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文言文翻譯是真的翻譯出它原有的意思了嗎?

時間 2021-05-11 20:16:47

1樓:

1.是,基本意思可以被解讀出來,但不能替代原文。能做到7、8成已是高手。

2.文言文傳承2千年,自有其表達上的特點和優勢,尤其是在高度文史化背景的國度裡,其被賦予政治、宗教和思想等諸多文化特性,是其他語言表達形式不能或者說不便於承載的,因此,譯成當代漢語,又能體現「信達雅」,會大量增加解讀解析性的文本來填補文言表述的留白。通俗的講,會增加書寫厚度。

附:所謂文言文,大致是以先秦時期的口語表達,作為後世書面通用的表達形式。所以,早先的中國,實際上存在二種語言體系,官方、上等人、文化人通用偽先秦語作通用書面語言;當時的口語作為交流語言和非官方、非正式以及民間文藝的書寫語言。

2樓:李彥平

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加上對時代背景的理解,可能更接近於作者的思想。意譯,就是讀者對文章的理解了。理解不同,結論也有差別。是否百分之百反應作者的思想,只有作者知道。

3樓:芳華1982

字面意思應該都大差不差。漢語博大精深,字背後的深意只有寫者完全知曉,畢竟身處其境才能感同身受。即使是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也是如此。

去理解古人的文字,除了一字一字釋義,更要去結合作者自身與背景去用心理解。

4樓:破曉

你這麼問了可能就是遇到自己所理解的意思與翻譯不符。

可能有點跑題。近期在B站聽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呂世浩老師的歷史公開課。

他說很喜歡《中庸》裡面的一句話來說學習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說學習重要在問問題和思辨。

而我們今天所接受的教育是灌輸式教育,以標準答案為主。舉了乙個例子,我記憶深刻。

《木蘭詩》開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其中「唧唧」聲是什麼聲音?

織布機的聲?

標準答案是這樣。

可是下一句卻說「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所以「唧唧」應該是嘆息聲。

而且是有論證的。舉了很多,我記得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所以應該是嘆息聲。因為總不能聽完琵琶馬上去織布。哈哈,好有道理啊。無法反駁。

主要是好像沒有人質疑過聲「唧唧」是不是織布機聲。也有可能質疑無效。

以下小小看法,以供參考。我認為現今流傳較多的文言文作品翻譯大多數都是準確的,可以參考的。但誰也不能保證其完全精準。

文言文的翻譯是有很多版本的。即使我們現在看現代文的作品每個人因為自身的經歷不同看完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與感悟。何況是千年以前的作品。

中國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古今又有很多異意。每乙個作品的翻譯都需要大量翻閱史書文獻進行論證考證。

同時又有很多失傳的古老文化不能驗證。沒有失誤是不可能的。而且作者也會有自己的看法與感官,讀者亦然。

追求其精準性是否真的有意義?不如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有無法被翻譯出來的文言文嗎?

沒有不能被翻譯出來的文言文。只有可能翻譯得不是十分到位的文言文。比如 道德經 曰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個 芻狗 指的是古代人用草紮成的狗,而翻譯老子的這句話,就不能直譯了,而要從其引申義來翻譯,但這個 芻狗 老子用它的意思是褒揚讚譽呢還是攻訐貶低呢?這個到現代也沒有個定...

籃板 這個中文詞彙是如何翻譯出來的?

Ivanswer 我覺得 有可能是rebound中bound發音,而且確實有一塊板,就被取了板的發音。但是呢,總不能叫日板對吧。不過這個運動是basketball,籃球,把籃和板拼一起也是我腦洞很大的想法 Anthony Cole 60年代,中國電視節目形態開始多樣化。那時候就有了生活知識,國際知識...

怎麼證明我們今天對文言文的翻譯就是正確的?

就算不是文言文,也不能保證誰理解對誰 比如雙關語,反話,忽悠,隱瞞等等,這些伎倆不會文言文的現代人都會 相比之下,文言文簡短,還能少一點解讀錯誤 小傑 首先,題主問的問題就有問題,文言文到白話文不叫翻譯叫解釋,中外語言才叫翻譯,其次,古代文言是分開的,文章裡的每乙個字對應的只有乙個解釋,所以不需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