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七十二章中的「無柙其所居,無厭其所生」,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0-26 05:39:44

1樓:宗義考

居境無滯,生心無住。此解可與後面「是故自知不自見」相應,自,個體,自知,知物之自性,不自見,不見物有差別相。金剛經,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度。異曲同工!

2樓:趙巨集建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xia)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2.2「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老子分析了「大威至」的原因,並提出了彌補辦法。

「狎」讀作(xia),從「犭、犬」旁,本義是犬善與人玩耍,也可引申為貓耍老鼠,有「輕慢侮辱玩弄」之義,比如狎侮狎慢狎弄。「居」是居所,民眾的立足之地。「厭」一字雙關,既是憎惡厭惡,又指厭倦厭煩厭世。

統治者不要把人民玩弄於股掌之中,不要不把民眾當人看,肆意破壞民眾的安居樂業,逼得民眾沒有立足之地而流離失所,是為「無狎其所居」。

也不能擠壓民眾的生活空間,壓榨民眾的生存資糧,使得民眾產生厭世情緒,對生活沒有一點點留戀,是為「無厭其所生」。

只要不過分壓榨民眾,使民眾活得有尊嚴,不使民眾對生活感到極度厭倦,他們也就不會厭惡統治者,也不會奮起反抗,故稱「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3樓:郭之景明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盛德治世,君王效法天道,Regal不顯,所以民眾「下知有之」,不畏懼Regal。這種治世狀態是君王大威的表現,因為「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啊!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盛德君王無為處下,所居「眾人所惡」,時刻靜心誠意不離正道,君王對賴以長生久治的大道遵行而不厭棄。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正式因為對大道遵行不厭,所以大道也不厭棄君王。所謂「得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所以盛德君王能夠明白自身應處的位置,無為處下,勤而行之,不表現出個人的智慧型和能力,自我愛惜所處的位置,不自以為貴。

故去彼取此。——因此,盛德之治,君王應該取法「自知、自愛」,拋卻「自見、自貴」。所謂「絕聖棄智」!

注:重點把握老子所言的物件,是君王,行為主體是君王!對「所居」、「所生」要以經釋經,明確所指。這樣才能邏輯貫通,明白老子所言何物,這章老子告訴君王如何看待自己權威的問題。

4樓:林錯過

「狎」讀作(xia),從「犭、犬」旁,本義是犬善與人玩耍,也可引申為貓耍老鼠,有「輕慢侮辱玩弄」之義,比如狎侮狎慢狎弄。「居」是居所,民眾的立足之地。「厭」一字雙關,既是憎惡厭惡,又指厭倦厭煩厭世。

統治者不要把人民玩弄於股掌之中,不要不把民眾當人看,肆意破壞民眾的安居樂業,逼得民眾沒有立足之地而流離失所,是為「無狎其所居」。

也不能擠壓民眾的生活空間,壓榨民眾的生存資糧,使得民眾產生厭世情緒,對生活沒有一點點留戀,是為「無厭其所生」。

只要不過分壓榨民眾,使民眾活得有尊嚴,不使民眾對生活感到極度厭倦,他們也就不會厭惡統治者,也不會奮起反抗,故稱「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5樓:衝和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注釋】狎:「狹」字的假借字,狹迫,逼迫的意思。

統治者不逼窘人民的處境,人民才會熱愛生命不討厭自己的生活。人民不討厭自己的生活,統治者才不會遭到人民的厭棄。

武王曾問於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

「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武王又問:「愛民若何?

」曰:「利之而勿害,成之而勿敗,生之而勿殺,與之而勿奪,樂之而勿苦,喜之而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宜也。

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則殺之也。

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則怒之也。

」陸游詩曰:「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舞時。」

道德經第七章,行為的無私結果成就其自私,動機和結果不一致,是不是有虛偽的嫌疑,該如何理解?

已登出 看我的文章解釋 其實用在現實生活是不一定可行的。你退未必能先但是修行中。是這樣的。 知足者富 從無私到成其私的結論轉變,必須聯絡地,放大地看。1.聯絡地看。就是說不能只看事情本身,而是要看事情做了之後產生的對外影響。比如,孔融讓梨,不選大梨本身是吃虧了,但是這種行為受到人們的讚美,後續會有好...

如何理解《道德經》尾章的「不爭」?

遺忘 我是不爭的執行者。如今,我勸大家莫信。人是動物進化來的。本性就是競爭。可人的文化卻在修飾這種競爭,讓血淋淋的殘酷,變成軟綿綿的蚊子吸血。哪怕蚊子吸血,還是吸血,吃肉的獸性。所以,我的親身經歷後,就是規勸大家,莫走這條哲學道路,是個坑。你我要吃飯,要享樂,做不到聖人的不爭的。所以,保持競爭力,加...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第八章?

老花 第八章是借水來講述為無為,或是說不爭之爭的聖人治世道理。上善若水,為什麼不是大善 至善。因為是講居於上位的聖人,最高的管理者。他的施政作為應該像水一樣,利民而不與民爭權 爭利。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修行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後面的七善就是管理人才的七個基本素養。管理者只有很好地用人而不去爭著作下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