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沒有記載韓信是如何打敗項羽的?

時間 2021-05-06 19:27:34

1樓:

因為垓下之戰很可能是劉邦和韓信不太光彩的一戰按兵家的上策

此戰應該合圍項羽圍而不擊

陣外挖陷馬坑撒火油

待項羽出擊時破其勢

睏到其斷糧十日

內部譁變會自動獻上項羽的人頭

2樓:未銷俠骨

準確地說是記載的很不詳細,在高祖本紀裡有一定描寫。。

不過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最後一戰中作為「後世主角」的漢高祖實際上是作為漢陣營裡群英薈萃的諸將之一出現的,而並非與項羽同等級的「最高指揮官」,而與項羽對應的是日後被除掉的淮陰侯。。

這一戰的描寫越詳細,實際上越是給韓信本已輝煌的履歷上貼金,對於司馬遷的時代而言是有一點「政治不正確」的感覺。

本人感覺這一戰某種程度的「缺失」是很大的一種遺憾,兵仙和霸王兩位站在冷兵器時代頂峰的碰撞應該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光輝燦爛的一筆

3樓:Sentiment

因為,韓信沒打敗項羽,反被項羽所敗。

劉邦將異性諸侯王軍交給韓信負責,但是諸侯兵卻沒能打敗項羽。

至於後來項羽戰敗則是劉邦與諸侯合力的結果。

五年,高祖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

高祖和諸侯兵是分開的,這裡面只是交待了劉邦軍隊的詳細部署和指揮官(劉邦軍總人數在20萬~30萬之間)。而劉邦的軍隊對諸侯兵是半包圍的部署,而諸侯兵就是韓信自當之的那30萬,至於怎麼部署和具體有哪些指揮官那是韓信的事,應該記於淮陰侯列傳。高祖本紀只需要一句「將30萬自當之」就可以概括以韓信為首的英布周殷彭越及諸下將。

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

缺彭越,則項羽不敗。這是欒布對劉邦說的,其實言外之意就是說(要是沒有彭越,就你們那幾個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欒布既然能說出這樣的話,想必彭越在垓下必然做了某些非常重要的舉動,而高祖本紀裡卻沒有任何記載。

因為高祖本紀裡那段也只是大概的簡述,中間的很多插曲不會詳寫。

就比如陳倉之戰

①《史記淮陰侯列傳》: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②《史記·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

③《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④《史記高祖本紀》: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中途有個插曲,就沒有記於高祖本紀,而寫於功臣表,很多人沒有結合來讀。加上很多人用元曲裡的劇情作為參考,這就有了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誤傳,實際上是趙衍。

還定三秦的總指揮是劉邦。韓信給劉邦的方案是「從故道還」也就是從舊道部署出擊的方案,但到陳倉時就被章邯堵住了,漢軍攻城無進展,漢軍指揮團一時束手無策,劉邦計畫班師回朝。就是在這種「上計欲還」的關鍵時刻,趙衍給劉邦提供了另乙個方案,建議改從他道出擊,劉邦用了,所以趙衍方案已經推翻了韓信原來的方案,趙衍才是「暗度陳倉」的主要策劃人。

也正是因為趙衍,漢軍才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進而兼併天下。而韓信,還因為首戰不利,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被劉邦重用 《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蕭相國薦淮陰(韓信)累歲乃得通」。 這時再看看淮陰侯列傳中的前面「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這裡的自以為用得非常好,諷刺手法,司馬遷厲害吧

這就好比大兒子說要買彩票,父親給了錢,結果幾次沒中,過了幾天二兒子說給我兩塊錢去試試,沒想到中了。而父親日記裡只記載了「今天大兒子和我要錢去買彩票」 過了幾天又寫 「我們中獎了,買了好多東西」。這樣的記載就給了大家誤以為是大兒子買彩票中獎的假象。

垓下當時只是乙個聚(村莊),所以不是聯軍軍在這裡匯合,而只是聯軍指揮官們在這裡會談事情。

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詣是前往的意思。

意思就是周殷劉賈彭越等在垓下會合,要前往項羽所在的地方。

說明諸侯王會垓下的時候,項羽並未在垓下,垓下旁邊的城邑叫「洨城(今濠城)」,項羽當時可能在那裡。

淮陰侯先合不利,卻……

韓信敗退之後,自然也就讓出了這個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項羽戰敗後依然是軍壁垓下的原因。

項羽軍壁垓下,兵少食盡

4樓:牛頭人不說

因為項羽敗的太慘,敗的太快,太史公又是個鐵桿的項粉,不願意把項羽寫的太慘,有辱其一世威名,所以最後決定天下的亥下之戰就寥寥幾筆,而把重點著墨在項羽被圍後的柔情,無奈,以及不敗戰神的神勇謝,最後借項羽之口說出項羽沒有敗於劉邦,韓信,只是敗於天命

5樓:戰國霸王

這事是有點詭異,除了高祖本紀的記載,另一主角項羽本紀裡面乙個字都沒有寫。

在其他戰役中,都會記載參與的將領殺了多少人,唯獨這一場戰役沒有。

有些人認為楚漢大決戰是在垓下之戰前的陳下之戰,漢軍將領的戰績都是止於此。

而關於陳下之戰的記載更詭異,兩大主角劉邦、項羽的本紀裡面乙個字都沒有記載,只記載在漢軍將領的戰績裡面。

只能說我們看的史記可能不是完整版的,或者說司馬遷故意挖坑,讓我們研究他的書。

6樓:劍聖無雙獨孤劍

可能是因為韓信的角色不怎麼樣光彩吧。

打敗龍且後,楚軍已經再沒有可以快速部署的備用隊,這時候只要打敗項羽手上這支軍隊,楚軍就完了。

但韓信和彭越、英布等人,這時候不去找機會和項羽進行戰略決戰,而是部署在戰場外圍出工不出力,劉邦一時氣不過自己動手打項羽卻被打得大敗,這才真正知道沒有韓信、彭越、英布捧場,劉邦依然什麼也不是。於是狠下心來,把餘下來的土地分一分,每人乙份,讓他們肯出工出力。

若果要在淮陰侯列傳記載項羽決戰,就少不免要詳細分析一下這時候韓信的心理狀況,韓信的心理狀況自然是項羽死只對你劉邦有好處,對我韓信可沒有好處。兔死狗烹,我還未想置身於這樣的境地。問題是,太史公上一段才記載了韓信拒絕項羽招攬的說詞,又是什麼士為知己者死,又是什麼漢王終不負我。

現在分析韓信出工不出力的心理狀態,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所以只能移一移,把這段放在別處了。

7樓:azure丶honour

尷尬唄大魔王項羽被乙個反賊擊敗了勇者收穫了勝利果實更尷尬的是勇者之前還不地道毀盟偷襲了大魔王這種事怎麼好意思詳細描寫越寫不越顯得沒怎麼打贏過項羽(巨大優勢被翻盤)的劉邦尷尬嗎

8樓:未央

打敗?這個意思看怎麼理解,把項羽以及他的軍隊全部圍殲,韓信沒有做到,只是殲滅了大部分,項羽個人沒有戰敗和戰死沙場。韓信的六十萬大軍被項羽潰圍了,項羽最後不想再打了選擇了自刎。

要強行說項羽自刎是被韓信逼的走投無路也行,但並不完全符合客觀事實。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9樓:月塔

實際上,韓信根本沒有打敗過項羽,垓下也根本沒發生過會戰,總不能讓司馬遷無中生有吧!

大家看《項羽本紀》不覺的奇怪,項羽明明一路勝利,怎麼贏著贏著就轉進垓下了呢?

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項羽自彭城之戰後,就幾乎沒有取得過什麼像樣的勝利,面對漢軍主力的時候,更是一勝難求。

項羽在鴻溝議和後的第一戰是固陵之戰,當然這場仗項羽又「贏」了。

此戰項羽雖然「擊敗」了劉邦,但是楚軍卻被漢軍大敗,楚令尹靈常、大司馬周殷降漢,楚將鍾離昧被漢軍大破。隨後,漢楚兩軍在固陵對峙乙個月,漢軍同時分兵垓下之南的頤鄉,阻截項羽南逃之路:

(丁義)以卒從起留,以騎將入漢,定三秦,破籍軍滎陽,為郎騎將,破鍾離昧軍固陵,侯,六百七十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靈常)以荊令尹漢王五年初從,擊鍾離眛及陳公利幾,破之,徙為漢大夫,從至陳,取韓信,還為中尉,從擊布,功侯,二千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鴻溝議和後的第二戰是陳下之戰,固陵之戰後約乙個月,項羽南逃至陳縣,靳歙、灌嬰率軍與劉邦匯合,大破楚軍於陳下,陳縣縣令利幾降漢:

(灌嬰)與漢王會頤鄉。從擊項籍軍於陳下,破之,所將卒斬樓煩將二人,虜騎將八人。賜益食邑二千五百戶。——《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樊噲)從高祖擊項籍,下陽夏,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圍項籍於陳,大破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鴻溝議和後的第三戰是城父之戰,陳下之戰楚軍失利後,項羽繼續南逃,此時劉賈已經佔了壽春,率軍與劉邦匯合,大敗楚軍,屠城父:

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荊燕世家》

經過這三戰後抵達垓下的楚軍早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根本組織不起所謂的「垓下會戰」了。

10樓:無聊玩家

高祖在,但是韓信是總指揮,要是詳細記載,太打臉了。

建議可以去看渤海小吏的百戰系列,真的很好看,而且引用依據的也有都是史料。

11樓:經略使

記載了啊。下面引用原文。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

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12樓:懷劍聽雨

彭越英布最能打,負責抗住項羽主力,韓信避開台兒莊大運河所在的古沼澤(西漢在縮小),側翼閃擊項羽兵力不多的首都彭城,然後在垓下這個靠近淮海戰役戰場的地方,利用和解放軍類似的戰術,引誘項羽進入伏擊圈,利用工事圍困項羽大軍

13樓:蘇沉船

因為司馬遷寫的是劉邦如何打敗項羽,垓下之戰只是整場戰役中其中乙個環節,題主提及的韓信破龍且也是整場戰役中乙個環節。就好比淮海戰役中的後期階段杜聿明被圍,只是整場戰役乙個環節,而韓信只是作為垓下之戰漢軍的臨時總指揮官。

劉邦破項羽戰役的過程是劉邦約韓信、彭越夾擊項羽,劉邦主力先到固陵,被楚軍大破。於是劉邦聽信張良之計,大賞韓信、彭越、英布三王,劉賈連同叛變楚軍的周殷和英布由九江北上,韓信南破龍且,留曹參在齊地,自己率軍南下與劉邦會師,彭越部隊亦至。

項羽原本在陳地與劉邦對持,當韓信、彭越南下,英布等北上之際,令項羽不得不後退。韓信南下作戰的細節全部寫在《灌嬰列傳》中,灌嬰以韓信的先鋒身份開路,連破公杲 、項聲、薛公、郯公、項佗、周蘭諸將,直破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不了彭城,唯有往南逃,之所以在垓下決戰,大概是被北上的英布和南下的韓信堵截,被封死在垓下。

戰鬥打到這個地步,項羽早就已經輸了,只不過項羽軍戰鬥力仍在,得選擇有效方法徹底擊潰這支勁旅。結合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也就是漢軍初期與項羽交戰不利,韓信重整攻勢進攻。項羽堅壁防守到糧食用盡,漢軍在四面奏起楚歌,此時楚軍大概正在逐漸潰散,項羽則親率親兵突圍,韓信等順理成章消滅楚軍。

杜聿明在淮海戰役讓蔣公瞎指揮被圍後,不也支援作戰了乙個多月嗎?垓下之戰就是一場很典型的包圍戰。

經常有人黑劉邦不懂軍事,但這場戰役真是很成功的戰略包圍作戰,因此得到十面埋伏的典故。打贏項羽的是整個戰略布局,韓信如何在垓下擊敗項羽並不是很重要。

如何評價人藝話劇《司馬遷》?

這麼說吧過去半年首都劇場的戲大多都看了,司馬遷是唯一一場,人藝的演員,這麼說是因為還有乙個波蘭來的不知道什麼人演的沒有李爾王的李爾王 看了半場,實在受不了,走了的。就說其中有一段,司馬遷要被執行宮刑,先是司馬遷大吼宮刑,宮刑?宮刑!十幾遍,然後司父靈魂出現,司馬遷問你是誰,司父說,我是你的父親,司馬...

司馬遷為什麼要把五帝當作真實人物記載在史記中?

我不是二胖 這五帝這個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今天終於有了答案。先把網上找來的圖貼上 不能貼圖,後面補上 五帝包含了很多造假的成分。如果要分析五帝,首先要去除造假的部分。為什麼要造假呢,因為乙個王朝的建立,必須要給自己認乙個偉大的祖先,這樣才有號召力和威懾力,這個邏輯很重要。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資料是來自...

司馬遷在史記裡為何要寫一篇《龜策列傳》呢?

巴根草cjzh 歷史記述過去的重要東西,敘述者認為代表了這個群體的習性 倫理,更進一步,發展趨勢。龜策,即占卜,既是當時群體對自己命運及外界自然力的敬畏的普遍方式,對不確定的命運尋找確定性,開始階段,把人的命運交給不可知的外力,司馬遷記下了這些重要方法的過程,隨著人對自身認識的不斷深入,在實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