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華交叉資訊研究院師資很普通?

時間 2021-05-11 23:42:56

1樓:Shane

普通在哪...一點也不普通!不評價,只陳述現象。

我關注的小領域,看作者(大佬)們的去向,有人去了Stanford,有人去了Berkeley,有人去了CMU,還有Google Research等等吧。而除了這些如雷貫耳的地方外,叉院是我看到的唯一屬於亞洲屬於中國的去處。他們每個人身後都是扎扎實實自己搞出來的成果,大多出身頂尖實驗室經受過頂級的學術培養。

如果你以國際點的學術眼光去衡量,把院士等等頭銜先放放,我相信你能得出乙個很基本的判斷,these are a group of really promising young scholars, what else are you hoping for...

這個問題,你不妨五年十年後再回看。

2樓:

好像很多人還認為助理教授不如副教授正教授的樣子。。。。但其實助理教授只是年富力強的青年學者在職業道路上的乙個通常需要經歷的階段而已。。。

可能國內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 tenure-track(國內似乎叫做長聘教軌?或者是非公升即走?)這種形式

據我所知叉園近些年新招的ap可以說是頂中頂了 【比如搞我們這方向四大今年就回叉園乙個很厲害的老師

3樓:

確實很普通,不過茶園能發個STOC,FOCS也還算及格完成任務。

最近又成立了智院,再給AI加把力,雖然ICML和COLT弱的不行,但是CV和NLP有東西啊。

視野還是太侷限了點,Computer Science比TCS和AI有意思的東西多了去了,奈何T大帶不起節奏,隔壁P大就更不行了。CS中拋開TCS和AI,大陸也就SJTU勉強還能在CSranking 30徘徊。

慢慢來吧,還差得遠呢。

4樓:

很簡單,姚老闆當然是一言堂,唯我獨尊型的,稍微有點實力的正牌教授都不願過去做小弟,

而且姚老闆年紀大了,又和清華資訊學院的領導們有很大矛盾,交叉資訊研究院還能撐幾年?等姚老闆退下去了,交叉院分分鐘等著被解散收編。

別的不說,就說這姚班的頂級生源,計算機系,電子系,自動化系的領導們眼饞很久了,意見很大,姚老闆要是沒有圖靈光環早就趴下去了。

十年之後,交叉院和姚班應該就成為傳說了。

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事實,自然沒有什麼大牛或者青年大牛加入了。

5樓:

外行看職銜,內行翻publications…當然兩種指標都能反映乙個人的學術能力,對於青年學者還是後面乙個更直接重要一些。

非清華人…但據這幾年看到的零碎的資訊叉院是乙個壓力山大又年輕充滿希望前途的地方。這在當前整體世界學術圈不怎麼景氣的環境下尤其可貴。track引進的青教都是千里挑一,而且能百花齊放,不侷限於學科的限制,帶著開掛的本科生們參與甚至引領著學術一線。

sigh退學考清華

6樓:

這裡是跟其他國際一流學術機構相比。其實就是起步晚,待遇對已成名且仍活躍的大牛來說不夠有吸引力,國內學術環境比美國差,參加會議什麼的不方便,更別提清華坑爹的報銷等行政財務手續增加教師非學術工作量了。。。

唐平中等確實是很耀眼的明星,但恐怕就算是跟mit cmu的助理教授相比也是有差距的。僅從機制設計這一領域來說,他們跟美國20名到30名的經濟系招到的這一方向上的助理教授都有很大差距。。

更不要說能直接挖到大牛,誰願意一步步自己培養小牛這種事情了。。

7樓:

你去看看唐平中老師徐葳老師的home page比如唐平中的

大部分都是全球top20的phd, 唐平中老師 Stanford , uc berkeley cmu harvard 都呆過。一年發十幾篇aaai ijcai aamas,

論科研實力,國內其他學院,在計算機領域,除了上海科技大學馬毅高盛華虞晶怡他們呆的那個資訊學院,我沒見過如此國際化,高水平的師資團隊。他們的學生,朱晨,湯旭,張營營,那都是國內頂尖的。

然後我覺得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先老老實實把活幹好,少些頭銜,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科研中去。出好的成果。到時候傑青,教授的title自然就來了。

這也是姚老師希望將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進到國內的乙個舉措。

8樓:Richard Xu

看到「頂尖生源」,不禁轉頭看看我貢大系……姚班的「計算機入門」這門課我眼紅很久了,然而我也不止在乙個場合說過,經管目前恐怕是開不出這種型別的課的,這裡面除了學院本身定位之外,沒有充足的師資力量也是乙個原因。

所以看到題主說叉院師資力量不行我就笑了……所以說頭銜什麼的,那都是虛的。

有一大堆正教授又怎麼樣,有些教授的文章寫出來我都想去懟他。

再說了,你忘了黃河站外的隕石子彈了麼?

9樓:

我知道的叉院幾位助理教授級別的老師都非常牛,前途無限。也許不像其他學校直接引進千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或兼職教授那樣自帶光環加成,但我更喜歡這種自力更生培養青年學者的做法,說明建院眼光更加長遠,而不在當下一時短長。

10樓:吳辰曄

作為姚先生的學生,和現在交叉資訊院的老師,我看到這個問題真是非常開心。我們的學生確實是世界頂級的,而我們院的計算機方向和mit,uc berkeley,caltech,cmu等等這些世界頂級學府相比,在資深教授上,確實只有姚先生一位(物理方向的諸位大神請自行搜尋,哈哈)。我們院的老師們願意從善意的角度推測,提問者是在拿我們和世界頂級學府相比。

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學院還很年輕,我們正在穩紮穩打地發展,我們一直在努力。

11樓:

我感覺師資不差啊...

國內其他大學教計算機課的要不非海歸/要不講師連博士學位都沒有在國外院校乙個方向的組很多也就乙個Prof和幾個AP正教授少可能是人家不願意到中國來?

畢竟在國外也是正教授 package就不錯不過從那幾個外籍AP來看水準也不低啊

正教授不急著搞研究也不利於叉院的學生吧

另說一句...在研究上數一數二並不能保證教學質量也好...

上過乙個三年就從普林斯頓拿到PhD的老師的課...

不過講課條理並不是很清晰...這還是在講過兩年課之後的...

12樓:

修改叉院有頂級的生源,但除了姚老闆沒什麼成就高的老師了,大多都是助理教授和兼職教授,正牌教授都沒幾個,這是什麼原因?

如果評價標準是「大教授、長江、院士這些頭銜,拿973大專案」,叉院確實不行。

如果評價標準和美國一樣,看重科研能力、教學能力,看重年輕人的潛力,那麼叉院的教師是中國大陸最好的,沒有之一。叉院的每個年輕助理教授都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學生。

中國大學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老師?是搞Tou Ming Ji Suan這種專案的老院士,還是腳踏實地工作的年輕教師?我相信正常人都能得出正確答案。更不用說姚老師這樣有眼光的人了。

13樓:

沒錢,請不起大牌教授,計算機博士就業這麼好,清華青千一年也就二三十萬,北京的房價又這麼貴,相比其他學校、業界沒多少競爭力,已經走了不少新老師了。叉院的助理教授都是海龜博士,已經比計算機系的土博老師工資收入高了。

為什麼清華的交叉資訊研究院或計算機系的大神大一 大二就可以有大把時間去實習?

難道沒有有時需要簽到的課麼?有的課不是會需要多次presentaton 現場答辯麼?如果老師隨手布置課後作業,每次都需要 去上了課 的同學實時通知他們這些在外面實習的人麼?真的就是純屬好奇,我不是清華的,但真的很不理解他們怎麼做到的。他們這不是逃一兩次的課啊,看劉佳倩的部落格,幾乎前三年的一大半時間...

在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姚班)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李辰星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來展示一下我記錄的叉院生活。表示這個學術科創之外的限制太強了,濾掉了好多活動啊。首先,叉院的大神們似乎對各種非學術活動都不太感興趣,比如說,我們班的新生運動會的看台是這樣的。其次,似乎非學術活動中也擺脫不了學術的影子,比如,我們班當年素拓的題目是,尋找校園裡的二叉樹。圍...

作為楊振寧開創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為什麼沒有高能理論的方向?

學半 楊振寧給出的答案很明確,理論上沒有新觀點,大型對撞機上你就做不出東西來。楊振寧直言 在我在美國做研究生的時候,大型對撞機的高能物理 粒子物理 這個領域剛開始大放光彩。也可以說這幾十年來,它是大家認為物理學最最重要的發展領域。可是這領域不只是從今天開始,而是從30年以前開始,就已經走在末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