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 踢貓效應 ,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生活中如何控制憤怒情緒呢?

時間 2021-05-31 03:55:38

1樓:茗哩心理

踢貓效應

可能有人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在生活中都絕對見過、經歷過。

它常常發生在親密關係和上下級關係中,是壞情緒從某些意義上的高階級的人向低階級的人傳遞的過程。

有這樣乙個故事,男人在公司被老闆罵了,積了一肚子的氣和委屈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後就對她破口大罵,讓妻子生氣,妻子就對調皮的孩子大罵,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不開心後,看見了牆角的貓咪 ,於是就踢了貓一腳。

這樣一來,形成了連鎖反應,男人乙個人在老闆那裡受的氣,就傳遞給了整個家庭。

學習情緒管理,可以試試情緒ABC管理,即首先明白不是事因A影響結果C,而是信念B,讓我們接受了結果,或者改變了對結果的看法。

如果,男人對老闆的批評能接受,考慮到老闆的不容易,或許就不會覺得委屈生氣,關於情緒的管理,要學會愛自己,也要愛自己周圍的人。

2樓:龐寵

踢貓效應是對社會現象的描述。從個體的角度來說,很多時候是源於轉嫁的憤怒。之所以發生可能是因為我們找不到責怪的物件,或者不能向恰當的人表達憤怒。

脫離個體的視角,我們就會觀察到乙個學生因為家庭暴力而感到憤怒無助,結果在學校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

這種轉嫁的憤怒是不合理的,因為它總是讓無關的人為我們的痛苦負責。

在校園暴力中,憤怒其實可以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讓別人了解我們的底線,清楚我們不必為ta的憤怒負責。這時候憤怒是有益的。

如果憤怒的是我們自己,嗯,雖然很多人都說釋放怒氣要優於抑制自己,但其實並不總是正確。如果我們只是短暫的憤怒,那沒有什麼比運動更好了。大吼大叫也有助於釋放怒氣,但對別人喊叫往往得到的回應是火上澆油。

我們通常認為憤怒作為一種反應方式,在合理範圍內時並不需要特別的辦法。對於學生處理時一般得需要考慮個人性格特點,是不是青春期,心理認知,情緒反應,安全行為,社會影響等等。真的要處理情緒問題還是很麻煩的,並不是主觀給出建議就可以了。

另外,原因的原因並不能成為原因,所以校園暴力中主觀施暴者需要承擔施暴帶來的懲罰,當然施暴者同樣也擁有追究造成ta傷害的人的責任。

3樓:一步教育學苑

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乙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

首先冷靜,可以先找乙個沒人的f地方自己呆幾秒鐘,讓自己的頭腦冷靜一下。其次暗示自己不要發火,內心不斷提醒自己。如果實在太憤怒,可以找親朋好友傾訴自己憤怒的原因,以便更好地釋放自己的憤怒情緒。

最後冷靜的考慮解決方法,一次性的解決掉問題才是防止情緒再次失控的最有效辦法。

4樓:annuo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物件發洩不滿,屬於負性情緒這塊;而「校園暴力」更傾向攻擊性行為的分類,起影響因素要多得多,牽涉的社會因素也更多。

對於憤怒情緒,很多人都嘗試過「捏乾脆面」、「捏變形球」之類的東西,都是一種宣洩方式。就是當人們做這些行為的時候,會出現瞬間喪失意識的狀態,即營造了一種只屬於自己乙個人的世界,然後在這個世界裡就可以盡情地吶喊和咆哮。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理解 吊橋效應 ,是如何提出的,有何依據?

Psycho.杜先生 恐懼和愛情 心動 的生理機制 主要是神經遞質工作過程 可能較為相似。簡單來說,危險產生的心理體驗和愛情給與的 心動體驗 有點類似。我老師常常說 恐懼產生愛情 霧雨青燈自伴風行 知識庫 吊橋效應是指乙個人在懸空的吊橋上產生了和平常不一樣的身體與心理感受,且附近存在乙個異性個體,在...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 膩 這個概念?

斯佩洛 在我們內心有某些方面的慾望需求時,對應的相關刺激才能讓我們感到愉悅,隨著刺激逐漸滿足了我們的慾望,相關的刺激事物就是膩了 生物趨利避害,而膩是避 利 曾經的利。當曾經的利對自己無利就會產生膩這種感覺來逃避不利。膩,就是夠了。不需要了。我看書無論感覺多麼好,都只看一遍,第二遍就會膩,因為已經記...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 近鄉情怯 ?

王志善 怯,膽小,害怕。害怕回到家鄉,可能那裡有很多不願意去面對的回憶,有往事和人 也可能只是現在混的不好,無顏見江東父老。總之,是在內心不能接受你的一部分,而且不願意被別人看到。很多人回到家鄉的路上就感覺到了一種複雜的情感,渴望,又害怕,自己重新被拉回到過去的某種不喜歡的狀態,感覺周圍環境像磁鐵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