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B站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時間 2021-06-03 06:34:25

1樓:如如

作為出版專業的學生,被偏見誤解和輕視是會有的,但我總是懶於解釋,以一種「敝帚自珍」的心情守護著當初選擇出版專業的那份赤誠,愛書,愛字,愛紙筆,愛這一切帶來的鎮定美好。但看到這部紀錄片,我想我錯了,這些怎麼能是「敝帚」呢?我應該帶著那份「珍」的驕傲能夠專業地講出版的故事和關於書籍生產的一切。

想起本科時老師們帶我們了解出版的歷史,為我們從長江文藝出版社借來書稿,教我們如何編校,教我們如何讀書寫書評,教我們認識紙張種類和重量、裝訂方式、形制等等,鼓勵我們從創意、組稿、編輯、排版、印刷做屬於自己的雜誌和書,一點一滴夯實了我們的學科基礎。數位化確實在變革這出版行業,可是不論別人如何唱衰紙質書,依舊有一群人在固執地愛著讀書。自己對於書和文字的喜歡,也一直沒有褪去,看到豆瓣上理想國、廣西師大出版社依舊在推出一本本好書,看到好朋友用買書看書來緩解工作壓力,就覺得溫暖和振奮,產生一種遙遠的連線,或許這就是書的力量。

書以一種穩固的姿態支撐著我度過一些對世界失望的時刻,我曾發微博說:都會過去,還好有書。雖然不算讀書很多的人,也讀得很慢,好在一直在讀,一直保留著那份不洶湧但綿長的炙熱。

如何評價紀錄片《出 路》?

乙個點 看完挺難受的。想起馬克思說的 解放全人類。只有共產主義可以解放全人類,而不是片面的 打倒資本主義 希望人類自由,希望人類沒有階級,希望人類的心靈沒有枷鎖。底層人為物質艱苦而苦不堪言,中低層為鴨梨重重的單行道而苦,中產層為物質不缺後的虛無而苦。哪怕到了大資本層,也可能在虛無上更加了道雙倍的虛無...

如何評價紀錄片《鏡子》?

Juan 紀錄片一開始的旁白便令人印象深刻,孩子都是鏡子,他照射出的是父母的性格和家庭的狀況。一開始也會有懷疑,這類的學校在父母的支援下強制剝奪那些孩子的人身自由是否和楊永信是乙個類別,不過結果還好,至少在那些去那裡面的孩子的口中這個學校還是挺好的,強制只是為了改變那些孩子平時所屬的那個狀態,擺脫那...

如何評價紀錄片《統治》?

還沒看過,不過根據題主和其他答者說的,又搜了一下簡介,還是有點感想的。按照很多人的邏輯,養殖場裡的動物是場主的私有財產,所以場主不需要考慮人道之類的問題。這種邏輯一丁點兒都不新鮮,因為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一路發展來的。狩獵採集時代,人類摒棄 萬物皆有靈 的過時信仰,把自己凌駕於萬物之上,對其他動物肆意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