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客觀性?

時間 2021-05-11 23:42:56

1樓:illumination

取決於角度,看你用什麼觀點去評價這本書。

如果是作為一輯歷史研究類的數目,它確實缺少必要的客觀,比如把張璁桂萼這樣的大禮議派要不是敘述的太少,要不是一邊倒的黑。

還有對於萬曆北韓戰爭的記錄,確實有一部分有失客觀,比如戰爭對明朝的影響不是「沒什麼影響」,而是影響相當大。

但是如果作為文學作品的話是有其可取之處的,但是我對於文學作品評價了解的不多,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說。

2樓:一介書生

歷史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寫歷史的人是不可能絕對理性的,乙個壞人做了一件好事,那麼如何評價這個人呢,該如何去判斷這個人做好事的動機呢,不用判斷因為這是乙個人,凡是人沒有不簡單的,那麼當年明月在寫明朝那些事的時候感情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寫的是人,是明朝當政的276年成千上萬的人,所以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年明月想要告知大家的一件事,如何生活,如何定義成功是自己的事,好好的生活下去吧

3樓:散人

個人認為的確是好書,但是千萬別當成正史看。尤其是不敢苟同他對於明孝宗、武宗的觀點。抗倭援朝戰爭的章節也夾帶了太多私貨並不客觀。

4樓:一品

以客觀性來評判本書,本身就有問題,歷史都是由人來編寫的,只要是人就有個人好噁,加上見證者、親歷者或所謂知情者的轉述,必然會像羅生門裡發生的情節,誇大部份,隱瞞部份,還有所處歷史統治者的政治目的性,流傳下來的歷史還有幾多真實,特別是關於人物和一些只有少數人參與的關鍵事件。

5樓:努力中的懶癌晚期

對樓上各位:不是很懂你們這些在問客觀性的地方紛紛表示歷史本就不客觀然後暗示或者明說摻點個人感情很正常的人,好好說不客觀會麼,

6樓:素心

把正史叫官史更準確,最客觀的史家應該學會列舉種種可能,只擺事實,不講道理,不夾私貨,是非由讀者評說,而不是執著於一種真相。只有一種答案的不是史書,而是說書。明朝那些事兒最大的價值不是撰寫發生了什麼,而是給了我們一種可供參考的、很有意思的思路。

7樓:

不過說到客觀,我更不太喜歡的是他在文中喜歡一邊說歷史我們都不太知道,一邊又喜歡暗自誇耀自己腦補的真相是最為接近的乙個。至於很多人說他摘文獻,所以一定是客觀的。可是文獻往往記載的是事,而前面說了,明月引用這個事是為了突出這個人,所以他的不客觀不是在史料引用,而是人物評價,以及這個人出場的外貌神態,環境氛圍等一系列描寫上。

結果在某些人眼裡,一邊喜歡高呼古人的歷史記錄就是真的了,就客觀嗎?一邊又反過來拿明月引用的古人的歷史作為客觀的真相。而且最難以接受的就是把明月比較太史公一邊說明月寫的本來就不是歷史正傳啊,一邊又高呼難道太史公就公正客觀,不也和我家明月一樣嗎?

雙標打臉真是一粉頂十黑。

以及終於有人提到他對海瑞那句:你是個好人,但是個無用之人的評價了,以至於後來在海瑞為角色的各類影視作品裡經常可以看到這句話了。就政治方面而言,海瑞的確沒有同期的張居正一樣「成大事」,但「無用」這個詞未免打擊得太廣,人與人本來就有不同的活法,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能治理一方太平尚且不算有用,那走卒販夫怎麼算,畢竟頂尖的人原本就那麼少。

而且說道海瑞死板迂腐或者情商極低這類的說法,找到了這麼一段話:在爭產業的案件中,「與其冤屈小民,寧願冤屈鄉宦」;在爭言貌的案件中,「與其冤屈鄉宦,寧願冤屈小民」。所以比起海瑞對於官場與政治無知無畏,我更願意相信是知而不為,內心猴奸猴奸的,不然古往今來幾千年裡名臣閒士清官良相那麼多,比他清廉剛正甚至願意以命相搏難道沒有,為什麼就他活到最後還被編入教科書

8樓:格羅薩格

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不過是透過文字,去看的,去了解的。史家為人,不為神。而這個世界為無奈的命題就是誰是客觀冷靜的看待世間萬物了,文章都是作者包含熱情所寫的,所以不要過於看重所謂的客觀性,對自己的啟發才是最重要的。

9樓:

不太喜歡他常常使用的欲抑先揚的手法,看多了有點兒煩。比如說日本那些戰國牛人侵略北韓後才知道他們自己幾斤幾兩。結果...

明軍打了很久都沒有打敗,第五部也主要在講抗日援朝...雖然以少敵多,但日軍也沒有最初說的那麼不堪一擊。還動不動說又把日本將帥耍了...

他講故事的方式,特別是戰爭的時候,常採用的講述方式就像動畫片:乙個非常牛的人物由於自己的輕敵,高傲,腦袋殘,運氣差,最後被小人物給打敗了……讀到大多這種講述方式,很生厭!

10樓:dd li

這本書值得一看,但是作者價值觀有問題,主觀性太強,書中有很多地方完全根據自己的好噁對乙個人進行評價,尤其對海瑞和袁崇煥的評價很有問題,海瑞秉公辦事,卻被他說成是一根筋,是個沒用的人,而袁崇煥在薩爾滸之戰之後明朝始終失敗的情況下,袁崇煥力挽狂瀾挽救了當時明朝,卻被他說成有他沒他都乙個樣,袁崇煥殺掉毛文龍是為了維護軍紀卻被說成為了一己之私。然而崇禎身上的很多問題,他沒說出來,並且說的是如何好的乙個皇帝

11樓:

給我開啟了另乙個世界。這個世界裡有各種各樣的人,這本書比任何職場記之類的書都精彩!它寫了很多權術,厚黑學,但是卻堅信真善美,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妙哉!妙哉!

12樓:苗述

如果要客官,那就只能做史料的堆砌,那對我們這些沒到考究地步的歷史愛好者又有什麼意義呢?人人都有對歷史的看法,正是作者加上了自己的傾向和推理才更有血有肉了。看的人可以不同意,但是不能說作者不能夾帶個人感情。

我個人認為只要做到:不扭曲史實,不有意隱瞞,不偏頗的只披露支撐自己觀點的史料。就足矣!

13樓:

我認為這本書不適合作為教科書去學什麼。

如果本著事事乾貨的想法去閱讀,最終會得到一些歷史見聞跟行文技巧。

凡事應有限,憑空妄自亦徒勞。

讀書不求甚解,興致所向隨心所興如此甚好。

後兩段勉勵自己的讀書方式以上

14樓:niyoul

哪個歷史客觀?。陳勝乙個在田間種地的屌絲都能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麼文縐縐的話來,而且難道還有人記錄?

秦始皇出巡,劉邦項羽各自的說話司馬遷怎麼知道?

不都是猜?

哪個正史不需要作者腦補一些情節?

《三國志》陳壽夠謹慎了吧?

隆中對裡面,你自己明明都寫了「屏人曰」,就劉備孔明倆人,卻能把對話描寫得那麼詳細。

我就想問,這對話是誰記錄的?

難道孔明一邊講,劉備一邊做筆記?

如果是劉備回憶的,這篇文章背下來都得半天,怎麼保證劉備回憶的準確性?你就直接往上寫。

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但是這些大家都信。其實,是願意相信而已。只是因為沒有更加可信的東西罷了。

所以。啥叫客觀,啥叫主觀?歷史本就一團渾濁,真假難辨。

它只是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乙個個故事,望我們從中能有所領悟。那麼究竟是應該還原它的真相,還是只需學習它的精神?哪方更重要,每個人心裡有他自己的答案。

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兒》

那些事,前後讀了兩遍,剛出來時電子書讀了一遍,前不久買了修訂版的紙質書又讀了一遍。看完覺得,明月對那些事的修訂幅度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後幾部涉及東林黨的問題,及對崇禎部分的修改。說實話,那些事前幾部的水準是明顯高於後幾部的,可能也有些客觀原因,比如前面朱元璋 朱棣部分,軍火狼煙,政治情況並不複雜。而後...

如何舉例說明聯絡的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

高等數學C2 以下全為舉例理解,具體要自己去看概念 1.客觀性。如人們認為8就是發,帶有8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將數字 8 和好運建立起聯絡,但是實際上,是不是有8就一定有好運呢?答案是不一定的,所以這種聯絡是遐想的,不客觀,真正的聯絡是不以人的一直為轉移的,這樣來理解客觀性,凡是客觀的東西,就是不以人...

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兒》中對李成梁和努爾哈赤的觀點?

已登出 反對 旭烈兀 李成梁身為遼東總兵,遼東邊防失控,和李成梁沒有關係?李成梁第一次任遼東總兵主動打擊海西,第二次任遼東總兵,面對建州崛起,為什麼不主動打擊建州?旭烈兀 說需要得到遼東巡撫批准,難道李成梁打擊海西遼東巡撫允許,打擊建州遼東巡撫就不允許了? 瓦納主教 我作為乙個歷史小白,看了樓上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