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兩歲左右孩子在商場跪在地上伸著手讓抱抱,父母站在一起要求孩子站起來不然不抱的行為?

時間 2021-05-13 02:53:57

1樓:

什麼看待不看待的。我就是心情好就抱,心情不好就不管。孩子跟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你養你,麻煩你也尊重我,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你也要多擔待,哪怕你是我兒。就這樣。

2樓:遲遇

所有的事情都要看情景,不能死讀書,也不能死用一教養規則。

如果孩子更多的只是撒潑耍賴,那是可以堅定並且溫和的告訴孩子自己站起來。

如果孩子真的因為一些事情很難過,哭的情緒是正常的,那就要去抱孩子。

教育孩子規矩很重要,教給孩子愛與尊重也很重要。

3樓:

我家娃兩歲半,她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她爸出去,走路都是沒五分鐘就要抱,不抱就哭,不抱就站那兒嚎。

跟我出去走好遠可能真的累了才讓我抱,我抱沒幾分鐘就放下了。我說我累了,抱不到你。

她奶奶問過她,怎麼跟媽媽你就不抱,她說媽媽抱不動,她腰疼。其實她啥都知道,就是分人,考驗你的底線。她跟我哭,我就放下看著她哭,要不就是走幾步讓她跟著,我就等著她,她啥不知道啊。

4樓:奔跑的鵪鶉

我家娃只要讓我抱我肯定就抱,但她很少主動讓我抱她,大概因為平時不缺抱。

孩子想要蛋糕就給她了,後面別人拿蛋糕當條件跟她做交換,她會脖子一歪說我媽媽會給我買,我才不要。

所以常常被抱著的孩子更自信些吧,她相信父母是無條件愛她的。我家寶寶主動索抱時那肯定是累了,一定要抱起來親親的。

5樓:Larissa

孩子想要抱就抱抱他吧沒多嚴重!跟孩子沒必要立多大的規矩我們都是那樣過來的,該嚴厲就嚴厲,兇完後該愛還是要愛,公眾場合異樣眼光不重要其實根本沒人認識你。抱起來就傷了大人自尊,不抱傷了孩子自尊,娃娃沒有那麼多心眼也不會在乎外人他只是想要父母愛他保護他!

6樓:王凱雄

我覺得孩子父母的這個行為沒什麼問題,主觀上的意願也是為了不慣著孩子讓他從小養成乙個習慣意識:不是每次打滾哭鬧都能得到想要的孩子一哭,父母一慌,馬上就給他所有想要的,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見過不少寵孩子的,但父母終究有老去的一天,今天父母能寵

以後……誰來寵他?

7樓:帥逼

呃,帶過孩子和沒帶過孩子的人看這種問題應該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吧。

早年間我覺得小孩子很煩人,又吵又鬧還調皮。每次坐公共運輸旁邊有小朋友我都覺得不自在,也不會跟小孩子相處,大眼對小眼,不會逗也就並不覺得可愛。

沒成想,結婚後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我們家大的是個女兒,自從有了二寶之後很沒安全感,每天就是要抱抱。這會兒她媽媽都會先抱抱她。但是她從小教的習慣比較好,學走路摔了不少跟頭,都是安慰安慰,盡可能讓她自己站起來,以至於沒有撒嬌躺地下的習慣。

現在3歲,能交流後也就知道有些做法是不能的,所以過度比較平穩,倒是沒碰到這問題。

小的是個男孩,因為二寶落地之後,我和他媽媽因為家庭開銷壓力忙於上班,教的也就沒那麼細緻。一直處於半放養狀態。再加上心裡覺得男孩子會調皮點。

我們教了爬,但是走路近乎於自學,自學成才。也沒管那麼多。平時摔了馬上爺爺奶奶就跑過去抱起來哄。

會走之後不知道在哪學了一摔倒就癱地上哭不起來的壞毛病,我有天回去,這傢伙在家到處遊魂的時候到客廳摔倒了。就趴在地上哭。我看到眼裡,冬天衣服厚,踉蹌摔倒的所以摔的不重,哭也是半真半假。

我說 :勇敢點,自己爬起來

不為所動,繼續哭他的。我就樂了,看著他。

他看我笑他,哭得更厲害。我心裡想,這傢伙比我還倔呢。興許我也躺下,躺著笑他。孩子媽也過來,搞清楚原因。站旁邊打哈哈。(是不是和題主的場景很像,哈哈)。

就這樣,僵持了兩分鐘,最後才沒辦法把他抱起來安慰。

抱起來的瞬間他就不哭了,沒事人似的又遊魂去了。

我覺得吧,三歲之前最好還是養成習慣。倘若習慣沒養好,也不要急於強改,因為小朋友還不能跟你清楚的溝通。你的語氣和做法不要太過激進,要不然小朋友情緒不好只會覺得更委屈。

小朋友的摔倒了哭,無非只是想要乙個關注與安慰。關注首先得給到。安慰的話不管什麼表現,但是始終要給到。

這場兩分鐘的僵持大人也只是想讓他明白,躺著假哭也可以,但是得哭兩分鐘。你還不如自己爬起來划算

8樓:紀子涼

就去抱。

因為大家平常對成年女性在男朋友面前作,要寵要愛要寬容,都是覺得應該的,那為何針對小孩子?

這不是個問題,若僵化的固定在這個細節,與小孩子形成對峙,不是你伏首,就是我稱臣的態度才成問題。

若是我,把孩子抱起來,然後告訴他下次站起來喊媽媽抱,媽媽會更好抱一些。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從生活中認知到,平常的交流,你不會應允,一定要先跪下,躺下,你才會停下腳步理會他。那他領會到了與你交流的方式。。

9樓:花家地老童生

這件事跟兩歲孩子或者十歲孩子或者二十歲孩子都沒有關係。

最反感的就是跑到公共場所來教育孩子。尤其是還要循循善誘、娓娓道來,不斷向空氣解釋自己睿智的育兒理念,敢情是凡爾賽風格的養兒科普。

請回家培訓自己的孩子,不要逮著機會,就展示給路人甲乙丙丁。

10樓:kinsau

想到俺娘。

關於要抱抱這個事情,我印象一直到三四歲還纏著,娘身子弱,養的我也身子弱,打小不愛跑,累了就要抱著。

後來俺娘嫌累又沒法明說,我們之間暗暗為抱抱這個事有過許多抗爭,也不是多大的事,就我累了她也不抱著我嘛,反正一來二去的我也不再賴皮了。

前面都是鋪墊,接下來的事比較好玩,俺娘也常年掛在嘴邊。

她說啊,當年很怕抱我的時候呢,跟同事抱怨。同事打趣說,現在還讓你抱呢,以後飛遠了,想抱都沒人抱了。那個阿姨的孩子當是都已經很大了,不免跟自家孩子有些代溝什麼的,自然是個過來人。

有點諷刺的是,娘第一次意識到我不再要人抱的時候,是出去旅遊,那個景點要門票,小孩子免門票但是有身高卡著。娘的心思是抱著我總不會被強制量身高,省點錢嘛,不寒磣。這裡我也印象深刻,涉世未深的我義正言辭,說,你不是說我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自己走路,不要抱著嘛。

那個阿姨當是也在場,補刀說,看看我說什麼來著,就是大了。

雖然後來還是抱著進去的。總之,很享受,不敢說最後一次抱我,也是末幾次了。

我是更加有感受的,從初中開始我就住在學校裡了,半個月回家待兩天,只有寒暑假才長期在家,更別提父母都是打工人,我們互相陪伴的日子真的不多。而且我也是不太會表達感情的人,甚至俺娘親口也說覺得我是沒(人情)味的人,冷漠可以概括。大學也是,山西娃偏偏去到了極遠的廣州,甚至有點報復心理,當初親近你的時候你展示了厭煩,現在我就遠走他鄉。

或許造成我如今性格的原因,也是他們當年的一些細節。雖是這麼說,父母在我心裡的地位絕對是極高的。

還有就是,希望題目能留存下來,若干年後,給那個孩子看看,當年自己有多淘。以及,有多少叔叔阿姨獻計獻策,幫著父母去改掉不好的東西。

11樓:寒茶

晃眼以為是一休的劇情……

當年看的時候就驚為天人,就是那種天上一道雷擊中了我讓我覺得對,孩子就應該這樣養

該做什麼的時候就應該做什麼,不能慣著

正好在看北野武的小酒館

裡面提到了規矩

就是為他人著想的體現

還提到,重複性行為可以培養(固定)某種特定的為他人著想的行為對於這件事來說就是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起來,且培養他為他人著想的心但我其實覺得沒有必要在商場(公眾場合)就這樣做這並不是合適的場所

12樓:反思怪的克星

小孩子做錯了事不能打,不然對他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好!

小孩子做錯了事不能罵,不然對他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好!

小孩子哭不能不管不顧,要耐心哄,不然對他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好!

小孩子提的要求要盡量滿足,不能違揹他,不然對他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好!

這就是某乎甚至是國內那些某些兒童專家某些人的育兒理論~小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只能溫柔對待。這不是在養小孩,這是在養祖宗。

自己沒生過小孩,沒養過小孩,靠著理論在那大放厥詞。為了恰爛錢,還大肆推行這套歪理。我從小被我爸媽打大,也沒見身心健康有啥問題呀。

倒是我的乙個玩伴,從小被他爸媽溫柔對待,去監獄裡待了幾天,在裡面才改邪歸正。每逢提起育兒,這群所謂的育兒專家絕對離不開歐美那一套,並奉行歐美該怎麼做,我們中國也該怎麼做。

我尋思著,人家歐美育兒,也不按照育兒理論來呀。人家窮人養兒,該打打,該罵罵,至於什麼育兒理論,對不起,沒見過。至於什麼歐美法律規定不能打小孩,這種話聽聽就好,千萬別信。

人家中層和富人,育兒都有自己的一套,至於什麼育兒理論,對不起,人家不信,更不會去看。不過,歐美那批人自己雖然不信,但不妨礙他們弄出一套育兒理論來向某些華人,某些中中國人推銷賺錢呀。

然後,某些華人、某些中中國人還真就信了。最後,我想對某些育兒專家某些人說的是:對於別人的家事,不要說三道四,你的經驗,你的理論未必是對的。

都這個年代,還不懂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嗎?盡信理論,還不如無理論;盡信經驗還不如沒經驗。

小孩子,只要不是家暴,不是虐待,該打打,改罵罵(只能用手打屁股,屁股肉多,其他地方不能打)。現在溫柔待他,長大後法律可不會溫柔待他。

13樓:Brace

每個孩子懂事(不是引申義,就是最簡單的懂事,即理解大人說話的內容)的時間不一樣,有的孩子早些,兩歲就可以懂事交流了,有的孩子晚些,三歲才可以。所以如果孩子兩歲時沒那麼懂事,就先別著急「講道理」,對於非原則性的事情,可以先去滿足,建立親密和信任關係,等到孩子可以理解大人的語言時,再樹立規矩感,事半功倍。

14樓:雨滴先生

我妹妹2歲就會和我爭媽媽的注意力啊,這就是本能啊,4歲會騙大家說爸爸買的糖是老師獎勵她的(*-*),禮貌和尊重人是後來大家一起教會她的,後來她明白說謊是不對的,也不會動不動就打人了。

孩子是需要教導的@( ̄- ̄)@要不然就是流氓野獸,人家好好教導自己的孩子挺好的,什麼怎麼看待,累不累啊

15樓:平凡之路

贊同父母立場一致,為孩子樹立規矩

作為乙個學心理的學生,有時候我很困惑,因為不同的心理學家給出的育兒方法竟是如此不同。

比如,施琪佳老師,他推崇的育兒方式是盡可能滿足孩子,以至於他兒子讀高中時成績全年級倒數。他覺得沒啥,兒子的其他能力在發展。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慰焦慮的媽媽,不要為兒子的將來擔心。

他的兒子果然如其所料,高二時開始重視學習,高三時申請到美國布朗大學的offer。

比如,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斯金納,像訓練小白鼠、鴿子一樣教育孩子。據說,斯金納的小孩後來發展得很好,而訓練方式相對寬鬆的華生,反倒把孩子訓練出了問題。

好在,還有溫尼科特,他提出了「60分媽媽」(曾奇峰概括)。什麼意思呢?

父母不用追求完美,不必為做100分的父母而焦慮,做到60分及格就好;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承受力。

如此,父母用平常心教育孩子即可,學一些育兒方法也行,只要不走極端。

如題主所述,父母站在一起給孩子提要求,沒有問題。

面對兩歲左右的孩子,該怎麼去教育他。 。

樂培星 每乙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長的處理方式不同,教育的方式也應該不同,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句話。2歲的孩子,世界觀還沒有真正形成,父母的性格會逐漸感染孩子。舉乙個例子來說,假設父母性格很急躁,孩子以後多半性格也會也急。如果父母比較善良,孩子長大後對別人也會很好。2歲的孩子不要試圖給她講道理,大道理是講...

父母在孩子一兩歲時沒有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心理上有什麼影響?

並不覺得有什麼影響,我反而是回到父母身邊有了自虐傾向。從小和奶奶爺爺一起長大,很快樂,所以就養成了特別老實的性格,後來上了小學回到父母身邊,母親經常說讓我多張心眼,因為從小到大學習不好,經常挨打,漸漸就有了自虐的習慣,初中最嚴重,不過還好,現在已經沒有自虐的傾向了,要是硬說有什麼缺陷的話就是害怕失去...

怎麼看待婆婆教自己的孩子罵街 孩子兩歲?

魚兒水中游 我家寶寶現在一歲半了,孩子生下來婆婆幫忙帶的,帶了幾個月期間育兒分歧不少,跟老公商量了一下請婆婆回去了,我辭職自己在家帶,老公週末做了乙份兼職貼補家用。開始我也是不想辭職的想要繼續工作,可是確實不適應婆婆帶娃的節奏,比如捨不得給孩子用尿不濕實在兜不住了才換,孩子的衣服不烘乾大冬天穿的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