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時間 2021-06-01 08:18:09

1樓:陳慶之

太上感應篇的第一句真是大讚。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道德向來是用來約束自己的,用之於人則失了味道。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身受之還是心受之?人皆有惻隱之心,一念為善,則善已行,而報之以安然心。惡有惡報,也是如此。

2樓:

這是典型的阿q語錄啊

根本沒這回事

首先,善惡本身就是個虛偽的觀念,實際上只有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區別而已,而這兩者本身就可以說是「自私」的,只是後者被大眾認可而已,為何?

因為大眾是物質享受上的受益方

3樓:大便超人

本來就是佛教的理論,非要用毛概去分析肯定沒得說。因為這兩句話的下半部分是「若然未報只是時辰未到」,如果不信來世,也請你不要糾結這句話了,好好做個遵守國家法律的好市民。

4樓:種好每一棵樹

首先,行業受報並非欠債還錢。

做了好事,別管別人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能體會到善法所帶來的安穩幸福之感的。

其次,做了好事,不一定立刻得到好的果報,因為果報的成就,需要很多緣分具足,而不僅僅是我們做了這乙個條件。

我們做了好事,只是增加了我們得到好的果報的概率,增加了得到好報的傾向性,而非得到乙個定數,是乙個趨勢。

我們努力學習,背很多書,不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但是至少可以增加我們考上好大學的概率,就是這個意思。

不善事亦然。

如果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乙個客觀規律,那麼這個規律肯定不以我們的意志轉移。

問題來了,這個規律帶來的報,和我們內心希望得到的報,是同乙個報嗎?

如果不是,我們會不會把我們內心希望的報定義為善報,把達不到我們希望的報,排除在善報之外呢?

生活給我們的東西,有的時候,我們並不懂,需要過了很多年,才能咂摸出這裡面的味道。

你給了世界乙個外力,世界就會變得和之前不一樣,別管這個差別到底有多小。

變化前的叫因,變化後的叫果,中間這個力,就是業。

複雜的是這個力,也有很多因素組成,受很多因素干擾,我們尚且不足以控制這個力,又何談掌握果報。

我們發的是善力,這個善力參雜到業力裡,這個善力能夠起幾分作用,我們便能得幾分善報。

5樓:GloriaHoly

如果你做了很多好事,卻依然生活不如意,會不會不高興?

如果有人作惡多端,卻依然活得風生水起,你會不會不高興?

這時,念叨念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感覺心情好多了。

6樓:愛貓的魚

口舌動一動,一句話就可以產生。所以產生的所有句子並不都是公理定律,包括題目這句,跟所謂「為銀珉服霧」,「不拿撈翔針線」,「貢呵鍋」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大致可以認定話語大多都有動機。至於動機具體是什麼,需要動用顱內的組織去思索了,而題目這句,算是大多數人的乙個美好願望——畢竟大多數人願意生活在乙個充滿善意的世界而不是相反。

7樓:噬幽囚

善,是什麼?

惡,又是什麼?

乙個人為了自己的子女有飯吃而去參加雇傭軍,是善是惡?

救一人殺一人是善是惡?

很多事都沒有善惡之分,從不同人角度看又不一樣,所以,所謂善有善報,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一切終歸是向著熵減方向發展,力量才是報與不報的根本~不分善惡~

8樓:xxxx

這個是錯誤的。

佛教是不承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這種說法違法佛教的觀點。

佛教的觀點是善有樂報,惡有苦報。

因為善惡指行為,苦樂指結果

9樓:誠誠

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的時候,你後悔也來不及了。因果報應、六道輪迴、鬼神之事,這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我們造善就叫做善業,造惡就叫做惡業。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作用,所以稱之為業力,所謂「不思議業力」。佛門裡頭有一首偈子說:

「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時辰到的時候,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我們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一定要認清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

10樓:麥克薩魯

佛教講「因緣果報」,理論很複雜,「因」與「緣」合和的時候,「果」才成熟。

非常多的「因」與「果」不在同一時間、地點甚至空間出現,而普通人的壽命有限,不能觀察到超過百年的因果關係。普通人又存在於相對固定的空間,不能觀察到跨空間的因果關係。

普通人用於觀察世界的工具:眼耳鼻舌觸,都有侷限性,比如眼睛,太大的看不了,太小的看不見,太遠的看不到,太近了也不能看,太亮的不敢看,太暗的看不見……

這種種的侷限,通常不會被重視,反而只把自己有限工具「測量」的結果當成「真理」——事實上每個人測量的結果還不一樣,也就是說你品嚐到的美食,也許在其他人口裡就是索然無味。

現在流行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想象力,我們有侷限的工具也限制了想象力,對那些太大或太小單位的時間、空間關係甚至跨維度的事,不敢想,也想不明白,就模擬兩可甚至乾脆拒絕了。

11樓:Serendipity

因為只有相信這個,才能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如果告訴你善有惡報,惡有善報,你還會選擇做乙個好人嗎?但是事實是,好人沒有好報。

12樓:chen

不談宗教很難把這話說清楚。一句話更容易從什麼樣的人嘴裡說出來,你可以自行判斷這句話對不對,要不要照做。平和之語更容易從和善之人的嘴裡說出,偏激怨憤之語更容易從狹隘之人的嘴裡說出。

13樓:亞兒

首先這句話並不絕對,畢竟人性是多面的,殺人犯也可能修橋鋪路,和尚也會有謀財害命的。

那麼什麼情況下會應驗呢?

第一,古語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哪怕在現在這樣乙個人情冷漠的時代,大家都知道多個朋友多條路,何況古代那種封閉的時代。

第二就是作惡者心理素質差,最典型的就是宮鬥劇裡某某妃子害死了另乙個妃子,然後心裡有鬼嚇死了。

第三就是來自熊孩子的惡報。對別人作惡,孩子有樣學樣,惡報就償還在了自己身上。

因此在目前這個社會,要做到惡無惡報,就要求作惡者一不蠢二不軟,別看要求少,能真的達到的還真不多。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們信嗎?

netkiller 單田芳有句定場詩 修橋鋪路的雙瞎眼,殺人放火的子孫多。善有不會有善報,惡有也不會惡報,這是宗教角度提出的因果關係。從統計學角度分析,沒有必然聯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行善使人心裡愉悅,快樂能讓人長壽。作惡常常受到道德譴責,心裡無法平靜,容易出現心裡疾病,長期的心理壓抑,導致轉化為生...

你相信這個世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

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做了善因,未必自己得到善果。做了惡因也未必自己吃下惡果。但有人起因就會有人食果。至於果誰來吃好像沒那麼重要。似乎佛祖更關心的是因果過程的結束。僧說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勸你行善積德,來世得有善終。我說 來世茫茫未可知,今生有業卻無能,既然萬般皆是...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現實卻是人善被人欺

因為人善被人欺,被欺的原因是累世的因,也許他某一世是個惡人,欺負了現在欺負他的人。任何事都有因有果,那現世人善被欺負的人,他做的好事,好報就在下一世收到善報 一滴之雨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後面不是還有兩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嗎。這四句是因果關係,善人一定會有個好的結果,惡人一定會有相應的懲罰,懲罰的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