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所定義的「自我實現」(自主),是否隱含著佛法所說的「解除對自我的執著」?

時間 2021-05-12 05:32:17

1樓:魚兒

必須要實現自我才能放下自我,沒有實現的慾望你永遠不可能放下它,就像你沒有吃過水蜜桃,你永遠不知道它的味道,只有體驗過你才會自然而然的放下,所以破除我執的重要途徑就是實現自我

2樓:

可能包含,但沒有直接關係。

自我實現作為第五層次的需求,必須在前四個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而且這兒的自我實現具體指的是理想的達到。比如你想當個演員,你想當科學家等等。

但是馬斯洛也提到過,自我實現也可以是指對自我狀態的滿足。比如乙個心靈手巧的婦人,她不但能打理好生活的一切,並且能從中進行自我的創造與得到樂趣。

題主,有一點請注意,不要把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理論塞到佛教的框子裡。

佛學和道德經、古蘭經等一樣,可以說是某種哲學,某種智慧型。不要把它當成亙古不變的真理。你要想,2023年前翻譯印度佛經的人(當時社會下的人的價值觀)都沒覺得有問題,而現在文化文明認知已經比過去發展了(比如女性的認知),那麼是不是可以推論佛學也具有歷史侷限性?

這麼說只是說,佛學是學問,是智慧型,但不是真理,不是標尺,如果你在其他地方看到類似的思想,可以拿來比較學習。

再者需要注意的是,佛這個字有人腦子裡是「佛教」,有人腦子裡是「佛學」,有人腦子裡是「佛教藝術」,有人腦子裡是「燒香磕頭念經」等等。佛教在韋伯(乙個社會學家)的劃分裡,是不同於一般宗教的,因為它是「無神論」,只是傳授智慧型。從這個層次來說,釋迦牟尼和蘇格拉底、孔子等並沒有區別。

而哲學的話快被這些大智慧型者說盡了...他們講的很圓融...但是哲學的弊端很明顯,應用性不高,太模稜兩口,只能進行形上學式(純粹理論思維推論)。

而看看現在「科學教」...科學就是主實證,也就是對哲學(形上學)的發展。

馬斯洛這類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的理論多是根據資料的做出的中觀層次(對應巨集觀/微觀,跟佛教的中觀無關)的理論,這類理論易應用。

所以,從中觀理論(不那麼抽象的)去發現哲學的影子那很正常。正如社會學就是脫胎於哲學。而佛學也屬於哲學之中,故從馬斯洛發現佛學的影子,題主不要大驚小怪....

什麼是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認為,人類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階的需求就越基本,越與動物相似 越是高階的需求就越為人類所特有。同時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後順序出現的,當乙個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後,才能出現較高階的需求,即需求層次 善哉行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 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

如何看待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於飛 人們的思維 態度和行為大都是基於自身的情感需求,那麼情感需求都有哪些呢?根據馬斯洛的理論主要有 最原始的生理需求,也是最簡單 直接的,如身體對食物 溫暖和性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如被保護 秩序和穩定 社會需求,如友誼 愛情和歸屬感 被尊重的需求,如受到他人的尊敬與肯定 自我實現的需求,發揮潛能和...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你現在的需求層次是那個層次呢?或者說是哪幾個方面?你有更高的需求層次嗎?

書香相伴運動相隨 我本人目前應該處在加強愛和歸屬的層次吧,同時向自我實現的層次努力,雖然路還遙遠,但依然可期。影響人們需求層次的因素有很多,但總的來看,可以從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個方面來考慮。外在因素就是我們所處的客觀環境,這個環境對於每個需求層次都有重要影響,脫離具體環境去談需求都是胡扯。生存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