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目的論的角度解釋迴避型依戀

時間 2021-06-06 21:06:36

1樓:

我猜題主說的目的論是阿德勒那種?

的確,依戀理論最初也是脫胎於精神分析學派的客體關係理論,和弗洛伊德那種決定論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大家今天看到的對不安全依戀型別的解釋都是嬰兒期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不好的原生家庭之類。

阿德勒的目的論的核心就是追求優越感,如果用它來解釋不安全依戀風格,大概就是,高依戀迴避的人會因為停止對他人的要求作出反應時別人暴怒或失落的情緒而感受到被關注的感覺,而且迴避本身也的確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節省精力、減少痛苦的方法;而高依戀焦慮的人則會因為自己所付出的過量和戲劇化的情感而自憐,某種意義上也佔據了道德制高點。

2樓:

靠近乙個人會勾起他們童年最深的痛苦,可能是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壓榨,可能是總跟父母聚少離多。如果愛的渴望一旦被勾起,自己被拒絕和被忽視的經歷就會粉碎他們的自信心。

久而久之,為了不再體驗這種痛苦,他們會迴避自己的依戀需求,避免親密接觸,並不停的說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在實際的親密關係中,會做出種種推開對方的行為,如果對方走了,就又反過來證明「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果然沒有無條件的恆久的愛」

3樓:「已登出」

為了尋求被拋棄的感覺,瘋狂在別人底線蹦迪,然後別人走了,自己就可以說,看。果然如此。

為了尋求不被接納不被認可不被懂得的感覺,拒絕和你正向溝通,在你靠近的時候退後一步。然後說:果然還是不懂我的。

怎樣解釋阿德勒的「目的論」

電影 卡薩布蘭卡 裡有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台詞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所以,任何人都無法磨滅成長軌跡中過往經歷所施與的影響,這一點阿德勒並未否認過。但是,阿德勒目的論觀點認為,不要過度關注自己 被給予了什麼 弗洛伊德決定論關注焦點 而忽視了自己的主觀認知,即 如何利用被給予...

如何從演化論的角度解釋人類的從眾心理

不惑的人生觀 說到從眾心理,還需要從不可逆結構理論談起。人類社會的結構就是乙個進化中的不可逆結構,人類社會中所有細分的組織 團體都是不可逆結構,而且其中大部分屬於 核心結構 這些事物的運動方式都符合不可逆結構的運動特徵。人類社會的結構主要由政治 經濟 文化 宗教 科學等社會因素來支撐的,這些 社會作...

如何從從西醫角度解釋泡腳的好處和原理?

喝了苦瓜汁 紫蘇葉又叫蘇葉,主要作用是解表 散寒 理氣。用紫蘇泡腳一般只需 15 分鐘左右,腦門微微出汗即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泡腳按摩,市面上的足浴按摩店也比比皆是。從中醫角度看,腳可謂人體的 第二心臟 腳底有很多經絡穴位與人體器官相通,泡腳具有改善區域性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