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的 創造力 天才 是可以後天習得的嗎?

時間 2021-05-05 21:03:42

1樓:貝爾機械人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由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個性綜合而成的。

這樣來看,創造力其實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因為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都是一種能力,而能力是可以通過培養而習得的。

比如《創意的生成》這本書裡就介紹了創意生成的步驟,說創意是通過觀察,將身邊的各種事物當成素材存在腦海裡,最後找到其中的聯絡最後產生的,即創意是新舊元素的組合。也就是說,創意的產生也是有過程的,有方法的,而不是天生就有創意,創造力也如此。

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也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習得的,比如每天早上起床煮雞蛋很耽誤時間,所以有人用定時裝置給鍋設定了乙個定時器,幾個小時之後自動開始煮,於是就有了蒸蛋器,比如為了讓牆面的空間可以得到利用,於是有人用鐵絲掰彎了,用膠帶貼在牆上,於是有了掛鉤,這些東西其實都是現有物品的重新組合實現了新的功能,第乙個做蒸蛋器的人不需要去研究如何發電讓蒸蛋器運作,只需要弄個定時裝置,第乙個用掛鉤的人也不用去煉鐵,只需要運用鐵絲和膠帶就行,這些能力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在生活中積累了很多經驗,認識到很多任務具和物品,並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打破思維了對這些物品固定的認知,將這些物品的功能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即可。

在培養創造力上,需要的就是打破固定化思維,許多有趣的小發明就是這樣,比如這個羽毛球,上面裝有小電池和發光二極體,開啟開關羽毛球就會亮,這樣就可以滿足在夜晚打羽毛球的人,跟著光源就可以看到球在哪。

比如這個筆筒,其實是紙杯做的,不過在形狀上相似的特點讓人把它做成了筆筒。

這些都是打破對物品功能固有的思維,對他們進行新的排列組合形成的,有一些孩子能夠想到用紙杯做筆筒,有一些孩子就永遠只覺得紙杯就用來喝水,中間的差距其實是教育的引導,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就需要鼓勵他們的天馬行空和突發奇想,當然這中間也會有一些搞破壞的行為,但是行為不是很惡劣就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這個「不對」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意味著不能這麼做,不可以這麼做,不能去打破紙杯原有的功能和性質,這樣的話會抑制他們創造力的發展,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適當鼓勵他們去天馬行空其實是一件好事。

至於天才這件事,天才是需要有一定天賦的,天賦即與生俱來的東西,後天無法習得,比如嗓音,音律感,一般是指上140的人接近天才,有的專家則定義為160。

我們見過一些很神的人,做算術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一流,反應速度非常迅速,而好像他們並不是很費力一樣,當然,這裡說的不費力是他們能夠快速學習,這些人可以稱之為天才,他們可能在這方面天生就很有天賦,所以說天才其實是不可以後天培養的。

不過,天才雖然不能後天培養,但是可以通過引導、教育、和刻苦努力,能夠培養無限接近天才的人,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當你願意為一件事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用心投入鑽研,你也能成為天才,只不過你需要經歷的路程要難一些,可是也並非不可能。

想要培養出「天才」,會需要父母的引導非常好,至少父母某個方面是專家,也許是數學專家,也許是養殖專家,或者是畫畫高手,這樣孩子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就會更加專業全面,美術大師的孩子,如果從小學畫畫的話,進度和水平也會進步的相對更快,因為他有專業的指導,水平就會提公升的准而快。

最後呢,創造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天才不可以,但是後天可以培養乙個非常接近天才的天才。

2樓:陳素封

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家羅納德·伯特指出,創新往往出現在社會群體的結構間隙中。此類間隙可以是不同商業職能單元之間,可以是不太交流的團隊之間,甚至還可以是會議桌盡頭某個從來不說話的安靜的人。伯特對此種現象有一種很有趣的說法:

「站在社會結構間隙的人想出好主意可能性更大。」

伯特解釋說:「一般認為創造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是一種英雄的創舉……但實際上創造力是一種輸入–輸出的遊戲。並非一種創造遊戲……追溯一種想法的本源是一種有趣的學術活動,但這類學術活動其實無關緊要……其中的技巧在於你能否將某個地方看似平凡普通的想法移植到另外乙個地方,得到人們對其價值的認可。

」——《重新定義團隊——谷歌如何工作》

我的啟發是:

1)人越多的地方,想法越多,但想出的方法也會彼此影響,或可能導致雷同,結果甚至產生壞想法,聰明人扎堆反而會追求自身利益,尋求政治正確,成為烏合之眾。

2)想要得到新奇的,不同常人的想法,得去那些「看似不正常」的人身上獲取,他們遠離群體,擁有更多的視野,說不定有「上帝視角」。

4)創造力並非天賦,多是技能。創造實際是知識的輸出實踐而已,一般滿足這幾個條件 1)學習足量不同學科知識;2)發現現實忽視的需求;3)將不同知識組合實踐成為有價值的產品;4)將產品銷售出去,滿足需求,獲取認同。

3樓:不知

創造力在我看來就是一種自身底蘊的累積,而天才就是那種累積效率高的「(沒有察覺他的底蘊並不是沒有底蘊)「高效率」是的,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大概就像乙個人可以花最少的錢買最貴的東西。

上面全是瞎編,重點來了「我覺得創造力和天才是後天的產物,因為至今沒有聽說過剛出娘胎就會的人。」

4樓:之乎教你怎麼做人

天才是一種習得性天賦。它既是一種先天潛質,也要依賴於後天習得。

任何乙個天才,如果嚴重缺乏讓其獨特才能(天才)得以培養和施展的條件,都不可能成其為天才。愛因斯坦是天才吧?如果他一生來就被扔到黑磚窯裡,可能一生暗無天日,決無科學成就。

藝術類以及其他方面的天才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天才與常人(庸才)的乙個重要區別在於,同樣的後天條件下,天才能夠出類拔萃,常人不能。

5樓:晚飯吃什麼

真能後天習得,那應該出一百個愛因斯坦啊!!天才的誕生確實需要努力和機遇,但是最根本的,就是他天生就有這份才能,愛因斯坦小時候受的是很普通的教育,高中畢業以後為了生活在乙個專利局上班,也沒見他特別努力,或者是受到特別好的教育,之後他在學術刊物上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一戰成名。。。。。。。。就像有的人長的特別漂亮,有的人長的醜,為什麼不願意相信有人確實有天賦,而努力無法跨越這種鴻溝。。。。。

大概大部分人內心深處認為老天爺是公平的,好吧,其實不是,英中國人在世界各地搞殖民,把當地的文物搶回國,也不見什麼報應發生。。。。。。。。世界不公平,放棄努力就能變聰明的想法,挑自己的強項玩

6樓:天馳

是可以的,要從孩子抓起。

.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例如,中學生學到三角形面積定理時,可能人人都會背誦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除了公式以外,聰明的學生還會記住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夠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創新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遇到問題時,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乙個很好的例子是即時貼的發明。美國3M公司有一位研究員,有一次,他想發明一種粘合力非常強的膠水,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失敗了,實驗得到的只是一種粘合力很差的液體,根本無法用作膠水。

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人們有這樣一種需求:把便條或書籤貼到桌上或牆上,在需要時可以隨時揭下來——他此前發現的粘合力差的液體不正可以派上用場嗎?就這樣,因為思考角度的不同,一種險遭廢棄的技術促成了「即時貼」的發明。

3.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就主動來問我。我指導她計算銀行存款,比如存入100元,每年的利息是10%,那麼10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只有像這樣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4.動手實踐。沒有一種創新是可以靠憑空想像得到的。只有親自動手,你才能了解一種創意的可行性,才能把創新變成現實。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孩子們解答這樣乙個問題:用6根火柴拼成4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5.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在谷歌,我們寧願讓員工做乙個自己有激情的專案,也不願意因為專案本身的緊急和重要,強迫員工做他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事情。

7樓:天氣還不錯

這個問題相當於問天才是否可以不學成才?

自學成才聽過不學成才誰聽過請告訴我~

8樓:暄都

說實話,我曾經很關注這類問題,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從小就崇拜大神,但甚至一直都只能在小神們的背後一邊充當背影,一邊咬牙切齒地不服氣。這種感覺確實不爽,我很清楚,我不敢相信甚至不敢想自己永遠不能超過他們,所以到處去找通過後天訓練提高智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理論根據(注意,我甚至找的都不是方法,而是可行性的理論根據,因為我只要安慰自己「看看,我只要訓練就好了」,結果到20多歲,一事無成!)題主如果和我一樣,那我想說,你可以去找一些提高智力的方法,重要的是將這些方法融合進你的日常工作、學習中,盡全力去學習、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天賦,提高自己的智力。

試試看,只要你真的盡全力了,無論結果如何,你都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和自豪感,從而慢慢放下這個問題,相信我,連我這種「智商教」重度患者都放下了。你的能力(不敢說是智力)也一定會在此過程中得到某種程度上的提高。最可怕的就是像我這樣止步不前,到處尋求自我安慰的情況。

如果是我小人之心度題主之腹,那麼我之前了解到的是目前的科學或許都不能給出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後天能不能提高智力目前還只是乙個大家爭論來爭論去的命題而已。

9樓:

經驗2/5,智商3/5。有些東西,再聰明也不如前人幾百年的探索,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有些東西,再有多少經驗,都沒有獨特的理解,只需要智商。可以通過經驗彌補,不能通過經驗替代。

本人在智力上算天才,不管你信不信哈!但是我說的道理很簡單,但真是對的。

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小鹿和小西 第一步 尊重孩子,用正向的 肯定的 積極的方式鼓勵孩子多玩,多表達,不要束縛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好奇心。切記遊戲不能太難。推薦這套神奇動態遊戲書 分享 0 4歲 神奇動態遊戲書 套裝全3冊 益智探索趣味繪本屠龍起點 https 彌小木 郝景芳在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中,提到未來人類與人工智慧...

資本是怎麼扼殺創造力的?

句嬰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理解,因為並不是經濟 人文之類相關專業的,只能從個人角度發表看法。資本運作實際上就是資源分配,即使沒有資本運作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並不會改變,這個作品有人看沒人看它的價值都是一樣的 不乏優秀的作品百年後被翻案的情況。但資源分配不均,很難將藝術價值發展成商業價值,影響的多半是人,是...

你認為遊戲對創造力的影響?

鄭好 我覺得影響非常大。提到 遊戲 與 創新 你是不是感覺毫無關聯。白板上,在遊戲這個詞的下面羅列著 探索 享受 想象 互動 冒險 全情投入 孩子氣 快樂 自然 心流 奇蹟 創新 下面有 興奮 連線 突破 戲劇性 創造 啟發 解決問題 發明 改進 點子 破壞 模糊 探索 學生們普遍認為,遊戲是參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