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韻味能翻譯出來嗎?

時間 2021-06-09 08:06:29

1樓:Sonia今天也在學習

很難,首先這個韻味,它從外中國人的角度理解就是不一樣的,文化差異導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幾乎無法相互感同身受,舉個不算恰當的例子,你看到「劍」可能會想到巨闕魚腸,是兵器也是禮器,是百兵之君,是俠骨柔腸;那西方人看到翻譯的「sword」,可能會想到亞瑟王的石中劍,可能是騎士羅蘭的聖劍杜蘭達爾,是忠誠勇敢的騎士,甚至矮人巨人之爭。那味道能一樣麼,這個事兒是相互的,他們理解不了我們,我們也不能完全理解他們。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人看到這個意象的理解都是這樣啊,我是說因為大文化背景的差異,東方和西方整體上會有比較大的不同。

然後說說古詩,古詩的韻味一般而言來自它的意象和格律,意象很多來自於文化和歷史,我們從小到大度過很多以月亮喻美人、喻愛情,因此看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能感同身受,但如果沒有這些文化上的積累,就算你翻譯的很好,那讀者讀出來的韻味也是有變化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嘛(bushi)

其次格律啊這些文化上的差異更不用說啦,中文裡的雙關、諧音、押韻、平仄等語言特點構成的詩歌特點,很難在英語裡完全複製,不是說所有的格式特色都完全不能傳達,但是真的很考驗功底。

2樓:兼明

前提:完全翻譯外行

其實總覺得詩的「韻味」是乙個在翻譯中必然失去的部分。舉乙個例子,我第一次真正被英文直擊心靈,是電視劇集《漢尼拔》裡面的一句台詞,漢尼拔說:「I forgive you Will,will you forgive me?

」回文的精巧,以及最後人稱的變格,非常的美。那種對語言的舉重若輕,那種情感上的四兩撥千斤,一旦翻譯成中文全沒了。

或許判斷詩意的標準就是它必須在翻譯中流失一部分。

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提到乙個藝術的「參照結構」,也就是四要素——世界、藝術家、作品、讀者。藝術作品的韻味自然也離不開這幾點。而翻譯唐詩,基本上是要將另乙個異次元的東西(即便是中中國人也需要很多文化積累)引見給現代社會人,而詩又是乙個高度依賴於格律的體裁……

3樓:alger

很難,因為韻味尚未有乙個確切的定義,它是指詞藻的語義色彩?詩句節奏的平仄或抑揚、揚抑。。。?詩句中的雙聲疊韻?句末的押韻?我琢磨過很久,覺得最多是逼近。

為什麼不把GTM系列翻譯出來?

KingMisty 容許我貼個梗圖 看得懂的人本來也不需要別人翻譯 看不懂的人別人翻譯了也沒用 一般是某個圈子成為熱點了,圈子內的人多了,需要進來的人多了,自會有人翻譯 有幾本翻譯了但沒有在封面上印刷GTM的編號。7,11,13,25,52,60,73,93,94,104,124懷疑有更多的譯本,但...

有無法被翻譯出來的文言文嗎?

沒有不能被翻譯出來的文言文。只有可能翻譯得不是十分到位的文言文。比如 道德經 曰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個 芻狗 指的是古代人用草紮成的狗,而翻譯老子的這句話,就不能直譯了,而要從其引申義來翻譯,但這個 芻狗 老子用它的意思是褒揚讚譽呢還是攻訐貶低呢?這個到現代也沒有個定...

詞典筆有用嗎?會不會翻譯出來不準確?

貝殼媽媽 有用,當然有用咯!詞典筆有用嗎?會不會翻譯出來不準確?這個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1 掃瞄識別率高不高?這點很重要!如果A都識別成B了,那也就沒有後面翻譯什麼事了哈 2 內建詞典是否豐富?詞庫量是否豐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的詞典筆,比如有道詞典筆 科大訊飛詞典筆 糖貓詞典筆等在這兩方面都表現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