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第5次北伐諸葛亮不死,司馬懿堅守不出,蜀漢在攻城不下(或者說不去攻城)的情況能得到什麼

時間 2021-05-10 13:40:45

1樓:看這一世繁華

先說結論:和歷史上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因為諸葛亮多活幾年不能改變孫權被擊退的結果,東線壓力一去後就意味著魏國可以放心調動人力物資支援西線了,諸葛亮再能屯田還能屯出比整個魏國都多的糧草嗎?諸葛亮再能治國能讓北伐的蜀軍人數比大半個魏國還要多嗎?

所以越是相持蜀軍劣勢越大,雖然靠諸葛亮的軍政才能足以彌補一定的劣勢,但只要司馬懿堅守不出,面對源源不斷的支援蜀軍早晚是頂不住壓力要撤軍的。

事實上吳蜀想要取勝,最重要的就是要同時大捷迫使魏國收縮防線從而逐步蠶食疆域(指望單一一方打出這樣的戰果太難為人了),而很可惜的是吳蜀的表現和配合都不是很好,不是這邊丟人就是那邊拉胯,魏國得以發揮底子厚的長處慢慢將優勢轉換為勝勢。

2樓:開天闢海

還是別活太久比較好。

不然真的活到了司馬昭大軍過來,到時候說「此間樂,不思」的人可能就不是劉禪了。

不少人還吹屯田。屯田如果是個好策略,那為啥以前蜀軍糧盡退兵的時候想不起來用呢?而且以後也沒人想起來用呢?沒糧食就種,好像也不是啥高深學問吧?

說白了,要是連西北那種山區都能一邊打仗一邊種出夠吃的糧食,那麼當年壓根就不會有黃巾軍。如果兼職當農民,揮兩下鋤頭都能輕易餵飽自己,那誰還樂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造反?

3樓:

第一次,諸葛亮派趙雲佯動於斜谷,親率大軍出祁山,涼州守軍沒有料到諸葛亮會北伐,心生畏懼,有三郡投降,只是由於馬謖沒能守住街亭,致使進退失據,北伐功敗垂成。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是為了奪回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丟失的武都,陰平二郡。

至於第三次,是攻打陳倉,真正意圖還是為了策應江東的行動,由於陳倉有所防備,諸葛亮久攻不克,糧盡退兵,並斬殺了追擊的王雙。

第四次,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在與司馬懿的正面交鋒中將其擊敗,司馬懿隨後堅守不出,加上蜀漢境內李嚴運糧不力的緣故,諸葛亮無奈糧盡退兵,在退兵的過程中,斬殺了追擊的張郃。

至於第五次北伐,就是出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出,雙方對峙上百日後諸葛亮病逝了。

這五次北伐當中,最有機會成功的是第一次和第四次。

而第一次和第四次之中,第一次成功的機會更大。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雖然在野戰之中大勝司馬懿,但司馬懿隨後便選擇了堅守不出,哪怕沒有李嚴運糧不力這件事,諸葛亮也難以擊敗選擇龜縮的司馬懿了。

而第一次北伐,馬謖若能守住街亭,成功阻擋張郃的援兵,諸葛亮就一定可以拿下祁山堡,進而拿下整個涼州。

4樓:菜鳥貓

要是村夫不死,宣王不可能堅守不出。

五伐就是雙方在那拼誰先耗不下去了。可以參考長平之戰,趙國上下都知道堅守是最佳選擇,但為什麼還要在長平決戰呢?因為趙國耗不下去了。與其在那被耗死,還不如拼死一博。

5樓:鄧子秋

1司馬懿選擇在種田和收麥時攻來你

2司馬懿會叫上路鍾繇下路曹休一起來玩

3司馬懿可以敗無數回諸葛亮不敢敗,

4司馬懿可以對地形改造建城設寨防火燒山,流水投毒、5戰場優勢諸葛亮騎兵不夠司馬這邊多

6諸葛亮的兵不適應當地環境按時要回去,

7司馬懿戰死很多人替補諸葛亮死後才能差太多8蜀國百姓種的田和五丈原不一樣的

9戰死士兵要拉回去的路程不同賠償金額不同,魏國更加負擔得起,新兵的訓練,民夫的徵發難度不同效果不同,

諸葛亮只活了52歲現在已經快52歲了

6樓:張君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古人早有定論了。

7樓:姚遙妖

為啥一定要考慮五伐出結果?諸葛一直強調的是「俟天下有變」啊,如果諸葛能和司馬一樣長壽,高平陵之變、淮南三叛,哪乙個諸葛都肯定得把關隴地區攪得天翻地覆,乃至山河變色~

8樓:寸君

首先,從蜀漢北伐魏國這種事,很難一次性得竟全功,除非魏國有重大內亂。即便諸葛亮五刷的時候還活著,那這一次獲得重大戰果的可能性極低。除非曹睿這時候突然掛了。

其次,司馬懿不可能一直一直一直堅守不出。雖然曹睿和他都知道,堅守不出是能耗得住的。但是戰略是一回事,人心是一回事。

一直不打仗,將軍們憋屈啊,百姓也會琢磨怎麼回事了啊?甚至於有些朝廷裡的文臣,也會有其他想法。

可能性就是諸葛亮等到了乙個魏國小規模內亂的機會,能夠站住涼州或者長安,下一步有事兒再說。

或者就是司馬懿微操沒做好,出擊了,然後勝敗未可知。

不過,如果五伐諸葛亮沒去世,也不在那硬扛著,而是班師回朝的話,再給他十年的壽命,後邊的事確實很難說。

畢竟,那邊還有個東吳吶。

9樓:氣球 戲子

好久沒看三國了,但是還是想說一下。

按題主假設第五次北伐諸葛攻城不下但是沒死,司馬依舊堅守不出。

我認為這樣子諸葛可能還會撤兵等待時機再次北伐。雖然說幾次北伐結果不盡人意,但是不能說沒有成果,甚至有不少伏筆。

因為曹魏的內部矛盾是比蜀漢要多也更尖銳的。雖然蜀漢國力不強,但是能慢慢積累,只要諸葛亮沒死,就一直有機會。而曹魏國力雖強,但是司馬懿和曹氏族及其夏侯氏族不和的情況只會一直不斷的嚴重,一旦爆發,就是蜀漢的最好機會。

只要丞相大人長壽,完全有機會也有能力能夠成功。

10樓:河塗摞書

五丈原之戰,司馬懿採取了主動防守姿態,堅守不出,雙方陷於僵持,於是諸葛做長久之計,分兵屯田,以減輕對漢中長途跋涉而來的後勤的依賴。假如諸葛能有現代醫學技術支撐,肝硬化能得到及時醫治,活個八十歲。那麼五丈原的局面就取決於屯田到底能不能讓蜀軍擺脫糧不繼的局面。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所以,屯田有下面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屯田的田地面積夠不夠?

如下圖所示,假若司馬懿堅守武功水東,而郭淮借助坡陡難攀守住北原,陳倉軍與諸葛軍共享平原。

蜀軍可耕種地域的面積大概是:15*(4-1)=45平方公里=6萬7千畝土地

減去的1為渭河附近氾濫區和河體及山地水利工程佔據的面積。

這塊面積應該說不小了,實際的面積應該要比這個多,但是因為是戰爭時期,留有緩衝區非常有必要。

糧食產量如何?

古代種田技術比較差,主要耕種產品以一年一束粟公尺為主,糧食產量不算高。

《漢書·食貨志》載李悝這言:「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一石半。」

東漢末年有所好轉,將豐年、災年,肥沃與貧瘠土地平均下來,大概畝收3石粟。

《昌言損益篇》今通肥饒之率,計稼鬥之入,令畝收三斛。

換算成現在,3石粟大概重250市斤左右,春成公尺大概有160斤重吧!

6.7萬畝地,收成大約1072萬斤重

糧食夠餵養多少人?

乙個成年男子一天消耗需要2400千卡,

每100克粟公尺粉所含熱量約為381大卡

乙個成年男子一天需要消耗600克左右的粟公尺

1072/365/1.2=2.4萬人

也就是說這塊地大概可以養活2.4萬人。其中以1人耕種8畝地計(可以輪休),大概需要9000人不到從事農業,1.5萬人警戒。

諸葛亮農業水平咋樣?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種田,這個完全是諸葛的長處

對比下曹魏,誰能堅持更長久,顯而易見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

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

綜上所述,諸葛出秦嶺,號稱十萬,一線部隊也不過三四萬人,更多的是消耗在運糧的路上,如果諸葛能長命百歲,安心屯田,將極大地減輕對後勤的壓力。長期以往,隴右將慢慢被蜀收入囊中了,可惜天不假時,常使英雄淚滿襟,徒留空嘆給後人罷了。

至於有朋友擔心的土地肥沃程度問題

陝西的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或渭河盆地,自古以來就是西北糧倉。那麼其地質構造和形成原因主要是什麼呢?據陝西地質部門資料顯示,渭河平原系地塹式構造平原,地塹即斷層陷落區,後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而成,由此可見渭河平原的形成是內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渭河平原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

60年代的關中平原一片豐收的景象,背景就是層巒疊嶂的秦嶺!

我村夫出身,平時和莊稼打交道多一些,下面我在來介紹一下三國的主要農作物粟。

三國時農作物以粟和小麥為主,水稻對耕地和氣候要求嚴苛,僅僅限於江東地區少量播種。

粟是五穀之一,又稱小公尺,黃公尺,由狗尾草改良過來的品種。所以非常耐旱,耐貧瘠,長得又快。如果不是特意種粟的,這是田間令人頭疼的雜草(產量不高,沒太多利用價值)。

不過粟公尺營養價值很高,75%的澱粉,加上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其莖葉又是牲畜的優等飼料,它含粗蛋白質5-7%,超過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纖維素少,質地較柔軟,為騾、馬所喜食;其穀糠又是豬、雞的良好飼料。

呂思勉《秦漢史》記載,蜀國飲食以粟為主。丞相費禕每天飲食是粟飯加水煮蔬菜,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才會加葷。可以預見到的情景是,前方可能是一碗熱氣騰騰的小公尺粥就著菜包子(諸葛亮的發明)開吃。

粟公尺田假裝割一下!

《詩經周南》曰:「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故一歲有二十四氣。」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將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為乙個節氣,每個節氣大約有15天,12個月就總共有24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會根據當時的氣候特徵和特殊現象歸結出三句話。

處暑三候: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粟)、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所以粟是春種秋收的哈。

處暑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西漢·犍為舍人注:「粢,一名稷。稷,粟也。今江東呼粟為稷也。」東晉·郭璞注同。

11樓:塗景鑠

時間一長,一樣要回去,屯田其實也就作作樣子罷了,收也收不到多少,佔北原又失敗,諸葛亮連一季糧食沒種完就死了,補給還是主要要依賴從漢中過谷道而進,一樣可能會面臨雨水影響,最後還是只能退兵回去。

12樓:

得到個活著的諸葛亮。

這怕是最大的財富了吧。

他每一次出擊,從兵器兵力配置到補給方式,都有本質的進步的。誰知道你讓他再進步幾次,他的打法會變啥樣。

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只要簡單地堅守不出就可以了,為什麼諸葛亮不在想出應對堅守的辦法後再北伐?

看這一世繁華 從歷史上分析 兩人總共就打了兩次,第四次北伐是他倆第一次交手,就算要準備也起碼等第五次北伐了吧?第五次北伐諸葛亮不是有備而來的嗎,屯田不就是想打持久戰,但是壽數不夠有什麼辦法。所以問題根本不成立。從演義上分析 在虛幻的世界中尋找真實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jpg 大風清揚 出師表不是寫了北...

曹丕如果除掉司馬懿,那麼諸葛亮北伐會成功嗎?

子安 官渡死許攸,赤壁撤周瑜,夷陵換陸遜 又當如何?當然了,我還是覺得沒司馬 和張郃 的話,有可能拿下西北,不過 還於舊都 還是玄乎. 天問我何惜 我的回答是 不會,諸葛亮北伐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某個人,而是大勢如此!除非曹魏不抵抗主動投降,否則諸葛亮贏不了。我說句諸葛粉不大愛聽的話,諸葛亮幾次北伐,都...

諸葛亮和司馬懿哪個厲害

連宵 已修改我之前說司馬懿長期不被重用大概是出於對歷史的了解不夠吧 哎呀 只看曹操晚年重用司馬懿就妄下定論了,這我確實有錯,不過還是想確認一下,司馬懿早年出仕時是否真的受到曹操的懷疑,那個鷹視狼顧論和三馬同槽我果然還是得再研究一下 以下原答案,刪了司馬懿長期不被重用的言論 聳肩 兩個人厲害的技能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