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佛說不著相,那麼為什麼極樂世界又滿是金沙琉璃呢?

時間 2021-05-10 23:32:02

1樓:道盛

我們直接把極樂世界的環境比作現世的財富。

佛教認為有財富的果報從布施得來

類似的極樂世界美好的環境不是從貪心中來。而是從阿彌陀佛的願力、功德中來。

這類似於想要錢和有錢是兩回事。

有很多錢不等貪財。

另外阿彌陀佛的願力把極樂世界建設的這麼好,可能也有吸引我們去的原因。

2樓:趙俊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用現在的話就是「但行善事,莫問前程。」當然功德圓滿了,自然會有前程。

所以世界上一切都沒障礙,起障礙的只是你的心而已。一切圓滿哪來障礙,而你一念有為,就是顛倒妄想。自生障礙而沉淪。

3樓:路遊

你讓乙個知識水平中下、受教育時間短的人理解寂滅容易,還是理解金沙琉璃容易?所以宗教嘛和信仰無關,信教和信仰有本質的區別。

4樓:G皇兄

1不著相,是相對高的境界,所謂非有非非有,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而極樂世界、金沙琉璃是相對低的境界,要用這些作比喻,引導引誘人們去深入學習。

對不同階段的人用不同的說法,也是佛教先人的用心良苦吧。

2佛學八萬四千法門,何其多?後世衍生出來的旁學,又何其多!有其精華有其糟粕,所以後世學者看起來會有很多矛盾。

佛經,就都是真經嗎?有三世因果、轉世輪迴嗎?三世,是我們認識的世界,輪迴是我們認為的方式嗎?

無可否認,在佛學的傳播上,用了很多錯誤的價值觀和做法。不是說佛法錯誤,是傳法之人本就各異。佛法下傳,參雜了太多歷史要素以及個人因果。

所以,不是「佛法寬不度無緣之人」,而是佛法變窄了,也可能它本來就是窄的,等待後世將其拓寬。

5樓:孫浩洋

為心所現,唯識所變。極樂世界殊妙莊嚴是因為佛祖本性自然流露。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佛祖心靈美麗,而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自性流露形成的,所以風景美麗。

金沙琉璃本身並沒有價值,是因為我們喜愛它們所以價值才顯得寶貴。

6樓:九指神啟

我們首先要理解什麼是佛,什麼是相。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的內心即是佛。相就是我們內心所依賴的種種。

極樂世界,金沙琉璃。這兩個相都是給普通人看的。因為有了這個相他們就會努力去打到這個地方。那些能看到這些虛妄的修行者,在他們心中,這些變的不再重要。這些相皆是虛妄。

為什麼這麼多虛妄的相,在佛教裡反覆被提及呢。因為人和人的屬性不盡相同。有些人需要這些虛妄的相。所以佛教裡面的佛和菩薩和羅漢,都有千千萬萬個相,而這些皆是虛妄。

當你看不到自己是佛的時候,你看到的佛都是他人的,或者這個佛並不存在。

當你看得到佛的時候,你自己即是佛,那麼諸相皆空了。

當你還在區分道教和佛教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選擇了相。這裡並非你選擇了相,就說你執著於相。

人是由意識和肉體兩方面構成,虛與實,陰與陽相互依存不可剝離。所以諸相皆空,並不是沒有。

當乙個尚未入道的人看到了入道後的行為,如果他能了悟,做的事情不會有偏差,如果不能了悟則入魔叨。

我說的這些一般人是看不懂的。這在佛教裡有人會說,你不能讓大眾聽得懂是你的修行還不夠。這樣說也對也不對。有些東西,我不願示人,有些人確實不應該知道。

7樓:君上

你說的金沙琉璃和佛說的著不著相沒有關係。

佛說的不著相是對於無常的另一種解釋。世間萬事萬物一直都在變化,因緣也一直在變化。科學表明宇宙都在膨脹。

阻礙你開悟的,不是你手裡的名利地位,而是你對於名利地位的執著。

所以當你懂得天下萬物為我所用卻不為我所有的時候,金沙琉璃和著不著相,他們在你心裡的感覺,又會發生變化。

8樓:阿九

我左手佛法,右手金銀。

遇見老僧,就攤左手,遇見俗人,就攤右手。

個人理解,極樂世界,娑婆世界,本無差別,因世人的渴望,而出現了差別。

9樓:古事

佛看我們現在的世界,也是金沙琉璃。你覺得怎麼樣?

這個東西並非著相,而是心的體現。

既然大家都是未來佛,沒成佛的時候,自然就是金沙琉璃。

等到成了佛,就啥都沒有。

如果,你現在去看看那裡,指極樂世界,呵呵,具體是啥還不一定。

10樓:江先生

極樂淨土這明顯是乙個謊言,你個人可以思維一下,乙個滿是金沙琉璃的世界有什麼好,金子和琉璃之所以值錢是因為在地球很稀缺,但是如果在乙個全是這種東西的世界,當金子隨處都是,除非你有本事倒賣到地球,否則對於當地來說 ,金子就和沙子一樣,對於人來說一分不值。

不著相的意思是不被迷惑,因為大部分人很容易被外在的人事物迷惑,從而產生一種執取

11樓:長青

這還不簡單。因為我們還放不下,還一直在著相,所以告訴我們前面有個世界很好,可以短暫休息,用來好好修行度眾。

如果你不著相了,當下就是淨土,不用去西方了。

12樓:善思意

這個就是報應,就是做善事之後得到的報應,和佛想不想要沒有關係,即使佛不想要,也會出現這些。

然後全市肯定大力宣揚你,整個學校都是宣揚你,也會叫你回去發表講話,你想不去也不行。你會收入幾十萬,上百萬,這筆錢,你想不要都不行。

沒辦法,這個就是報應,誰叫你考了全省第一名呢。

你懂我意思,你只要做善事,就好像佛做善事一樣,那麼金銀琉璃是報應,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個是因果的法則,你想不要都不行。

13樓:般若財經

不著相,意思是不住在相上,而不是要你離開相,佛說放下,而不是要你丟棄。心,如如不動就行,相來相去,都是妄念,不跟著相走就是了。

14樓:

佛以萬法皆空,何以有西方極樂世界?

答:萬法皆空,乃凡夫惑業所感之境,何得以如來福慧所感之極樂世界相比。彼將謂西方亦同此世界,了無有異乎。

以凡情測聖境,何異跛夫疑六通聖人一念便達一切世界,當即時累死也。又何異愚人謂一月普印千江,當不勝其勞也。佛言世智辯聰,不可入道。

彼之所說,正佛所謂愚痴。而彼尚囂囂然自命為智,豈不大可哀哉。欲詳說之,太費筆墨,熟讀文鈔,無疑不釋。

——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文鈔復馮不疚居士書》)

15樓:章自

相是什麼?著相又是什麼?

相,想,意識,不著相,則金沙琉璃亦是大千塵土,大千塵土亦是金沙琉璃。

金,呈現善良,優美,光明,你看到的

極樂世界,自然呈現金沙琉璃的樣子。

16樓:

首先我沒有達到四禪,如果有一天達到怎麼印證,別急有佛經。先看解釋。

喻無著,謂行者修習禪定三昧,若破見、思惑,明發真慧,無染無著,則得道果。若是菩薩,即能破一切塵沙煩惱,是名金沙輪三昧。(果即初果、二果、三果也。

)五輪三昧之一。金沙為真實無著之義。修禪定斷見思二惑,起無漏智,無染無著,因是斷盡一切煩惱,得道果,故名。

巴利經藏長部。

猶如琉璃寶珠,美麗而玉質優異,為八面之結合體,善磨精製而光耀,清澄無獨,具足一切美相,濃青色、或濃黃色、或赤色、或純白色、或淡黃色,以通此等之質色,具眼者以此置於手中而善觀察:知「此琉璃寶珠,美麗而玉質優異,為八面之結合體,善磨精製而光耀、清澄無濁、具足一切美相,濃青色、或濃黃色、或赤色、或純白色、或淡黃色,以通此等之質色。」大王!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在安住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智見。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飯粥所長養者,是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

又我之識與此相關連、依此而存在。」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

這是長部沙門果經佛陀對四禪的解釋。所以前面金沙以及琉璃寶珠都是比喻用詞,佛說金沙琉璃非金沙琉璃,是名金沙琉璃。金沙琉璃不是指向實體物質金沙與琉璃寶珠。

是指向「非色,名蘊」的名字。有比喻方便抽象,想象極樂世界。

17樓:掌中之葉

佛陀說的話不會自相矛盾的,如果你看到了矛盾,那應該做出選擇,因為肯定有乙個觀點不是佛說。

在相應部經藏裡,佛陀經常告訴我們要對五蘊厭,離貪,從而心解脫

不管極樂世界存在不存在

七寶池,八功德水,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都是五蘊

對於五蘊我們應該正觀而厭離,厭離而離貪,離貪而心解脫

如果你因為對這些好似美好的五蘊現象心生渴望,那必定是有愛緣取,取緣有的,反而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也並不是我們心裡渴求什麼就一定會實現,要有正確的條件滿足才可以實現。同時要準確有效率的完成一件事,我們應該盡量的排除不確定的那一部分。

佛法的修行從乙個角度來說是以貪嗔痴的止息帶來苦的止息,如果我們真正的去修行,那我們就是要解決貪嗔痴的問題,如果這個過程反而助長了貪嗔痴那肯定不是我們修行要做的事情

畢竟比如某人說你將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樂開了花,將對方視為親密同伴。某人惡語咒你下地獄你就內心翻江倒海,將對方恨之入骨。這對你的離苦之路來說,是個大問題

SN.42.6節選

村長!你怎麼想:這裡,如果男子是殺生者、未給予而取者、邪淫者、妄語者、離間語者、粗惡語者、雜穢語者、貪婪者、有瞋害心者、邪見者,一大群人會合後對他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

『令這位男子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村長!你怎麼想:

那位男子是否因一大群人的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會往生到善趣、天界嗎?」

「不,大德!」

「村長!猶如男子如果往深湖中投入大石頭,一大群人會合後對它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親愛的石頭!

浮起來!親愛的石頭!浮出來!

親愛的石頭!浮到陸地來!』村長!

你怎麼想:那塊大石頭是否因一大群人的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會浮起來、浮出來、浮到陸地來嗎?」

「不,大德!」

「同樣的,村長!那位男子是殺生者、未給予而取者、邪淫者、妄語者、離間語者、粗惡語者、雜穢語者、貪婪者、有瞋害心者、邪見者,即使一大群人會合後對他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令這位男子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

』而那位男子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

村長!你怎麼想:這裡,如果男子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離間語者、離粗惡語者、離雜穢語者、不貪婪者、無瞋害心者、正見者,一大群人會合後對他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

『令這位男子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村長!你怎麼想:

那位男子是否因一大群人的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會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嗎?」

「不,大德!」

「村長!猶如男子投酥陶瓶或油陶瓶入深水池後如果破裂,在那裡,所有碎片與破片會走向下降,而酥或油會走向上公升,而一大群人會合後對它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親愛的酥與油!

沉下去!親愛的酥與油!沉沒!

親愛的酥與油!朝下走!』村長!

你怎麼想:那酥與油是否因一大群人的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會沉下去、沉沒、朝下走嗎?」

「不,大德!」

「同樣的,村長!那位男子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離間語者、離粗惡語者、離雜穢語者、不貪婪者、無瞋害心者、正見者,即使一大群人會合後對他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令這位男子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

』而那位男子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佛說阿彌陀經中說極樂國土要說七重欄楯,七寶池,金沙鋪地?

羽安 佛教是有神學和哲學兩個方面的。念無量佛阿彌陀的名字往生美麗極樂世界 這是神學方面。凡有所相,皆為虛妄 這是哲學方面。不要覺得佛教類似虛無主義的哲學觀跟你觀念相和,就認為神學方面也是沒問題的。念佛的名字進極樂世界,並不是一種思想。而是一種無法證真 證偽的陳述罷了。我認為,佛學其實是披著神學的外衣...

既然諸法空相,那麼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空不代表虛無。能不斷往裡面填東西的狀態,才是 空 和 滿 相對。佛法是流動的。諸法空相,所以人活著的意義,就是不斷地去證,去闡釋諸法,但不被法的相所限制。比如萬有引力是法,但萬有引力僅在巨集觀有效。量子力學也是法,但僅在微觀有效。兩種定律都有意義,但都是 空 的,因為存在更多的未知物理定律,甚至也許...

既然心既是佛為什麼還要做凡夫?

飛龍小院 樓主能在日常生活觀察自己的心念,看來是個有心人。佛家說,心既是佛,這個地方的心,是指的真心。不是你那顆肉體心,也不是你那每天左思右想聰明糊塗的意識假心。真心是佛的另外乙個說辭,假心是佛的萬能妙用。把假心當我,這是凡夫的執著。假心往往隨外在的人事物的變化而言語造作,如果沒了外在人事物,假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