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可不可以增加發音來減少同音字?

時間 2021-05-06 18:52:45

1樓:I乙個中國人I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普通話音種少,導致同音字多,容易引起歧義,這個缺陷我思考了很久。首先,理論上通過增加音種來減少同音字詞是可以的。

但是,這不現實。因為,現在絕大部分中中國人已經習慣了現在的普通話發音,大規模增音改音,成本巨大。如果只是小規模增音改音,同音字仍然很多,成本同樣很大,更不可能實現。

最現實的減少同音歧義的辦法是:往後,新造的字統統用新讀音去表示它,新字統統一字一音,毫無重複。例如:

bua、mua、duang等等。這樣,成本低、民眾也容易接受、同音缺陷也能夠得到限制。

2樓:猿某人

沒必要,實際上現在不少音都很少用。

一種語言用得越廣泛,就越趨向於簡化。

我們現在一般都是如何輸入的?

按詞,甚至句子輸入!

五筆這類輸入法都是職業打字用。

漢語大部分是雙字詞,單字詞很少。

發音單字容易混淆,但雙字再結合上下文就很難混淆了。

遇到姓這種,我們會習慣的加上弓長張,立早章去區分。

3樓:田園大大

當然可以,中古漢語基本一字一音,普通話是後來變成合併讀音增加常用字組合詞實現降低學習難度,估計跟元清統治者的需求有關。例如清朝,廢除了明朝南京話的官話地位,把滿族入主中原後形成的新北京話定為官話並推廣200年至今。

4樓:

漢語幾千年來的發展證明了題主的路走不通。

有同音字,加個字變成詞,這個實施的難度要低得多。水往低處流,越容易實現的(而不是越科學的)越容易普及

5樓:孫博

僅從理論上來講,這種「增加發音來減少同音字」的想法是可以的;甚至說不僅限於漢語,任何一種語言通過這種手段來達到減少同音字的效果,都是可以的。

當然,有乙個前提要先說明白:所謂的同音「字」,不是指用來書寫的漢字符號,而是能指和所指結合的這麼乙個語言符號,不澄清這點,就容易陷入語音、語義和書寫形式的混雜之中。

減少同音字是為了什麼?——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語言系統的羨余性和模糊性(按照題主的說法,叫「減少歧義」),提高精確度。

怎麼提高精確度?——有不少途徑,可以通過語言系統內外的相關手段來限制。對於語言系統內部來講,增加系統內部符號成員的區別性特徵也是一種手段。

根據索緒爾的觀點,語言系統中的符號需要具有一定的區別性。所謂增加發音,甚至無論怎麼增加發音,增加什麼樣的發音,本質上講,都是從語音形式(能指)方面,增強能指、增強能指與所指相結合的這樣乙個系統符號的區別性。區別性越強,它的模糊程度越小,這個承載資訊的符號越容易讓人辨識,相應的承載的資訊就越準確——而這種區別性本身是可以在多方面或者在多個子系統中來體現的。

對漢語而言,有同音字這種現象,但是在文字子系統下,我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這種模糊性的,這是一種區別性的表現,也是一種提高精確度的手段。不僅是漢語,英語、泰語等其他語言都有同音字,它們都通過種種手段來達成區別性,消解模糊性。

通俗點說,乙個用語言承載的資訊表達不清楚了,咋整?想要表達清楚有很多方法,我改換個說法,或者專門增加個說法,或者用上其他表達手段,都行,就是為了把它說清楚而已。

但是,從實際上來講,正如其他答主說的,不現實,也沒必要。

首先,人類是可以接受語言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的,在種種手段之下,這種模糊性還沒有對人類生活造成什麼樣的根本性影響——即便某個字在一時間造成了影響,那麼人們也會通過慢慢地調整,讓其更合理,這是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過程,沒有必要專門來設定什麼;

其次,語言的羨余性和模糊性是豐富人類表達資訊手段的重要性質,如果要追求極致的精準度,那麼我們會失去很多表達的樂趣與豐富的色彩;

再次,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我們現有使用的各種語言,其實都是成熟的語言,在各自的系統下,以非常經濟的手段滿足了系統符號區別性的要求,起碼現在非常夠用,不僅夠用,而且還有富餘——生活本來這麼累,工作這麼苦(連我都加入了996大軍了……),在語言上還要再弄點么蛾子出來,壓力很大啊;

另外,語言是個動態的系統,它會自身調整。同時,它也有自己的補償機制——你在語言的某個子系統中減少什麼,必然相應地在其他子系統中就要增加什麼。這從根本上講,並不會減少人們的認知負擔,

因此呢,對於現有的語言來講,就別折騰了——就算哪天同音字真地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工作和交流了,語言系統在出現這種苗頭的時候就會自己調整的。悶聲伐大柴才是最吼滴……

6樓:淺憶深藍

理論上可以,但不現實,也沒必要。

事實上,如果使音系複雜化,那麼雖然減輕了同乙個音節的意義負擔,卻加重了說話人和聽話人的交流負擔。說話人說得更累,聽話人也聽得更累。

而且,語言要素此消彼長,相互之間會相互「償還」。同音的歧義,可以依靠重音、停頓(口語)、同義替換、語境(口語、書面語)等手段來消除,並不需要使語音本身多樣化

事實上,從中古漢語發展到近代漢語,「全濁聲母」消失了。然而,清、(全)濁雖「合二為一」,平聲卻「一分為二(陰平、陽平)」。語言的自我完善機制是很「機智」的,哪怕同在語音系統內部都能夠互相協調。

我們可不可以不再爭吵?我們可不可以是朋友?阿公尺和L?

雖然這個例子似乎不太恰當,但是我覺得可以模擬紅藍看一看。當初兩家撕的天昏地暗,現在不也是起碼表面化和平的親如一家嘛,等著吧,等到下乙個大勢出來了 很希望有這一天.但是目前應該不可能吧.髒事兩家都做過,可能也只有等到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才會停止戰爭,但是感覺朋友甚麼的還是不太可能.沒有利益衝突了就是你走...

可不可以用諺文轉寫漢語

瓦爾喀松阿察 理論上,諺文可以轉寫所有漢字,它本身包括漢語拼音功能 否則,古代北韓讀書人就沒法讀漢字典籍了。所以只要漢語能寫成書面漢字,就能轉寫為諺文。當然諺文畢竟不是漢語拼音,例如聲調就沒有。 言語小姐Mei Sin 當然可以。世宗大王時期連怎麼區分 r 和 l 都設計好了,f怎麼表示也設計好了,...

14可不可以化妝?

夜航 可以。但沒必要。其實不管在什麼年齡段,只要你思想足夠成熟,能夠負擔得了自己行為的後果,那就都可以。所謂的能承擔後果就是,現在14歲的你,是否有能力承擔化妝帶來的費用。中間因為化妝而出現問題,是否能夠面對和解決。另一方面,我想告訴你。豆蔻年華的美,人生只有一次。 祁伊 可以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