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和推薦演算法有什麼本質區別?

時間 2021-05-06 06:41:35

1樓:慕雲

回答一下召回存在的必要性吧。

如你所想,如果排序演算法足夠強大,我認為不要召回也沒關係。

但是現階段每乙個公司都必須要有召回這個階段,首先是排序演算法還沒能做到那麼強大,需要召回做乙個初篩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效能問題,對於較大資料量,直接排序效能問題無法攻克。再然後是召回不單單是常規的協同,矩陣分解等,還要包括冷啟動等等很多很多問題這都是排序模型很難解決的。

2樓:熊貓

關於本質區別,很多人已經回答了,我就不贅述了。

只回答下面一點。

「如果系統有能力對所有商品打分,是不是就不需要召回了?」

對於推薦系統來說,召回的特點是效率高,排序的特點是精準所以這裡需要加乙個時間限制,業內的推薦系統通常在600ms內返回給使用者推薦列表,也就是最長1s內實現打分所有商品,截斷返回,如果能做到,相當於排序具備了召回的高效率,我覺得可以不需要召回。

如果召回能做到非常精準,同樣不需要排序。

工業場景下,商品數量應該是千萬級

同樣,搜尋場景也有一樣的情況

3樓:phase

使用者滿意視角:怎麼建模使用者體驗進而影響留存?這是乙個session至少是pagewise的目標,由此引發出的多樣性、驚喜性(興趣探索流轉機制)等問題就遠不是乙個ctr預估能搞定的問題,當然業內也有很多就是通過ctr+打散來搞的

平台滿意視角:通常電商場景更看重轉化效率(點多少買多少)使用者意圖也更明確,所以可能更接近ctr(cvr)的任務,但是內容推薦的場景通常沒那麼看重ctr而是看重留存和時長,所以平台的視角更接近讓使用者滿意的視角,問題就更複雜了

4樓:sanoka

推薦系統的一般包括召回->排序->重排幾個階段,CTR預估就是排序階段的主要任務,而一般常說的推薦演算法如協同過濾、矩陣分解等都是對應到召回階段的策略。

之所以有召回階段主要是由於算力的限制,以及線上對響應延遲的要求,一般可推薦Item集合可能是百萬、千萬甚至是上億級的,對所有Item進行CTR預估不現實。召回階段即是從所有Item庫中先篩選出千級或萬級別的Item候選,然後送去排序模型進行打分,如果排序模型過於複雜或召回Item量過大,往往還會再分為粗排和精排兩個階段,粗排一般是比較簡單的線性模型(如LR),精排為較複雜的深度模型,通過粗排進一步縮小候選集到精排模型進行打分。

5樓:

ctr預估只是推薦系統中的一環。

一般推薦系統包括召回,精排(ctr預估),rerank(機制策略)。召回和精排的打分集合是不一樣的。召回針對的是全部item,而精排針對的是召回輸出的item。

因此召回一般是在全部item集合上構建訓練樣本,而精排一般是基於展現樣本來構建訓練樣本,而這部分樣本本身是有偏的。即使精排有能力對全體item進行打分,由於只基於展現樣本訓練,對於沒有展現過的item,預估會有偏差,可能會有問題。因此現階段需要依賴召回通過各種召回方式來對item進行過濾篩選。

但是後面算力足夠了,這個問題是不是就不能解了呢?我覺得未必不能解。只不過在算力還沒達到的時候,大家的精力暫時不在這個地方。

另外推薦系統的排序目標一般是多種多樣的,以阿里電商推薦為例,乙個主要排序目標是gmv(ctr×cvr×price),同時要兼顧使用者體驗,考慮多樣性等指標,這些僅僅靠乙個ctr預估模型是無法做到的。

大林演算法與PID演算法有什麼本質區別

李崇 應某總的要求 施法前搖 試著回答一下此問題。先說結論,兩者最初的思路完全不同,我不知道為啥會有人會問這個問題,有相似之處嗎?大林法是針對純滯後系統的乙個控制演算法,思路上比較接近使用參考模型 我後面會具體解釋的。pid我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只說一句,pid的兩個零點也會對系統的純延遲起到很好的...

麵包和餅有什麼本質區別麼?

夏靈素 麵包有很多種,餅有更多種。所以為了簡單起見,就只比較用來做漢堡的白麵包和用來做肉夾饃的白吉饃吧。最直白的區別就是,麵包是烤箱拷出來的,而白吉饃是炕出來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種肉夾饃小攤子,肉夾饃是放在下面那個很大的爐灶裡面炕出來的。其實家裡做的話,用平底鍋就行了。至於製作材料的話 麵包的...

投資和投機有哪些本質區別?

先說結論,沒有區別。不管是投資也好,投機也好,這個行為叫什麼不重要,但是做出這個行動的目的,肯定是有預期回報的。既然有預期回報希望通過這乙個行為來獲利,那麼這個行為叫什麼不重要。結果才重要。不要回報的叫做慈善。 9D投機 投資就是投機的馬甲或牌坊,屌絲瞬間高大上的套詞。些微的區別就是投資一般具有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