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工作思維和學生思維之間的差異?

時間 2021-05-06 14:57:18

1樓:劉公羊

現在大環境促使相當多的學生在高中時期養成了一種「獨自學習模式」,也就是在集體環境中保持一種獨自學習的狀態,不打擾別人,不接受別人的打擾。

於是在學生進入大學、進入工作環境以後,仍然會追求這種狀態,以在公共環境中保持專注為形式道德,排斥其他人對他這種狀態的打擾。

這只是個很小的習慣,但是帶來的問題卻不小。

乙個人學習的時候,專注是一種有利的狀態;兩個人共事的時候,一切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社交行為,為了維持專注的刻意的冷漠會得到他人的負面反饋,讓他人對你產生惡感。

學校環境將一些利己而排他的行為給形式化、道德化,在學生缺少辯證思維和生活經驗的時候給無條件合理化,以至於種種短淺的利己觀念在更加複雜的現實面前表現出長遠的破壞力。

相當多的地區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斷給學生的生活做減法,使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對人際環境的思考無限趨近於零,養成一大批信奉形式邏輯的做題家。給生活做減法,必然使生活經驗匱乏,這種匱乏會反映到思維中,使得學生只能對生活進行形式化的建模,無法包容生活裡的更多矛盾,無法讓許許多多矛盾的邏輯共容,比如保持專注和及時回應他人。

連及時回應他人都無法做到,更別說在這之上的,對他人精準的回應了。

這些意識的存滅與教育環境有關,但是學校教學之外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修正這些弊端。於是問題又來到了課外的薰陶以及……出身上。

學生思維與工作思維的隔閡,根本上還是在於思維的豐富程度、對現實矛盾的取捨和判斷、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上。因為沒有「經驗」過,又缺少「他覺」的補充,所以無法「自覺」。

2樓:鹽選成長計畫

我把這些差異總結為二十五條:

一、認為要準備好了再做

一直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遇到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機會),就本能地想自己還沒學過(就像在學校裡讀書時突然遇到了乙個還沒學到的內容),刻意迴避,總覺得要自己準備好了才行,於是錯過了機會。

很多時候,是你有了責任,有了目標,才會讓自己更強大,而不是自己強大了再去做某事。永遠讓事情推著自己走才好。

二、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獲取

三、不願意面對不可預期的逆境

很多人習慣了學生時代的感覺,習慣了確定性的事物,卻不知道工作中有很多非確定性因素。你總會在工作中面對各種未知的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

有些人在面對這樣的逆境時不夠堅韌,更喜歡逃避,難以承擔更大的責任,職場的發展就會受限。

四、小孩子脾氣

不要把無知當個性,不要把口無遮攔當作直爽。同事沒有那麼多時間了解你豐富的內心,大家只想配合好盡快把事情做完。

有個性和脾氣不是不可以,但要建立在你自身能力和成績的基礎上。可以恃才傲物,但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成果,還以自我為中心,就是會被人嫌棄的節奏了。

五、過於放大自己的價值

自信心不強的情況經常容易遇到,但還有另一種極端的情況,就是過於放大自己的價值。其實乙個新人在組織裡,既有自己的努力,也要依賴組織提供的機會。我們常常說,要從小事做起,其實就是在讓別人逐步信任你。

其實我們往往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重要,只是大家已經積累起來的信任鏈條的一環。不卑不亢,才是合適的職場風格。

六、懶於改變

很多人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在一條軌道上,就不想改變。因為上學就是如此,按照習慣一步步走即可,但真正開始工作了並不是這樣。例如,很多人都覺得網際網路行業(或者其他某個非自己專業的領域)不錯,要轉行,但只是說說而已,一晃很長時間過去了,除了說說、想想,依然沒有什麼改變。

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沒有魄力,缺乏落實到行動中的意願,只在等待,可一味等待並不會有什麼結果。

七、用熱情欺騙自己

面試的時候我問過一些人,你為什麼想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其他的行業也是類似),回答說我很感興趣、有熱情。我又問那你都做了什麼準備?讀了什麼書?

學了什麼專業技能?回答是都沒有,可又覺得自己沒有機會,如果有了機會就可以學習。

這個世界很現實,公司首先不是學校,能自己學的要先學完,哪怕是自學,而不是等著別人教你。

八、給自己劃一條線

我是學××的、我是做××的,所以我不能××。但事實上,只要自己肯突破,大多數工作都是有可能性的。

我們總是能找到很多人失敗的例子,也能找到很多人成功的例子,最後會發現成敗其實還是在於自己,沒有那麼多道線攔著,也沒有多少不可逾越的鴻溝。

九、沒有意識到要和優秀的人一起

讀書的時候,所謂的好學生和學習一般的學生,有時候或多或少會有點距離。在社會裡、工作上,要自己去拉近這個距離。時常看看做得最好的那些人,他們在做些什麼、看些什麼,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

優秀並沒有年齡的界限,大家很可能本來就不處於同乙個起跑線,沒關係,見賢思齊,看到人家的優點就學過來,這是好事。

十、不知道衡量十年總收入

3樓:RosheenX

學生——>工作

理性 ——>感性:學會整合資源和講好故事的能力

規劃 ——>創造:適應變化、跨界整合、保持好奇

4樓:

學校學到的最低層次是知識,往稍微高的層次講是正確的思維方式,最終實現的目標是把知識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實現快速的變現,變現的速率和個人的綜合能力呈正相關,這麼看的話工作思維無非就是如何把學生學到的思維(前提是正確的)以一種更快速的方式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

以上只是最為理想的情況,然而事實很骨感,很多企業,有很多沒有底線的人,會通過製造一些所謂的「潛規則」來破壞原本正常的工作環境,這種情況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出選擇,是留還是離開,要看自己。但前提,要為自己最終做出的選擇負責。

個人提一點,至於咪蒙那些發洩類的文章,罵的是那些能力「相對」不夠的人,這個能力包含了很多種,有好有壞,不一一概述,只是希望,不要有人緊盯著上一段的最後一句不放,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更多的寬容,前提是一定是有底線的寬容,祝大家進步,加油。

5樓:百城職班室

工作思維和學生思維之間的差異,即從學生到職場人之間的角色轉換,這裡面其實有乙個主軸思維。

當你是乙個學生的時候,你的學習和知識的吸收其實是非常被動的,老師是乙個主動體,她會根據課本內容和學習進度,把每天的學習任務安排給你,要求你完成作業,並通過考試來提公升和進步,站在這個角色裡,你是乙個被動的狀態。

但進入職場、來到工作崗位之後,你就要轉換為主動狀態了。除了上級安排給你的工作,你必須按時、按質、按量去完成之外,職業生涯中很多的機會和晉公升更多是來自於你自己的主動爭取,包括你對自己自覺性的提公升和嚴格把控,你需要主動給自己製造要求,要求自己去學習更多的東西、去做更大的提公升,然後才能夠匹配你將來的成功。

所以如果說學生思維和工作思維之間的差異,我覺得就是被動到主動的轉換過程。

同樣,很多應屆畢業生、職場新人無法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無法與職場環境相容,無法順利開展曾經無比期待的事業,很大程度與這個思維上的轉換有關係。沒有人要求你,想要存活,你必須學會自己要求自己。以上。

6樓:

上學時候覺得乙個月花三四千塊錢都是節約

上班以後覺得自己能掙三四千都是恩賜

上學時候覺得一頓飯吃四五百很正常

上班以後覺得買四五十的菜都貴的扎心

上學時候覺得出門必須要打車絕對不願意擠公車上班以後覺得每天能坐免費的地鐵簡直是無比幸福的一件事

7樓:

關注自我優先,轉變為更加關注他人。這其實也是真正地從學生思維到職場思維的轉變。我本人,在學生時代熱愛旅遊和交際,一直沒有和專業相關的實習經歷。

所以領悟到這一點的時間也比較晚,大概是在工作的第5年才完成了這樣的心理轉變。你的個人價值,其實本質上是通過你能夠為他人提供的價值來體現的。表面上是公司付給了你工資,領導決定你公升不公升職。

但最終公司的價值是由顧客,由市場來決定的。你所在的部門對於公司的價值,又是通過對公司的貢獻和作用來決定的。

從單一的自我奮鬥,到學會使用槓桿。直白地說,這也是中國教育讓我覺得有些遺憾的地方。因為競爭過於激烈,從小我們都習慣了排名次,考上重點中學,大學。

這是非常固定的線性思維的模式,努力越多收穫越多。而在職場,尤其是了過了兩三年以後,初步地適應職場,對於自己的業務熟悉之後,這個模式就失效了。下一步你就要學會溝通,建立穩定的關係,學會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自己成功。

在公司內部,在公司外建立乙個良好的社交圈子,遇到問題能夠通過和他人的交流獲得新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自我學習能力和速度的要求加倍。學生時代其實是很簡單和輕鬆的,起碼的教科書和教學大綱是固定的,一般來說,學生是一種跟從的思維,也就是其實融會貫通,創新等職場極度需要的特質,是學校教育所不能提供的。所以並不是不需要學習,反而你應該學會自我教育,明白對於自己的工作崗位和職責,你缺乏的和應該快速學習的是什麼。

並且職場上面越往上越需要整體思維的提公升,這一點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作為基礎,到了一定的層面一定會顯得後勁不足。這同樣也是乙個有位員工是不是有高潛力的標誌之一。

總而言之,好學生在進入職場後,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還是有優勢的。但是,也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侷限,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學會利用他人的力量更好更高效地工作。

8樓:Mr.Curiosity

我是非特高名大學大四實習生正處於這青黃不接的階段中有一定的感觸可以分享給樓主參考下 (我打字不愛用標點符號就用空格代替了)

其實最主要的無非從兩個方面來說於個人角度和於社會的角度從個人角度來說嘛主要是

1.思維邏輯的轉化 2.辨物邏輯的轉化 3.

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的轉化詳細點說思維邏輯由於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小沙彌需要考慮的自然多了不少從學生時代拿到了錢安排生活變成了怎麼樣的生活才能來拿錢拿多少錢

這個逆向邏輯換句話說哈哈從消耗他人價值的user變成了producer 目前的思想呢由原來的拿到了錢-今天我要怎麼過好-再拿錢變成了我要怎麼過的好-怎麼才能讓我過得好-公司過得好我就能過得好-拿到錢-過得好

從辨物的方面來說學生時代我敢去試因為無所畏懼有老爸老媽撐腰失敗了&做錯了一句「我還是個學生」無論是自我的安慰還是旁人的議論都不會怎麼樣更別提壓力可是工作時你的身份是員工是企業的一員企業利用你可不希望換來一句「我只是個員工」 這就很滑稽了所以你需要知道學生時代的認知「我能做-做-(無論後果)-結果」工作時「我能做什麼-我該做什麼-我要不要表現出來我能做-我是不是一定能做(考慮後果-做)對乙個事物的認知和價值觀也有不同舉乙個很偏的例子吧 (樓主輕噴 )學生時代看到一輛麵包車那麼想法是哦就是一輛麵包車工作時候可能想的應該是它油耗多少容量多少我公司的產品運輸是否合理能使用這種車型這種思維養成了的話會讓你事半功倍的(其實我也沒有處處如此hhhh)

分割線個人私以為最重要的還是待人處事的轉化學生時代利益衝突很少性格相投那你我是兄弟工作不一樣利益關係錯綜複雜你以學生時代的判斷來判斷工作關係那可是會吃大虧的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在公司裡你得到了什麼好處那必定有人利益損失了這就是體現情商的時候了怎麼讓人家服服帖帖的願意為你損失他自己的利益就要看你做人了當然知恩圖報是一定必須的沒有人是傻子別人幫了你你適時候也要成為「傻子」這樣在職場上不敢說順利至少說不會吃虧得罪同事其次我覺得和領導的關係也很重要也和領導的性格有關最好能和領導能是思維邏輯層面的溝通交流我和我的領導關係就很好因為能說話說到一起去這點我覺得真的很重要乙個領導的價值觀和你是否相同是否是「朋」和「友 」能決定你工作是否開心是否順利要是真心的裝出來就沒有必要了

這只是我的想法自己也在努力轉變中希望我們工作順利我們早日成為合格的職場人~

你理解的強者思維和弱者思維是什麼?

棕熊幼崽 我永遠記得家父告誡我的話 每當我準備哭哭啼啼像個bloody girl的時候,我也這樣告誡自己 只有弱者才需要同情,強者只需要尊重。 地球不好混 強者思維與弱者思維最本質的區別是 靠誰 和 敢不敢自己承擔責任 強者思維靠自己,遇事先想我怎麼解決,靠我自己或靠我的能力,我的人脈怎麼解決。弱者...

如何平衡母語思維和外語思維的「地位」?

poem 理論上 可試下情境化記憶,同樣的情境裡各語卻可能各有不同的說話方式。實際上 不同的說話方式可能並不涉及太深層的思維方式,或許能雙語寫出好的文學文字才是很難辦到的,許多文學隱喻涉及到詞語的細微用法不同,那可能須要實際的生活積累。 石秀峰 外語中不同於母語的表達方式是確實存在的,也是能夠被掌握...

除非更多的人理解如何按照邏輯 順序思維和系統論來思考,否則有可能真正擁有乙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嗎?

每當乙個人遇到一件事或人,他就會有思維發生,人的思維結果決定於思維的出發點 思維的方向和是否走了彎路。思維的出發點和思維的方向都取決於人的隱性情感思維,是無意識的,邏輯只能保證人的思維是否在沿著直線進行,而不是彎過來倒過去,也只有邏輯才取決於顯性理智思維。大家一直很重視邏輯,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出發點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