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國最後會由司馬炎統一?

時間 2021-05-05 19:58:43

1樓:乙隻健身飛天豬

這個話題,我們先從立邦和項羽爭天下說起,劉邦為什麼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來看下劉邦手下的三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韓信、蕭何、張良,如果把這個比喻成金字塔的話,那麼就是劉邦是制高點,漢初三傑各頂起乙個支點,韓信為統帥、蕭何搞內政,張良則為軍師!

而項羽,猛將一堆,但是真正能統帥大軍的只有項羽他自己,內政上面更是沒有人才可以使用,軍師上面只有乙個被懷疑的范增,所以項羽必敗無疑!

那麼曹操、劉備和孫權為什麼都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呢,同樣乙個道理,曹操手下有誰?張遼、夏侯家族、曹真等,沒有乙個能勝任統帥這乙個職位,真正統帥者只有曹操一人,軍師諸如程昱、郭嘉等,內政有荀彧等人,唯獨缺少了統帥。

劉備的情況和曹操一樣,統帥者只有劉備能擔當,張飛、趙雲、關羽一干人等也都只是樊噲一類的人物,不可擔當統帥之職,軍師可以有法正、龐統等,內政的靠著諸葛亮。

孫權則稍微不同,孫權手下有周瑜、陸遜等人物,確實有統帥之才,內政則有張昭、魯肅等人才,但是軍師這乙個方面是完全空缺的,指望不上任何人!

由此,這可以說完全是乙個斷層,注定無法完成統一大業,那麼司馬炎為何能統一中國呢,除了曹、劉、孫三個後代無能之外,我們在看看司馬炎手下的三架馬車:杜預、羊祜、張華。乙個主戰略,乙個主執行,乙個主內政!

杜預,說他是乙個全才也絕對不為過!在對吳的戰略方針已經由前者制定完成,而後就由羊祜去執行!可以說乙個是制定者,乙個是執行者,而他在滅吳的戰爭中,可謂是起到了巨大的重用!

張華為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的十六世孫,在軍師和政治上面都是一把好手,也是力主滅吳的能丞臣。

羊祜,這傢伙的背景可不簡單,他家可以追溯到九代以上,全部都是官場上的人,而且向來名聲極好,全部都是以清廉為本!統帥軍隊更是一把好手。

像這種金字塔式的穩定結構,完成統一大業的在後來的歷史上也是很多,如趙匡胤手下的潘美、石守信和趙普。朱元璋手下劉伯溫,徐達、朱公升等!

2樓:人間正道B789e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分封制!所謂得位不正啊,腐敗啊,少數民族入侵啊都是其次。主要的問題是八王之亂讓晉朝從內部崩潰,而促成這個崩潰的起點就是分封。

司馬氏篡位,雖然確實得位不正,但說白了,亂世,什麼情況都正常,司馬炎逼曹魏禪讓也不過複製了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的流程。而且司馬炎畢竟一統三國。經過幾十年的動盪,人心思定,你是篡位的也好,正大光明的也好,老百姓不管,有好日子過就行。

關鍵在於,司馬炎的政策出現問題了。司馬氏逐步取代曹魏,一步步掌握大權,曹魏雖宗族眾多卻無能為力,就是因為曹魏的王有王國但沒有兵權,沒有治權,如果沒有朝中職務他們也不能參與朝政,只能做個富貴王爺。這也就是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打垮了掌權的曹爽兄弟幾個後,在各地為王為侯的曹氏宗族沒有乙個能起任何反抗。

司馬氏因為曹魏宗族起不到作用而成功上位,所以司馬炎稱帝後覺得要給自己宗族足夠的兵權來拱衛自己的晉朝,結果就採用了分封制,不僅讓宗族有國家,還有自己的軍隊。就在稱帝的當年,司馬炎封皇族二十七人為王,每個王國都有自己的軍隊。其中大國三軍,兵五千人;次國二軍,兵三千人;小國一軍,兵一千五百人。

國王不但可以割據一方,還可以入朝執政,成為宰輔。也就是因為這些司馬氏的王手中有兵,才能在後來朝政出現問題的時候乙個個你方唱罷我登場。八個諸侯王輪番廝殺,你爭我奪。

如果司馬炎對他們嚴格限制,就算產生內亂,也會很快平息。而不至於這樣無端內耗。諸侯王都看中京師的大位,還有誰管邊疆?

所以少數民族崛起了,五胡亂華也就不足為奇了。

3樓:小陳

司馬懿父子仨奪取了政權,滅掉了蜀國。滅吳也就是簽字點頭的事。就像為什麼曹丕為什麼能稱帝一樣,老爹把什麼都準備好了就差臨門一腳,把我放上去我也能統一。

4樓:陽之境

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有家族三代人的積累,打下堅實的基礎,水到渠成。當然同時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本人算是乙個合格的君主。

5樓:七年買了個表

大概是司馬懿太能苟了,一堆大神空降三國,司馬懿不聲不響苟到了最後,可惜諸葛七出把他逼出來了,深知自己技術不是頂尖,又暴露的情況下退出遊戲,然後開小號繼續苟,最後大號全GG了,蹦出來吃了雞.

6樓:「已登出」

到後期司馬權力大,又把曹派的曹爽弄死了,搞得夏侯霸被迫(個人解讀)向蜀漢投降。

然後就是曹魏各個勢力都服了司馬家族,就稱帝了

接著就把東吳做了。

7樓:寒鯤

三國最後由司馬炎統一,與司馬炎這個剛剛及格的君主本身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完全是「順位接棒」所致,換言之,完全是司馬炎父祖給司馬炎留下的軍政遺產發功所致,司馬炎只要不失常發揮、不提前昏腐,就能順利完成這項收尾工作。更何況,連這個「尾」,司馬炎也並沒有收好,勉強徘徊在及格線上下罷了

司馬炎即位後,在南征滅吳這個事情上,只需要沿著滅蜀以後司馬昭的既定趨勢走就OK,拾掇消化好新附領土——巴蜀,繼續鞏固好襄陽與淮南兩處自曹操晚年以來就準備了半個多世紀的軍力,做好排程協調工作,便可從容南下,略定江表。王濬、王渾、杜預、胡奮、唐彬諸將,以及掛名參與的王戎、賈充,乃至被耽擱了的中線籌備者羊祜、入朝了的東線籌備者衛瓘,均係司馬懿父子提拔的霸府要員,完全是司馬炎父祖一輩兒積攢下的軍政班底,一旦司馬師兄弟中有乙個稍微長壽一些,也輪不上司馬羊車去完成統一工作的收尾。

再往前追溯,司馬炎所收尾的統一,是曹魏君臣與司馬懿父子霸府前後「努力」的總體結果,如果不是曹魏前期君主的相對短命諸葛亮的連續北伐孫權的過分長壽司馬氏的篡代內耗,中原政權的南下一統也遠遠輪不上司馬炎來完成。

如果從魏晉統治集團的一致性上來看,西晉朝廷完全就是曹魏朝廷的「改名換主」式延續,除了國名與皇室,基本上沒有經歷統治集團的洗牌(連劉宋代晉那種洗牌也沒有經歷)。作為乙個坐擁中原80年(從官渡之戰起算)的統治集團,經歷了各種么蛾子後終於勉力實現大一統,所以,司馬炎所完成的一統,純屬經歷眾多么蛾子之後的順位收尾而已。

若說司馬炎統一前所面臨的變數因素,無非是軻比能的後續五胡的先聲——禿髮樹機能攪局西北而已,在應對這一干擾項時,西晉君臣的應對並不是很好,先後戰損或戰敗了胡烈、石鑑、司馬駿、牽弘、蘇愉、楊欣等西北軍區高階將官,整個西北的局面堪稱糜爛,拖沓了小十年才在文鴦馬隆的兩波勝利下,略定西北亂局,堪稱亡羊補牢式的及格而已。

質言之,我們在司馬炎滅吳前的「為政處事」上,除了司馬炎在內張華、外杜預力挺下決心伐吳以外,看不到任何「果決明斷」的明君式處置,看到的只有各種拖拖拉拉,這種拖拉固然有西晉群臣已然高度腐化的因素在,卻也說明了司馬炎本人並沒有多麼大的魄力去利用皇權重塑朝綱。這就從另乙個側面說明了司馬炎之統一,只是勉強及格的順位收尾而已。

關於司馬炎尬式開國feel(史上最尬、最無感的開國君主)的另乙個答案:

為了籠絡家族勢力、避免重蹈曹魏的覆轍,司馬炎封宗室王是否是對的選擇?

當然了,子不教、父之過,司馬炎如此尬到無感,純屬其父 @清心寡欲司馬昭 管教不佳所致。【滑稽】

8樓:李先生

答主你的問題題設不存在,三國不是由司馬炎統一,司馬炎滅了吳國實現了全國統一,蜀漢是在司馬昭的時代被魏國滅的,晉代魏后吳國又存在了十多年。應該說三國最後由司馬家統一了。

棋逢對手一般平,為什麼司馬懿會在三國最後勝出

對外上兵伐謀,用魏國的巨大人口經濟體量抗住了諸葛孔明的一次次疲弊之爭,對內面對曹魏的人才凋零,低調籠絡控制軍政大權,還有一點,畢竟還是氏族大戶,非氏族的曹阿瞞能贏得一時不能贏得一世。 南小荊 司馬懿的道德水準確實不可高估,但是低估司馬懿的能力那就是真的不應該了。司馬懿的聲望是靠三朝老臣兩代託孤來的。...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的武力值如何?

小白龍 瀉藥首先題主說的是三國時期,按這個說法的話預設為指的是三國史實.要論正史上司馬懿的武力值,真不好評價,似乎就沒這方面的記載。不過根據儒家六藝裡就有騎射幾項鍛鍊身體素質的科目來看,司馬懿起碼平時也練習下劍術什麼的。還有當時漢朝風氣,漢朝任俠還是普遍受青年們崇拜的,司馬家的子弟會武術也不奇怪。何...

讀《三國》數年,不解于禁為何而降?

讀明史數年,不知吳三桂為何而降?讀近代史數年,不知汪精衛為何而降?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有的人啊,表面上號稱著什麼堅毅啊,不怕死啊,可能到頭來一到關鍵時候慫的可能不如乙個新來的。這年頭投降就投降唄,人家于禁也沒找啥理由為自己開脫,回到魏國自己還挺羞愧的倒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