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時間 2021-06-03 01:30:12

1樓:

善惡乃價值判斷,而非對客觀事實的直接描述,或描述客觀事實之間的關係(自然科學)。因此對這個觀念的屬性我作如下考慮:

首先,對「善行」/「善報」給出定義,作為推理前提,

1. 定義明確,通過充分的既定事實進行歸納的因果推理,

1.1 認為其基於的前提是假設,認為結論有可證偽性,是唯物的。

1.2 認為其基於的前提是應當被普遍接受的真理(或者由此類真理推出的必然結論),因此認為結論永真,是客觀唯心的。

2. 定義(對言者之外的人)不明確,通過不充分的事例(事實&|傳聞)進行演繹推理或歸納的因果推理,認為其基於的前提是絕對真理,因此認為結論永真,是主觀唯心的。

(在下民哲而已,有錯見諒,若蒙指教不勝感激)

2樓:仇公子

都不屬於,這屬於唯識範疇的。眾生於器世界中(器世界就是指有形有相的世界拉)。因果律是器世界的鐵律,器世界的運轉規則和動力呢,是業力,三千大千世界中無量無邊的生命,每時每刻都在不斷造作用心識造作自己的業力,自己也每時每刻都受著業力的支配,這業力有共業有別業。

眾生既然在這個系統中,每個念頭,每個動作,都是在器世界的系統中留下力道,但這個力道不能只留下去就完了,不然這系統早崩潰了,就像海浪似的,有波峰肯定有波谷,一互一應,這種留下去的力道會隨著器世界規則的運轉,在乙個相應的時間,相應的空間,相應地點,把當初留下的力道平衡掉,在凡夫可見的層面就是看到這件事終於有了了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證因果不虛,但這個時間長短沒有定數,凡夫往往因為壽命的問題,而看不到這個過程,就否認因果的存在,所以既弄不清當下這件事前因,也看不到這件事又在器世界中留下了怎樣的後續,這裡面又牽扯到隔陰之迷,入胎之障的問題。六祖因此在《壇經》中說:有情種下來,因地果還生。

這種留在器世界規則裡的力道有兩種:善業和惡業。眾生於善惡兩業之中糾纏不清,因此才有了這千生萬世的種種糾纏。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們信嗎?

netkiller 單田芳有句定場詩 修橋鋪路的雙瞎眼,殺人放火的子孫多。善有不會有善報,惡有也不會惡報,這是宗教角度提出的因果關係。從統計學角度分析,沒有必然聯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行善使人心裡愉悅,快樂能讓人長壽。作惡常常受到道德譴責,心裡無法平靜,容易出現心裡疾病,長期的心理壓抑,導致轉化為生...

為什麼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陳慶之 太上感應篇的第一句真是大讚。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道德向來是用來約束自己的,用之於人則失了味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身受之還是心受之?人皆有惻隱之心,一念為善,則善已行,而報之以安然心。惡有惡報,也是如此。 這是典型的阿q語錄啊 根本沒這回事 首先,善惡本身就是個虛偽的觀念...

你相信這個世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

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做了善因,未必自己得到善果。做了惡因也未必自己吃下惡果。但有人起因就會有人食果。至於果誰來吃好像沒那麼重要。似乎佛祖更關心的是因果過程的結束。僧說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勸你行善積德,來世得有善終。我說 來世茫茫未可知,今生有業卻無能,既然萬般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