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華的交叉資訊研究院或計算機系的大神大一 大二就可以有大把時間去實習?

時間 2021-05-08 19:44:20

1樓:

難道沒有有時需要簽到的課麼?

有的課不是會需要多次presentaton、現場答辯麼?

如果老師隨手布置課後作業,每次都需要「去上了課」的同學實時通知他們這些在外面實習的人麼?

真的就是純屬好奇,我不是清華的,但真的很不理解他們怎麼做到的。。。他們這不是逃一兩次的課啊,看劉佳倩的部落格,幾乎前三年的一大半時間都在各地實習。是他們不在乎GPA麼,還是在不上課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想要的GPA?

我知道他們智商很高、能力很強,但排除這些,他們是怎麼在現有大學規制的束縛下,做到這些的。

2樓:

我猜對某些同學來說,叉院老師上的課程難度不夠,工作量不夠飽滿。要避免有的學生因為上課無聊或者進度不夠快而翹課,得加大課程的難度和挑戰性。或者為這些覺得課程無聊的學生提供更加難的課程。

3樓:劉天

這是常態吧,在校學習只是副業。清華不了解,反正北大光華的很多都在外面實習,在投行幹的好的,乙個月2-3萬,你還選擇上課?考試?

開玩笑呢?隨便一突擊就90來分,小兒科。老師也習慣了。

這就是差距。

4樓:

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了解了自己存在的短板,就應該往實現目標的最優路線邁進。

很多同學有程式設計競賽的底子,而且志不在刷學分績,未來希望在產業界摸爬滾打,那去實習當然是最佳選擇了。

想要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挺好。但不適用所有人。

5樓:

其實這種問題最好當事人來回答,不過估計當事人也沒空。

作為學渣來聊了點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好了:

我們必須承認某些時候存在這樣的現象,

1.一般學校的老師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畢業,他不認為你有能力平衡好學習、休閒以及實習;

2.當你逃課做你想做或者有必要做的事情的時候,你的同學可能會效仿你逃課但是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這給學校和老師也會帶來很大壓力;

3.這和老師以及學校對自身的認識也有關係,畢竟現實狀況就是名校獲取的資源多,生源優秀,那麼如果老師把「讓學生考研」或者「讓學生順利拿到畢業證(學位證)」作為乙個目標的話...

除此以外,

這些「大神」並不是從大學才開始成為「大神」(至少我在網上見到過的幾位是這樣),所以他們在優秀的學校中能夠變得更為優秀。

那麼,當你能夠輕鬆的應對學校的各種考試以及其他各種事情,能夠處理好實習與娛樂的關係,同時具備極強的實力的時候,你不一定能進入FLAG,但也會有其他讓人仰望的地方。

最後,個人認為這些人是名校無數優秀學生中的佼佼者,也可以算作是個例。有些時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不得不承認的。那麼不如淡定一些,想乙個普通學生一樣,大三大四去實習。

這群普通學生中,一樣有很多優秀的人,向他們學習或許更實際一些。

補充一點,簡單的說,如果是一般學校的學生,同時你能在不耽誤畢業的情況下進入頂尖公司實習,我覺得老師會針對你的情況進行特殊處理。

有個題外話題:

在清華北大以及其他頂尖 985 學校裡,那些智商「被碾壓」的孩子們又是如何應對碾壓的? - 大學

6樓:布客飛龍

我們大三的課,選了四門通識或任選之後,也就20個學分。也就是說,每週20個小時用在課上。每天上午下午加起來八小時,不算晚上的話一周40小時,有一半時間可以用來幹別的,所以我做什麼專案都夠用。

當然,如果你在夏季學期把通識都修完的話,會更充裕。

為什麼清華交叉資訊研究院師資很普通?

Shane 普通在哪.一點也不普通!不評價,只陳述現象。我關注的小領域,看作者 大佬 們的去向,有人去了Stanford,有人去了Berkeley,有人去了CMU,還有Google Research等等吧。而除了這些如雷貫耳的地方外,叉院是我看到的唯一屬於亞洲屬於中國的去處。他們每個人身後都是扎扎實...

在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姚班)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李辰星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來展示一下我記錄的叉院生活。表示這個學術科創之外的限制太強了,濾掉了好多活動啊。首先,叉院的大神們似乎對各種非學術活動都不太感興趣,比如說,我們班的新生運動會的看台是這樣的。其次,似乎非學術活動中也擺脫不了學術的影子,比如,我們班當年素拓的題目是,尋找校園裡的二叉樹。圍...

作為楊振寧開創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為什麼沒有高能理論的方向?

學半 楊振寧給出的答案很明確,理論上沒有新觀點,大型對撞機上你就做不出東西來。楊振寧直言 在我在美國做研究生的時候,大型對撞機的高能物理 粒子物理 這個領域剛開始大放光彩。也可以說這幾十年來,它是大家認為物理學最最重要的發展領域。可是這領域不只是從今天開始,而是從30年以前開始,就已經走在末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