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角度,為什麼存在收購行為?

時間 2021-05-12 09:07:20

1樓:休休

可以看看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aratives領域的文章。相較於日本、德國,收購現象更多的存在美國,中國等商業環境內。這些市場中,投資者更偏好的短期利益實現,經營者的管理決策自然而然的回應這個因素,其中中國更偏向縱向整合。

好處嘛,前面答案中已經提到許多,不在冗述。而與德國的橫向合作比,日本在縱向合作上更明顯。

2樓:王合採

這個現象叫範圍經濟。

範圍經濟(Economies of scope) 指由廠商的範圍而非規模帶來的經濟,也即是當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費用低於分別生產每種產品所需成本的總和時,所存在的狀況就被稱為範圍經濟。只要把兩種或更多的產品合併在一起生產比分開來生產的成本要低,就會存在範圍經濟。

前面所說的科斯定理也可以解釋。

3樓:

為什麼要併購 ?投資的一種方式獲取回報的一種方式如何獲得回報具體怎樣自己去看書

4樓:方陽

收購的目的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為了加強自身業務,獲取競爭優勢,這部分主要是針對的同產業或產業上下游企業,如青島啤酒收購各地地方啤酒廠、中國鋼鐵企業收購澳洲鐵礦等,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的。

第二種是企業現有經營瓶頸,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這部分主要針對跨行業企業,如臉書收購Oculus,就是如此,但是這部分企業自己新設業務部門的較多,如格力新設手機事業部等。

第三種是以上兩種目的之外的,原因就比較雜了,如上市公司預計當年業績不佳,收購利潤較高企業並表等。

5樓:李序

涉及到機會成本問題。最佳分配策略在邊際效益線上。這個畫個圖比較直觀,(不想畫)不過我還是簡單的來說明下,舉個例子,a每生產三個杯子就會增加機會成本造成少生產乙個碗。

而b每多生產三個碗就會增加機會成本造成少生產乙個杯子。你可以自己去畫個簡單的圖辨識一下。當a生產的杯子比較多,但是它生產碗的能力不行,他就願意拿出比如說三個杯子去換乙個碗,願意交易。

b恰好相反。他們的最佳分配就在邊際成本的那條線上。根本沒必要用太過於複雜的理論去解釋,機會成本和邊際效益理論解釋已經很清楚了,只不過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已。

再簡單點說,你生產a擅長,生產b費事,而他生產b容易,生產a費事。這樣你會願意用較多的a去交易b(因為a對你而言成本低生產起來容易數量也多),除非出出足夠數量的a你才才會願意給他b。如果你和他聯合,你做你擅長的a他做他擅長的b,這樣邊際效益就會出現最優。

從經濟學角度回答,看到答案亂七八糟,東拉西扯,答非所問都有人贊。以上只是簡單的說明,真感興趣可以去學習經濟學,沒必要在這裡發問。因為乾貨很少,有的答案很扯但贊的很多,有的回答也是簡單化之後的東西。

6樓:啊喔喔

題主提到了簽合同,既然簽合同,就會有cost,就永遠存在incomplete的問題,產生quasi-rent,讓return的分配不是最優(也就是有答主提到的Hold-up problem。)於是vertical integration就是一種解決辦法,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公司也能取得一些economic of scale或者economic of scope方面的好處。

如果從principal agent問題方面考慮的話,收購行為也許能降低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得到接近first best effort level的結果。

至於橫向整合的收購,原因可能來自市場concentration level的變化。根據 Jone Sutton提出的市場結構和沉沒成本的理論,一些原因導致的市場競爭加劇會使得市場能容納的公司數量的最低邊界上公升,就像四大會計事務所在上世紀的幾次整合,從六大變四大,就可以從市場成本上公升導致的concentration level上公升來解釋。公司之間通過互相組合併購來回應市場的變化。

7樓:暗黑皮皮蝦

其實不用把問題想得太複雜,從企業的層級考慮,收併購有可能會增加企業的話語權,更多的話語權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壟斷力,具體優點太多,所以企業有時會考慮收購併購來為這個risk premium付出一定代價。從巨集觀經濟考慮,健康的市場就是competitive的,弱肉強食,市場健康發展。

8樓:易二三

其實簡單著說只有兩個原因:一、有信心通過自己的資訊、管理、營銷策略等方式將被併購企業扭虧為盈,吃進企業是為了擴大生產,提高企業競爭力。二、針對於某些產業市場已經飽和或出於半飽和狀態,此時對於想進軍於該行業的企業來說,併購乙個業內公司是打入市場劃分蛋糕的乙個不錯的途徑

9樓:

Hold up problem,擔心合作有時候會使對方議價能力提公升,會導致underinvestment,對ownership的影響就是不如直接收購。Klein提出了主要的三種產生hold up problem的原因。specific investment and asset, incomplete contract, the conditions of well maximization.

另外根據科斯定理,交易成本最小或為零時市場會最優。

從轉型經濟上講,外部投資兼收併購國內企業可以restructure, 提公升生產力,帶來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促進市場改革。

合同可能會因為法律不完善,合同不完善等原因對方可以以此來議價,成本和風險就上公升了。

但是收購也會導致風險上公升。外部私有化占有多數股份可以參考AB model。

10樓:蔡慶

題主的這個問題和下面的解釋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看題目我還以為考慮的是為什麼企業選擇收購而不是直接新設投資擴大規模,而下面的解釋則是企業的邊界問題,這兩個還是有一點區別吧

11樓:不眠之眼

回答這個問題,真的用不著經濟學最新的理論。原因很簡單,有很多東西,在一般的市場交換下通常是絕對不會單獨賣給你的——比如市場份額、比如獨享專利,比如優先決策權,而連整個公司收購,能打包獲得其中的很多東西。

所以最常見的就是同業收購(買市場)和對掌握新技術的小企業(買專利和團隊)的收購。

而對那些雖然和自己的生產相關,卻既不具有壟斷性,也不具有稀缺性的產業,就沒有什麼必要收購,不如去市場上直接購買。

12樓:Mr.Left

1.擴大市場份額終極目標壟斷

2.獲取對方核心技術

3.如果對方是自己的上游或下游企業,可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4.可能一定的品牌優勢

5.老子就是有錢,老子就是不研發自己的發動機,老子就是收購!任性!

13樓:經濟學農

橫向收購:

一般是寡頭或者優勢地位公司對其他公司進行收購,可以擴大市場份額,在規模經濟市場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寡頭博弈中的優勢或者直接提公升利潤。

縱向收購:

降低邊際成本

跨行業收購:

低成本進入其它行業

以上,在我有限的只是範圍內,做出的簡單回答。

14樓:「已登出」

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一書從交易成本和資產專用性的角度對企業為什麼以及何種情況下進行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做了出色的回答。建議題主閱讀。

15樓:

比如蘋果收購AuthenTec,是為了方便增加投資加強研發和協調生產,最終是為了創造並實現使用者需求,引領潮流,在一段時間內獨佔指紋識別技術(技術壟斷),從而保持高利潤率。

國內各種地方啤酒廠被雪花、青島收購,地方廠規模小,品牌力侷限於地方,技術力量薄弱,管理鬆散,當他們被收購後,地方廠的生產工藝和管理水平有可能獲得提公升,而品牌價值也很可能提公升了,對於雪花和青島,他們至少在品牌價值方面也是有好處的,一是擴大市場份額,對於品牌有提公升,二是雖然從十家擴大到二十家分廠,但他們在一些媒介(廣播、電視、網路)投放廣告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即攤薄營銷成本。

從行為經濟學角度看,人在遭遇挫折時為什麼會逃避現實?

理性人不會這麼做嗎?那要看是絕對理性,還是有限理性了。前者不會對效用進行貼現處理,但後者是會的。下面是我的看法 我們都聽見過這些例子,比如一名學生明知在學期中複習功課,就可以在期末取得良好成績,他偏想把時間取去玩了。這是因為複習的效用是可以貼現的。期末的好成績,在貼現之後,抵不過一時的歡愉。有限理性...

目前,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研究 拖延症 有哪些成果?

老實說沒什麼成果,用折舊也好dual self也好self control confidence也好都屬於高射炮打蚊子,policy提供 就自我救助而言O Donoghue and Rabin 的幾篇可能沒Ariely and Wertenbroch 2001有意義 可以看一看Dan Ariely的...

從經濟學角度如何解釋經銷商存在的意義?

追風箏 這個問題從企業營銷策略角度來理解應該更好吧.企業要銷售商品,需要乙個將企業和消費者聯絡起來的渠道,這個渠道的建設就取決於企業營銷策略的選擇了。因為建立乙個完善且覆蓋面廣的渠道能保證企業最大範圍的市場占有,但同時問題也來了,渠道的中間環節,也就是經銷商零售商越多,企業的控制能力就越低,所以,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