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來,漢字文化圈內部會不會統一漢字?

時間 2021-05-05 12:19:15

1樓:

古代中國有的是「朝貢體系」 ,及其影響下的中國古代王朝對周邊藩屬國的文化輻射。

當時,因為有些藩屬國沒有自己的文字,主動使用了中國漢字,不是中國古代王朝強制這些藩屬國使用中國漢字。

漢字和漢語是原生配套使用的語言體系,組合就自然順暢。

藩屬國的情況是:

為了讓外來漢字匹配藩屬國的本土語言,藩屬國就把中國漢字系統改改變變,所以「中國漢字文化圈」的說法不合適,名不副實。

英美澳加這種英語字母圈,原生的英語語言和文字書寫系統在這幾個國家都基本保留一致,只是發音上有些口音而已。所以叫「英語圈」就不違和,名副其實。

2樓:11樓的孤單

不會統一。最大的難度在於文字與語言不相配。

漢字是與漢語匹配的文字,無論發音與詞意都與漢語高度吻合。而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兩者的語法結構都完全不同,差異巨大,因此漢字無法和日語高度匹配。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說電視機、電視台、電視劇集、電視節目,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而在日語中,這些可能都是發音完全不同的單詞,那麼你怎麼讓日本人理解發音完全不同的詞卻要在前面寫相同的電視兩個字呢?這種與語言完全不匹配的文字怎麼可能在日本被無條件的接受呢?

眾所周知,學習外語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後各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將越來越成為簡單的事情,大家學習外語的需求會迅速降低,各種語言之間的統一更是成了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

3樓:一葉

雖然我是個沒有文化的人,但是「漢字文化圈內部會不會統一漢字?」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漢字起源在東方的央央大國,有源遠的歷史與繁雜創造和演變過程。

它的演變是沒有終點的,漢字的統一只不過是無限時間長河裡的一點。

4樓:小精靈

我舅想知道提問者是什麼心態?

別在意文化圈、文明圈、筷子圈。這些似是而非的表述。回到現實看問題。辦好中國國內的事就可以啦。別幻想外面的世界會怎樣!!對待周邊國家………沒必要關注滴!!!!

5樓:Mr.BlueWhite

統一漢字不可能,如果中日韓三國連線緊密、並且中國在東亞海域的整體軍事實力遠超美國,一些異體字會隨著各地交流的頻繁而慢慢統一,比如団和團、収和收之類的

6樓:北一

可能。語言文字的功能就是交流和記錄的工具,這些工具所交流記錄的一定是文化,文化是隨著經濟進行交流的,經濟活動足夠頻繁,就會讓文化滲透的深入,文化深入了承載文化的語言和文字必然被使用。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懂點英文,這就是美國大片和美劇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例子。

兩岸三地及東亞的經濟交流只要足夠多,必然會被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一方的文化所影響。本來東亞就是漢文化圈的範圍,就有基礎,使用漢語的機會必然會增多。就像現在很多廣東的小孩子不會講地道的粵語一樣,不是說他們忘記了祖先,而是廣東和內地交流頻繁,如果堅持使用粵語的話交流成本會上公升,效率會下降。

當中國主導的RCEP蓬勃發展的時候,漢語一定會被重新廣泛使用起來,哪怕只是為了做生意的時候更有效率。

但要說融合之後是不是一定是大陸使用的簡體字普通話就不一定了,我更傾向於會出現一種普通話為基礎,簡體字為核心,但是混有日韓發音及日韓漢字的混合中文,就像英文裡有德文和法文單詞一樣。

7樓:林懷谷

漢字只能隨緣了,

現在比較希望日本人把節日全部調回農曆,

因為跟漢字不同,日本的節日現在一年從頭到尾,全部都是錯的,錯到連小學生都去網上問。

大年初一,日本的賀卡寫恭賀新春,但是1月1日根本沒新春。

三月初三,日本的古謠寫桃花朵朵開,但是3月3日根本沒桃花。

五月初五,日本的古謠寫鯉魚遨遊在梅雨中,但是5月5日根本沒梅雨。

七月初七,日本的古謠寫星河萬里,但是7月7日根本沒星河。(最搞笑的是7月7號日本列島還在梅雨季,,小學生找不到星星許願!!!)

8樓:追龜的阿基里斯

不可能,難度太大。且不說當今世界的主流是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內部又分為以英語、德語為代表的日耳曼語族和以法語、西語為代表的羅曼語族),就算是所謂「漢字文化圈」內部,幾百年的分化使得各國走上了獨自發展的道路,如何才能彌合差異求同存異呢?

漢字文化圈的崩潰至少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中葉滿清滅明之時,自從2023年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到2023年永曆被吳三桂勒死為止,日本、南韓、越南紛紛拒絕承認滿清是華夏中心,而是視金錢鼠尾長袍馬褂的清人為蠻夷戎狄,漢字文化圈的各國相繼走上獨自發展的道路。如果說這一階段各國還只是分家過,實則尚未出現差異,那麼第二階段,也就是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入侵東亞對漢文化圈的打擊則是致命的,致使漢文化圈徹底分崩離析,甚至連漢文化圈的母國都險些走上拉丁化道路。

過程不細說,最終的結果是,越南徹底拉丁化,南韓雖然沒有拉丁化但是選擇了本國獨有的文字,兩岸四地和日本則走上了簡體(包括日本新字形)和繁體兩條迥異的道路。

如果將來有朝一日要確立乙個統一的標準,無非只有兩個方向。乙個是取交集,越南和南韓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廢除漢字,僅僅在某些場合使用繁體字(比如紅白喜事、祭祖這類古典場合),可以忽略不計。關鍵是兩岸四地和日本,繁體字、簡體字、新字形,只能選擇簡體字中未被簡化的傳承字(即繁簡同形的字)並且同時在日本沒有被假名取代也沒有被日本自行簡化的字,或者是中日進行了相同的簡化的字,這樣的字大概只有幾百個,搞出這一套統一漢字沒有什麼意義。

再有就是取並集,將中(含港澳台)日韓越所有自行創造的漢字都收錄進來,相同的漢字有不同字形的(比如驛,駅驛驛)統統收錄,作為異體字。但是這樣太麻煩了,也沒有意義。

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是回歸近代以前的傳統漢字,也就是康熙字典以前甚至是明朝及以前的漢字標準。日韓越都能接受,但是很明顯,由於兩岸的問題,這邊不能接受,否則就是承認自己錯了。

9樓:Sarang Saigon

等中國的GDP吊打全世界,之後文化影響力輻射全世界的時候,他們自然會主動跟你統一。那個時候,可能現代漢語也已經成了他們半個母語。

GDP這個容易一些,10-20年內不難。文化影響力的提公升是乙個漫長的過程。美國GDP世界第一後經歷了50-100年才把文化輻射到全球,之前都是英法為主的歐洲文化主導世界。

路還很長,慢慢來吧。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掛乙個槓精

10樓:好個飛飛

這取決於將來中國有多強大。

日本人普遍認識1、2千漢字,如果中國文化強,日本人學漢字門檻不高。

南韓人名字都是漢字,韓語書面上也離不開漢字。

除中日韓以外就無視好了。

兩岸三地只是時間問題。13億人的影響力遠大於3000萬。

11樓:

沒有統一的必要,也就是說,統一了並不會帶來多大的好處。對於漢字使用者來說,字形差異並不會帶來多大的障礙。相對而言,簡體字使用者對字形差異的容忍度更高一些,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基本沒有識讀繁體字的障礙,同時也能猜讀大部分日文簡化字(新字型),少數類似於売這種字會造成障礙。

對於漢語自身,也沒有統一繁簡的必要,只需要整理一對多,字形根本不足以造成難以逾越的障礙。

至於印刷體的字形標準差異,實話告訴你,除了類似「歸」這種筆畫處理得不一樣的,大多數人都感知不到差異。

漢字的冗餘度相當高,把每一行遮住一半,都基本可以閱讀。同時,漢語書面語的冗餘度也很高,隨機、不連續抽掉乙個文字的三分之一的漢字,其可還原度仍然比較高。區區幾個字形上有關聯的繁體/簡體字,即便彼此不學,第一次接觸也能正確猜讀。

12樓:王贇 Maigo

我覺得除非漢字文化圈中的某個國家武力征服了其它國家,否則不會統一。

原因有二:一是改變漢字標準會產生大量不必要的成本;二是畢竟漢字文化圈各國之間還是有一定的敵視態度的。

至於說博採眾長,設計一套與現在各國標準都不完全相同的標準嘛……

13樓:幽陽

我認為很困難,

要知道文字不單單是為了傳達資訊,

還承載了這個國家的文化。

推行乙個像英語一樣的國際通用體系,倒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想統一各個國家的官方語言,

和平手段下,

除非使用漢字的所有的國家之間主動的將文化融合起來,否則可能性不大。

漢字文化圈內的親屬輩分關係用字是否不規範?

Tikui Tan 扔個閩南語的例子拋磚引玉 閩南語對媽媽,奶奶的稱呼都可以是 ma 聲調不同.前面或可加上阿,阿ma 稱呼媽媽時,可能帶有喉塞韻尾.民間習慣寫法,前者寫作 媽 後者寫作 嬤 但是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兩者都被寫作 媽 且 媽 表示奶奶時,為本字.表示母親時,顯示實際為替字.但未給出...

遼 金 西夏(的文字)能否被算入漢字文化圈內?原因為何?

菜菜子甜 該算契丹大字,女真大字和漢字的區別是使用者的不同契丹小字,女真小字,就是片假名一類的東西 西夏字,全盤照搬漢字的筆畫,構字法,除了字形全是漢字的核。這再不算漢字系統,那漢字系統裡還有什麼東西?怕不是漢字都不能算進漢字系統了。 譚樊馬克 西夏文不是,按某個答案來說只是用了漢字筆畫和六書造字方...

處在漢字文化圈的外國語都是 語系不明 ,這種現象有什麼原因?

月城 以北韓為例,因為長期使用漢字這種表意文字,而文字對口語有反作用力,長期接觸文字,會把書面語帶入口語。北韓就是這樣,最後她的語言參入大量漢語詞彙和句法,變成不倫不類,四不像,無法歸類。漢字文化圈都存在 文讀 這個現象,連國內的南方方言也一樣存在。 woq 其他回答已經說的比較明白了。其實,除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