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6-01 22:08:50

1樓:小小新

關於日語和漢語學習的問題嘛,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

漢語的系統就不用我介紹啦大家都知道。然後從我學習日語的經驗來講的話,首先要學的是五十音圖,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學會了五十音圖以後,恭喜你,所有日語的詞彙和句子你已經都能讀出來了。

日語的句子結構和漢語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謂語動詞一定放在句子的最後邊,而漢語除了一些倒裝句,都是主謂賓排列下來的。

所以現在想抗日年代太君們說的蹩腳漢語,用的都是日語的結構。

學會了五十音圖,背會了單詞,懂了一些簡單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你就已經可以驕傲的說你會日語了。

世面上的官方教科書一共好像50課,學完就可以去考日語等級考試的N2了,最高端別是N1。

而漢語的難學是為什麼呢?我覺得乙個是發音問題,中西方的發音差距還是挺大的,然後乙個拼音在漢語裡代表的意思也多了去了,習慣了英語的人來學漢語是真的要適應的。

另乙個問題是漢語的源遠流長,許多字還有象形字的痕跡,導致了本身的書寫和規律的總結變得異常困難。更不用說帶著文化符號的成語,俗語,歇後語之類了。

而日語的歷史比漢語短很多,沒有很多文化的沉澱,語言系統也比漢語簡單很多,自然是漢語比日語難學了。

2樓:鹽選推薦

由於歷史和相近的地理位置,中國和日本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除了旅遊、動漫、電影和化妝品,日語本身也是經常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日本元素。事實上,隨著南韓和越南廢止漢字的使用,現在漢語和日語是世界上唯二大量使用漢字的語言。

因為漢字的大量存在,我們不能否認漢語和日語有某種意義上的相似。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相似,導致了一些誤會,比如說日語最早是流落到日本的中國人發明的,還有說因為日語和漢語很像,所以中國人學日語很容易,這是一種低估語言習得難度的錯誤。

下面我將分為三個要點來解讀這本書: 第乙個要點:沒有漢字時的日語是什麼樣子的。

第二個要點:日語對漢語的輸出,近現代到達中國並且本地化的日語。 第三個要點: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日語和漢語交流呈現出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我們先從第乙個要點「沒有漢字時的日語是什麼樣子的」開始講起。

關於日語的起源學界並無定說,但是漢字傳入之前日語一直沒有獨自的文字這一點是有廣泛的基本共識的。而漢字的傳入實際上是為日語提供了自己的文字,但當時還沒有現在常見的假名,比如日本最早的歷史書《古事記》就是用漢字書寫的。至於漢字傳入日本的準確時間,到現在還沒有定論,乙個說法是漢字從公元 5 世紀隨著一些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另乙個說法是 7 至 9 世紀的遣唐使為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做出重大貢獻,也把漢字帶進了日本。

如果看過《古事記》,又對古典漢語有一定的掌握,就會發現閱讀基本沒有障礙。然而,這不意味著你能夠和日本人針對《古事記》進行交流,哪怕是專門研究古事記的專家教授。因為,雖然《古事記》上面的中文意思通順,但它依舊是日語,正確的讀法同樣是日語。

這種日語表記的方式叫作「漢文」,我們可以把漢文看作一種日語的文體,現在日本語研究領域有乙個專業方向就是研究這種漢文文體記錄的讀法,叫作「漢文訓讀」。

即便是日本人,想讀懂漢文記錄的內容,比如《古事記》,也是非常難的,但是中國人卻相對容易,日本人對漢文閱讀方式是首先把漢文還原成正常的日語,之後才能理解,而中國人就可以直接通過字面的意思看懂,卻不會用日語讀出來。可以想象一下,能讀懂漢文的難度都很高,那麼寫作的難度就會更高。這種記錄方式需要進一步的改良。

既然用漢字表達日語的意思會很麻煩,那就不妨從另外乙個角度試試,直接用漢字的發音來替代日語的發音吧。比《古事記》出現略晚的《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詩歌集,其中大量出現了用漢字表示日語讀音的標記方式,也就是常被提起的「萬葉假名」,選用部分漢字來表示日語的讀音,並且沿用成為一種體系。

不過,「萬葉假名」這個名字總是讓人誤會第乙個使用「萬葉假名」的一定是《萬葉集》,但其實不然,「萬葉假名」的出現比《萬葉集》要早,《萬葉集》只是「萬葉假名」最有名的使用案例。歷史上最早使用「萬葉假名」的例子,可能是 1968 年出土的稻荷山古墳出土鐵劍。據估計,該劍製成於公元 471 年或 531 年,這個時間還要早過《古事記》。

「萬葉假名」已經比較方便了,但是用乙個複雜的漢字只表示乙個音節還是有點麻煩,後來日本人就又對「萬葉假名」進行了簡化,從「萬葉假名」漢字的部首中演化出了片假名,從草書中演化出了平假名,成為現在我們常見的日語中的片假名和平假名。

原先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還有高低貴賤之分,有文化的男人要用漢字,漢字被稱為真名,也叫男手。只有女性才用平假名,平假名又被稱為女手。這似乎透露出一種有文化的人用漢字,沒文化的人用假名的感覺。

直到後來紀貫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於篇首,假名文學的價值得以進一步確認,平假名的地位也有了提公升。後來紫式部《源氏物語》的流行也對平假名的流傳做出了貢獻。

下面我們就進入下乙個小問題,為什麼我們能看懂漢字,但讀出來的漢字日本人聽不懂呢?

3樓:Minami南子

在古代,日本民族雖然使用日語,但只是停留在口頭相傳,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公元5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本人開始能使用漢字記錄,後來逐漸由漢字簡化、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由於這些文字都是由漢字字形假借而來,因此稱為"假名"。

漢字"草書"演變而來的稱為【平假名】,可書寫所有的日語發音,一般日語中自古就有的單詞,表達都由它來表示;

漢字"楷書.偏旁部首"演變而來的稱為【片假名】,它用於書寫外來語(以英、荷、德居多)、擬聲擬態詞。

現在也可以看到日語中有一些繁體字樣的【漢字】還在,這種一般涵義上與當代中文同字是已經不一樣的了,多用於表示實物的名稱或動作。

在現在的一般書寫中,常見的是平假名,片假名,漢字混合書寫。

4樓:杜帥

古代東亞很多國家都是用漢字的,就像現在英語是通用語一樣。北韓半島、日本、越南過去都是這樣。比如日本曾經將漢字當作官方文字嗎?所介紹的。

文書雖然以文言為書寫方式,其閱讀方式,卻使用返り點之幫助,向來為日式讀法,此與北韓吏讀式漢文相同。譬如:文書上為『不足為外人道也』,而日本人卻讀作『外人の為に道ふに足らざる也』,因此,日本雖使用漢文,卻並不使用漢語

漢字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嘴裡說日語,而書寫則和中國一樣。只有上層人士才看得懂這些文字,普通人是不會寫的。話說回來,其實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咱們自己的老百姓也看不懂。

由於日語和漢語的差異確實太大了,慢慢的就出現了一些只表音的漢字,也就是假名。這樣,日語的音,就可以寫出來了,比如五個母音「a、i、u、e、o」,寫成「安、以、宇、衣、於」,這是萬葉假名的寫法。再後來,這些只表示音的假名被簡化,形成了現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等。

除了這些假名以為,還有很多的漢字詞語被保留了下來,沿用至今。這些漢字是有意思的,不像上邊提到的只用來注音。這些漢字,從讀音角度主要分兩類,音讀和訓讀。

音讀,即按照漢語的音來讀,不過是古代的讀音。比如「戀愛」讀作「れんあい」,即ren ai,日語裡r發l的音。

日語的漢字音讀(音読み),又稱「日本漢字音」,依其傳入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分為以下數種:

古音:早於吳音傳入日本的漢字音。源於中國上古音。

吳音:早在公元5世紀、6世紀輾轉而入的字音,多使用於佛教用語與律令用語。通說吳音是從南方六朝或經由朝鮮半島輾轉而入,但缺乏史料證實。

「吳」是本來學漢音的留學生叫的蔑稱。

漢音:於公元7世紀左右,日本始派出遣唐使自大唐所習得之字音,多使用於儒學。近代又用於大量創造新辭彙(和制漢語)。

對當代日語影響最為深遠。新漢音:漢音的最晚層,約在唐末期傳入日本。

唐音:指宋

元以降才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以南方口音為基準。宋音:指鎌倉時代(南宋至元初)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包含於廣義的「唐音」。

訓讀,即只取漢字的意思,按日語本來的叫法來讀。比如日語裡みず(misu)表示水的意思,也用漢字寫成「水」,但是讀作「みず」。這種做法在北韓語、越南語以至於漢語方言中都存在。

不過具體的歷史記載,維基百科日本漢字描述如下:

究竟漢字什麼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百濟

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參考日本漢字

訓讀音讀

美式英語的口音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黑之聖雷 大致簡述一下,可以概括為是巴別塔 反巴別塔 巴別塔。英語向北美的第一批移民浪潮發生在17世紀,當時英國各地已經出現了各種地方方言和階級方言,即 巴別塔現象 而英國東南部中下階級的英語,成為標準美語的種子。來到18世紀,在北美的英語使用者之間口音發生了融合和推平,美音自己的特點逐漸形成。而美...

為什麼日語中有的名詞明明有漢字在句子中卻寫假名比如私,今等等?

李冰玉 日語是由平假名,片假名,羅馬字,還有漢字組成的。日語裡也有漢字和假名結合組成的字比如 飲 也有全部都是平假名的 比如 全部都是片假名的,多用於外來語,比如 疫苗 也有跟漢字相同寫法的詞比如 學校 hitori 因為一些詞語用漢字表示很複雜,在一些背景下不會產生歧義的情況下,我覺得用假名寫更方...

為什麼在日語和漢語寫法不同的漢字中,有的是字元不同,有的只是字型不同?

王贇 Maigo 簡單點說,是個歷史遺留問題。Unicode在設計的時候,對同乙個漢字的相近的不同字形,採取了這麼兩條原則 同乙個漢字的相近的不同字形,給予相同的編碼 但為了保持與已有編碼方案的相容性,若某漢字的不同字形在已有的某編碼方案中有不同的編碼,則Unicode也分開。所以就造成了 戶戸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