

23、設若會遇悅意境,應觀猶如夏時虹,雖現美麗然無實,離貪著是佛子行。

24、妄執實有起憂惱,諸苦猶如夢子死,故於違緣會遇時,觀為虛妄佛子行。

25、求覺尚需舍自身,何況一切身外物,故於身財盡捨卻,不望報是佛子行。

26、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豈可能,故於三有不希求,勤護戒是佛子行。

27、欲享福善諸佛子,應觀怨家如寶藏,於諸眾生舍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28、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29、甚深禪定生慧觀,能盡除滅諸煩惱,知已應離四無色,修靜慮是佛子行。

30、無慧善導前五度,正等覺佛不能成,故具方便離三輪,修智慧型是佛子行。

31、若不細察己過失,道貌岸然行非法,故當相續恆觀察,斷己過是佛子行。

32、因惑說他佛子過,徒然減損自功德,故契大乘諸行者,不道人過佛子行。

33、貪圖利敬互爭執,聞思修業將退失,故於親友施主家,離貪著是佛子行。

34、粗言惡語惱人心,復傷佛子諸行儀,故於他人所不悅,絕惡言是佛子行。

35、煩惱串習則難治,勇士明持正念器,貪等煩惱初生時,即摧壞是佛子行。

36、隨於何時行何事,應觀自心何相狀,恆係正念興正知,修利他是佛子行。

37、為除眾生無邊苦,勤修諸行所生善,咸以三輪清淨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6樓:弘李

初學佛法,對這個問題理解的就是踐行菩薩道啊,六度:布施、守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在「戒、定、慧」三學上和南傳一樣的啊。

7樓:普照

簡單說就是發願和做有功德的事情,然後回向。目標當然是成佛。

大乘行人,一般不會去干預已經顯現出來的事情。不會認為自己有能力改變外界的顯現,果報已經現前,就隨他去吧,改變不了的。大乘行人,一般都是通過發願、功德回向來幫助眾生,改善外界。

功德有點象人類社會的錢一樣,基本上是一種推動力。佛號、咒都有極大的功德,有點象人類社會的銀行:-)

這個可以參考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最初是長者子,看到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千福莊嚴,為得此相好發願度脫罪苦六道眾生。之後為婆羅門聖女,見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廣求香華供具,供養先佛如來,以此功德救母出地獄。進而悟到救眾生的方法,再立弘誓願:

盡未來劫,廣設方便,令罪苦眾生解脫。然後是光目女,為母發廣大誓願。若母能永離三惡道,誓願救拔罪苦眾生。

最後還有一章是說布施功德,其實就是在說回向的作用。

所以說地藏菩薩,有極大的願力,是專門幫助三惡道眾生。我們要向地藏菩薩學習,為父母發廣大誓願。

複雜一點,先通過聞思大乘經典,悟入佛之知見,然後修行悟入無生法忍,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證無上佛果。

這個層次是一定要看楞嚴經的,二十五位菩薩談自己的實修法門,其中最重要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通過修耳根圓通,得十方圓明,就是開悟了,然後起修五十五位妙菩提路,誓願聞聲救苦。。。

8樓:

隨喜讚嘆題主菩薩善根深厚,品性溫潤。

大乘難,不是大家的問題,而是講解大乘的很多人把大乘講錯了。

小乘其實也沒什麼講對了的人。

大家都其樂融融信心滿滿地號稱在學佛,然而捫心自問,沒有幾個真正踏實的。

扯遠了。

真正的大乘,始於第八識如來藏的觸證,也就是七住菩薩的明心/見道/開悟/破(初)參。

大乘的修行內容,是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核心的般若總相智,以及悟後的般若別相智,以及地上菩薩修學的唯識種智。

大乘的目標,是成佛。

四弘誓願,是大乘的願。

其中兩句不共二乘:

眾生無邊誓願度

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兩願,也是末學的願。

如何實修?

觀行斷三縛結

如何修證解脫道

無相念佛

念佛三昧修學次第

禪:悟前與悟後(第2版)

南無佛法僧

9樓:沙門寂然

大乘就是菩薩道,不想成為阿羅漢、闢支佛,不想以聲聞身作最後身,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型達致成佛。

漢傳、藏傳,乃至南傳都有菩薩道,相對於解脫道,而設定出自己菩薩道成佛的路徑和方法。

但不管哪一傳中,所出現的以詆毀、誹謗、打壓、泯滅解脫道(即他們嘴中的所謂小乘)的自稱為自以為的大乘,可以說,其實已經不是菩薩道了。

而這一派自稱大乘菩薩道的徒眾裡,還出現另一種極端:認為解脫道的阿羅漢都是凡夫,沒有解脫,甚至還會墮落回凡夫,只有自己的所謂大乘才是唯一解脫的道路~~等等諸如此類,後世湧現的荒誕言論~~那麼也就是說,他們其實已經謗佛謗法謗僧,成為一種名之為大乘其實是邪教了。

修行者是如何看待元宇宙的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世間會變化衰退的萬事萬物,都不是永恆真實存在的,你不要太執著它們,只需要把他們當做一場夢對待。所以,在真正修行者眼中,元宇宙和網際網路等其他世間萬事萬物一樣,沒有本質區別,都是虛幻的。元宇宙只是一堆純色法。通過眼耳鼻舌身去接觸,讓心意識起貪愛沉迷進...

是否存在佛道兼修的修行者?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修行是悟道,悟真理。而真理是不分佛道的,佛道兩家的法,都是指月的手指,悟前可以兼修也可以單修一樣。悟後一切法盡皆信手拈來,如此才是神通廣大,無所不達。 蔣睦木 個人陋見 佛法有小乘大乘之分。世尊住世時,並沒有什麼大乘 小乘。之所以,有大小乘,是後人分別才有的。從此大小乘之爭便開始了...

為什麼大修行者的舍利那麼珍貴?

偌水簫遙 不懂,為什麼密教的東西被亂傳。難道說乙個開悟得道的人沒有舍利便就是假開悟嗎。舍利是長期吃素產生的鈣化牢固物質的原因。唉 叫我姐姐 是世人賦予它的意義,就像鑽石,翡翠,被世人吹捧,炒作,所以珍貴。但是鑽石,翡翠對於大自然來說,就是一種礦石而已。信奉它的人覺得無比珍貴,不信奉的人覺得一毛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