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現實卻是人善被人欺

時間 2021-05-31 03:48:23

1樓:

因為人善被人欺,被欺的原因是累世的因, 也許他某一世是個惡人,欺負了現在欺負他的人。任何事都有因有果,那現世人善被欺負的人,他做的好事,好報就在下一世收到善報

2樓:一滴之雨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後面不是還有兩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嗎。

這四句是因果關係,善人一定會有個好的結果,惡人一定會有相應的懲罰,懲罰的嚴重性取決惡業的嚴重程度,但何時得到懲罰,這個我們凡夫不得而知。

有的當下就報的,是現世報,比如那些大奸大惡,沒幾個活的過此一世,而有的則是惡業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俗稱惡貫滿盈,那就是時候到了。

所以眾生,不可造業,起心動念皆是善意。

3樓:嘉善寶

人能夠善良,是不容易的,欺負善良的人的內心是嫉妒的,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嫉妒。

我從沒有見過善良的人被欺負,惡人是不欺負惡人的,因為懼怕(忌憚)。

欺負善良的人,他內心的本質是痛苦的,他不會明了他的內心是痛苦。善良的人內心的本質還是善良的,他不會認為這是期負。

總而言之,欺負乙個善良的人,他的心帶給它的痛苦他自己也不知道,是麻痺了他的心,他的心以後都不會有自由,我為什麼不說快樂二字呢?因為快樂有結果的,結果是沒有快樂。

4樓:滄海

善惡很難判斷,好人壞人分不清的,你以為乙個人很壞,或許他只是對你壞,也可能他只是對人壞,對別的眾生卻很好,天人分兩種,一種好天人,一種阿修羅,福報是一樣的。

5樓:天角蟻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有一種思想始終長盛不衰,一種對神的崇拜,這種思想認為神對他的每個子女都是公平的,當人們看到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時,總會尋找一切證據來安慰自己,上天給了他們地位、財富、顏值、才華、健康、不被人欺……必定會奪走某樣東西作為交換,當找不到證據時,便發明出「前世今生」、「投胎轉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理論,將等價交易的戰線在時間維度上拉至無限長,反正我是對這種命運守恆理論嗤之以鼻的,另外,你不會真淺薄到認為社會和歷史是善和正義創造的吧?

6樓:彩虹生命覺醒

人善被人欺,正是處在善人積累善業善因的階段;隨後的善報屬於果相,在時間線裡可能是遙遠的未來,甚至在十八輩子以後兌現悉屬平常。

後面不是還有兩句話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確實未到。

從果的立場看,確實要感謝幫你積善的所謂惡人。

如果你已經不昧因果了,那就隨便嘍。

隨本性的方便,善惡相自在。

7樓:

這問題是有官方解答的:

所以六道果報。種種不同形類各異。當知皆是業力所作。

所以佛十力中業力甚深。凡夫之人多於此中好起疑惑。

何以故爾。現見世間行善之者是事轗軻。為惡之者觸向諧偶。謂言天下善惡無分。

如此計者皆是不能深達業理。

何以故爾。經中說言。有三種業。何等為三。

一者現報。

二者生報。

三者後報。

現報業者。現在作善作惡。現身受報。

生報業者。此生作善作惡。來生受報。

後報業者。或是過去無量生中作善作惡。或於此生中受。或現在未來無量生中方受其報。

向者行惡之人現在見好。此是過去生報後報。善業熟故。所以現在有此樂果。豈關現在作諸惡業而得好報。

行善之人現在見苦者。是過去生中生報後報。惡業熟故。現在善根力弱不能排遣。是故得此苦報。豈關現在作善而招惡報。

何以知然。現見世間為善之者。為人所讚嘆人所尊重。故知未來必招樂果。

8樓:與奪而招放

世人有專行善事而多災禍者,蓋善功未足也,善功既足,則大福至矣;有專行惡事而享福者,蓋其惡未滿也,其惡既盈,則大禍至矣。善惡之事所以各立期限者,太上有好生之德也,為善者俟其大善具足,為惡者俟其改悔善惡之期,斯可明矣。

9樓:烏炎

因為世界上不存在光速正義,要想善惡終有報,除非正義不遲到。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人心中的正義感雖然不會被消除,但是正義行為會被限制,因為法律也會制裁法律之外的正義。所以期望外部力量替自己出頭,倒不如讓其他人不敢欺負自己,或者有能力反抗才重要。

其實想要人善不被人欺,也很簡單,只需要把人與人之間隔離,讓大家不進行肢體接觸就行了。所有的社交活動都使用遠端通訊,原先那些很多由於被威脅必須參加的活動,可以輕鬆拒絕,因為拒絕不會帶來身體上的損傷,這樣就可惜消除因為肉體受控而產生欺凌事件了。

你跟我講精神霸凌,怎麼辦?

對不起,沒辦法,我能想到的只是保護人肉體的方法。

10樓:

這還用問為什麼?

要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陳勝吳廣起義個啥?

要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要警察有何用?

要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冤死獄中的人何處伸冤?

要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怎麼還有那麼多沒有被抓捕歸案的歹徒逍遙法外?

要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孫小果......那次出獄後若是不為非作歹,是否能安享晚年?

要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反面例子,數之不盡

歸根結底這句話不過是無法復仇的弱者用以自我安慰的雞湯跟信神信佛無本質區別

11樓:shinllamoon

善惡的界定不是只是現在時刻。也不是現在社會的思維制定的善惡標準。舉例說我從小把自己零用錢存下來助養貧困的人,二十幾歲了看見一條爬蟲過馬路都怕它會被來往的車壓死,會把它拿到路對面,就是這樣的人,為什麼我一直遇到壞人欺負。

因為乙個人不止我們此時此刻看到的他的一切,惡也不只是身行的惡,身語意全部可以犯下惡業,比如小時候有過某個念頭,在與人吵架時心裡生了憎恨隨便詛咒他一句,我認為這根本沒什麼,只是意念裡詛咒一下沒有現實中傷害到他們,結果他們好像真的越來越不幸,而我也因此自己會被反噬。那麼乙個從小到大,天天做好事善良的人,在內心偶爾會有念頭憎恨詛咒他人。還是善人嗎?

你看到的那些善人都是表面上物理世界中的善,每天願意做好事,但你怎麼知道他們起心動念沒有產生過惡念,一旦產生過惡念是必定會受到懲處的,善人被懲罰,是因為你沒有看到他們惡的一面,惡人逍遙自在,是因為他做了你看不見的好事,在幫他化解著這一切。現在人評定善惡本來就太社會觀念了,要以佛家思想才能真正判斷善惡。

12樓: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直都存在,或許是您理解上出現偏差導致人善被人欺的結論。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請如下思考

假設甲打了乙一巴掌。

甲的手疼,乙的臉疼。

一。甲是三歲小孩,乙是拳擊選手,乙被打也不還手

甲的手疼,乙沒事。

請問這兩人誰善良?誰惡?

誰欺負誰?

因為拳擊選手的能力比小孩強大,我們會說不還手的拳擊選手善良,被小孩打了也不還手。

二。甲是拳擊選手,乙是三歲小孩,被打也不還手。

甲沒事,乙的臉疼。

請問這兩人誰善良,誰惡?

我們會說,甲倚強凌弱,欺負小孩。

所以您會看到,拳擊選手不還手打小孩才叫善良,我們不能說因為小孩善良,所以拳擊選手欺負小孩。

拳擊選手先打小孩稱為欺負,我們不能說因為小孩善良,所以拳擊選手打小孩。

所以得出結論。

強者不還手,可以稱為善良。

強者打弱者,稱為欺負。

弱者被強者欺負不能說弱者善良。

13樓:

「善有善報」的善是「善良」的意思。

「人善被人欺」的「善」是「軟弱,慫,不會爭取自己權益,被欺負了不會反抗」的意思。

這兩個「善」的意思就是不同的好吧。

就像「老實人」「好人」為什麼感覺是貶義詞。因為「老實人」「好人」在現在語境下實際意思變成了「(沒本事的)老實人」,「(沒本事的)好人。」

那沒本事可不就是貶義詞了麼

不是做「老實人,好人」不好,而是「沒本事」不好,你做好人你幹嘛不做個「有本事,有手段。」的好人呢

14樓:齊天大聖

《俱舍論》十六卷一頁雲:欲界善業、名為黑白。惡所雜故。

異熟亦黑白。非愛果雜故。此黑白名、依相續立;非據自性。

所以者何?以無一業及一異熟、是黑亦白。互相違故。

豈不惡業果善業果雜故,是則亦應名為白黑?不善業果、非必應為善業果雜。欲善業果、必定應為惡業果雜。

以欲界中、惡勝善故。

(業一共有四種,黑黑業,白白業,黑白黑白業,以及非黑非白業,黑是指惡的苦的,白是指善的樂的,你問的這種行善有惡報的業屬於黑白黑白業)欲界的善業,名字叫黑白業,因為有惡業混合著,它的果報也是黑白果,因為和苦果混合著,黑白這個名稱是根據有情以及他們的遭遇而建立,並不是根據業報的本質而建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沒有任何業以及它的果報是即黑又白的,這樣就相互矛盾了。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作惡的人的果報也應該有善報混合著,那豈不是還應該有白黑白黑業嗎?

惡人行惡的果報未必有善報混合著,但是欲界的行善的果報必定有惡報混合著,因為在欲界中惡可以戰勝善。

15樓:我吃白菜

你少寫了後兩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各自的因果,各自承擔。

何為善?何為惡。帶著執著心看問題,總會偏執。多世因果,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

16樓:嚮往光明

人善人欺天不欺。如果太畏懼被人欺負而不行善,可能反而會吃虧。

現實中人善被人欺是生存法則。也是因為大家都發現這一規律,主動行善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17樓:

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挨打的時候可比吃肉的時候多多了,也慘烈多了。慘到我都不忍心,心想懲罰人能不能別這樣狠,本來我可是個天天喊打的人,喊得很響。

但這個世界有個bug,挨打的時候可能活著時看不到,或者根本看不出來挨打的原因是當賊。這世界bug太多太多,逐漸修復中,也就現在這樣,以後自然不會這樣。(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社會風氣已經向著越來越好邁進。

這是進化,也是一種淨化。)

至於教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的那類言論,別理會就是了。有些道理幾歲小孩都懂,但有些成年人為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喜歡發表一些出格的高見。世界出了那麼多bug,人腦也出了不少。

把一些涇渭分明的道理模糊一下,是一部分人的愛好,每個人的個人愛好是什麼,別人管不著,只能自己去更改和新增。

18樓:哪有教育理想

能夠看出這樣的矛盾,說明你是乙個肯思考肯學習,肯動腦筋的人,這是非常好的乙個習慣。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首先,這句話說的前提是要報,但這裡就有個問題了,為什麼要報?這是誰規定的或者說是上帝規定的嗎?然而現實並沒有報,所以這句話其實就是能力弱小者的自我安慰而已。

不要當真。

其次,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善與惡,只是立場不同而已,甚至有相當多的在短期看來是所謂的善,在長期或者更巨集觀的世界上來看,其實是一種惡。所以善惡是可以轉變的,那到底是善還是惡呢?其實就是人們的一種看法而已,你立場不同,看法就不同,關鍵點在於你是站哪邊。

凡是符合人類自己想法的,自己立場的,自己觀念、思想及利益的,人類都把它稱為善,凡是不符合的,人類都把它稱為惡,這就是所謂善惡的本質。

比如說,人們都知道蝗蟲是害蟲,大量殘害人類的莊稼,是惡,但如果你是乙隻蝗蟲,你要生存下去,又有好吃的,你難道不吃嗎?因為蝗蟲比較原始比較弱小,所以就被人類消滅了。人類消滅了蝗蟲,保全了莊家,所以就是善。

那如果蝗蟲進化到比人類智慧型還高,那麼在蝗蟲眼裡,人類不就是害蟲了嗎?人類自然就會被蝗蟲消滅。

所以,被別人欺負了,那並不是因為你善良,而是因為你弱小。

為什麼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陳慶之 太上感應篇的第一句真是大讚。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道德向來是用來約束自己的,用之於人則失了味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身受之還是心受之?人皆有惻隱之心,一念為善,則善已行,而報之以安然心。惡有惡報,也是如此。 這是典型的阿q語錄啊 根本沒這回事 首先,善惡本身就是個虛偽的觀念...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們信嗎?

netkiller 單田芳有句定場詩 修橋鋪路的雙瞎眼,殺人放火的子孫多。善有不會有善報,惡有也不會惡報,這是宗教角度提出的因果關係。從統計學角度分析,沒有必然聯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行善使人心裡愉悅,快樂能讓人長壽。作惡常常受到道德譴責,心裡無法平靜,容易出現心裡疾病,長期的心理壓抑,導致轉化為生...

你相信這個世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

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做了善因,未必自己得到善果。做了惡因也未必自己吃下惡果。但有人起因就會有人食果。至於果誰來吃好像沒那麼重要。似乎佛祖更關心的是因果過程的結束。僧說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勸你行善積德,來世得有善終。我說 來世茫茫未可知,今生有業卻無能,既然萬般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