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兩句話似乎能構成乙個邏輯迴圈,有沒有專業術語描述這種結構?

時間 2021-06-01 22:43:08

1樓:

你做了一件善事,然後不久你覺得你運氣好了,然後你想到這句話,就會想你做了善事,好運是這樣來的。其實這是心理效應,是你自己主觀上認為運氣與你做了善事有關。反之一樣

2樓: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第二句並不是對不符合第一句做出的解釋,而是對第一句說出的補充說明。這句話就算沒有第二句,第一句也仍舊成立。

因此,我第二句話也可以說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你不知道。

或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說沒報其實會報。

3樓:陳懌文

迴圈論證(又稱為乞詞魔術等),用來證明論題的論據本身的真實性要依靠論題來證明的邏輯錯誤。如證明「鴉片能催眠」,所用的論據是「它有催眠的力量」。而「鴉片有催眠的力量」,又要借助於「它能催眠」來證明。

心理學例子

[弗洛伊德:你是屌絲麼]

[無辜人士:不是]

[弗洛伊德:你的否定反而證明了你就是個屌絲][防禦機制—否定]: 否定是一種防衛機制,其方法之一是將不愉快的事件「否定」,當作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

這是我跟同學們玩的最愉悅的梗之一

(*/ω\*)

附答:同意「不可證偽」的理論不科學

4樓:冥泣

a能推出b,如果不成立,請重新設定前提。

數學上的定理絕大多數都有前提條件。這是為了科學的嚴謹性,縮小了定理適用廣度。

題主的話邏輯雖然一樣,但是目的是增大適用廣度。乃至達到普適。這正是從宗教到日常生活,大家喜聞樂見的找面子背景邏輯。即,我並不在乎我的道理對不對,只在乎裝逼成功率。

5樓:沉入夏天

以科學角度來看的話,這句話無疑是嚴重缺乏可證偽性的。

╮(╯▽╰)╭

說句不完全題外話,謊言和信仰有什麼區別?

沒被揭穿的叫信仰,被揭穿了的叫謊言。嗯?

6樓:苦瓜少女

例子嗎?

欲速則不達,可俗話又說:時不我待

三思而後行,可俗話又說:該出手時就出手

今日事今日畢,可俗話又說:長命功夫長命做;

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話又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話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太多太多不勝列舉

給不可證偽的答案點了贊同。

這些都是或自相矛盾或自圓其說的世俗智慧型,是不可證偽的。但它能幫助我們解釋天底下發生的事,往往還難以反駁,所以人們都愛它。

剛好最近看《對偽心理學說不》裡面有這方面的知識,順便推薦下這本好書

7樓:張申兵

忽悠人的東西。都是從結果推原因的典型詭辯,比如某人貪贓枉法逍遙法外和他後來得被車撞死根本不存在直接因果關係,即使是從玄學方面解釋,那也只是說明他命中註定有機率被車撞死,這個機率在他出生就定下了,跟他以後做的壞事沒有任何直接聯絡。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

老蔡 我認為是不一定。如果把一切都用無法驗證的前世因果說來強行解釋,那麼可以勉強認為這個說法一定是正確的。所謂的善有善報的說法,我覺得更像是兒童教育,你做一件事,就有了因,就像得到了乙個孩子,至於這個孩子長大後對你好不好,不取決於你抱著什麼目的生他,而是取決於你怎麼教育他。不能說做了善事一定就有善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們信嗎?

netkiller 單田芳有句定場詩 修橋鋪路的雙瞎眼,殺人放火的子孫多。善有不會有善報,惡有也不會惡報,這是宗教角度提出的因果關係。從統計學角度分析,沒有必然聯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行善使人心裡愉悅,快樂能讓人長壽。作惡常常受到道德譴責,心裡無法平靜,容易出現心裡疾病,長期的心理壓抑,導致轉化為生...

為什麼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陳慶之 太上感應篇的第一句真是大讚。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道德向來是用來約束自己的,用之於人則失了味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身受之還是心受之?人皆有惻隱之心,一念為善,則善已行,而報之以安然心。惡有惡報,也是如此。 這是典型的阿q語錄啊 根本沒這回事 首先,善惡本身就是個虛偽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