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對衛青的描寫有哪些缺乏公允的地方嗎

時間 2021-05-29 23:06:47

1樓:csma

我有幾個疑問請各位達人給解釋一下:

1.關於衛青霍去病李廣的事略,除了史記漢書以外,還有沒有別的史料?漢書和史記中關於這幾個人的記載我是沒有讀到什麼矛盾的地方,不知各位達人有沒有讀到,能否指點一下。

如果有其他史料與史記漢書關於以上幾位的記載有衝突的,也請指點一下。

2.說司馬遷和李廣家族有交情,所以偏袒,有何憑據?說司馬遷貶低衛青,有什麼衛青的功績司馬遷沒有提到或者明顯隱瞞事實貶低的地方?

3.總有人說李廣低能,打仗總是迷路,勝少敗多,可我讀史記漢書,似乎迷路就是最後漠北之戰那一次,不知道還有哪些次迷路被司馬遷班固隱瞞了?李廣的敗仗究竟有哪些?

哪些是史記裡沒有提到的?如果都是史記裡的記載,那麼司馬遷的記載是否可信?

2樓:李夢陽轉世

我很敬重衛青,但也敬重司馬遷。

司馬遷確實在意衛青的外戚身份,但你要說抹黑衛青,我不太認同。

其中很有爭議的這段記載:【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

不過我在此幫司馬遷說幾句話,這個媚於上,還真未必就是黑。因為司馬遷也是這麼形容自己的。

《文選·司馬遷》:"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

司馬遷自己的目標也是親媚於上,如果說媚於上這樣的記載是黑衛青,那司馬遷自己形容自己是作甚?

再者,後面接的是「然天下未有稱也」,有些語文常識的朋友應該能看出來,如果司馬遷是在黑衛青的話,那他應該這麼寫:【以和柔自媚於上,故天下未有稱也。】

怎麼能用「然」?然是表轉折啊,既然然後面是天下未足稱,那前面就是讚揚之語啊。

說的再通俗些就是:他雖然文武雙全,德藝雙磬,然而卻總得不到人們的賞識。

這麼說正確

可如果:他德行敗壞,無才無德,然而卻總得不到人們的賞識。

這麼對照的看,是不是就發現問題所在了?

再結合司馬遷自己形容自己的事情,這個【以和柔自媚於上】真的很可能是在讚揚衛青。

而後面說的天下未有稱的原因,司馬遷還很貼心在傳末給補上了:

【太史公曰:蘇建語餘曰:「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原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

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

注意這段是司馬遷特意加上去的,【太史公曰】十分醒目

司馬遷把他和蘇建的私人交流內容特意在文末補充,解釋了衛青為何不被天下所稱的原因(為人低調)。

而怎麼看這段記載都是對衛青形象有積極意義的,如果司馬遷真的故意要黑衛青,何必要加這一筆?

如果說衛青的赫赫軍功,司馬遷全如實記錄是因為人盡皆知,那司馬遷和蘇建的私人談話,如果司馬遷不特意加以記載,那還會為人所知嗎?

【後世好史公之文,為其情氣所動,因慷史公之慨,而極貶衛霍、推李廣,非史公意也」劉鹹炘《太史公書知意》)】

司馬遷確實在情感上同情李廣,可是並無詆毀衛青之意啊。只是寫衛青傳的時候,不帶私人感情了。

所以希望後世之人尊重一下太史公吧。

3樓:

感覺太史公的內心是矛盾的。私生子,騎奴,外戚。這些出身放在那個時代就是衛帥大寫的黑點。

其實就算是放在今天,要是領導把自己出身奴隸,也沒接受過啥高等教育,而且還寸功未立的小舅子提拔為將軍,朝野上下對這個空降的關係戶有好感才怪……和領導有親戚關係,受領導照顧就是原罪。所以太史公內心是不待見衛霍倆人的,他倆的列傳文學價值之低,說太史公不是故意的我都不信!!!

衛青,扭轉漢匈戰爭態勢的人!率先運用騎兵戰術,改變了漢朝被動挨打和防禦的局面,還給漢朝收回河朔草原那麼大塊地!關於他的記載出了軍功和受賞的流水賬就……基本沒了。

但是太史公的節操在於不虛美不隱惡 。所以他還是在《淮南衡山列傳》裡,藉著伍被的口說出了很多關於衛青的正面評價。

【王又謂被曰:「山東即有兵,漢必使大將軍將而製山東,公以為大將軍何如人也?」被曰:

「被所善者黃義,從大將軍擊匈奴,還,告被曰:『大將軍遇士大夫有禮,於士卒有恩,眾皆樂為之用。騎上下山若蜚,材幹絕人。

』被以為材能如此,數將習兵,未易當也。及謁者曹梁使長安來,言大將軍號令明,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休捨,穿井未通,須士卒盡得水,乃敢飲。

軍罷,卒盡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賜金帛,盡以賜軍吏。雖古名將弗過也。

」王默然。】

淮南王又對伍被說:「崤山之東若發生兵戰,朝廷必使大將軍衛青來統兵鎮壓,您認為大將軍人怎樣?」伍被說:

「我的好朋友黃義,曾跟隨大將軍攻打匈奴,歸來告訴我說:『大將軍對待士大夫有禮貌,對士卒有恩德,眾人都樂意為他效勞。大將軍騎馬上下山岡疾駛如飛,才能出眾過人。

』我認為他武藝這般高強,屢次率兵征戰通曉軍事,不易抵擋。又謁者曹梁出使長安歸來,說大將軍號令嚴明,對敵作戰勇敢,時常身先士卒。安營紮寨休息,井未鑿通時,必須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飲。

軍隊出征歸來,士兵渡河已畢,他才過河。皇太后賞給的錢財絲帛,他都轉賜手下的軍官。即使古代名將也無人比得過他。

」淮南王聽罷沉默無語。

【王曰:「陳勝、吳廣無立錐之地,千人之聚,起於大澤,奮臂大呼而天下響應,西至於戲而兵百二十萬。今吾國雖小,然而勝兵者可得十餘萬,非直適戌之眾,釠鑿棘矜也,公何以言有禍無福?

」被曰:「往者秦為無道,殘賊天下。……故陳勝大呼,天下響應。

當今陛下臨制天下,一齊海內,……心有所懷,威動萬里,下之應上,猶影響也。而大將軍材能不特章邯、楊熊也。在大王以陳勝、吳廣諭之,被以為過矣。

」】淮南王說:「陳勝、吳廣身無立錐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澤鄉起事,奮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響應,他們西行到達戲水時已有一百二十萬人相隨。現今中國雖小,可是會用兵器打仗者十幾萬,他們絕非被迫戍邊的烏合之眾,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據什麼說起事有禍無福?

」伍被說:「從前秦王朝暴虐無道,殘害天下百姓。……因而陳勝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響應。

如今皇上臨朝治理天下,統一海內四方……心有所想,便威動萬里,下民響應主上,就好比影之隨形、響之應聲一般。而且大將軍衛青的才能不是秦將章邯、楊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陳勝、吳廣反秦來自喻,我認為不當。

」【(淮南王)欲如伍被計。使人偽得罪而西,事大將軍、丞相;一日發兵,使人即刺殺大將軍青,而說丞相下之,如發蒙耳。】

淮南王打算一切按伍被的計策行事。淮南王還派人假裝獲罪後逃出淮南國而西入長安,給大將軍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發兵起事,就讓他們立即刺殺大將軍衛青,然後再說服丞相屈從臣服,便如同揭去一塊蓋布那麼輕而易舉了。【】

司馬遷的史記有哪些錯誤?

蘇拉夏爾 趙氏孤兒嘍,原本是趙氏讓嫡的後遺症,導致趙氏內亂,被晉王室聯合其他幾個執政給滅了,被虛構人物岸屠賈承擔了所有的罪行。趙氏孤兒也沒有被偷梁換柱,趙氏孤兒趙武在趙氏被屠滅一年後就重建趙氏,成年後躋身晉國執政大夫的行列。 Beryl 太史公一直有乙個問題。他在編寫 史記 的時候收集閱覽的不僅有秦...

怎麼去找司馬遷藏之名山的《史記》原版?

朽木可以沙雕 找出來意義不大,為啥?很簡單 據說司馬遷為了寫史記四處採訪當地人,而司馬遷距離楚漢有100多年,按當時的16歲成婚,平均壽命不到40來看,司馬遷那一代人和楚漢隔了有五六代人,那麼司馬遷得到資訊只會是野史或則各種八卦資訊。為啥說野史不可信?你仔細想想野史是如何廣泛傳播就知道。大部分野史都...

司馬遷為何沒有記載韓信是如何打敗項羽的?

因為垓下之戰很可能是劉邦和韓信不太光彩的一戰按兵家的上策 此戰應該合圍項羽圍而不擊 陣外挖陷馬坑撒火油 待項羽出擊時破其勢 睏到其斷糧十日 內部譁變會自動獻上項羽的人頭 未銷俠骨 準確地說是記載的很不詳細,在高祖本紀裡有一定描寫。不過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最後一戰中作為 後世主角 的漢高祖實際上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