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風味人間》?

時間 2021-05-12 00:14:59

1樓:第五使徒

看樓上大佬們吵得不可開交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

題目是風味人間

風味是什麼

地方特色

人間呢人事冷暖

所以我認為也許導演是想嘗試各地的風味

並從中去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

再從各個方面試著去分析某種食物產生的原因

中國如此廣大

在各個角落裡有你想都想不到的神奇食物

也許大城市裡的頂級大廚能把一道菜的美味發揮到極致但是乙個小角落裡一群擁有獨特成長環境的人

中華小當家裡解師傅對面點王羅根說的那段話

當大廚接觸到山林裡的老師傅

中餐未來可期

2樓:沙之書

為什麼其他回答裡那麼多的批評?

這個紀錄片的名字叫《風味人間》,乙個「風味」,乙個「人間」。

風味只有城裡才有?什麼是人間?

確實有那麼一兩集其中一些讓人暈眩的特寫,解說辭藻也比較華麗。

但說句實話,每個人對美食的理解不同。

我是乙個雲南人,我覺得早點帶湯的公尺線餌絲是美食,我吃不慣河南的胡辣湯,我就不能硬說胡辣湯不是美食啊。

胡辣湯只是在我這裡不是美食而已,不見得在別人那裡不是寶貝。

你看陳曉卿在《圓桌派》裡的解釋:

3樓:丁小婕

紀錄片內容很不錯,但有一點我想提一下,陳導貌似很喜歡純天然或手工製作的東西,和國外的工業化標準流程相比,中國的土法製作,讓人感覺彷彿中國很落後的樣子,我看的時候竟然會覺得心虛?

4樓:SNAIL

最好吃的是人。這是陳導的原話,跟誰吃比吃什麼重要得多。有乙個問題是,我們似乎很少聽說過有人說自己看過最好看的美女,或者聽過最好聽的聲音,而這些都是在大城市裡看不到的。

原因無他,視覺和聽覺可以數位化並且大量複製,然而味覺不能,這一點也導致了味覺難以比較。另外,食品科技發展相對慢。食品科技的發展依賴於生命科學的發展,這是很複雜的體系,我們沒法知道食物中的蛋白質,氨基酸,澱粉等物質精確發生了哪些變化,味覺就難以控制。

簡而言之,沒有大量科技應用的地方,就有著精彩的人文故事,這是我真正想說的。舉幾個例子,如果旗魚可以養殖,如果豆瓣醬可以精準工業化複製,甚至,如果味道可以用電極給與。。。 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肯定沒有這麼多故事。

最好吃的是人,是故事,味道總會變的。身邊會做飯的女生不多了,以後不會有媽媽的味道,以後的孩子難忘的可能會是某家外賣。

5樓:誒呀我去

這樣說吧,我認為不如b站的人生一串。精英們仿若真的一樣宣告著他們和我們一樣,一樣的人生百態,一樣的酸甜苦辣,可惜啊,我聞不到那一絲煙火氣,我們不一樣。

6樓:

同樣針對某答案「真正的美食,一定是在城市裡,在大飯店裡」的說法講一講我的意見。

不知道你們看過南韓的一部電視劇集《食客》和周星馳的電影《食神》沒有,對於大部分的普通家庭,買昂貴的食材、精雕細琢的裝盤對於日常生活不太可能,即使有心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品味美食重要的還是心境。我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你足夠想念某個人,那麼TA做的飯菜,即使不是山珍海味,對你來說也足夠美味。

有些人會反駁,說些什麼評價美食怎麼扯到唯心的那部分上去了。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大部分依賴於感官的評價都是不靠譜的。就比如那位答主說的某些名廚做的菜,第一次你覺得好吃,第二次也是,連續十次百次千次之後呢,你總會膩的,也總會發現菜品裡的瑕疵的,因為你和這些廚師、這些菜品根本無連線可言。

就好像我們從小吃慣了家裡人做的飯菜,也許很早就膩了,可是我們長大後離家久了,總會想起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場景,會想吃那些我們之前覺得吃膩了的菜,正是這些感情讓這些菜餚獨一無二,而不是其他。

那些嘴犟的人啊,希望你們永遠看不懂。

7樓:中之精神

風味人間,人間風味。

製作食物的是人,品嚐食物的也是人。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不正是整個人生的風味嗎?當你能夠品出人生的味道時,再來品嚐每一種食材相信會有更深的體會。

就拿那個「碾轉」來說,雖然我沒有吃過,隔著螢幕我都能感受到那個碾轉的香甜,也感受到了爺爺對孫女的關心關愛,這種甜味並不是食材本身能夠帶來的。而食材也是傳遞感情的紐帶,風味本身能夠和人產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

風味人間,品的不僅是食物,更是人間。

8樓: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走的是現實主義的路線,以點見面,不管是挖蘑菇還是挖藕,挖筍還是挖魚,都能讓人看到樸實勞動人們最真實的生活。這基本上算是中國民間鄉土的縮影。

而看《風味人間》,我們隱約能看出其學術風格的路線,因為它花了比較多的篇幅去介紹一些比較封閉的地區是如何保留久遠年代之前的社會結構和生產模式,然後衍生出怎樣怎樣的食物和文化。感覺就是,它開始注重這些食物的淵源,試圖在更高層面上把它們闡述清楚。

當然,它成功做到了。

只是相對的,它也沒有了《舌尖》第一季那種直面現實所給人帶來的震撼和共鳴。

9樓:空白酒瓶

不贊成高票「真正的美食,一定是在城市裡,在大飯店裡」的觀點烹飪除了技藝之外,還有乙個很重要的就是食材,而食材最重要的是「新鮮」,而這個新鮮是永遠不可能在城市裡的。

只有去了三亞的海鮮市場,才知道什麼叫做「生猛海鮮」,也只有在四川,才能吃到純正的二荊條辣椒和青花椒。

你可以說這種純正和地道不「好吃」,但這才是「風味」的本意。乙個廣東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說純正的小公尺辣「好吃」的,但他也永遠不能說這些對他來說的菜「不地道」

10樓:DLove

反正感覺拍的挺好的,紀錄片重在記錄美食的製作過程(食材、器具、製作方法等),況且從舌尖到風味在技術上有了一定的突破,讓人看的時候更加有食慾了,加上突破國界這更加不易。

11樓:

國內食物找的大多是不知道哪個旮旯的小眾飲食,基本沒有共鳴。廣大民眾就吃這些玩意?不如叫《特殊風味》吧。是精緻的畫面和富有感情的配音將食物包裝了,裡面大多食物本身沒有多好。

12樓:

《風味人間》實際就是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國3》

陳曉傾導演和那賣章丘鐵鍋的導演區別,就是拍的好吃拍的好吃拍的好吃

尼瑪拍得不好吃,情懷頂個屁用。

13樓:Iris Fan

我只想說人間風味第一集的禿黃油,賊他媽難吃。我乙個螃蟹愛好者,只要不過分,我都會很喜歡,雙十一加運費花了700多開了禿黃油和干貝蟹肉,我只想說,這是什麼?只是滿足視覺的浪費食材吧...

從此再不看這個節目,請大家避雷吧……

14樓:

反駁某高票回答說的「真正的美食,一定是在城市裡,在大飯店裡」

1、近一百年來,對全世界餐飲貢獻最大的,沒有之一的是什麼?——不是味精,而是冰箱和冷鏈技術,美中國人發明的。

2、而且這位答主沒有看懂風味人間的真諦,不是風味萬千,而是人間煙火。

3、並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星級飯店大廚的手藝,更多的人是徜徉在街頭小吃和媽媽做的菜的味道裡,那是每個人「窩」的味道。

4、推薦這位答主看《風味實驗室》,幕後講了很多內容,相比正片而言,多了許多平常生活中的東西,比如外賣,比如變遷,比如中西方食品交流。

5、最好的桃酥在江西,江西樂平安牌桃酥王,你值得擁有。

15樓:

非常好,我看了頭幾集,一如既往地喜歡,我把它稱為美食采風。

風味人間好就好在開放多元的視角,跟舌尖上的中國一樣,這不是簡單的美食介紹,而是老饕們的思辨節目。

對於吃,實話說像我這種普通應酬級別的人,都吃煩了,別說更牛的了,那麼怎樣才能獲得更高更廣的口舌之福呢?唯有求諸於古、求諸于洋,依賴更廣闊的範圍裡的地方性,去啟發充實現有的食譜做法,讓這個行業得到昇華;讓過去囿於食材、做法或口味,而消逝於歷史或地方的美食,重新發揚光大。

再者,從飲食上到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社會,那就是微言大義,也很好啊。

16樓:請勿關注

我之前乙個寫《風味人間》的回答裡說,這部紀錄片裡有三條線,一條是技能線,一條是親情線,一條是溯源線。

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條線,他試圖找出食物的原始風貌,在當代發現歷史的遺存,比如土豆的,大麥的,燒烤的,風乾的,發酵的,生吃的等等,一下子就把遠古人類的生活拉到了眼前,這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非常喜歡看歷史類紀錄片,但是要麼是遺址挖掘,要麼是演員重現,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是很少見的,而且那麼活色生香。

所以是不是美食不重要,吃起來是不是好吃也不重要,這不是廚師大賽,而是食物的歷史與傳承。

17樓:曹大師

反對高票答案。

他的意思是,這種東西很好吃。

其實……好吃的東西大概真的不長這樣。

他們長這樣,家常便飯就足夠了。這樣才是好吃的。最後這塊牛排,其實生的時候如下。

懂的人自然就懂了。

我記得某行長和我說過的一句話,他去哪兒,最喜歡吃的就是當地小吃。因為這些才真正提現了那裡的人文地理。

食戟之靈的女主老爸大致就是那答主的想法吧。

然而,呵呵。

你可知道,新鮮玉公尺從地里到城裡的餐桌上甜味下降了多少?你可知道,土雞蛋土雞湯的鮮美?又可知道雙團棘胸蛙清湯出來湯比加了味精還鮮?

不,你不知道,五星級酒店的自助餐的味道怎麼可能比得了一碗早酒。我有主廚大表哥,他做菜何其了得?還不是帶著我去吃街邊的燒豆腐。

你聽說過流水線上出來的紅燒牛肉麵比樓下那些小飯館的面好吃的說法嘛?外賣還是戰勝了速食麵的啊朋友。

做菜這種主觀的東西,你就別扯太多工業黨言論了。有空來我這兒,讓你感受下松露煮雞湯,你就知道法中國人多小氣了。

18樓:夏俠

看了舌尖我很餓,看了風味不會那麼餓,會帶有一絲思索,覺得每一集想傳達乙個觀念或是某一種東西(食物,烹飪器皿)的發展程序。但總覺得有點沒說明白。

19樓:蠟燭小生

我覺得更像是介紹祖祖輩輩靠什麼生存。一輩輩的祖代靠智慧型,為了生存創造了食物,再然後讓食物更加容易儲存,更加美味,更加衛生,不是想要創造美食,而是讓人類不斷地活下去,繁榮的活下去。

看完之後我感覺,原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靠吃這個活著,至少曾經靠吃這個活著。

20樓:例不虛發探花郎

高票答案 @裝甲熊 說美食只在大城市、大飯館裡,還有日本人發明的味精最好吃吧啦吧啦的。

大道理我是不懂的,我只知道

我小時候,蘭州人吃手抓羊肉,最有名氣大家最趨之若鶩的幾家店都叫做:十公里,十八公里,最遠的還有叫二十公里的,無他,這些店本身都沒有招牌,都是以國道距離蘭州還有多少距離的路碑命名的,南來北往的司機吃出了名氣,城裡的人也都聽說這邊的手抓比城裡的好吃,因此經常有國道上浩浩蕩蕩堵了一堆私家車公家車出城吃羊肉的盛景。

大學時負笈成都,吃過最好吃的鹽煎肉、粉蒸肉是在青城山的農家樂,載我們去的同學老爹夾起一筷子燈盞肉,兩眼放光:「你們曉得為啥這裡的鹽煎肉味道這麼足嗦?成都城裡可吃不到這麼好的豬肉!」

現在在江蘇,貴客來了,最高端別的宴請都是直接開車去江邊,蘆葦漁火中方有上好的江鮮,像明前刀這些東西,五星級飯店的選單上反而都不會有,因為沒有穩定的貨源。若是秋風起蟹腳癢的季節,那自然要去湖邊的水街蟹莊,陽澄湖、太湖、長蕩湖,老饕只要剔除一點兒腿子肉就能吃出各自的不同。

只在大城市,大飯館裡?

那能吃到什麼好東西……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八集 風味之旅 ?

之千 之前只是抱著欣賞故事和精良畫面的心態,把它當成下飯綜藝來看,看到最後一集,竟然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想想這可能就是因為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用心,這兩個字吧! 這個問題的關注度少的可憐,有點難過。看的這一集,我是很開心的。舌尖1的時候,最後一集也是講這部紀錄片拍攝的歷程,我們看的到那些年輕的導演們為...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一集 山海之間 ?

everlasting830 看完莫名淚目。環球同此涼熱,邊界逐漸模糊。然而,地球上多遠的風土,依舊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靜默的力量,幫助我們在日趨雷同的日常生活裡,辨認對方,看清自己。客觀煽情,最為致命。獨自在大城市生活,太明白日常生活雷同的苦了。人人都要三餐低脂低碳水,天天都...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四集 餚變萬千 ?

老實說,片中的膀胱雞讓我感到些許的不適 不知道被切除掉的雞肉怎麼處理,應該不會浪費吧 但是我始終覺得,如此繁瑣的步驟最終烹飪出來的竟然只有那兩塊胸腹肉被端上餐盤,其餘部位被如此隨意地棄置一邊,對食材本身實在不是什麼尊重的做法 刺蝟小姐 覺得這一集也很好,雖然彈幕很多人都在說這一集不行,沒有接地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