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為何被取代?

時間 2021-05-06 09:23:49

1樓:

文言文「更能表達詞語深意」這個結論不知從何得出。至於「用詞簡潔明瞭」更不對,「簡潔」是對寫字的人來說,但是對讀文的人來說一詞多義需要仰賴語境去分辨,是更麻煩的。「明了」就更談不上了,很多課本對文言文詞的釋義都是不統一的,把古人叫起來讓他解釋,他可能也沒有明確答覆,真要給個答覆的話就是「差不多就是那個感覺」。

文言文其實是相對寬鬆的一種載體,就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很多通假字都是錯別字,什麼字同什麼字也都是很隨意的。而且邏輯十分不明確,同乙個虛詞既可以表順承也可以表轉折,且十分仰賴語境和上下文。

所以文言文寫作更能看出作者的漢語言文學造詣,他的用詞是否精準,是否巧妙,是否有創新性,創新得是否妥當,都有很大的空間去競逐。

文言文本來就是為書寫發明的而不是為了說和聽發明的。從文以載道的角度上講,它只屬於認真學習過文言文並且讀書破百卷的人。白話文中的詞義更加明確,對培養人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有好處。

2樓:Coprophagist

因為中國大部分人說的是北方官話,而北方官話的發音念出來的文言文在詞語分辨上就算改動很大也已經不可能了,所以就廢除文言文,廢除方言,立北方官話。

3樓:無名樸

沒人覺得是紙張普及嗎?古代紙張也是個稀缺品的。特別是看周文和秦文就有區別,到了漢文又是個風格,這跟紙張的發明分不開的,文言文也有時代性的。

4樓:ferrack

簡單呀,

記錄方式從古至今是

石頭龜甲竹紙

爾後到了今天的電子裝置

古代的記錄器材有限

必須要用更少的字來講更多的事

而現在什麼東西都必須要講清楚,乙個虛詞能夠表示的意思5、6種如果你在和別人寫合同時用文言文,那麼接下來扯皮的事情會很多很多所以現在的趨勢就是寫的東西越來越詳盡毫無歧義這真的只有白話文做得到

5樓:林野

也許我讀書還不夠多,但我覺得還是文言文更加簡潔,未來人們說話說不定還會使用文言文。畢竟誰知道未來人的智商有多高,也許他們覺得白話文廢話太多,文言文一點也不複雜

6樓:勃士生

其實文言文就是孔子他們時代的白話文,孔子算是一代白話文運動的領袖,諸子百家各個多是白話文運動的旗手。。。。。。只不過後來官方把他們的運動當成了正式文書使用,延續了幾千年。。。。。

想知道那之前的官方公文(或曰文言文)是怎麼樣的?那得去看青銅器上的銘文,可比「文言文」晦澀簡潔多了。。。。。。

如果將來有一天,出現了新的官方公文標準。我們現在的白話文,或許也會被當成是一種「古代」文言文呢

7樓:

我覺得在古代尋常人之間的交流也並不是用文言文進行交流的吧?

為什麼在史書上我們見到的都是文言文,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古代將文字記錄下來用盡可能段的文字記錄下來比較容易儲存,並且是在先秦以前,在紙張出現以前需要刻字的年代,文言文優勢太大。

但是到了今天,科技的發達,文字的表達令人更加容易理解,這個屬性更加重要。特別是在今天的中國,教育如此普及,白話文的貢獻非常大。

個人愚見。

8樓:Gaoning

以前文字要刻到竹簡上,刻乙個字時間相當長,因此要惜字如金,這就使得文言文非常簡潔但也非常難懂。而當時的口語卻和今天的白話文差不多。這就類似當今的資訊理論原理,通道很寬則不必壓縮,通道很窄則盡可能要壓縮。

將白話文寫成文言文就是通道壓縮的過程,將文言文解釋清楚就是解壓縮的過程,這與當今網際網路上資料傳輸完全一致。而如今有了白紙,寫字的成本已經很低,相對應的通道容量就寬,也就沒必要傳輸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了。

9樓:

文言無能,白話也無能,還要靠外語改進;繁體難寫,簡體也難寫,很多漢字依就繁。最好用英語,和世界接軌,看人類前沿,文獻也最多。拉丁字母多便利,低階漢字該滅絕,簡字治標不治本,中國崛起漢字亡。

支援簡化字白話文,不過用慣了那倆物,其實就是個保守派,廢漢用英才是進步!用中文即迂腐,本不迂也變迂;中文必落迂腐,真是自然規律。時代進步,中文必亡!

如曰不然,我看不必等多遠!

10樓:「已登出」

主要原因:明,商品經濟繁榮,市井階層興起。

注意是市井階層的群體逐漸興起,而不是士人階層興起,市井階層靠的就是商品起家而不是科舉,所以市井階層不需要研讀《四書》《五經》,不需要學習更為困難的文言文,受到的教育層面也只需要能夠與他人交流就可以。

問題是為什麼底層民眾能夠商品經濟生存,而不需要參加科舉?因為明朝的生產力得到了充分發展,人口增加突,底層民眾除了自給自足的生產結果,還出現了大量的剩餘,就能夠進行商品經濟的交流,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同樣,生產力的發展能夠供養更多人口,人口就會增加,但是官僚政治的工作人員是穩定不變的,這就增加了科舉錄取的難度,更多的人被篩選,不得不從小農經濟的工作和商品經濟的工作,這也就導致從事商品經濟的人越來越多,導致接受越來越多人接受文言文的教育的程度和深度越來越淺。

11樓:柯治乎

書面語與口語,誤差大到一定程度,必須校正,僅此而已。比如電腦上的時間,曆法新增閏年,道理相同。當然環境變化是主因,如清朝在延續,文言文很可能依然在延續。

12樓:

因為門檻。古代政治是精英政治,所以文言文在古代是有階級屬性的,是文人階層和上流社會的專利,一般平民根本無法觸及。隨著社會階層的坍塌,這個知識的門檻也被消除,知識在平民大眾之中傳播便廣泛了。

13樓:地精攻城獅

因為清末國力弱,大批留學生都主張學習西方,而西方是語言和文字通用的,他們認為這樣能夠讓全民都掌握文化。是強國之策。但是語言,是有時效性的,我們現在去看早期的白話文作品,多半是感到彆扭的。

所以我們老祖宗早就明白這個道理,發明了把文字和語言分開來的方式。把每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固定下來,則經過幾年的訓練之後,每個人都可以讀書,通過記錄了解前人的思想。文言文作為記錄人的思想的工具,(不止是思想,一切都可以記錄)。

可以做到唐朝人讀周朝的書,和宋朝人讀周朝的書,都能夠很好的理解。而不受時間的影響。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千年後的人讀千年之前的人寫的書,如同方面對話,沒有隔閡,話說四大文明只有中華文明流傳至今有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呢?

至於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差距,至少我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感覺不如讀白日依山盡來的通暢,也不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的好。讀一些大段的古文,也只是感覺深奧晦澀,不過可以借助工具書。

但讀魯迅先生的白話文作品(非黑,就事論事)向儂,伊這樣的字,半文半白又有地方特色,白話文嘛,口語話。就在晦澀程度上感覺更彆扭。好像是在和乙個外地人說話,還是幾十年前的外地人。。。

白話文的時代感更明顯。。。

所以文言文被取代,大概是五四運動前後開始,因為痛恨中國的落後所以痛恨一切傳統的事物。一直到現在的學校教育不重視,除了相關專業專門學習,大部分人的文言文,或者說古文水平都比較菜,普通人自然沒人用文言文了。

14樓:szf

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那場白話文運動,現在看來,是有點矯枉過正的。但其時,綿延了幾千年的舊太沉重了,不過激就力道不夠。譬如,好多人居然想著漢字羅馬拼音化,最終是簡體字大行其道。

中華文明,能傳承不斷,乙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字文法的傳承。古今音變,字不變文法不變,典籍可以傳承。這一點,文言文功莫大焉。

但是,文言文也有侷限性,一方面是其發展的速度跟不上社會要表達的發展的速度,一方面是其接受學習的速度不能匹配民眾學習文化要求的速度。從先秦到清末,時代在變,語言也在變,但變化都不快,偶爾有外來事物進入有足夠的時間去形成表述;而清末之後,大量外國的東西進入,大量新的內容產生,文言文既不能將之消融也無法為之拓延,而白話則可以,所以白話的興起是必然。古代,讀書人是少數,培養乙個讀書人耗費巨大;而現代,讀書識字是群眾性的,單個人佔據的社會資源比重不可能再那麼大,從這一點白話也必須興起。

文言文被白話取代,是時代的要求,是發展的需要。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文言文與現代的存在的隔閡如此之遠,卻也是對傳統的割裂。這個問題,也是應該解決的。

15樓:食食物者為俊傑

我覺得文言文在復興,但不是單純的復興,而是慢慢與白話文、外來詞融合,最終形成新的大眾文體。

文言文被白話文取代,原因是普羅大眾的文化層次低,看不懂文言文。解決的方式有二,一是廢除文言文,二是提高識字率。以前出於無奈,採用了第一種方法,現在識字率上去了,文言文正在回歸,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

16樓:

文言文的出現可能是因為當時的記載物(竹簡呀絲帛呀紙呀)的匱乏,想象一下,如果要把盜墓筆記全部白話文刻在竹簡上,需要多少人多少時間,為了方便,於是文言文出現了,現代社會文字的載體已經很充足,紙十分常見,並且在漸漸走向無紙化電子化,再用文言文的話會出現言書不一,學習也好,運用也好都不方便,還可能產生歧義,所以淘汰就是時間問題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也是瞎編的。。。

17樓:高不冷

蒸汽機被內燃機取代,內燃機被電動機取代,一方面是技術更加進步,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是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你所謂的文言文簡潔明瞭就真的是大家眼中的簡潔明瞭嗎,也可能是別人眼裡的晦澀難懂,難以學習普及。

相對於文言文現代語言可能更加適合當前社會的需要,再說文字作為人與人溝通的載體,形式不重要,只要能清晰明了地把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一味追求簡鍊,因為過分追求簡潔肯定是要犧牲一部分清晰性的,失去了溝通的本意,造成詞不達意。

18樓:朱解放

按資訊理論來講的話,文字是資訊的載體啊,以前的傳播過程麻煩,通道窄,所以對資訊的壓縮比就大,壓縮比大就會導致資訊解壓和壓縮過程複雜,相應的,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讀寫(有效資訊的生成獲取過程)比白話文要成本高很多啊,白話文基本就是口語,所以只要識字就能完成這個過程啊,但文言文還有複雜的文法。

況且好壓縮比還存在資訊丟失的問題。。

後來不是通道寬了嗎,資訊傳播成本低了,降低壓縮比可以減少資訊丟失,又能降低壓縮解壓成本,多好。

19樓:

古代沒有手機,打字機,電腦,紙和竹簡貴.在竹簡上刻乙個字的時間,別人都狩獵一頭豬了回來了,時間就是金錢啊,古人都明白的道理!

20樓:謙謙君子我敬之

簡潔不等於簡單。

文言文很精簡,以至於難以理解,不可能作為口語使用。

而作為書面語,又有太高的交流壁壘。隨著交流的普及,文言文被取代是注定的。

我覺得語言發展的趨勢就是泛俗化,從網路用語普及可見一斑。

這是文化層面上的因素。

另外還有經濟層面上的因素。

文言文起源於沒有紙和筆的時代,寫乙個象形字成本極高(在竹子上刻乙個畫等於寫乙個字),在這樣的情況下,減少書寫次數至關重要。這是文言文簡約合理的現實基礎。

但隨著造紙術的出現和改進,墨水的普及,書寫成本逐步降低,文言文也隨之被遺棄是很正常的。

這兩個因素就是文言文被取代的理由吧。

而且不是突發性的,在某個瞬間之後人們都不用文言文了。文言文被取代是從古至今的趨勢。

為何簡潔的文言文被音節和字元較多的白話文取代?

nnnn123456789 化學上有兩種東西,高中生都認識,無水硫酸銅和五水硫酸銅但是讀出來就是 不帶結晶水的硫酸銅 和 帶五個結晶水的硫酸銅 因為上邊那兩個詞讀音是一樣的。通常文字比語音能承載更多的資訊。比如樓上知友的 季姬擊雞 讀出來沒幾個人能聽懂,寫出來都能看懂。文言文大多數情況是用來閱讀的,...

有一定文言文基礎,為何高中考試文言文部分分數一直提不上去?

努力學習鴨 高中階段學習文言文過程是要求質量的,而不是說誰背的篇幅多誰就一定能得高分,關鍵看你是否完全吃透。不要看到考題中不考實詞虛詞的解釋和用法題了,就忽視實虛詞的積累。實虛詞的積累一方面可以幫我們讀懂文章,另一方面,每一題都離不開它們。努力學習鴨 語文文言文300實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是一...

文言文在當下的定位是什麼? 閱讀文言文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論語》《道德經》等思想大作一定要看原文嗎?

Yangle Lee 瀉藥,文言文的韻律美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個人不喜歡那種純敘事向的古文,而偏愛哲思類的,如滕王閣序,後赤壁賦等,其工整的對仗和和巨集大的思想讀來比較對我個人胃口。然而,每個人的文學鑑賞能力不一樣,當年讀書時也全憑感覺,現在網路發達,想讀啥找個電子版看看,能看的下去就看,看不下去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