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車品牌是不是把成本省在看不見的地方?

時間 2021-05-10 13:50:25

1樓:清芃

這個不認同。不能以偏概全說自主汽車品牌把成本省在看不見的地方,外資、合資的一些品牌也有可能做這樣的事。

近年來,消費者開始越來越能接受自主汽車品牌,這背後的原因是是什麼呢,就是自主汽車品牌的產品力越來越強。

2樓:廣東沙麵

錢就那個錢,不可能給你全面超越的產品。

要是真能全面超越,早就取消汽車進口關稅,放開汽車進口了。

因為這樣可以要求其他國家對中國汽車零關稅,幫助中國廠商把汽車賣到全世界去。

3樓:跳探戈的導演

自主能省下啥錢,不就是那點死工資。外資企業的人工,各種假期,上班聊天咖啡,報銷,換算一下能浪費多少錢。自主的現在工作壓力不比IT小多少,還沒錢,很多廠連出差打的報銷都縮水了。

就這就能省下多少錢。至於你說的簡配,黑心棉啊,少根梁啊,差塊鐵啊,乞丐版啊,那都是外資拿手的活兒。

4樓:

先說結論:會

利益相關:某自主車企在職研發人員

與合資相比

我們出差沒有五星級賓館,沒有大吃大喝;

我們的工程師工資才是合資企業的1/2,甚至更少;

我們的加班不能像合資企業一樣按工資的1.5倍/2倍發,只有乙個小時十幾塊錢;

我們不像合資企業一樣雙休,從前些年的單休改成現在單雙休,高興了好一陣子。就這每個人身上乙個月累計加班也得有幾十個小時

這些錢都是算到研發成本裡的,但是這些東西你在車上都看不見。

5樓:曉光142

起步肉,Sylphy表示:怎麼能缺我乙個

頓挫,德系美系表示:頓挫就看哪家強

間歇性失去動力,本田雅閣表示:嗯?叫我嗎?

車機各種宕機黑屏,合資們:對不起,我只有收音機車窗不能開合,賓士48V表示:喲,輪到我啦?

檔位錯亂,合資dct和at的表示:叫你買便宜車?起碼買25萬的啦!什麼?隔壁國產的沒事?媽的,黑他!

one more thing......

思域和皓影:你的B柱還好嗎……?

6樓:你好

就算是看的見的地方比如座椅、中控、外觀漆面、輪胎等,普通消費者也沒能力真正區分品質高低,更無法區分成本高低。只能簡單的看哈是硬塑料還是軟搪塑,是布面還是皮面,是液晶還是指標式,或者其他的。正在在普通消費者這個層面是很難對成本有成熟的判斷的。

7樓:左左左

自主品牌廠家也是要生存的,總不能做虧本的生意。你想要自主品牌的低價優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肯定在某些方面成本是要控制的。純粹是市場經濟下的基本道理,跟愛不愛國無關。

8樓:至人無己

塑料防撞梁是中國產車?是索納塔

紙糊的A柱是中國產車?是帕薩特

鋁換鋼是中國產車?是賓士(好像還是進口的)

特斯拉這種對汽車業沒有敬畏的品牌就更別說了,我很懷疑他哪一樣產品滿足了車規級的可靠性

中國產會不會把成本省在看不見的地方?大概也會,而且黑歷史好像也有,但是預設立場,預設合資進口沒問題,我覺得是荒唐的

9樓:陳工i推車

典型的汽車小白+理科男思維,夠糾結的。其實就一句話,自主品牌可以選嗎?答案當然是Yes,不是我利益相關自己吹自己。樓主考慮的是大哈佛,不是我們榮威名爵。

先說自主品牌是不是把錢省在看不見的地方? Yes不僅僅是自主品牌省,合資甚至豪華品牌也省。君不見賓士E中國產化,大量鋁製車身零件換成了鋼?

隨後還間接導致了前軸的斷裂召回,涉及40萬車主? 不僅僅省在看不見的地方,看的見的地方也省。就你看中的這個品牌說,給你配19寸大輪胎,你看到是輪胎什麼牌子的?

在合理範圍內省錢,學名叫做經濟性提公升,沒什麼問題。不要被網上一點投訴嚇唬了,只有投訴會上網,除了迪粉京蔚軍沒人沒事發帖表揚汽車廠。做的好是應該,做不好是應該被投訴。

很多常識問題懶得一句一句對,什麼ECU在發動機邊上,去汽車城轉一圈看看哪家不是在發動機邊上?

這幾年自主品牌的進步有目共睹的。從研發技術實力上來說,我們已經追上世界一流水平。從用料實在來說,我們用料更加實在,定價更加實惠,配置更加高階。

10樓:AlwaysChang

建議多試駕感受一下, 9月份之前試駕過h6, 不記得是哪一代,哪一款了, 感覺就是方向盤好像沒助力, 低速時方向盤太沉了, 另外那個自動變速箱體驗很不好, 低速時, 稍微鬆油門, 車就跟剎車了一樣, 要是堵車時, 簡直就是一鬆油門, 車內人一點頭, 一加油門, 車內人一抬頭. 太難受了.

11樓:雪之仙女

自主汽車品牌,剛上市,材料肯定好,但功能電子裝置不成熟,會有很多小問題。上市很久,靠量賺錢。他們賺的就是低成本,高利潤的方案,就算給車改顆便宜小螺絲,也能得到豐厚的暴力,想養的起股東和老闆的野性,除了這暴力,就是員工薪水剋扣暴力,一直改公司政策也是有原因,

12樓:阿刁

首先,不管是自主、合資還是進口車,省成本是必須的。

其次,省成本不等於無良心,各行各業,哪乙個都是在降低自己成本的,材料成本也好,人力成本也好,這是乙個企業保證活下去,賺取利潤的基本舉措。

自主車還在看不見的地方省成本已經是業界良心了,看看隔壁大眾等一票合資車企,看看那內飾,那配置,看得見看不見的都給你省了。

13樓:Dora'Dady

這位同學,我想告訴你的是,不僅僅自主品牌汽車這樣做,合資的也那樣!

降成本這種工作,是持續性的,是不停的挖掘各種機會;

至於你說的這些問題:

什麼起步肉,頓挫---雙離合變速箱標定問題電池虧電打不著火---靜電流超標,電氣系統驗證不充分間歇性失去動力---問題比較複雜,供油和點火系統有可能車機各種宕機黑屏---智慧型網聯嘛,黑屏就重啟嘍車窗不能開合---車門控制模組軟體或者電氣接觸不良大部分是因為自主企業開發周期壓縮的太狠,導致很多驗證工作並不充分;

合資企業嘛,大部分都是成熟的技術方案,或者是國外已經驗證過並且上市有一段時間,再或者像大眾那樣,一款車的能賣6到7年,這樣的話,留給新車的研發時間也很多嘍;

所以,如果是一般小白使用者,看好什麼買什麼吧,反正主機廠降成本的地方太多了,你也看不全

14樓:

題主聽說的這些問題早在第一代H6上面就有,具體原因其實跟成本沒多大關係主要是設計不合理導致的。

具體案例就是天窗排水孔堵了,這很正常對吧,順著左邊A柱往下流流到駕駛位的左腿邊就把BCM(車身控制模組)打濕了,然後出現各路問題,比如:五個門隨機打不開,胎壓監測隨機失靈,車內各種燈不是這個一直亮就是哪個不亮,中控失靈,電瓶虧電等等。

中國產車的省成本是一方面,主要問題還是設計缺陷。

PS:話說配置有什麼用,每年十萬八萬公里的司機求教。

15樓:一路飛馳

不全是。

或者說:絕大部分車企都是如此。

比如吉利博越,這個車車價效比當年很高。排隊買車。但是車門拆了,好像是有上下和左右兩道拼接。。。記不太清了。這就是成本控制吧。

16樓:

抱歉,想多了,自主真的沒那個本事。

當下就三大件而言,「把成本省在看不見的地方」比「不計成本做出合資的效能」難幾個等級,目前後者尚且做不到,你讓自主怎麼做前者?

自主以價效比爆棚切市場,靠拼命加成本堆料,勉強堆出接近合資的產品力,看到你這句「誇獎」,真的是五味雜陳,過獎了

17樓:咖啡因

只能說這個問題的提出者,從一開始就想錯了。

不是自主品牌控成本厲害,而是合資品牌溢價嚴重,合資品牌的成本控制更狠,各種簡配喪心病狂,然而耐不住中國消費者的崇洋心理,願意支付這個溢價。

18樓:隱形車衣測評人

我認為這是乙個錯誤的觀點,自主汽車品牌,並沒有把成本省在看不見的地方,而是本身的成本比進口產品還要高一些,那麼低的是國內的人工成本,場地成本。

現在有很多的自主品牌的車,做的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會有很多人依舊不會買原因也很簡單,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社交工具,代表的是場面

19樓:xue5188

當然是啊!

比如我的cs75帶胎壓感測器,這沒毛病。但是它是第一代啊,輪胎換位了之後不能自動學習,合資我知道福特早都是第二代了,換位了可以自動學習

還有底盤調教,我覺得跟我開過的合資車稍微差一點點。測試場福特能過的巨坑,吉利開過去就斷軸啊。

還有藍芽車鑰匙,你覺得是一樣的,自主的天線數量少,識別不了車內車外,你在車外,別人偷偷上車就開走你的車了。

比如輔助駕駛,自主都是博世1雷達1攝像頭,合資一般自己研發的多。

看不見的地方還有電子模組診斷啊,功能安全啊,網路安全啊。

當然自主看見的地方是配置高,大屏等等。

這些東西背後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當然你可以說合資是過分設計,過分要求。但是這就取決於你的消費觀了。

總體上,大部分東西還是一分錢一分貨,買自己合適的就行了,買完了心裡要有數。

20樓:汽車資料檔案館

15萬的自主品牌沒有省成本好不,你去拿15萬的合資和自主比,合資的成本會比自主低。

你說H6起步肉,這個我承認,小馬拉大車,1.5T確實動力不那麼亮眼,電池虧電打不著火,前些年有,在東北,特別冷的天氣,連續打火會出現,現在也更換了蓄電池;沒特殊情況不會出現,做了幾年的長城質量人員,從第一代H6起到現在,不敢說一點問題沒有,你說的間歇性失去動力,車窗不能開盒,現在還真不太好能遇到了,前提在正常情況下用車,你要是損壞或認為原因,啥車都得出問題,不知道你看的是什麼時候的帖子,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各種問題,為啥銷量還那麼高,難道買自主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問題?

其他的不說,現在幾大自主品牌質量已經有很大改進,我們日常使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那自主品牌為啥便宜呢,他把成本壓縮在了他的利潤裡,壓縮在了工廠的各類開銷裡;在合資品牌工作過的小夥伴對這個應該深有體會吧!某合資品台平台台同尺寸車型,配置基本相同,換個標,至少售價多個幾萬塊是有的吧

10-15萬的質量差距真沒想象那麼大。

21樓:王堯

就問你,你要高價效比還是穩定? 這種問題我都寫過好多次了。

合資低端車就是華為暢享系列,合資高階車就是蘋果三星。

自主低端車就是紅公尺數字系列,便宜配置高。自主高階車目前和小公尺差不多,20w以上領域叫不上價

你買合資低端和自主低端一定是各有各的好。看你自己喜歡價效比還是品牌。

另外:買車一定要考慮保有量問題,特別是小城市,就像手機索尼好吧,但是在國內壞了去哪修都是問題,有些東西保有量多起來才知道通病,修理也簡單。

說回你的問題,H6能買嗎? 我答案是能賣,就算各種小問題,保有量在那呢,修起來零件好找,也便宜。長跑高速我還是推薦自主品牌,車硬而且輔助駕駛多。

另外雙離合你不用擔心,跑高速雙離合磨損很小的,雙離合怕走走停停堵車。

wey和領克更好點,合資車底盤,中國產車配置。買車是個大事,最好一步到位。不要因為某項妥協後期後悔

日本汽車品牌評價

芬必得 在日本,司機的駕駛比較激烈,因為對時間觀念比較看重,均速較快,但是經常需要在行人路前剎車來避讓來往的行人,對變速箱的要求和負擔較大,但是如果有電機來輔助的話,這種激烈駕駛對汽車硬體的負擔會少得多。因此,攜帶混動技術的車企,比如豐田 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旗下的普銳斯了 豐田 還有他的豪華品牌 ...

國產汽車品牌用人名來命名,是不是不太合適?

雕龍彙編 多數時候,國外創始人命名品牌存在翻譯美化,但同樣也有 疏離感 意味所在,字面意義上,刻意營造著 可望而不可及 的氛圍,如 軒尼詩 Hennessy 的格調 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的紳士範 范思哲 Versace 有思辨意味。國外品牌有漢化美化以及高水準廣告的加持,並且其產品...

如何評價自主汽車品牌發動機熱效率突飛猛進,是真的技術進步還是宣傳作假?

Kaccr 最近熱效率這個詞確實比較火,我想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近年來自主品牌的發動機熱效率技術進步較快導致的,畢竟之前一提到發動機大家想到的都是國外的產品,現在突然中國產發動機崛起了,有些人往往不大適應。這裡要提醒一下,雖然發動機熱效率的提公升比較困難,但近年來中國產發動機的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各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