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認為無常即是苦,這要如何理解?無常為什麼就是苦?

時間 2021-05-08 21:50:28

1樓:羲皇上人

我個人覺得「苦」這個字,太感性了,容易造成誤解。

說無常,並非是簡單的我們世俗說的世事無常,而是五蘊的生滅無常。從這個角度看的世界,不是我們認為的感性認知的「苦」。

看過乙個很好的解釋。

2樓:longs

無常就是形容變化很快的意思。

具體到行為事件就是生老病死。

生的苦大家不懂,但是老病死苦還是很容易理解的。

衰老就是痛苦,誰喜歡衰老?

生病就是痛苦,誰喜歡生病?

死亡就是痛苦,誰喜歡死亡?

老病死就是無常,就是苦,看懂了嗎?

3樓:默默的甜蜜

無常在佛教裡面是理解為會我消失會毀滅的東西都是無常。

地球也是無常,只不過壽命長了一些。

這就跟輪迴一樣,生死輪迴。沒有停息。所以說這是苦。

跳出六道輪迴。跳出這個輪迴的遊戲。這就是解脫生死。

4樓:問心無愧

人生禍福無常,你不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若得遇福事還好!只怕一旦遭遇災劫、禍事等,定是出乎意料,防不勝防,令人困苦不已,倍受身心折磨。

況且,在這人世間,眼睛所見,耳朵所聞,感官所觸之處,無有一物可以長久不滅。許多人便是因為切身體悟出人生世事無常而走向修行修真之路,尋求解脫苦海的大道。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勉之!

5樓:

sakhāra行。一切行無常的「行」,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無常者。新新生滅故。屬因緣故。

未生者生起,已生者逝去。一切有為法,如琴之音,恆常為新。

由於受到逼迫,其本身是苦的,或由於其在生起之後達到住時、在住時變老及衰退、在老時壞滅,基於這四個原因而苦。

由於不斷地遭受逼迫、由於生得很辛苦、由於擁有苦為其基礎及由於排除樂,或由於沒有權力控制當這個生起之後,使其不能達到住時;在達到住時之後, 使其不會變老;在變老之後,使其不會壞滅;以及由於對這些沒有控制權的素質,由於空,由於不能隨心所欲地主宰,造作。必須遭受變易,擁有不存在為其終點,因為從乙個存在階段轉移至另乙個存在階段及因為捨棄原來的本質,這些只是無常的同義詞。

【叔本華】所以如果不能滿足的欲求是某種痛苦,那麼世界就無法擺脫其痛苦的本質。人們只是永遠試圖使自己的欲求滿足,但這種滿足卻更加證明和顯現了意志本身,這被叔本華認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

it is just like a mountain river, flowing far and swift,taking everything along with it; there is no moment, no instant,no second when it stops flowing, but it goes on flowing and continuing. So Brahmana, is human life, like a mountain river.

6樓:普波居士

無常即是諸法敗壞相。就是說一切法皆是因緣法,緣起則生,緣盡則滅。生生滅滅,無常敗壞,無有永恆不變,永遠存在的真實性,即稱無常生滅。

因緣法是業力因緣,都是眾業感召,隨緣顯化成種種業相,善緣顯現善境界,惡緣顯現惡境界,緣盡則諸相滅,皆是虛幻無常的。眾生不知諸法是無常,而隨其業緣顯現,起貪嗔痴,造殺盜淫,後隨業受報,輪迴六道,苦苦相循。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7樓:老塗

佛家的"苦"與世俗的苦意義不同,梵文是duhkha,英文是ill,作"逼惱"、"煎逼"解釋。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一樣東西是恆常不變的,世事遷流,所有的事物都是不完全不完美的,就是無常。但是我們普通人看不透而且不接受"無常"這個事實,所以就有無休止的追求欲。

可是在世間是找不出乙個"完美"的東西的。那不就矛盾了嗎,那不就是錯誤的執著嗎,被錯誤的執著所逼迫,就是佛家的"苦"了。

8樓:齊天大聖

這是佛陀對世間的一種解讀,屬於一種人生觀或者價值觀,因為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的,那麼在佛陀眼中,世間萬物或者整個人生完全都是苦的,毫無快樂可言,這種解讀其實就是一種和叔本華一樣的悲觀主義哲學,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叔本華認為人生如同鐘擺,無非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當慾望不滿足就是痛苦,當滿足了就會陷入無聊,這個種厭世的人生態度其實是和佛教的三苦理論差不多的,佛教認為人生的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受都對應著不同的苦,苦受對應苦苦,樂受對應壞苦,不苦不樂對應行苦,也就是說人生所有的感受無所不苦,世間萬物沒有永恆,因此世間萬物也無所不苦,整個佛法其實就是在覺悟痛苦的,當你意識到人生毫無留戀的時候,就離覺悟不遠了。在解決痛苦的方法上,佛教和叔本華哲學也大體一致,就是找個森林隱居修行,讓自己無欲無求,以禁慾的方式減少痛苦,佛教的體系在這個方面相對要詳盡一些,比如八正道,七覺支之類的三十七道品,這些止觀修行其實都是一些禁慾的實修手段,當修成之後,這個人就會如同活死人,無欲無求,在佛教中就稱為阿羅漢,就是解脫的人。

9樓:David Chiang

所以,您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什麼是「無常」。

不知道您平時是否有許過心願?

例如:我希望獲得那份工作,那個專案…

我希望親人們健康,平安…

當你想要「獲得」,卻獲得不了;

當你想要「保持」,卻保持不了;

當你想要「避免」,卻避免不了…

總而言之,你想要改變,卻改變不了。

這,就是佛陀所指的「無常」。

這時,一般人就會感覺到那個「苦」字了!

如果你不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很好!您內心的境界已經不一般了。

因為,「不受外界的影響」,就是佛學的基礎。

10樓:護法居士

你可以這麼理解,無常就是成住壞空,無常就是生滅。對於生滅法來說,前半段會起「樂」受,後半段就是「苦」受(苦苦:苦上加苦、壞苦:

毀壞之苦、行苦:有為之苦),最終成空。所以有生必苦(生老病死苦),無常即苦。

如何理解佛教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huanghuali 我也思考了很久。最初認為是人的慾望與看空慾望。最近在研究量子力學裡的雙縫干涉實驗的唯心現象時有了新的理解 色就是現實的物質世界,空就是人的意識世界。色即是空 物質世界是意識世界的影子 空即是色 意識世界才是物質世界的本源。 熊熊烈火 色就是你看到的,空就是你看不到的。看到的,感...

佛教既種下「諸行無常」的因,就結下佛教經典變化無常 龐雜繁亂的果,這種因果關係,你如何看?

Qinyi998 事實上佛陀闡述的不過是大自然的法則。無論後期的經典怎麼流變。人們怎麼去曲解,誤解佛法,只要前期經典和精華不消失 四念處,四聖諦,12因緣,八正道,37道品沒有消失 配合實際的禪修,都還有機會修行至解脫。回到當下如實地觀察自己的身心想法念頭感受,必將發現自身內在和外在的一些現象和事實...

佛教主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一切皆空,那為何又拘泥於「八戒」。即是空,何為戒!這本身不就是矛盾的嗎?

王文雲 有一部電影,說的是達摩祖師。當時是達摩到中原傳道,有乙個特別能說又著名的人問達摩 嗶哩嗶哩嗶哩嗶哩四大皆空是嗎?達摩笑笑不說話敲了丫一下頭,問丫疼不,還四大皆空不。 乙個是果,乙個是因,是次第。制戒為的是定,定成就才能起觀發慧。起觀發慧才能驗證色空不二。換句話說,戒只是助力,不是目的。譬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