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最後的成敗在於教育嗎?

時間 2022-01-17 00:53:58

1樓:白手起家司馬昭

以前最早讀三國的時候就有想法,覺得再牛的英雄往下數三四代也成了狗熊。

國家前途運勢和君主素質必然聯絡很大,但要說素質高低一定在教育,或者說成敗一定在教育有點過了。

第一點,要知道古代不是誰都能接受教育的,身為太子,皇帝給自己兒子安排老師也不會那麼糊塗。舉例子的話劉禪的老師,諸葛就不說了,還有來敏。曹丕的老師有刑禺,吳國太子太傅有吾粲。

這些人要麼是當時博學的名士要麼是跟隨先帝多年的忠臣,道德學識必佔一部分,更何況太子老師不止一位,再加上身邊那些謀士臣屬,他們能接受的教育已經足夠,至於這些教育孰優孰劣,這很難講。武侯誡子書和出師表把該說的都說了,語重心長,結果他自己兒子和劉禪也還是沒能到各自父親的高度。

第二,三國這幾個後繼君主實際上也沒太差,後來的混亂亂在前朝遺留問題。魏國實際在曹芳這一代大權失去控制,然而這和曹芳素質根本沒太大關係。他即位才八歲,明帝託孤給曹爽和司馬懿,你覺得曹芳能怎麼辦?

陳壽都說曹芳是因為政在私門才落得如此下場。後來曹芳被廢換了曹髦,曹髦倒是教育的好,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結果轉眼就被司馬昭殺了。劉禪的話,說實在足夠聽話,武侯讓他幹啥他幹啥。

即使後來黃皓擅權,他也知道自己有過,專程讓黃皓去給姜維賠罪。吳國則是孫大帝自己作死,廢長立幼,小兒子孫亮雖然年幼但有才,結果政亂被廢被殺。哪怕後來殘暴的孫皓早年都是有作為的。

而且以上這幾個,我覺得都比後來晉朝好得多。

所以三國末期結局可以說是一開始就注定好的,和教育關係沒那麼大。魏蜀吳鼎立就是魏國獨強,曹操劉備孫權搞了大半生也還是這個樣子,除非他們的後代裡真有乙個達到自己高度的人,可以再掃亂治平,但可惜他們兒子沒那個才能,最後才會歸得司馬氏。

另一方面來說,歷代君王重視子孫教育也就是為了希望出個英才只可惜,英才仍為大勢所屈。

2樓:毫無友善度之人

不考慮細枝末節,基本可以這麼說。

只是除了昭烈以外,還要加上武侯。

武侯一生光明正大,可忙於軍國大事,給家庭的時間太少了,忽略了對兒子的教育。

武侯千秋高潔的品格,對兒孫的德行自有薰陶影響,所以諸葛瞻和諸葛尚都捨生報國。

但是,如果他們行軍排程哪怕有武侯一成功力,面對鄧艾的那一仗至少不會輸得那麼慘,後主再無戰意,開城投降。

昭烈教了後主權術和用人,卻沒把精神教好。

武侯教了諸葛瞻鬥志和精神,卻沒把能力較好。

這只是我們後人的一點妄議罷了,對昭烈和武侯我都非常尊敬,特別是武侯,心目中知行合一的真正聖人。

如何客觀評價三國時代的荀彧?

思錄集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 深根固本以製天下 迎奉天子 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 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 荀攸 陳群 杜襲 戲志才 郭...

三國時代,哪個三人組最厲害?是劉關張嗎?

甲乙丙丁 首先,劉關張是可以在一起搭的,勢力相同,歷史舊評,有過合作,就此考慮三人組的話,有以下 文學三人組 曹操 曹丕 曹植 法治三人組 諸葛 董允 費禕 徐州三人組 呂布 張遼 高順 河北 不合作 三人組 審配 田豐 許 老將三人組 程普 黃蓋 韓當 黃巾三人組 張角 張寶 張梁 代魏三人組 司...

三國,最後誰是勝利者,勝利的方法?

韋曜 204年 273年 說論博弈,請辭講職,獲罪上書,淪遭誅賜,享年七十歲。司馬防 149年 219年 質直公方,威儀不華,舉薦魏武,有子八達,享年七十一歲。陸凱 198年 269年 忠壯質直,節概梗梗,位列宰輔,上疏言請,享年七十二歲。華歆 157年 232年 名稱龍頭,割席無朋,壞壁牽後,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