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有情眾生今世能否信佛法,都是過去是的因緣所致,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6-04 07:54:00

1樓:輕影

南師說過,學佛需要智慧型資糧與福德資糧,就像去學藝,總得交點學費或有時間吧,或給師傅義務勞動。值遇佛法並能信受,而且付諸實踐去修,需要很大的福報,而且需要智慧型,否則愚痴不信或聽不懂也是白搭。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做菩提道在第八識心田裡熏習乙個種子,等種子機緣成熟,開花結果。總得先種個因吧。

當然借假修真,因為手裡有刺才需要用針去挑,沒有刺要針做什麼。因為眾生迷了,所以需要悟。

南師曾說從修行次第上來說,由空到有,求福報求智慧型資糧,修成後再還歸於空,歸於法界

夢參老和尚的開示

「在生活中,如果前世有與佛教的因緣,如念過佛信佛,則今生遇到佛法時便更加興奮,也能更加投入進佛法中如果沒有這種因緣,就不見得會有這種熱情與投入地球上現在有六十億人,信佛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投入的卻不多

我說這話也不怕諸位多心,在座的各位雖然聽聞佛法但並未投入你會為佛法付出很多嗎?不付出又怎麼得到!信只能得到信的功德,付出多才能有更多的功德,這個與念佛得到的加持是毫不相違背的。

今生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是前生乃至宿世的善根因緣因為這份因緣的存在,我們才能在今生聽聞佛法時有深刻的觸動,在開始信佛的時候有種戰慄的感覺。

產生戰慄感覺的原因在於善根深厚,脫離佛法太久,突然得到加持力的緣故。而有的人聽到佛號時感覺喜歡,但並沒有激動的感情,也沒有付出有時候還到廟裡燒燒香,但我們要知道燒香是風俗習慣而非信仰,信仰與習慣是不同的真正的信仰是要將佛法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

我把禪解釋為善因,過去無量劫以來的善因這就是為什麼見佛會有歡喜心」

《地藏經》中雲,「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

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為什麼有如此差別,為什麼有人一接觸就深信,因為因緣不同,因為過去生中已修行。輪迴中是因果是連續的,不能分開孤立來看就是片段。

《金剛經》所言,「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普門品》「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藥師經》「阿難,人身難得,與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 「

佛說眾生平等為何又分三六九等?

學過基礎生物就知道,細胞具有全能性。細胞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生物體的潛能。在多細胞生物中,每個體細胞的細胞核都含有個體發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條件許可,都可發育成完整的個體。佛陀從禪定中看到原來眾生皆具佛性。眾生平等,每個眾生都具有佛性。而真正學佛人應當做到面對眾生都能平等。因每...

「佛說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該如何理解?

四又居士 佛教,道教都各有其獨特的思維系統和表達方法。特別是佛教,因為是泊來品,除了用漢字來表述它的思想外,初看往往是霧裡看花,總是不得要領。建議看看趙撲初老先的 佛教入門 他曾任中國佛協主席,佛學功底極其深厚,別看只是一本入門書,但內容博大精深,是一本佛學入門的好書。 吳金銘 概念和實際並不是一一...

佛家為何要普度眾生?

第一義佛經論教授 普度眾生,是每個眾生的本來面目本來作用。佛是永恆度眾普賢行,如果你要研究細胞的話就會懂得,本性本來本能就是幫助別人。然而,人已經變的自私了。都快忘記本性了。所以反而不能理解本性的東西了。 普波居士 你問的問題還不足以讓你從多個角度了解普度眾生這個行為的意義。你對佛教了解的太少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