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吳聯手滅掉魏國後,是否能做到孫權提出的和蜀漢東西平分天下?

時間 2021-05-12 04:45:44

1樓:郎中令

蜀復令芝重往,權謂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芝對曰:

「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權大笑曰:「君之誠款,乃當爾邪!

」——三國志蜀書鄧芝傳

2樓:宣王非晉

當然不可能。這種滅掉魏國的假設首先不可能,其次兩個皇帝不可能平分天下。

第一,滅掉魏國肯定不可能,魏國的體量不是蜀吳加起來就能比得過的。他們之間本來就是兩個小國對抗乙個超級大國的概念,維持的平衡就是你過不了河我也上不了岸,你進不了長安我也打不到漢中的概念。而且也是魏國有意為之,為的就是等待機會,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那麼難渡的江,蜀國一滅用不了多久三國就歸晉的原因。

而且不要覺得諸葛亮北伐的戰績多耀眼,魏國幾乎沒有損失土地,同時魏國就只調動了中軍,也就是類似於38軍的部隊支援,還是因為關中糧草不夠,不然僅雍涼就可以頂住諸葛亮傾全國的大軍;同樣,諸葛瑾和他兒子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也是,魏國只調動了地方的軍隊就頂住了。所以魏國傾全國的體量,這兩個國家加一起也頂不住,絕對實力的時候就不是智謀可以取勝的了。

但是魏國還不能傾全國之力,因為它還身兼防止北方和西戎少數民族入侵的工作,所以他還要分身給少數民族,故而沒有特殊情況,蜀國還有一定氣力的時候,魏國是輕易不會大動兵戈的。

那麼如果照題目所言,少數民族也配合蜀吳進攻,再加上國內士族親族內鬥,把魏國鬥垮了,讓蜀吳拿下了魏國土地怎麼辦?

這就是我的第二點,兩個國家一定不會平安共事。

我們看隆中對的時候,就可以知道漢室可興是什麼意思,是成就漢室大一統的霸業,而不是把天下和別人共享。諸葛亮的假設就等於是蜀吳和少數民族同時進攻,但蜀國佔大頭,得到的戰利品也佔大頭。這不是排排坐吃果果,孫權不會放任著讓劉備拿下最好的城池,比如鄴城,比如許都,這些大城市拿下就是質的飛躍,所以孫權一定不會讓劉備安安穩穩的拿下。

同樣,少數民族也不可能只要襄平之類要啥沒啥的城。所以秉著"患不均"的結果,蜀吳必有大戰,其中還很有可能再多個攪屎棍。

而且孫權不是傻子,在已然南北對立的情況下,他不會選擇做漢臣。他們一家子都沒有忠漢情節,怎麼可能在大半天下在手的時候還自比漢臣。所以天下二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魏國滅國,蜀吳爭雄,而且相信我,旱的地方還得旱,澇的地方也還會澇,兩個大國相爭,拼到後面中國就剩不了多少人了,一場場都堪比絞肉機,那兩個一代一死,五胡亂華肯定就來了,而且經過火併的兩個國家定然打不過在南下魏國收了一杯羹的少數民族。

所以,一則魏國不可能被滅;二則若被滅就一定是二雄爭霸,五胡亂華提前到來。

3樓:小靈

就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候孫十萬背後捅刀子和孫休派兵打永安霍弋這兩件事就可以看出,孫劉聯盟就是各懷鬼胎,這種聯盟不可能維持長久。

4樓:ll功夫剛剛

人活著呢~總要有點盼頭的。

還記得當年有沒有和好哥們說過,我這張彩票中了就分你一半,咱們買一起的聯排別墅。

甲子之後,關係好的呢~可能墳墓的還比較近。關係一般點的,早相忘於江湖了。

5樓:和平

假設滅魏成功,漢吳能保持和平的情況,我只能想到兩種可能:

1、劉備與孫尚香育有一子,並將其立為儲君。

2、吳方願意表面上臣服(大漢吳王),漢方也願意賦予吳地高度自治權。

平分天下沒有任何可能。劉備既然頂著大漢這面旗子,它天然地、必然地要尋求統一中國,否則這個政權的合法性是說不過去的。

而東吳,或者說孫權,確實沒有表現出一定要統一中國的雄心。但他如果沒有得到乙個令人信服的和平承諾,他也絕不會主動放棄武力。

6樓:父慈子孝孫仲謀

這種假設是不可能存在的,諸葛亮曾經和孫權畫過這張餅,煞有介事的把曹魏的版圖劃分給了吳蜀兩國,畫這張餅的主要目的是提公升雙方士卒的士氣,雙方誰也不會把這個真當回事,反而是後世的鍵盤俠卻對此津津樂道,把吳蜀聯盟看成了一樣了不得的玩意,不過也對,當年提公升士氣主要也是因為底層的士卒沒腦子,容易相信這種烏托邦一樣的東西,而這種人,在任何社會都是數量龐大的底層屌絲。

吳蜀聯盟的存在表示著曹魏維持著一家獨大的局面,如果哪一天不能獨大了,不能威脅到雙方生存了,那吳蜀聯盟自然就會解體。

稍微試著假想一下就知道了

曹魏已經弱到不能抗住兩國夾攻了,諸葛亮走祁山,孫權走合肥,諸葛亮走到陳倉的時候,卡住了,就會想,憑什麼這麼堅固的城池讓我來啃,來人啊,給我查查,孫權打合肥用了多少兵?

孫權打合肥被卡住了,也會想,曹尼瑪,這麼難打的合肥,諸葛亮是不是在吃肉,來啊,給我查查諸葛亮帶了多少兵。

兩家本來都打不下來,這種時候還在攀比誰出力多誰出力少,這還打個P啊。

互相攀比,這是第乙個問題

都打成功了,到襄陽了,諸葛亮想,襄陽我得拿啊,這是我老家,孫權想,襄陽我得拿啊,這地方我一直在打,那麼,襄陽到底給誰?

同理還有所有在滅魏過程中奪下的肥肉城市,比如許昌,洛陽,壽春等等。

分贓不均,這是第二個問題

這些我們都還沒把曹魏考慮進去,曹魏的執政者只要不是智障,都必然會拼了命的離間孫劉之間的關係,來吧諸葛亮,長安我不防守了,白送你,你別打了,你去打夷陵,來吧孫權,襄陽我不防守了,白送你,你去打永安。只要破壞了共同的利益,聯盟是不可能成功的。

曹魏的離間,這是第三個問題

這三個基本都是不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中國歷史幾千年,這種共同富裕的路線,一次也沒有過,統一沒有捷徑可以走,都必須獨抗掉所有的強敵,最後剩下來的才是絕對的王者,就像世界盃一樣,你一場也不能輸。想通過分組抽籤,賽制規則漏洞,一場硬仗也不打最後完全靠小聰明投機取巧的奪冠,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冠軍永遠只有乙個。

7樓:齊先森

在三國之前東西對抗才是主流,周代商,秦與六國,西漢與西楚。因為長江流域的開發較晚,大片地區都是蠻荒之地,不具有南北分治的基礎

8樓:

權謂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芝對曰:"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

鄧芝的標準答案。滅掉魏,咱戰場上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哪個是正統?

風雨雲台 首先把吳國踢出去,怎麼看都不是正統。魏國在法理上完全沒問題,畢竟曹丕和漢獻帝是完整地走完了所有禪讓程式的。你可以說漢獻帝是被迫的,但是如果漢獻帝真的不願意,那他可以 君王死社稷 漢獻帝並沒有這麼做。所以法理上曹丕的正統性沒有問題。請欣賞一下漢獻帝的禪位詔書 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復,幸...

三國時期魏 蜀 吳各大致有多少軍隊?

長江暗 官渡之戰 200年 曹操4萬VS袁紹11萬 赤壁之戰時 208年 曹操23萬VS孫權3萬加劉備2萬 夷陵之戰 221年 劉備8萬VS陸遜5萬 滅蜀之戰 263年 鍾會10萬加鄧艾3萬加諸葛緒3萬VS蜀漢不到十萬重點來了 三國時期的軍隊都是半職業化部隊 或全職業化部隊 不像之前戰國時期那樣打仗...

魏蜀吳三國貴族對三國歷史有什麼影響?

suda 中原和江東世家大族勢力都比較強大,在魏吳沒有建國之前,對一些決策甚至有決定性的話語權。魏吳建國之後,尤其是曹丕篡漢之後,貴族之間已然結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體,圍繞皇族展開了密集的關係網此時的貴族集團則壟斷了朝中要位,在九品中正的魏國,貴族無疑代表了上層的聲音。蜀國則主要是東州派和益州當地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