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應改為表音文字嗎?

時間 2021-05-05 12:19:15

1樓:

漢字表音化的結果就是會產生大量的同音詞(尤其是漢語普通話這種音系相對簡單的語言),而且會人為地割斷與歷史文化的聯絡,其後果會比現在韓文實現表音化的後果更加嚴重。另外,漢字一旦實現表音化,漢語族各個方言都得各自制定一套不一樣的文字系統,秦始皇恐怕氣得要從陵墓裡爬出來了!

2樓:

不應該,也沒有動機去改,在教育普及的當代。

其實表意文字,意音文字的最大好處。便於理解和交流還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大一統、民族文化的傳承。表音文字主要記錄會隨時代變遷和地域分異的發音,變化比較大。

莎士比亞之前的英文著作就算轉成現在的拉丁字母還是很難理解,但中國一兩千年前的一些文言文轉成現在的字型和段落格式,高中水平的人就能有一定的理解。

東亞各國近現代的「去漢字化」,其實還是一種文化自信的博弈。雖然,很多人說漢字難寫難記容易導致文盲率高,表音才能解決教育和掃盲。當年有這樣的反應,原因就在於,一提到漢字,就很容易讓人們想起中國主導的封建貴族專治教育,是對人性的壓制與摧殘。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民族很容易將文字拼音化與去中國化、學習西方先進的只是簡單等同起來,認為變拉丁字符合歷史的進步潮流,是先進文化的象徵,而倡導難寫的漢字是腐朽與落後的。

喜歡評判先進與落後,是近代以來中國乃至東亞知識分子的乙個重要特徵。原因在於近代開啟國門之後,國人看到了與西方世界的差距,所謂的知識分子在追趕列強的期盼之下,也對掌握所謂的歷史的發展規律產生了強烈的渴望。

在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薰陶之下,在對啟蒙哲學的簡單化理解中,一些知識分子產生了能夠駕馭歷史規律、能夠抄近路發展的幻覺。基於一種進步主義的信念,他們習慣用進步與落後等單一的歷史發展觀來看問題,而罔顧人類歷史演進的複雜性。

3樓:獨孤豫仙

希望新增與漢字匹配的表音形式作為補充,以作為感嘆詞,譯音字,方言字,少數民族語言轉寫用。

不能代替漢字,只能作為必要的補充。

4樓:熱羅尼莫

當然不應該。首先,漢語同音詞太多,拼音化會增加大量同形詞彙;第二,漢語史上有大量文獻,改為表音文字會人為割裂歷史文化;第三,現在漢語的電腦輸入已經不成問題,所以沒有拼音化的必要。

5樓:

Gwoyeu Romatzyh 國語羅馬字簡稱國羅小學生念詩看到的會是這樣的文字。

Lih uei Renn jonq jeou Shern pyi,Tzay jye Shuai-iong dinq bu jy.

Goou lih Gwo-jia Sheng-syy yii,Chii in Huoh-fwu bih-chiu jy?

Jer-jiu jenq-shyh Jiun-en how,Yeang-jwo gang yu Shuh-tzwu yi.

Shih yeu Shan-chi tarn Guh-shyh,Shyh yiin duann-sonq Lao-toou Pii.

為什麼只有漢字表意而其他文字都表音?

MR JEN 有意的都表意,有音的都表音。區別只是誰表得更好而已。表意上歧義少的文字表得更好,表音上生字更容易於被讀出來的字表得更好。 夏仕蓮和鷗萊雅 樓上拿古埃及字舉例子的麻煩先搞明白象形文本和表意文字的區別ok?表意文字一定要像嗎?你能從11這個字元裡看出來代表11個數嗎? 這叫表意文字。你隨便...

表音文字,同音就同形嗎?

按照嚴格定義,表音文字應該音形一一對應 phonetic 即一種讀音只應該有一種寫法,一種寫法也只應該對應一種讀音。許多語言的文字在正字法初創的時代也確實符合這個要求。但是實際的口語是在不斷演變的,而正字法一旦確定則可以長期不變。因此世界上現存的表音文字很少有嚴格符合這個要求的。以英語為例,英語的正...

表音文字中有用文字本身打比方的用法嗎?

葉劍飛 I shaped 工字型 T shaped 丁字型 Z shaped之字型 Y shaped 丫字型 xjj 說個隨機使用過的場合 就是日文片假名的 曾在雜誌中用來形容牛高達的浮游炮 因為牛高達的浮游炮的確是三面板狀零件直角對接,構成的形狀。很像加長版的 這個形容並非大眾廣泛認知的現象,但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