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的期待是怎樣?

時間 2021-05-07 04:24:51

1樓:凡凡

雖然受督導的時候,督導老師們常常說的是要放下對來訪者的期待,要對來訪者保持好奇心,可是諮詢師也只是普通人,完全沒有期待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將期待控制著,監控著它有沒有影響到來訪者。說到期待的話,我最大的期待就是來訪者不管做不做諮詢,都能好好活,希望他們的願望可以實現,希望他們的人生不管苦樂,都能面對、承受,希望他們平安喜樂……所有美好的祝福我都想給他們!

至於,他們來了,他們想幹啥就幹啥,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只要不做傷害自己或者我的事情就可以了……

我早期工作的時候不做筆記的,我早年在醫院工作,來訪者很多,但是我不做筆記來訪者的事情都記得住,很細的事情也記得住,不會混亂,當時蠻多來訪者表示很驚訝。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我發現我記不住了,儘管來訪者沒有那麼多,但是我就是沒有那麼好的記憶力,我會做筆記,記得蠻細的,我害怕遺忘一些重要的資訊,甚至有時候會依靠錄音。到現在,我肯定不會錄音了,我有的時候會做筆記,有的時候不做筆記,看當下的感覺,但是沒有筆記的,我結束諮詢後會立刻回憶,記下重要的資訊、感受!

2樓:倪慢慢

我想起自己之前接過的乙個來訪者,我們一共進行了16次諮詢,ta對於自己的自我意象是很糟糕的,並且會非常迅速地鏈結到負向的東西,伴隨著一些自傷性的行為。這也正是ta想要處理的議題:與自我的關係,如何不再討厭自己。

我們的諮詢歷程,從起初的小小的進展,比如ta開始出現自我肯定的語言,嘗試關懷和理解受苦的自己,減少自我傷害,第一次主動告訴我」這週我在讀書的時候,突然覺得現在這樣子的自己好像也還不錯」,到中後期的停滯、膠著。

很多個諮詢片刻,就像是兩股繩之間的角力,一股在說「我想要好好愛自己,我也想要嘗試去喜歡自己,我真的已經在努力了」,另一股在說「我就是很糟糕的,我可能永遠也變不成我想要的那個樣子,這是一條太過漫長的路,我好像看不到盡頭」。比如,上一刻ta還在講述一件小小的變化,下一刻就開始濃墨重彩地描述很大的無望和無奈感。

那時候的我,也是無望和無奈的,我很為我們的諮詢關係感到焦慮。在這樣的狀態下,我會不自覺地在ta陷入低落情緒的時候給予乙個同理的回應,可是在同理後面又緊跟著乙個介入的動作,想要再多做一些什麼。

比如,假設ta說:「我就是很糟糕的,我可能永遠也變不成我想要的那個樣子,這是一條太過漫長的路,我好像看不到盡頭。」

我會回應道:「是啊,這真的很無奈,看不見盡頭,好像也看不見希望,有時候真的好累好累了,不知道要走到什麼時候,也很想要停下來。」

如果ta的反應是同意這個部分的,我可能緊接著一句:「但是你好像並沒有真的停下來,是什麼讓你沒有呢?」問ta堅持下來的原因,想要為ta賦能。

或是詢問道:「也許這條路真的非常非常漫長,可是你也真的做了一些努力。你能告訴我它們是什麼嗎?

而你所做的這些事情,有沒有可能對於你想要去往那個方向有一點點的幫忙呢?」從情緒拉回到行為上,想要增加ta對於改變的希望感。

但是上述這些做法,也讓我的同理變得很有功利性或工具性,好像那個同理只是為了服務於接下來的介入與處遇,好像連我也急著想要讓ta從那種無望無奈的情緒中抽離開。這份期待並不是合理或正當的。期待的背後更多的反映出來的是我個人的焦慮:

諮詢已經進行了十多次,狀況沒有進展,反而還一點點地倒退。是的,那時候的我,懷揣著一種使命必達的心情,在我的信念當中,諮詢一定要有所推進。面對諮詢的停滯現象,我在那一刻的情緒耐受度是比較低的,我難以忍受我們在同樣的狀態下停留太久。

對於來訪者來說,當時的這份隱微的期待可能也給ta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我記得這位來訪者曾經表達過,ta的父母也期待ta是快樂的,那份期待會讓ta不舒服。而我那時候的做法,或許與ta的父母曾經對待ta的方式無異。

如今,我想象著當時的狀態,我覺得那可能是一幅這樣的畫面——

來訪者ta痛苦地躺在地上,ta真的好累好累了,可我卻還推著ta,想讓ta往前動一動,再動一動。

其實,當時恰當的做法或許是,我也陪著ta一起躺下來,一起體會著地面的冰冷,一起看一看腳邊的泥濘。讓同理就只是同理,就停留在那個位置上,不要再多做些什麼。在無奈無望的心情下,「一起」與「陪伴」,或許才是來訪者真正所需要的。

然而,很遺憾的是,我是後知後覺才意識到這些,在那之前,我們的諮詢關係,已經在無聲中走向結束。

我真的想對ta說聲抱歉,與這位來訪者的工作也真的教會我很重要的部分:慢與柔。在那之後,我開始留意自己的期待,也觀察自己的期待對於諮詢可能會造成的影響。

我個人覺得,諮詢師若是能夠面對自身期待,不讓那份期待影響到諮詢本身,或是可以沒有期待,呈現出空杯的狀態,這是很需要功力的;當然,能夠說清楚自己的期待,或許也是另一種功力。

我目前還無法完全沒有期待,而我所能覺察到的期待包括:

期待來訪者有改變的動機;

期待來訪者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期待來訪者沒有自殺自傷的風險;

期待來訪者不要有跨越界限的舉動,諮詢就在諮詢的時間與空間內進行;

期待來訪者是想要走出諮詢室的,而不是想要一直停留在諮詢關係中;

更進一步的,我所偏好的來訪者則是:

有什麼感受或者想法及時表達;

可以在歷程回顧裡提供比較多的反饋。

細細一梳理其實有許多,還有一些期待或許我目前還無法說清楚。但我想,每一條的期待背後或多或少也都體現出我目前的限制性,或是夾雜著我個人的需求。

以「期待來訪者有改變的動機」來說,與動機不足的來訪者,或俗稱的「非自願型來訪者」工作是非常困難的,調動動機、建立關係是前期很大的功課,而我目前的主要接案經驗則是面向自願型來訪者。

再以「可以在歷程回顧裡提供比較多的反饋」來說,如果來訪者是可以做到這點,其實是可以幫助諮詢師得到最多的成長的。是的,你沒有看錯,即便是由來訪者付費前來,但是作為諮詢師還是會隱隱地期待來訪者也可以幫助自己在接案上有所成長。而那些願意表達、提供反饋的來訪者,其實是諮詢師群體私下裡比較偏愛的型別。

當然,另一方面,就理論取向而言,我目前除了後現代的敘事、焦點之外,也會融入人際歷程的視野。以上三者,尤其是人際歷程會常常聚焦於諮詢關係本身,進行關係的澄清與檢核。這樣的理論背景,可能也會讓我期待來訪者是願意表達和提供反饋的。

很少會有來訪者詢問諮詢師,你期待的來訪者是什麼樣子的?畢竟,這是以你為主的時間,你是諮詢當中很重要的主體。

那些客人是什麼樣子的?

客人都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作為主人感到自己的空間得到了尊重?

最重要的是,客人沒做些什麼,才沒讓主人感到被冒犯?

接著,再去想一想當他們作為客人的時候:

主人是什麼樣子的?

我想,題主會選擇諮詢,也並不是為了去滿足諮詢師的期待。以你舒服、自在的方式進行,說你當下想說的話,做你當下想做的事,如果覺得體驗不好,也無妨表達出來——

「喂,你這個來做客的傢伙,你讓我感覺不好了哦!」

四、諮詢是「已知」與「未知」的博弈。與一位作家朋友交流,談起所有的故事都是關於已知與未知的遊戲。而故事的全部功能在於,潛入已知之中,去開鑿自己的感覺與創造力,並讓隱而未現的部分,得以自然地浮現出來。

我想,未知或身後一步引導的意義也在於此。我知道我已知的,我也願意放下我的已知,不讓它干擾到故事的未知。我也虔誠地相信,我所知道的,永遠抵不上他人親自潛入其中所發現的,或他親口告訴我的。

就如魚兒潛入大海,在潛入其中的那一刻,海水泛起漣漪,便有了未知的影象與汪洋的可能。

這適用於諮詢與訪談。或許,也適用於寫作。乙個說盡所有的故事,乙個以太多的已知限縮了未知的故事,必然不會是乙個「好故事」。

我也想藉此來說一下自己對於乙個理想諮詢師的想象——

Ta可以知道自己的「已知」,包括期待、預設、事先擬定好的計畫或想要去往的下一步,ta也可以不讓自己的「已知」干擾到來訪者的「未知」,並且能夠最大程度地讓來訪者呈現出自己原本的樣貌,向未知致敬,擴大未知的影象。

在未知的海洋上,諮訪雙方都感到自在與開闊,他們馳騁遨遊,諮詢師沒有刻意想要做些什麼,ta只是在風起、浪來的剎那間,捕捉到風浪,並順勢而為,在剛剛好的時候、剛剛好的地點,做了剛剛好的事情,一切都無聲無息、自然而然。

暗暗地期許自己有朝一日真的可以如此這般,握拳~

P.S.關於事後的諮詢紀錄有很多種記憶方式啦~比如記關鍵事件、記諮詢歷程、記介入處遇、記主題、記轉折等。

一般諮詢師不太會在諮詢時間內做紀錄,因為那樣很可能會干擾到當下的互動,也會阻斷情緒情感的流動~

3樓:心理諮詢師丁元

諮詢前和諮詢中沒有期待。

諮詢之後期待來訪者能忘記我,只記得通過諮詢成長獲得的力量和經驗。

通常諮詢師都不會在諮詢過程中做詳細的記錄,因為這會分散注意力,不利於傾聽、分析、提問、總結、反饋;同時詳細的記錄也會給來訪者乙個不恰當的心理暗示,讓來訪者以為記錄每個細節很重要。而實際諮詢中雙方的工作重心和聚焦點在人,在表達,在情緒,在體驗,而非刻板的記錄諮詢內容。 而且諮詢師一般都是在諮詢過後,即刻就做諮詢總結,大部分事情還是都能記住的。

4樓:「已登出」

來訪者聊什麼內容,怎樣聊,為什麼在這個時間說這個,內容以怎樣的次序表達和轉換,其背後的動力和情緒是什麼,都是我們諮詢中很重要的、需要去關注和理解的工作。對這些部分,我們主要是跟隨,而不做要求和主導。在諮詢中不做筆記,是動力取向諮詢師的受訓要求。

以免阻斷自由懸浮注意和潛意識的流動。諮詢中做筆記,有時可用作諮詢師轉移自身焦慮的防禦方式。

5樓:雨夏

Bion說要「no memory,no desire」。

心理諮詢中,應該是要讓來訪者看到,他的面前是有無數種可能性的。如果心理諮詢師有了任何一種期待,都可能會抹煞了其他的可能性。

當然無憶無求是大神們的境界。只能一點點靠近,還不能完全做到。所以我對我的來訪者們還是有期待的:

我真的期待每個來訪者不能來都能提前請假而不是直接放鴿子啊…_(:3」∠)_

順便,每次50分鐘會談的記憶,是每個心理諮詢師的基本功。我接觸到的教育,都是禁止會談時記筆記的呃…

作為來訪者,怎樣面對對心理諮詢師的移情?

葉浟 你們的諮詢進行了一年半,我想之所以你能夠堅持下來這段諮詢關係,至少這段關係對你來說是有一定意義的。也許你覺得諮詢對你是有效的,也許你覺得通過諮詢可以避免什麼更糟糕的情形,但是無論怎麼說,乙個人堅持做一件事,這件事情對這個人一定是有意義的。也許你能夠意識到這個意義,也許不能,但是這個意義一定是存...

來訪者做心理諮詢時,怎麼判斷心理諮詢師可靠可信任?

慧心榮德心理 其他答主回答得蠻全面了,尤其是 簡單心理Uni的答案囊括了諮詢前中後都可以考量的點,吃瓜群眾之一則提供了乙個蠻新鮮的視角。我想在此基礎上補充一點點個人的看法。諮詢差不多50 的療效取決於 諮訪關係 也即諮訪雙方是否匹配,關係建立得怎麼樣,來訪是否能投入這個諮詢 投入這段關係 而這些東西...

心理諮詢師真的會心疼來訪者嗎?

成都心理諮詢師 有些會真的心疼,有些是共情,有些只是說說心疼,各種心理諮詢師都有。關於共情,有些諮詢師是發自內心的共情,有些是商業性的共情。心理諮詢師有各種各樣的,有些諮詢師天生富有同情心,有些諮詢師天生不是富有同情心的。心理諮詢師是乙個職業的身份,不代表所有的諮詢師都有同樣的風格。所以,心理諮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