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淺顯理解向死而生?

時間 2021-05-06 01:12:37

1樓:Renaissance

「當我們踏上征途,便已預先將死亡放置在路的盡頭。於是當如願走完全程,我們所擁抱的,便不再是簡單的成敗生死。在征途中所綻放出的驚人璀璨的生命熱力,無法以任何尋常的目光計量。

生命之火,也正是以這樣全部的勇力抵抗著荒謬。」

2樓:Isaac

這句話感覺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樣搞笑。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真不知道題主能從問題這句話獲得什麼感動。

這句話能觸及你的靈魂麼?還是能給你什麼指引?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好麼。

就像看一本書,從第一頁看到最後,看進去,不知不覺到最後,看到最後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盡。這個向死而生,彷彿是有個人,剛翻開幾頁書,就想翻翻看最後一頁,有什麼意義,是不是不想看,還是看不下去,還是活膩了

3樓:體用不二

生下來的必然之命運就是死,所以就是向死而生。需要注意的是,相反命題:向生而死,亦是心然之事。

整個向死而生的過程同時亦是向生而死的過程。原因很簡單:一方面你繁衍了後代,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向生而死之一;另一方面,出生後,你可能生活了一年,十年,八十年,一百年,你同時也就創造了這些年頭的你的生活,你的生命的奇蹟。

這是向生而死之二。

向死而生固然是事之必然,但向生而死才是生命之真義。

4樓:足夭

這個問題有點矯情,有點類似如何證明1+1=2這類公理,魯迅好像說過孩子必將會死的煞風景話,不在於你理解與否。只要乙個生物體裡面的思維體基本成型,也就是所謂的成年人,都知道人總是要死的。沒誰會一天到晚老計畫著哪天死,自然會來的事情。

具體哪天死,偶然性還是很大的,這也就是人生有意思的地方之一吧?也就派生出了提出本問題的這類人。

5樓:六華

向死而生:把事情直接想到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身死,然後再從這個最壞的地方作打算,自己連死都不怕了,還怕它別的什麼事情?也就是平常說的做著最壞的打算,向著最好的方向努力!

6樓:人文

最淺白就是

置之死地而後生

但這句話是個哲學命題,凡提哲學哪有不長篇大論的,哲學裡沒有「淺顯」二字。

科學——哲學——神學。螺旋上公升,而你提到的這句話裡有生死,這三個緯度都被涉及到,又怎麼能簡單理解。

7樓:lilili

我做乙個大前提,向死而生的前提就是對死亡的不恐懼,而死亡並不一定要是真正的死亡,死亡代表輪迴,極端的詞語匯聚在一起——「向死而生」,也就是我們處處活在生與死之間,我們了然眼下的,而為了新征程的一種自我目標明確。

看到大家給出的部分比喻,比如回到家時坐火車時的感受,散步時在車上不想回家的感受,清晨醒來看到腦中還有幾十分鐘的感受。這些屬於比較貼切的感受了,我概括一下這些例子大概都是在你了解下一步之後的過程,但這並不像是我們考完試知道自己考砸的感受,不是我們得知快遞已經到家的感受。得據「向死而生」我們知道我們是乙個事情即將結束而另乙個事情即將開始的感受。

我們得知成年禮之前,我們為明天旅遊的準備,我們放假回家的考試和坐火車回家的欣慰……這些是對這個概念大意的感受。

它具體的理解好像知乎上問題「我們得知還有幾天死亡後,你會做什麼」那時候你的感受不一定會特別難過,但我肯定那幾天你不會再無所事事,你肯定想做自己真正做的事情,哪怕奇怪,哪怕無聊,哪怕絲毫不會影響世界,但你也不會想著打遊戲了,會想出去走走,為自己的遺憾,自己的愛做乙個終結和紀念。你知道自己死亡的時間和突然死亡的區別有什麼呢?如果是你突然死於一場車禍,那時留給你思考的只是短暫的幾秒,你可能還只是下班的路上等等,你會迫切想著自己有好多遺憾怎麼這麼死了,你現在應該想到誰,你的死亡會帶來什麼……

作者本意推崇的不一定是知道死亡,向死而生就是一種明確自我的意識,你至少還明白自己離老年的距離,作者要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死終將作為終點,無法終結我們,確實一種悽而美的歸宿,可以理解為目標,而這目標不是振奮,是像水一樣。

8樓:YukitoK

容我在這裡引用史鐵生先生作品中的一段話作答:

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

但是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去散布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

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乙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9樓:遁世無悶

向死而生

出生終將死亡,但這中間的過程,經歷,可能沒有什麼值得被世人眾所周知,家喻戶曉。但你所經歷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每時每刻你的選擇,你的決定往往會影響很多人。就想蝴蝶效應。

想一想活到了耄耋回頭想想自己的一生。你可想到令自己引以為傲或者令自己值得紀念的事情。那這一生就是精彩的,就是向死而生。

《遺願清單》這個電影很不錯,如果真的有疑問,可以看一看這個電影。

10樓:二十的三十三

淺顯理解。首先是需要乙個對死的概念,這是乙個過程,而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乙個點,乙個最終的節點。人從出生便是處在了乙個逐漸,慢慢地走向死的過程,這樣你就比較好的自我理解向死而生。

11樓:王文奇

人類由於在意識上認識到了自己必死的命運,因而知道了什麼是活著

進而去思考為什麼要活著,既然死亡必然來臨,並且隨時會降臨。

進而去思考要如何活著,既然死亡必然來臨,並且隨時會降臨。

這就是向死而生

或許也叫清醒而真實地活著

12樓:啵啵

在面對死亡時,人作為此在存在者呈現出最極端的可能性,在面對死亡時,此在才展示出本真的存在(存在者的存在),才展現出此在的完整的時間性。由此人才能理解存在本身(作為存在本身的存在)。

好像一點也不淺顯

13樓:逗泥丸的平方

簡單來說就是說,朝著死活著,海德格爾那個大概是,把每天當做末日來相愛?

修佛的人也算是另一種,修輪迴,修寂滅……

不過我不喜歡佛教這種,因為我認為他們修往生是一種貪婪。

還是現世重要。

乙個我們存在的世界,也許籍籍無名,也沒能推動歷史的車輪,但這是我們的現世。

乙個我們可能消失的世界。不知道明天什麼會到來,但是我們做著今天的事,做著昨天的夢。

乙個我們永生的世界。無論肉體的毀滅,精神的毀滅,但我們曾經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運氣好,可能還是某些人的唯一。

但是總這樣不好,這種方式也就是打雞血。人需要長久的規劃能力,這種機制會讓人短視,悲觀,容易產生豆腐渣工程,不過人生苦短用py應該不算,吧。

哦還有一點,我不太懂,感覺有點矛盾,其實我覺得他承認了存在超越個人的意志

14樓:自在

為什麼戰爭中有些部隊人數佔絕對優勢,卻排山倒海般潰敗投降。有些卻能以少勝多。

你的軍隊陷入絕境,四面包圍,無處可逃,投降也會被凌遲處死。而且你的軍隊無家可回,家都被敵人摧毀,家人都被殺盡。此時就是哀兵,絕對可拼死命一搏勝。向死求生。

一般遇到這種哀兵,要不圍而不攻,要不放出個逃跑的出口,以洩其意志。

古代有些遊民為什麼不怕死,因為窮的娶不起老婆,沒有財產,無田無業,無法謀生,朝不保夕,顧輕生死,集結導致歷史上大的動亂。所以要讓百姓安居樂業,不使其形成流民。

15樓:狂奔奇異果

大抵就是通過理解死亡,感受死亡從而去獲得新生,重新感受生命,舉個很粗糙的例子,就好像通過觀察一棵衰老的植物是如何的緩慢死去從而去理解思考它又是如何一步步生長到如今地步的,由死亡去啟發生命

16樓:李雷霆

很多人只是理解這個詞的表面意思,就是人們都是以死亡為目的,而活著的過程。如果只是這麼解釋,那這個詞只是生命自然現象的簡單描述。

本人的理解就是,你只有面向著死亡,才能真正活下來。

主要就是創業和投資,這類有風險的事情,往往都是九死一生。生路只有一條,但是讓你滅亡的路,卻有九條,而數字九就代表著最大,最多。如果只是關注成功,關注收益,那很容易忽略身邊的風險,然後風險把你吃掉。

如果你關注的重點是風險,是死亡,那就能夠盡可能的降低風險對你的影響,然後最終退到生路上,而活下來。

17樓:木子彰

向死而生,或者說,「向死而存」(我更願意用這種說法,因為它和「存在」對應)是海德格爾在談論什麼是「存在」的時候提出的。

與其說它是在描述人怎麼生,不如說它在描述「存在」的結構(當然,在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中,這只是「此在」結構的一部分,而「此在」和「存在」的區別,就是另乙個問題了,我們姑且在這裡認為它們描述的是乙個東西,儘管有差別)。

我們一般會把生與死看成是對立的兩面,但人活著(存在著),其實是生和死的統一。人可能會以不同的死法死去,人也可以選擇自己何時或以何種方式提前死去。但是,死確實無法跨越的。

可以說,人生來就是要去死的,人活著的每一瞬間,都是向著自己的死亡行走。

所以,生和死是乙個統一體,人就是以這樣的結構存在著,而這個結構,海德格爾稱作「向死而存」(向死而生)。

個人認為,海德格爾的乙個意思是:只有不逃避死亡,人才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本質。

18樓:yuan

沒有所謂向死而生,我能理解你們的意思,也非常了解你們談判時候的努力,對方開出過什麼條件,想開出什麼條件,我也一清二楚,我的立場永遠不會變:不管是誰開的條件,概不接受。

對方要來硬的,就硬碰硬,對方繞過我本人,直接跟你們談,給你們施加壓力,本身就是葷招,因為他們知道現時段硬碰硬,他們沒勝算。

對方還說什麼「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仙俠網文看多了吧?我本人同意跟他們競爭了嗎?徵得我的同意了嗎?保障我應有的權利了嗎?有資格跟我競爭嗎?

根本沒有什麼向死而生,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和原則生活。

至於什麼「出身」、什麼「說了不該說的話,問了不該問的問題」、什麼「有罪」,那都是PUA的把戲罷了,以為我看不出來?給我頭上安個莫須有的欲加之罪,然後讓我服軟,任他們欺負,任他們佔便宜,任他們利用。

這路把戲我雖然了解得一清二楚,但是從來不屑於用。這路爛招,對我沒有用。

要下手就趕快,我等著。

19樓:瀟湘妃子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魯迅《墓碣文》)

這句話和「向死而生」一樣,背斥了語言邏輯,處處都顯示出不合理。

這種不合理甚至不惜以違背現實情感進行組合,句意在模糊中呈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變化奇詭的陌生化境界。

《墓碣文》一直被認為是魯迅先生最難解的一篇文之一。魯迅先生向來以乙個大膽的懷疑者和批判者的姿態出現,「從來如此,便對麼?」

在魯迅那裡,懷疑、否定,乃是肯定的前提和條件。沒有堅決、果敢的大膽懷疑和否定,就沒有有力的創造精神。

不置之死地,就不能後生。

只有徹底懷疑和否定,才能夠真正獲得希望。

同理,我想,這就是「向死而生」最簡單的理解吧。

我覺得,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思想。比如:福禍相依、兩極轉化、數學中的極端思想、圍棋中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另外,有乙個真正「向死而生」的民族。

楚科奇地區的所有民族都相信一種轉世復生的觀念。他們相信靈魂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中明亮和善良的部分可以公升入上層世界,在極光的世界裡玩耍,黑暗和卑劣的部分墜入下層世界贖罪,兩部分可以重新團聚並再次進入中間世界。楚科奇人從經驗逆轉的角度理解另一世界,那裡與現實生活的世界並無二致,但一切都是顛倒的,一邊是白晝,一邊即是黑夜。

因此,當乙個老人離開現實世界或另乙個世界時,靈魂將通過新生嬰兒回歸。

對於楚科奇人而言,死亡是不可或缺的輪迴中的乙個環節。生者依賴死者的靈魂。

所以,這個地區的老人或者重病的人,常會選擇「主動安樂死」,並將此視為一種大道。甚至會有規模的組織獻祭。

他們認為:死亡盡是力量的噴薄、死亡的角落是圍城,死神的面龐總是微笑,對死亡的虔誠面對。人活著,就要認真地活,人走了,便要灑脫地走。

只有坦然面對生死,超越生死,才能使你的一生變得豐富而長久。

也許是真正的「向死而生」,真正的視死如歸吧。

如何理解向死而生,反求諸己?

人總有一天會死的吧 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如此艱難的度過這一生?那我問你乙個問題哦 甜甜圈好吃嗎?好吃啊。那甜甜圈會被吃完嗎?呃 會。那你會因為甜甜圈總有一天會被吃完,就不吃了嗎?我們死後,這世間的一切都不再與我們有關,但我們用力去活著的,是自己的人生,這遠比遙遠的歷...

向死而生 向生而死怎樣理解?

加具明覺 向死而生 我活著就是為了死亡,絕美的死亡才應該是我的歸宿。向生而死 我死了是為了其它生靈更好地生活,我死後,我的思想將流芳百世,而我也將因此繼續地活著。用泰戈爾的話來說,前者是 死如秋葉之靜美 後者是 生如夏花之絢爛 雖然都是死,但兩者側重不同。前者更多是對現實有無奈之感,想用死亡來逃避,...

怎樣理解海德格爾的 向死而生 ?

自學生 用我發現了 大自然的正反規律 觀點看,生和死是一對時間和生命的自然規律,也是自然思想一對空間時間的任何事物,時間生命的原理模型,都是一對相對同在感應的正反相對的一對邏輯規律。向死而生 是現實時間生命的變化過程原理,是眾人都是向著死亡的時間前的原理模型。總之,什麼學的萬物都是時間生命的一對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