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能否解釋,為什麼我們很難對別人說 不 ?

時間 2021-05-30 04:30:39

1樓:Eric.H

需要提醒一下,因為如題這種問題比較多,所以過分強調「你缺乏乙個堅定的個人邊界」並以一些外在的條條框框來看自己是否做到是否達到以評測自己是否「有了自己的個人邊界」是不對的---這個路子方向錯了,且同時有可能會造成矯枉過正。那麼如何看自己是否矯枉過正了?就看自己是否做一些事情/表達不滿/拒絕或是怎麼樣的時候,自己是不是自然(就是覺得應該那樣),是否有自我懷疑/甚至是自我攻擊(eg"誒,我剛才是不是對ta做得太過分了?

")那麼如何分別或者說如何真正建立起大家說的「個人邊界」,那就是「恪守良知。」因為這個「良知」不只是你對別人的「良知」,同時也有你對自己的「良知」。

特別是一些敏感(負面敏感)的人,容易過分強調個人邊界(但其實ta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個人邊界)所以會用一些諸如---不好說話,不善言善語,說話不對味兒就冷冰冰等等來強調自己的存在或意見。

舉例:再加一點

2樓:唯解雪飛

我在初中看《讀者》雜誌時就聽過這個論斷,之後也有其他觀點,如「勇敢說不」之類的,大體意思就是人們總是在答應別人以後又後悔了……

原因就出在這,為什麼後悔?

1.按我的能力辦不了已經答應的事,要是拒絕的話,不使朋友失望。

2.我和朋友關係一般,答應的事卻很重要複雜,違背了我只想做一般朋友的意願,就是不麻煩的意願。

3.我是個小心眼的人,朋友只是張張嘴沒有交換其他幫助,就讓我總幫忙,我感覺吃虧。

以上就是沒說不,之後我的心理,如果在承諾朋友之前,我能想明白我為什麼不高興的理由,我就會勇敢拒絕,說不會很輕鬆,我就是這麼幹的,以後找到新方法,或者價值觀改變的時候在換方法。

3樓:

把幫忙視為一種投資,自然只有在收益大於付出的時候才會同意。

問題是很多時候明明知道收益不足,卻還是很難拒絕。

思考過程中的被迫答覆,導致的最簡單消除壓力途徑。

乙個減慢思考速度的原因是做減法思考比做加法思考難得多。

反正我說不很容易。

4樓:

首先題目就不對呀,並不是人們都難對別人說不,因人而異吧。那種自信的永遠正確的人來說,說不就是日常。

我爸就特別愛說不,哪怕你說的和他是一樣的,他也會拒絕你,然後否定你的,肯定他自己的。

同乙個東西,你是番茄他說西紅柿都是你錯,他對。

5樓:簡單心理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感到很有壓力,不知道怎麼拒絕,而且如果自己拒絕別人的話,還會感到很有愧疚感,其實這可能是因為你缺乏乙個堅定的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我們建起來的身體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來保護我們不受他人的操縱、利用和侵犯。

邊界很像是我們所說的底線和原則,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接受什麼,我們不能接受什麼,以及當別人越過這些界線時自己該如何應對。

不健康的個人邊界容易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或是期待他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擁有不健康個人邊界的人,經常將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且會有以下行為:

拒絕別人的要求時,會感到心情不好或愧疚

被人刻薄對待時,只會忍氣吞聲

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身信念

通過別人的評價定義自己

時常想要拯救別人,為他們包辦和解決問題

健康的個人邊界是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不是對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讓我們能夠承受我們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而且,還可以確保我們讓別人也能為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越界侵犯我們。

健康的個人邊界應該具有以下特質:清晰的、保護性的、堅固但靈活的、為自我建立的

其實健康的個人邊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背後暗含著乙個大家都懂的道理,就是「每個人都應該且僅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當我們擁有健康個人邊界時,我們知道拒絕對方是出於對自己負責,拒絕的原因是因為對方越界了,這樣一來自然就減輕我們的內疚感。同時,也能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在哪,防止對方以後再次越界。

1.明確你有權建立個人邊界

你當然有權保護自己的隱私、有權利拒絕別人,建立個人邊界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只有你建立了明確而堅定的邊界後,別人才會尊重你。

2.你自己的感受比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

這句話在大眾看來也許有點「自私」,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過多的考慮家人、朋友、甚至是馬路上陌生人的感受。

但首先我們要明白的就是,先自愛再談愛人,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邊界,別人也不會因此而喜歡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擺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3.明確哪些行為是你不可接受的

仔細回憶每一次你的個人邊界被侵犯的經歷,把你不能接受的事列出來,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景,試著用平和的語氣直接向對方表明。(如果覺得有點難,下面有具體方法喔)

4.嘗試拒絕

如果別人提出冒犯你邊界的請求時,「生氣」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這無關什麼小不小氣或是開不開的起玩笑。

而是如果你因為擔心惹他人不快,就不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受到損害,表明個人界限並適當地拒絕,反而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今天給不會拒絕他人的胖友們介紹乙個易學的方法,就是提公升有效堅定感(effective assertiveness)的3步技巧,即VAR技巧。它們可以幫助你有效地表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為你設定邊界,拒絕他人。

1.Validate(證實):

證實/確認/承認對方的處境

當你準備拒絕ta的某個請求時,先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上,證實、體驗並承認即將施加於別人身上的不適感。

方法:盡可能用檢驗的語氣開頭:「我知道你確實需要幫忙」,或者一句簡短的「我明白你的意思」,然後再接「但是」。

2.Assert(堅持自己的主張) :

表達拒絕時,做到清晰、直接、具體。

具體陳述你的拒絕這一部分最難,因為對方的失望感很令人焦慮。但是清晰的交流對雙方都有益。具體的、行為堅定的拒絕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不適。

方法:不要只是描述你對這件事的感受,要真的、明確地說「不」。英文中有句話叫"Don't say maybe if you want to say no."也說的是這個意思。

3.Reinforce(強化):

告訴對方你為對方著想的部分

強化你所渴望的理解和行為,如果你在拒絕別人,一定要告訴對方你為ta著想的部分。

方法:當說「不」時,可以說的像是自己拒絕對方,反而是為了對方好的感覺,比如對方讓你幫Ta去考試時,你可以說:「我不能替你去考試,被抓到的話,我沒什麼關係,但你可能會被處分。」

時至今日,當我要開口拒絕別人的時候,還是會緊張,但我明白乙個道理:

"No" might make them angry,

but it will make you free.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擁有7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3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jdxinli.cn/2ukmmb

」《家庭如何塑造了我》——7天重新理解原生家庭,簡單心理自助訓練營,你自己的心理成長基地,詳情戳:http://

jdxinli.cn/4hjvyq

6樓:白衣蒼狗

因為拒絕會讓你顯得冷漠,影響你在他人面前的印象,甚至是地位。

當別人向你求助時,若是幫這個忙不會影響你任何,你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但是一旦和你本身有些牽扯,你內心是不情願的,但是一來他人都已經向你開口了,你直接拒絕可能會對兩個人關係造成影響,二來如果這個忙不止你能幫,別人轉向他人求助,若是他人幫了,你便處於被動,被拿來比較,或是在別人眼裡你「不夠朋友,沒有義氣」。迫於對關係的維繫,對自身形象的維繫,人們往往會把到嘴邊的「不」吞回去,帶著點僵硬微笑著說「好」。

7樓:馬春龍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擅長說不,有一類人就是特例,在PDP或者DISC的行為風格測試中都有看到,那就是老虎式的人,換句話說這類人作風強硬,自信滿滿,積極主動,開拓進取,做事果斷,執行力強,不喜歡妥協,習慣佔據主導地位控制全場,大家能感受到周圍有這樣的人吧!心理學上把這類人叫做天生具有領導氣質的人,他們對於拒絕的處理非常麻利,沒有什麼思想負擔!相比那些不太會拒絕,一拒絕別人或被人拒絕就不自在那類人,更容易成事!

而我以上所說都是大家能夠看到或者感覺到的,但是,每一種外在表現差異很大的人群其實都有著一致的心理追求,只要留心觀察細緻品味咂摸你就會慢慢發現人性的真諦的^_^

8樓:腦殼教授

如果你很看重這個朋友你就很難說不,因為你希望你以後遇到同樣也會想他求助,我覺得借錢另算,陌生人的話,可能受到道德感約束吧

9樓:羅斯巴德d

因為我們內心認為對別人說不,會帶來痛苦,多過帶來快樂,這其實是乙個觀念問題,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推薦《30天改變人生》,安東尼羅蘋,

《當我遇見乙個人》,李雪,

10樓:

所以不是誰都說不了不也不是誰都不好意思說不有人面對把自己當寶貝的人就會放肆不知道輕重

還是因為說話物件不足以讓你有直接拒絕還不會造成各種方面上的後果的安全感你不敢直接說不只能找理由推脫

能否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人們會去紋身

我們所有的文化,都是基於傳統的影響。在遠古時期,男人出去狩獵,通過獵捕帶來獵物來養育部落,從而成為部落的英雄,受到部落成員的敬仰。在捕獵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傷痕,血跡。而這些傷痕和血跡對於部落其他人員來說,就是英勇的象徵。所以逐漸出現在完好的身體上通過塗抹來獲得英雄的痕跡。而這種行為,也逐...

從心理學解釋為什麼每次分手都會想到自己很喜歡卻傷害自己很深的初戀男友?

冷風 1首先初戀男友一般情況下都是處於學生時代的第一次戀愛 初戀,都是充滿著單純商量美麗可愛天真浪漫的感情關係,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的談戀愛處物件,這種戀愛的情緒感受和體驗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所以這會深深的植入到我們的腦海之中。就像我們第一次翻牆逃課第一次網咖上網第一次考試滿分拿到獎學金第一次抽菸...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 膩 這個概念?

斯佩洛 在我們內心有某些方面的慾望需求時,對應的相關刺激才能讓我們感到愉悅,隨著刺激逐漸滿足了我們的慾望,相關的刺激事物就是膩了 生物趨利避害,而膩是避 利 曾經的利。當曾經的利對自己無利就會產生膩這種感覺來逃避不利。膩,就是夠了。不需要了。我看書無論感覺多麼好,都只看一遍,第二遍就會膩,因為已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