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訪者不願意傾述時,心理諮詢師該怎麼做?

時間 2021-05-12 05:15:42

1樓:Mike

沉默等待,關注非語言資訊,嘗試不斷理解當事人狀態,合適的時候,嘗試簡單表達

「你現在不太想說話,但是我想告訴你,如果你想說些什麼,我就在這裡」

然後繼續的積極關注,默默的等待,不斷的覺察當事人的狀態,嘗試從非言語資訊當中去理解當事人想表達的意圖

2樓:花開向陽

一種防禦。諮訪關係的問題。

諮訪關係不夠好,他不屑對你傾訴。

諮訪關係不夠牢固,不足以讓他信任你,說出他心中的隱私。

諮訪關係不夠安全,不足以對你說出他心中的恐懼,焦慮等。

還需繼續對你們的關係下功夫。

諮詢師不要慌,不要焦慮。這是常態。諮詢師先亂了陣腳,那還怎麼幫到他呢?

抱持就夠了。對自己也對來訪者。

3樓:城西

這個問題聽上去很有意思,不知道提問者是來訪者還是諮詢師。我想試著從來訪者和諮詢師的視角分別聊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我是一名來訪者,不對,我本身確實是乙個來訪者,正在每週一次接受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師諮詢。我曾經在一次諮詢中不僅僅是不講話,我甚至和我的諮詢師說,我希望我們都不講話,就這麼沉默著10分鐘,直到我想講話再講話。她同意了。

於是,我們就這樣面面相對,都不說話。有的時候我睜開眼睛看著她,有的時候我閉上眼睛看著自己頭腦中的思緒。就是這樣,沉默著。

至於後面發生的事情,就是諮詢的動力部分澄清和解釋,但是,這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體驗,體驗那種沉默中流動著的是什麼,沉默中發生的是什麼。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諮詢一定要不停的講話,不說話不行嗎?交流有很多種形式,語言的,目光的,身體的,語調的,感知的,等等等。作為乙個來訪者,當我沉默時,當我不想講話時,可能有很多的原因。

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我想要有不講話的權利,我可以選擇不傾訴,選擇抗拒。擁有了這乙份自由,關係才能更好的開展。

我是乙個真實的個體,而不僅僅是被分析的客體。在被分析為什麼我不講話之前,我先是可以選擇沉默。

作為一名諮詢師,說實話,我很少會遇到來訪不講話的情況,大多時候,我是在考慮該等到什麼時候,在哪一次他敘述的停頓中,跟他停下來,聊一聊。也曾經有過幾次是沉默的時候,那就沉默就好了。有一次來訪講完了當前的敘述,然後停下來,不說了,而我也沒有想到該講一些什麼回應給她。

那,就讓這種不知道說什麼的感受流淌著,在那種不確定中,我們一起感受「氣氛」。看看沒有了語言的媒介,會發生什麼。

很有意思的是,我會在生活中體驗到,當兩個人不是很熟悉的時候,每次我們聚在一起,就會想要找話題聊一聊。尤其是當我和乙個普通的朋友一起乘電梯的時候,我就在心想,要聊點什麼呢?要是什麼都不聊那就太尷尬了。

似乎語言成為了乙個橋梁,搭建了我們初期的關係。可是,當我們逐漸熟悉以後,還必須要語言嗎?不一定了,我們可以不說話待在一起,就靜靜的感受待在一起的那種「氣氛」。

講了那麼多,好像也沒講出來什麼道理。大概就是,當來訪不想傾訴的時候,那就不傾訴就好。然後慢慢可以問問他或她,這會或者剛剛你在想些什麼?此時此地你感覺如何?....

4樓:王雪巖

等待,等待,等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等待不是什麼都不做,即便不說話,諮訪之間也傳遞著大量的非語言資訊,也有潛意識交換。

每個來訪者的不願傾訴後面都有屬於他的心理動力,諮詢師需要能夠耐受這個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嘗試理解來訪者不願說或不能說後面的心理意義,在諮詢師沒有理解這些意義之前保持著對來訪者的好奇與接納,並耐受住逐漸增加的焦慮是很重要的,當來訪者用這樣的過程把焦慮轉移給了諮詢師,並且諮詢師有能力耐受,工作就已經進展了。

來訪者的「不傾訴」有非常多的可能:

對諮詢關係的不安全體驗;

對諮詢師的攻擊;

來訪者處於解離中;

轉移焦慮的需要;

重複過去的某種關係模式;

對抗過去的某種關係模式;

對諮詢師的考驗;

與諮詢師的競爭;

等等等………………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表達的方式後面都有千差萬別的意義,所以不能簡單的尋找「怎麼辦」,而是要去尋找這個來訪者的「為什麼」,在理解為什麼之前,你做不了什麼,等待理解的浮現是非常重要的。

諮詢師「不知道」的勇氣比「能解決」重要,在你沒有理解這個來訪者之前,你不會有「怎麼辦」拿來就用的。

5樓:心歷程心理

大家回答的都很好,這裡不再一一贅述。從諮詢師的角度,如何化一次事件為一次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來訪者不願意傾訴背後隱藏著乙個情緒或事件,了解這個原因往往會對你們的關係和諮詢進度有幫助。

這件事發生的當下,諮詢師是因焦慮而打破了沉默,還是對抗了這種沉默,亦或是選擇接納來訪者的這份不願意,做到抱持?這能體現一位諮詢師的理念、技術、和經驗。無論何種情況,都要記得覆盤,也可以找督導師聊聊,也許會對自己有新的看見,從而看到自己進步的空間。

6樓:陳旭龍

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

因為每個求助者不願意傾述的原因不一樣,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理論教材上有許多說法,比如阻抗之類,咱們不提。

根據我自己的諮詢經驗,談談我會怎麼做:

一般來講,我遇到的求助者不願意說話,主要以學生居多。因為他們多是和家長一起來的,孩子本來改變的動機就不足。所以分兩種來談。一是遇到學生不願意說話,二是非學生不願意說話。

一、當遇到學生在諮詢中不願意說話時,我會在給我們5-10分鐘的時間思考。諮詢前,我都會根據家長反映的情況,設定結構化的問題。如果孩子表達的願望強,我先聽,等孩子表達完自己,我再對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進行提問,盡量以比較輕鬆氛圍提出問題,了解孩子的情況。

如果遇到孩子不配合的,不說話的,諮詢無法進行,我會盡量問完問題,讓孩子離開,再和他家人溝通具體情況。讓他們明白,心理諮詢效果是有限的,不是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的。如果遇到,我也可以幫他們轉介。

也可以給他們提供別的思路。

二、對成年人自己來諮詢的,我一般都是傾聽為主。邊聽邊根據諮詢的需要收集資訊。如果偶爾遇到提出問題冒犯求助者,導致停止說話的,我會耐心的等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看是不是某個問題問的不合適等。

總體上講,對孩子的諮詢,遠比成年人更消耗精力,遇到不說話的情況更多。需要諮詢前多從父母處了解情況,每次諮詢完多總結,多覆盤,儘量減少溝通中的障礙。

7樓:凡心舍

這個問題實在是過於龐大,也區分你是來訪者還是諮詢師。

來訪者不想說話肯定有原因,無論是產生於:被動諮詢的阻力、或者由於來訪者本身的問題導致、或者對諮詢師的處理有疑問、還是諮詢師讓來訪者產生不適感。

行為背後有個原因,諮詢師也不能簡單的指定說沉默就一定代表什麼,可能嘗試和來訪者工作搞清楚沉默的緣由吧。

在我自己的工作中,除去被動來諮詢的來訪者。其他時候,諮詢中出現任何形式的不流暢,我都需要和諮客進行交流。

即使在諮客完全不配合的情況下,也會問對方,希望我怎麼做。

8樓:Leo Chen

聽起來這個讓你很著急,很擔心諮訪關係出現問題。

不了解具體情況,比如諮詢做了多久,諮訪關係如何,不願意傾訴出現的頻率如何,以及不願意傾訴指的是--沉默,打太極,還是諮詢師看來的來訪者不去訴說自己的痛苦。

一般諮詢出現困難的時候,我們通常做幾個事情:

1.諮訪關係如何,如果諮訪關係還ok的話,會看最近幾次諮詢發生了什麼,嘗試從動力上去理解來訪者到底發生了什麼。

9樓:艾倫

如果是我想安靜不想開口那我希望Ta 可以安靜的坐著陪我就好,問我我也說不出口

如果是我不知道說什麼了我也會直接跟Ta說我不知道說什麼,看Ta願不願意說點啥讓我可以想到說什麼

10樓:靜心別苑

所以,諮詢室最好配備一些輔助工具,例如:沙盤,卡牌,繪畫,藝術類,等等,即便來訪者不想說話,也可以讓他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去表達自己。

11樓:

我經歷過從頭到尾除了開始寒暄和「時間到了」,全程50分鐘一句話不說的諮詢,而且還不止一次。雖然那些時候我的確會感覺很難熬,我也看到有人說這是諮詢師在偷懶,但其實,如果當時諮詢師真的打破沉默,問我問題什麼的,可能我會感覺更不好,因為我會覺得她在逼我說話,她不喜歡我不說話,然後各種自我攻擊就都來了。在最一開始她試過幾次主動和我說話之後,就幾乎不再主動找話題了,除非我當時的狀態看起來和平時特別不一樣,她會主動問我發生了什麼事。

我覺得應該是她發現了這麼做反而我更覺得壓力大吧。

但我現在偶爾也會直接告訴她「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而不是一直沉默下去了。

我覺得不說話也挺好的(雖然從經濟上來看可能不怎麼好),但可能換了別人就會覺得被忽略了被討厭了這個諮詢師不作為不負責任什麼什麼的……就,因人而異唄,不用非要找到乙個通配的「正確」應對嘛~

12樓:向陽生長

能允許來訪者沉默麼?能允許來訪者思考嗎?

能允許來訪者不說話嗎?

能允許來訪者此時就想放空自己,哪怕他不想跟著心裡諮詢師的引導,只是想和自己相處在一起。

乙個不允許來訪者沉默的心理諮詢師自身是不能夠安住當下的,當來訪者不回答的時候,如果心理諮詢室自身產生的煩躁晃的和晃動心裡諮詢師自己的人,格韌性是需要成長的。

我接觸過的深度抑鬱症的來訪者或者叫重度,講著講著就沒有話說了。

他對自己還嫌棄呢,哪有空去顧及有空去顧及心裡諮詢師剛才所引領的道路?

心裡諮詢師不想急著去改變來訪者,而是允許來訪者有個選擇只是把一切的可能和支援系統放在來訪者觸手可及的地方就好。

更多的是積極的陪伴鼓勵和抱持,切記不要把心裡諮詢室變成乙個培訓中心,不是變成乙個競技奔跑中心。

每乙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客題,心裡諮詢室的作用更像是乙個圖書館,他可以發現一切都有可能,在這裡他可以獲取他想要的一切知識和支援系統,但是改變是由自己來發生的,他需要自己去提出一些訴求和需求。

心理諮詢師需要增加乙個自我覺察力和覺醒力,如果自己很刻意的想去改變來訪者,那他的潛意識就代表了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不滿,認為來訪者不好(產生了嫌棄)。

如果來訪者思考,我會徵詢一下對方的意見,比如香道比如茶道都可以,讓對方可以有沉靜的專注力,我也可以有專注的事情可以做,既不會顯得尷尬,也允許對方做自己。

除了短焦技術,特別是cbt技術:更注重的是認知的完整,提公升和人格底層的探索。

從乙個表象的行為情緒深挖到潛意識和認知的深處和人格的底層,這是需要時間的。

而成長起來去改變自己,去成長自己,無異於要去更改自己的認知和三觀,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多的來訪者更願意待在受害者人格裡,而不願意去成長,因為成長需要去探索一切的方式和方法給自己帶來的挑戰太難了,不如做乙個受害者來的容易啊。

所以要允許來訪者有沉默,經歷過最長的來訪者沉默期的過程是15~20分鐘。

心裡諮詢師需要自我覺察,我的風格是教練式的催他成長?我的風格還是陪伴式的?我的風格只是保持就可以了~只要來訪者不惡化,保持住當前的狀態,隨著時間和機緣的到來,自然會獲得自悟。

來訪者做心理諮詢時,怎麼判斷心理諮詢師可靠可信任?

慧心榮德心理 其他答主回答得蠻全面了,尤其是 簡單心理Uni的答案囊括了諮詢前中後都可以考量的點,吃瓜群眾之一則提供了乙個蠻新鮮的視角。我想在此基礎上補充一點點個人的看法。諮詢差不多50 的療效取決於 諮訪關係 也即諮訪雙方是否匹配,關係建立得怎麼樣,來訪是否能投入這個諮詢 投入這段關係 而這些東西...

心理諮詢師真的會心疼來訪者嗎?

成都心理諮詢師 有些會真的心疼,有些是共情,有些只是說說心疼,各種心理諮詢師都有。關於共情,有些諮詢師是發自內心的共情,有些是商業性的共情。心理諮詢師有各種各樣的,有些諮詢師天生富有同情心,有些諮詢師天生不是富有同情心的。心理諮詢師是乙個職業的身份,不代表所有的諮詢師都有同樣的風格。所以,心理諮詢是...

心理諮詢師如何巧妙拒絕來訪者送禮?

徐若航 第一,用一種相對真實的情感和來訪者互動。第二,要多理解來訪者背後的訴求。先說第一點 要真實地反映自己感受到來訪者這邊的感受和自己真實的想法。前者是一種共情 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後者是一種同情 把自己代入到當下或者別的場景下的感受 如果用一種虛假的技巧拒絕的話,作為當事人很容易發現其中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