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為經濟學角度看,人在遭遇挫折時為什麼會逃避現實?

時間 2021-05-06 17:22:35

1樓:

理性人不會這麼做嗎?那要看是絕對理性,還是有限理性了。前者不會對效用進行貼現處理,但後者是會的。

下面是我的看法:

我們都聽見過這些例子,比如一名學生明知在學期中複習功課,就可以在期末取得良好成績,他偏想把時間取去玩了。這是因為複習的效用是可以貼現的。期末的好成績,在貼現之後,抵不過一時的歡愉。

有限理性的人不僅會對未來的效用進行貼現處理,也會對過去的效用進行同樣的處理。這是乙個很簡單易懂的例子:你撿了一百塊,第一天會為此感到很開心。

但是,過了乙個星期之後,你就沒那麼開心了。

有限理性的人不僅會對過去的正效用進行貼現處理,也會對過去的負效用進行同樣的處理。乙個人遭遇了挫折,第一天會為此感到很難撐。但是,過了乙個星期之後,你就沒那麼難過了。

這是不是就是你的題幹?

人逃避挫折,是因為儘管挫折已然發生,它的客觀存在並不會隨時間而消亡,但負面情緒並不是。負面情緒會貼現,人在遭遇挫折之後,過一段時間後處理,或許那時頭腦會更清醒。也就是說,這種逃避現實的習慣,也許源起於一種多次重複行為的正向反饋。

通俗來說,多次「逃避現實」之後,發現這樣做結果會更好,所以這種習慣才遺留了下來。

至於有限理性下的做法終究是否最優,那要看人在逃避挫折時耽誤了多大的事。這種選擇上的博弈,人的生理本能會在不自覺間做好。要是天塌下來了,人也是不會逃避的。

參考文獻:Temporal Discounting and Utility for Health and Money

2樓:柊娜娜

如果資訊直接進入了效用方程,那麼忽略負面資訊可以直接提公升效用,是理性的行為。另外,行為經濟學中即時偏見(present bias)和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的研究可以解釋為什麼人會逃避現實。

維持自信心有三個方面的好處:1)【對於有即時偏見的人】激勵自己挑戰困難(motivation value);2)讓別人認為你很強(signalling value);3)自我感覺良好(consumption value)(Benabou and Tirole, 2002)。

當遇到挫折,這時候不是資訊越多越好,選擇性地忽略對自己不利的資訊,可以保持這種有益的自信心。而保持適當的過度自信有助於激勵自己在經歷這次挫折後繼續接受以後的挑戰,而不是自暴自棄(Benabou and Tirole, 2002)。

【對於有即時偏見的人】策略性忽略(strategic ignorance)可以成為自我管理的工具(Carrillo and Mariotti, 2000)。這種適度的「逃避」是策略性的,也是理性的。如果逃避太多反而會變得認不清自己的真實能力,從而重蹈覆轍、或者做出其他錯誤判斷和決策。

Bénabou, Roland, and Jean Tirole. "Self-confidence and personal motiva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7.

3 (2002): 871-915.

Carrillo, Juan D., and Thomas Mariotti. "Strategic ignorance as a self-disciplining device.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7.3 (2000): 529-544.

3樓:馮可可

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行為,當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人本身會產生保護欲,逃避外來事物。例如,蝸牛觸角是用來感知外界事物的,可是當有事物接觸它時,立刻回到保護殼中,這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當人們感知外界對自身有所傷害的同時,就會形成大腦的自我保護欲,造成潛意識逃避。

正常人們發生問題會安慰自己,或者得到安慰也是很大原因,把事情美化,保護自身

4樓:打上檔次醬油

不逃避但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問題一樣會惡化。逃避與惡化不存在必然聯絡。行為經濟學修正的就是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實際決策中人不是絕對理性的,會存在認知障礙,以及由此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比如逃避。

5樓:隱居ing鯨魚

遇到困難逃避,甚至可以說是生理反應。逃避現實,可以自我催眠,用最省力的方式保護自己,雖然即使是暫時的,該特別方法適應於脆弱者。

6樓:逍遙丸子

挫折就是生活所給的經驗,經驗就是乙個人成才的財富。

有一種教育是挫折教育,它是在挫折中成長。人總是對自己過錯的事情記憶猶新,只有錯過,才能在下次遇到相同事情不會犯相同的錯誤,挫折有利於成長。

高考落榜、戀愛受挫、大學畢業找不到理想的工業……等等。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總難免遇到各種困難情境。無論科學如發達,社會如進步,任何人不可能一點困難都不碰到,也不可能毫無阻礙地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難。乙個人趨向目標的行為受到阻礙,需要不能滿足,在心理學上稱為」挫折」。

遇到挫折,人們會產生無所適從,心煩意亂,及焦慮抑鬱等情緒反應(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天貓上買康祺解鬱丸的原因,情緒出問題,需要中藥調理)。

人們會採取一定的方式應付挫折,有的人因為憤怒而產生攻擊行為,有時是遷怒於他人,甚至自傷自殘。這不但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還容易產生新的衝突,有時會危害到人或觸犯到刑律。

有的人遇到挫折會表現冷漠退讓,似乎對挫折情境毫不在乎,其實內心深處隱藏著深深痛苦;

有的則是一蹶不振,吸菸喝酒。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反應,它只能使人更消沉,更痛苦。

每個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面對挫折我們不妨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 、要認識挫折是現實生活中的必然現象,有時是難以避免的挫折,是個人人格發展不可缺少的,如果有了這樣的認識,就等於有了面對挫折的心理準備,當挫折發生時能極積地面對它。

2 、通過重新努力來達到原來的目標。愛迪生發明燈泡不也經過了上千次的失敗嗎?

3 、當一種方法受到客觀自然因素、或社會道德規範的限制而阻礙了目標實現時,不妨尋求另外可行的,社會規範所允許的去實現同樣的目標,這是一種方法的變通。

當乙個目標或嘗試失敗,可考慮用另一種相似的目標代替原來的目標,以達到因挫折產生的緊張與情緒反應。

挫折有利於成長,當人們每經歷一次挫折他會從挫折中獲得經驗和教訓,其心理上抵禦挫折的能力和意志會增強。而人們一生中要經歷無數次的挫折或失敗,人們就是在這一次次的挫折中的到成長。

挫折的壞處就是讓人走很多的彎路。走完彎路後,能戰勝者就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承受不了挫折的人就成了挫折的犧牲品。

7樓:阿南

從我的角度看,逃避就是逃避,什麼迂迴什麼靜待時機,根本就是無能的表現,在我看來,不管採取何種方式應對,都要有對策,有計畫的進行,一味的逃避不面對現實,渾渾噩噩的懦夫,一輩子也得不到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因為壓根不配擁有

8樓:恬薇Christy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問題,所以逃避現實並不稀奇。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取決於個體對現實狀況的判斷,這個絕對不是他視角的!所以說,在彼看來是逃避,但在此看來是規避風險。

在我看來,真正的逃避是不存在的!只能是方法上的迂迴。比如拉長戰線,比如一年收割的放兩年收割。當問題存在時,是逃避不掉的!

所以說,看問題的時候也要換個角度去判斷。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人生行動的終極指南是不是追求 效用最大化 ?

Aries Wang 不,是開心。不要以為你為了給女朋友送乙個小東西驅車五十公里不划算,其實你也開心她也開心。不要以為你媽媽把家裡重複折騰來折騰去沒效率,其實她也開心你也開心。 楊志良 然而,正如哈耶克將理性分為建構理性和演化理性,很多時候,人類作出的行為選擇,並非出於理性計算和推理,而是被動的遵從...

目前,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研究 拖延症 有哪些成果?

老實說沒什麼成果,用折舊也好dual self也好self control confidence也好都屬於高射炮打蚊子,policy提供 就自我救助而言O Donoghue and Rabin 的幾篇可能沒Ariely and Wertenbroch 2001有意義 可以看一看Dan Ariely的...

經濟學的角度,為什麼存在收購行為?

休休 可以看看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aratives領域的文章。相較於日本 德國,收購現象更多的存在美國,中國等商業環境內。這些市場中,投資者更偏好的短期利益實現,經營者的管理決策自然而然的回應這個因素,其中中國更偏向縱向整合。好處嘛,前面答案中已經提到許多,不在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