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提到心,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心?

時間 2021-07-03 02:23:43

1樓:識徒

心學裡提到的心是無法找到的,只能是通過心來感覺,通過心來認知,通過心來體會。

心可以包容萬物,萬物之中也有心的存在。心無形,可是卻指導著人的行動,心無狀,卻是可以描繪出心能體會到的所有情形,心無力,可是卻可以發揮無窮的力量。心無所不在,心無所不能,心看不見摸不到,卻又永恆長存。

因此,你人不要糾結於如何找到自己的心,只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意圖,行為按照心中合理的想法去施行,這就是最合理的生活方式。從來不糾結於任何的人和事物,從來不被外部環境所影響,從來不要被心在之物所牽絆,這才是最美好和諧的人生。

心之所動,意之所行,心無旁騖,無懼人生。

2樓:恆心

這個我一開始,也有點困惑。但是看了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的講座,瞬間頓悟。

他舉了乙個例子:假如你失戀了,非常難過。你朋友看你傷心過度,就過來勸你:

「天涯何處無芳草,以後好女孩/男孩多的是。」你一聽覺得有道理,頭腦覺得應該振作起來。可是一轉眼,你卻又忍不住傷心起來。

」這就是頭腦和心的區別。

正如李清照在《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寫到的那樣:「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眉頭」和「心頭」就是頭腦與心的區別。

3樓:第一義

真正的心不是找來的,如果是找來的就會失去,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想得到某一種東西,想達到某一種境界,都是我們妄想心的作用,楞嚴經講,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想要找到自己的心的那個心讓它停下來,它停下來真心就顯現出來,它動真心就被遮蔽,大道至簡,是我們把它想的太複雜,寶物就在眼前,我們卻視而不見,就像父母就是佛,我們卻不好好珍惜。找來找去還是在玩弄自己那顆心,等我們玩累了就可以找到門了

4樓:vito

其實心一直就在,只是我們後天的經歷、經驗把我們的內心蒙蔽了。回想一下小時候,那些勇敢、自信甚至頑皮都是我們心最直接的體現。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會學習很多經驗,比如:

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等等。這些經驗不斷影響我們,最終變成了一些我們頭腦中的信念。這些信念很多時候和內心是違背的,而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後天的信念,時間久了,我們只有頭腦判斷,而再也看不到心的聲音。

至於如何找到,個人建議,第一步先學會區分,學會辨識哪些是心的聲音。心的聲音積極向上,充滿能量,付出利他,堅定有力量。而頭腦的聲音很多相反,沒有定性,容易被影響。

第二步察覺與選擇,說到這裡涉及的就太多了,我們大多時候是自動模式去過每一天的,這就很大程度剝奪了我們選擇的察覺與選擇的權利。因此,適時的停下來去做察覺與選擇,才有機會遵從自己的內心。長期堅持,形成體驗與習慣,就會找到自己的心。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後天的經驗與習慣慣性極強,即使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內心,很多時候也會被其他信念影響,難以堅持。在這裡,還要學會接納,能永遠追隨內心的是聖人,而這是我們一輩子需要修習的。不用急,一起修!

5樓:道門

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6樓:佛光普照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覓心了不可得,如是安心竟。無求而自得,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五蘊皆成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度一切苦厄,真實不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實無有法,清淨本然,清淨甚清淨,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乘法,諸佛說大乘。是吧?南無觀世音菩薩!

7樓:臻於至善

別去找,把找到自己當成乙個物去追逐跟你追逐名利沒區別。不斷在體驗人生的過程中擺脫人欲的束縛,做事兒別想利害得失,慢慢在做事兒的過程中恢復自己的心性。

8樓:胖貓卡爾

如果在知乎上寫幾百字就能說明白,那王陽明也用不著什麼龍場悟道了

別說王陽明說的心不容易找到,就算現代心理學說的「自我」,能找到了也會是當代聖人。

或許有個方法能幫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如何找到自己的心?

獨行者 在這個問題中,關鍵的是什麼才是 內心 如果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內心,一切就了然了。心,就是中心。剝洋蔥,最後剝到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是自己的心。所以你可以通過這樣幾種辦法來找到。一種是先觀察衣服和肉體,問自己,衣服和肉體,是自己的心嗎?那麼 最好切實觀察一下 你可能回答說 不是。那麼就不要聽從衣...

關於陽明心學,心即理和良知。如何才能檢驗自己的良知是真良知

lee 在王陽明看來,天理是先驗的,是客觀存在的,貫徹天人,在天就是天道,在人就是人性。經,常道也。其在於天,謂之命 其賦於人,謂之性。其主於身,謂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王陽明 尊經閣記 對於他來說仁義禮智信就...

如何理解心學中的「心即理」?

暮成雪 不去看書是不會理解的 理是程朱理學的核心內容,是從萬事萬物中感受到的根本規則。心即理,王陽明開始是虔誠信程朱理學的,後來發現了更神秘的東西,就是理不外於心。就是他說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要讀書,才能有些體會 天下道人 心即理主要是以良知為基礎,行為尊崇自己的良知,個人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