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量依靠旁白或自白來輔助敘事或表達角色情感的電影?

時間 2021-05-10 13:40:45

1樓:

適當的旁白可以為影片增色,但是過度依賴旁白,甚至毫無意義的只為了賣弄而旁白,就很沒意思,自從幾個美國和香港導演氾濫的使用旁白來掩飾他們在創作上的蒼白無力,內地導演也開始模仿了。而且特別可笑的是,他們簡直是模仿得太像了,模仿美國演員那種故意壓低嗓子,沙啞的方式說旁白,說實在的,我一直覺得中中國人嗓子不錯,雖然不夠厚實,但是清脆明亮,西方人其實嗓子不咋地,不是女的驚聲尖叫就是男的破鑼嗓子,出幾個義大利男高音就很了不起了。可笑的是,放著清亮的好嗓子不用,偏去學西方男人的菸酒嗓,壓著嗓子故意裝得很深沉的說話,還大喘氣,把我樂的夠嗆。

2樓:凌子曰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有一種公認的觀點是,電影是通過影像表達來敘事和表達的藝術,如果過多使用文字則會使電影的藝術價值減少。

有一種依賴大量旁白來敘事的形式叫作電視散文,從散文這兩個字就能看出來這種形式是非常依賴於文學表達的。

那麼大量依賴旁白敘事的電影是否高階呢?

我個人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如何運用畫面和鏡頭來講故事,這是拍攝一部電影的基本功,如果所有的情節都依賴於旁白和獨白這種極具文學性的表述方式,那麼電影不就成了電視散文嗎?

3樓:

《死侍》應該可以算比較成功的商業片。裡面的呆噗就長期對觀眾嘴炮,但他的設定就是可以打破第四面牆的,所以沒有違和感。另外他的台詞其實不以敘述為主,不以向觀眾介紹情況為目的,基本都是在嘴炮吐槽,所以看起來也不是很累。

4樓:樊小帆

本回答可能有些偏題。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的不是那種旁白或自述然後畫面演出的電影。

而是這一部: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大段大段的自述,只有小部分圍觀朋友們提問質疑或補充。你可以說他並沒有畫外音,但是我的腦海裡,有各種自己形成的畫面,所以念白也基本算是畫外音。

35歲的哈佛歷史教授約翰在工作十年後毅然選擇了辭職,同事們前來送行並紛紛表示不解,故事由此而拉開帷幕。看似簡陋的房屋內,梵谷的畫、中世紀的弓箭、史前的石斧裝飾其中,歷史學家、宗教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等一眾知識淵博之人齊聚於內,自稱經歷12023年歲月的約翰脫口而出一部縮略版的人類文明史,讓這場最後的聚會也從單純送別演化成了一次顛覆傳統的學術激辯,並藉此考驗著觀眾的思辨能力。

全片基本沒有切任何講述的故事裡的畫面。絕大部分鏡頭給的是各位在客廳中的演員。甚至場景都基本沒有換過。

回到問題,其實本身依靠敘述來呈現電影劇情,也是一種表現方式而已。只不過如何適當和劇情結合去表現他們而已。倒序、插敘等等,都是文學中的一種表現手法,本身無所謂優秀與平庸,主要還是看結構與劇情是否相得益彰。

5樓:年華一派

對於商業片來講,出現大量靠旁白、自白敘事的基本都是爛片。

而對於藝術片來講,其實大量依靠旁白、自白的不多,好電影只是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合適的時候出現。

因此,我個人覺得,「大量依靠旁白或自白來輔助敘事或表達角色情感的電影」大都不是好電影。當然,也有一部分不錯的。

6樓:麥高芬

一、畫外音確實可以簡略敘事,這個都說了,就不說了;表達角色自我,就是從內向外表達,也不說了;

重點說第二種,這也是麥基跟頂級電影人存在巨大差異的地方,麥基也只能在好萊塢這塊地里講一講畫外音的敘事作用。

而畫外音開啟封閉敘事環節的作用他卻沒有看到,經典敘事的乙個最大弊病就是它是乙個封閉的閉環,一環套一環,就是每個鏈條都是必然連線著必然,A鏡頭是後續B鏡頭的奴隸,B鏡頭通過畫面和畫內音鎖定了A鏡頭的後續意義。

這種有且只有一種可能性的流動,它所產生的弊端眾所皆知,就是驅動情節進展的種種缺乏邏輯性和可笑性,到處都是偶然的必然性,因為它排除了各種可能性,但是電影又不是可以拍100個小時的,而又必須是偶然性且必然性。所以你會看到傳統敘事電影的各種老掉牙的橋段,偶然相遇的橋段是多麼的相似。

而畫外音,它恰恰可以在讓敘事鏈條鬆散時,彌合或者將這種鬆散性不至於鬆散至形散神也散的境地。就是將貌似互不緊密連線的各部分統攝起來。

另外,畫外音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提公升電影的主題高度,就是讓你跳出這部電影,想一想高大上的東西。

以上具體請參考麥可哈內克的《白絲帶》

最後,畫外音是一種用於修飾間離的作用。角色說話時不給你對口型,不給你代入,不是給你乙個背影,就是閉口說話,你無法代入到角色中,它使你跟角色之間產生聲音上的距離,或者提前10秒把話說了,切到角色上時他就不說了。可以參見絕大多數不以敘事為第一的電影。

如果要舉乙個例子的話,請參看阿倫雷乃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是影史上最早探索運用各種聲音的典範之作。

7樓:qqw ssdd

評價乙個人人的言論時請附帶當時的環境去評價,麥基出生於2023年,我為什麼說起這個呢?因為電影是一場視聽盛宴,OS是聽的一部分,用OS是為了豐富角色性格,推動劇情,跟對白如出一轍,這跟麥基的另乙個言論並不衝突,再看看今天,OS為什麼少了?因為影院試聽裝置牛B了,我們需要更刺激,更夢幻的快感。

8樓:Alfie

個人觀點,取決於導演的想法,如果是沒有辦法把故事講清楚,而使用畫外音,這顯然是不可取的,也可以說是投機取巧,糊弄觀眾,如果是為了意境,或者一些實在用純畫面無法觸及的內容,那就要看導演的水平了,看畫外音的內容是否恰到好處。電影看得稍微多一點以後,應該是可以分辨出這兩種的。

9樓:灰鼠和水豚

有一部比較文藝的電影《通往仙境》,整部影片基本都是獨白,沒有台詞,一樣能給人帶來美的體驗,心靈的震撼。

有幾部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黃昏日落時》通篇都是對話,情節也很簡單,一樣是經典之作。

藝術的規則往往是用來打破的。

10樓:Abby Chau

對我來說就像畫畫把不把線勾出來一樣。把線畫出來確實是初學者的做法,但不把線勾出來而強行使用顏色作明確分割也是同樣的突兀,只是別人一眼看起來沒有那種新手感而已。

用不用對白和是否勾線一樣只是乙個手法。

用完作品是否有提高還要看作品的風格和導演的思想。注意是風格而不是內容,內容不太令人看得出來的作品其實是風格使然的。敘事不清的作品對我來說真沒出現過。

11樓:

大家答的都很多了。個人的意見也是偏向於「盡量少的畫外音」

曾經反觀大學那啥影視課上,老師教的讓我印象深刻的唯一一點就是「用獨白的電影很渣,不需要你去告訴觀眾那是什麼,觀眾自己有眼睛,自己有心靈,讓他們自己去感受,你畫面和故事的不足才如此省事,演員的眼神不能表達,你的蒙太奇不能表達,所以你就旁白表達?」

可能這些都是源於我覺得故事片當有紀錄片質感的個人喜好旁白偶可用,獨白不想聽。。

12樓:tain million

畫外音屬於一種創作手法嘛

敘述的人可以是主演自己,也可以是主演的朋友、親人,還可以跟主演沒半點關係

畫外音一方面可以了更好的說清故事,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可以增添故事的懸疑性

也能顯得故事更加真實

情節內容飽滿

同乙個故事可以選擇各種方法來講,比如順序法、倒敘法、雜敘法哪乙個方法能把故事講的生動、引人入勝,就是好的方法所以,以以上的標準來判斷畫外音的好壞——

只要借助畫外音能把故事講的更扣人心弦,

那這個畫外音的運用就是好的

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贖裡

畫外音是主演的朋友,

他從一開始並沒有告訴你結果

而是他可觀眾一樣

也讀不懂主演古怪舉動的目的

直到主演逃出監獄的那一刻

他才同觀眾一樣得知謎底

這樣的畫外音一邊引導觀眾,一邊向觀眾丟擲問題,使觀眾參與到情節的發展裡

同時,借助乙個「獄友」之口講述的故事

會使故事更可信,很快就能夠把觀眾帶人到「監獄」這個特殊的環境裡故事本可以由安迪自己來敘述

一開始就告訴觀眾他蒙冤用了二三十年逃出該死的監獄然後他告訴你,他一一告訴在監獄裡每乙個行為的目的、目標設想一下,這樣拍這部電影,

情節的懸疑性會大打折扣

13樓:Titus

同意@Martin 的拐杖說法

學習電影的過程中,當然需要丟掉畫外音這種拐杖,才能做好敘事和排程但作為乙個欣賞者評論電影應該是另說。我覺得畫外音可以作為一種創造手段和藝術手段來使用,電影不應拘泥,否則按學院派的理論,那些過度使用配樂的電影也該被一棍子打死

羅伯特麥基那些理論都是好萊塢那一套,謹慎完備精湛。但緊緊抱著教條主義也沒多大意思。

14樓:喵小粒

櫻桃小丸子的系列劇和劇場版裡都有畫外音,那是我最喜歡的畫外音。因為旁白已經成了觀眾的化身在吐槽。

除此以外在敘事型影片裡加入的畫外音都不怎麼樣。

15樓:

需要用影像20分鐘才能交代清楚的背景介紹。畫外音開場幾句話就說清楚了。

單純靠影像去呈現,當然是高手的水平。但如果沒到那個境界。借畫外音的方式,把故事的結構規整的輕盈簡潔,何樂而不為?

畫外音這種東西。用得是否巧妙,和是不是在依賴技巧,中間是有金線可言的~

如何看待 Github 洩露大量 Slack token?

李遙 很正常。很多程式設計師入職的時候立刻就被要求用各種最新的開發工具 包管理器 版本管理器 持續整合器,但是並不清楚這些開發環境的工作原理,只是跟著做而已。這還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最大的是 這樣的公司的Tech Lead非常不負責。放任這種 用各自想象的工作原理使用最現代的工具 的情況 所有人都在...

如何看待3090大量翻車?

莘蕭 幹,我的3090水雕只要視訊記憶體占用一高就花屏,技嘉售後說是鎂光視訊記憶體的問題,現在返廠了 昨天全新開箱,今天剛上機,就發現這個問題了,連保護膜都沒撕,最可怕的是跑甜甜圈背板視訊記憶體溫度竟然100度,這還是風扇100 的情況下 愛帶娃的好爸爸 NVIDIA上市翻車是常有的事情,上市三個月...

如何看待老師暑假布置大量作業

熙稚 高一以前都是最後三天創造奇蹟,但是高二開學就考試,想考好的話至少提前十天開始準備 如果有發的試卷的話,最好做一下,刷一下提公升題,運氣好的話會遇原題。這就很檢驗你假期學沒學了 當然只限於開學考試的童鞋 花七歲 emmm,有好有壞 好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暑假,不要把知識玩忘掉了,不要玩得太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