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越耐泡越好嗎?

時間 2021-06-15 14:48:32

1樓:老哥茶道

一般來說,耐泡度是評價茶葉品質的積極指標,但並非越耐泡茶葉品質就越好。茶葉品質與香氣、口感、協調度、回甘生津等綜合要素相關,不可以單一因素作為標準。

2樓:悟茗制茶

耐泡度一定是有前提條件的:

茶水比例

水溫出湯時間並且每泡的口感要飽滿起碼不能單純水味.

如果是台地茶或者是小葉種原料製作基本都是一芽一葉製作,還有經過了提香工藝 , 基本大部分8 泡後味道就開始寡淡甜度薄.

如果是雲南大葉種山頭料製作的曬紅( 無提香工藝)採摘標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甚至一芽三葉 ,十

三、十五泡味道還是香甜

3樓:豬都笑了之知行合一

看了上面回答,一身冷汗!茶耐不耐泡要看跟誰比,茶樹大致分為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同一型別,同一區域比耐泡可以參考(注意是參考)耐泡不是茶好不好的打分專案。耐泡只是能多喝一會

4樓:老呂黃山名茶

喝茶,不可避免的會談到耐泡度這個問題,但大部分人都會武斷的說:這茶耐泡!

言下之意,是暗指這是一泡好茶。但轉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細製的西湖龍井耐泡吧,可是能說西湖龍井就不是好茶嗎?肯定是不能的。

那麼茶葉耐不耐泡,到底跟什麼有關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耐泡一定是好茶嗎?在買茶的時候,有的茶友們會詢問這個茶會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確是判斷茶葉質量的乙個方面。耐泡體現了茶葉內含物質豐富,經得起沖泡,但是與茶葉好壞並無絕對關係。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特點,要判斷茶葉的品質,要綜合其乾茶、香氣、滋味、葉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來一概而論。同樣的茶類,一般來說,茶葉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氣越豐富,品質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與茶葉品質並沒有絕對關係。決定耐泡度的因素,所謂耐泡,通常是指茶經過多次沖泡之後,我們還能夠從茶湯中感受到它的香氣韻味。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變數非常多。

1茶樹的品種

理論上講,喬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為半喬木,再次為灌木,而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條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喬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為半喬木,再次為灌木。這也是為什麼普洱茶常常比較耐泡的原因。

2茶樹的樹齡及生態環境

我們平時常說的高山雲霧出好茶,說的都是茶樹的生長環境的重要性。茶樹周邊的生態環境優美、海拔夠高、土質肥厚,出產的茶葉一定是內質豐厚、口感飽滿的,會更耐泡一些。

3葉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況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較不耐泡,而一芽兩葉或者三葉耐泡度就要高一些,這是因為粗老的原料,其內涵物質比較豐富,飲用時必然要經過很多次的沖泡,才能釋放完畢。如:綠茶的原料一般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鮮美清香。

而烏龍茶採到一芽三四葉,芽葉連枝,葉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豐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對而言,烏龍茶比較耐泡,當然也與兩者加工工藝不同有關。

另外,茶葉完整程度與茶葉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條較細碎的(如紅碎茶),由於茶葉中的物質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製作中的加工工藝

加工工藝主要是製作中的揉捻。同樣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過重茶汁浸出就會很快,就沒那麼耐泡。所以在揉捻時一定要把握輕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葉越耐泡。茶葉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紅碎茶,經過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濃烈的滋味,但是泡一兩次很快就沒味了。

5沖泡方法同樣的茶,不同人、不同時候沖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樣。這與茶水比例,還跟時間和溫度有關。對於大多數茶葉而言,如果頭兩泡沒泡好,會影響接下去的香氣和滋味。

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浸泡時間過長,就會使茶中的物質過早過多浸出,導致接下滋味變淡了

看完之後,相信大家對於耐泡和好茶之間的關係有了清晰的了解。當這些條件相差無幾的時候,可以肯定,耐泡並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較耐泡的。

5樓:筱悠

鄙人孤陋寡聞,沒見過能泡30次的紅茶。

以我的經驗來說,通常紅茶泡8次是合理的。

以【極速出湯】來提高耐泡次數的做法沒有必要,那麼如果正常沖泡還能泡到30次的茶,估計跟化石也沒什麼區別。

如果單純以耐泡度來衡量的話,我見過的極限在20次,前提有兩個:

1、不揉捻,或者揉捻很輕。

盡量不破壞細胞的結構,這樣的出湯的速度很慢,現實的例子就是,白茶有要比其他茶類耐泡一些,主要的原因就是白茶不揉捻。

2、要求很好的產區。

應該說,即便是產區極好,也做不到30泡的耐泡度,但在高野山上,我們自己做過乙份野烏龍,確實可以喝到20次左右,但屬於揉捻比較輕的型別,比較小眾。

紅茶本身就屬於揉捻比較重的茶類,從工藝上來說,是做不到30泡的耐泡度的,如果遇到了這樣的茶,倒是要提起12分的精神來。

紅茶依然是比較重滋味的茶類,有一些還會適當坐杯,否則清湯寡水喝起來完全沒有意思。

如果是很耐泡的紅茶型別,工藝、原料都在合理範圍內的話,那麼一定不是我們日常的口糧價位。

百味茶集「山川」紅茶試用裝五種紅茶一次體驗 5g*2*5共50g

以上,個人觀點,供參考。

6樓:設計太抖

這個不一定,耐泡只能說明原料特點,而且還受一定程度的沖泡手法的影響。

比如說雲南大葉種的滇紅與中小葉種的祁紅或者正山小種對比的話,一般來說前者更耐泡,但不能說前者一定好,因為都不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對比的。

7樓:御書樓茶文化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耐泡從來不是品鑑正規茶葉品質的條件之一,不管是傳統的色香味形,還是現在的五因子,六因子,八因子,都沒有把耐泡當成品茶鑑茶的要素之一。

耐泡的興起是和這些年推崇所謂的茶道文化蓋碗泡茶手法而福建茶雲南茶的營銷有關的,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福建茶都用成熟葉加工,雲南普洱神茶更是老枝老葉老梗都能吹噓上天,這些大葉子老葉老梗茶最明顯的優勢是什麼?不就是葉片老可以慢慢泡嘛,於是就揚長避短講起耐泡的事來了,要不然這些老葉大葉子茶和提倡嫩度嫩芽的傳統名茶龍井碧螺春毛峰雀舌比香味口味完整性美觀?那是可能嗎?

你見過有多少賣白豪銀針的和貢眉壽眉比耐泡,見過賣金駿眉的和普洱的比耐泡?同樣是福建茶也是按照不同的茶葉等級來區分的,有嫩度有等級不會把耐泡掛嘴邊,這個耐泡那個耐泡往往是價效比不高,等級差的大葉子老葉老梗茶可以混肴視聽宣傳耐泡最起勁。

所以說茶葉的等級很重要,今天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吧,金駿眉和普通紅茶甚至是低檔紅茶等級高品質好吧?連這樣都要反駁,你就有些偏執了。那請問是金駿眉耐泡還是普通的低檔紅茶耐泡,你願意的話用夏秋茶紅茶也行,然後比一下哪個耐泡?

這樣就不用問東問西了。

8樓:

喝茶,不可避免的會談到耐泡度這個問題,但大部分人都會武斷的說:這茶耐泡!

言下之意,是暗指這是一泡好茶。但轉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細製的西湖龍井耐泡吧,可是能說西湖龍井就不是好茶嗎?肯定是不能的。

那麼茶葉耐不耐泡,到底跟什麼有關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耐泡,就一定是好茶嗎-茶禮儀網

首先,我們要明確乙個概念,耐泡度。它的確是判斷茶葉質量的乙個方面,體現了茶葉內含物質豐富,是否經得起沖泡,但是與茶葉好壞並無絕對關係。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特點,要判斷茶葉的品質,要綜合其乾茶、香氣、滋味、葉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來一概而論。

同樣的茶類,一般來說,茶葉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氣越豐富,品質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與茶葉品質並沒有絕對關係。

那麼決定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 茶樹的品種

理論上講,喬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為半喬木,再次為灌木,而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條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喬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為半喬木,再次為灌木。這也是為什麼普洱茶常常比較耐泡的原因。

2. 茶樹的樹齡及生態環境

嚴謹地說,同等氣候生態環境下,樹齡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樹茶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樹出現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平時常說的高山雲霧出好茶,說的都是茶樹的生長環境的重要性。

茶樹周邊的生態環境優美、海拔夠高、土質肥厚,出產的茶葉一定是內質豐厚、口感飽滿的,會更耐泡一些。

3. 葉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況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較不耐泡,而一芽兩葉或者三葉耐泡度就要高一些,這是因為粗老的原料,其內涵物質比較豐富,飲用時必然要經過很多次的沖泡,才能釋放完畢。

如:綠茶的原料一般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鮮美清香。而烏龍茶採到一芽三四葉,芽葉連枝,葉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豐富的有效成分。

故相對而言,烏龍茶比較耐泡,當然也與兩者加工工藝不同有關。

4. 製作中的加工工藝

加工工藝主要是製作中的揉捻。同樣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過重茶汁浸出就會很快,就沒那麼耐泡。所以在揉捻時一定要把握輕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葉越耐泡,茶葉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

像一些紅碎茶,經過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濃烈的滋味,但是泡一兩次很快就寡淡了。

5. 沖泡方法

同樣的茶,不同人、不同時候沖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樣。這是由主要與茶水比例,還跟時間和溫度有關。

對於大多數茶葉而言,如果頭兩泡沒泡好,會影響接下去的香氣和滋味。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浸泡時間過長,就會使茶中的物質過早過多浸出,導致接下滋味變淡了。

看完之後,相信大家對於耐泡和好茶之間的關係有了清晰的了解。當這些條件相差無幾的時候,可以肯定,耐泡並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較耐泡的。

9樓:茶品可清心

喝茶時,免不了提起耐泡。

時常能聽人提起,「我這茶很耐泡,喝了十幾衝還沒變淡。」

言外之意,是說這一泡茶的品質非常好。

但轉念一想,耐泡很受個人主觀影響。

曾給老同學送去一盒桐木紅茶,收到的反饋是,「你這茶很耐泡啊,泡了超20衝湯色都沒變淺,一直有味道。」

聽完她發來的語音,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同樣的茶,自己泡到過了十沖後,滋味感就漸漸淡下去了。

怎麼這一前一後,換了不同的人泡茶與喝茶,耐泡次數會有這麼大的相差?

仔細想來,應該是每個人對於喝茶的標準不同。

有人能接受茶葉被數次沖泡後,滋味韻味徹底被泡淡,平淡如許,略帶茶香的湯水。

而有的人喝茶注重茶湯的醇厚感,但凡泡到變淡,湯感不醇,出現了水味時,就立馬換一泡茶。

眾口難調,莫衷一是。

好茶與耐泡之間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2》耐泡,不一定是好茶。

因為判斷一款茶耐泡與否,很多時候會受主觀因素影響。

比如,沖泡方法。

這點特別常見,常常有這樣的情景發生。

同樣的茶,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沖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樣。

提到沖泡對一泡茶的耐泡因素影響,涉及三組變數。

第一,茶水比例。

標準的100-110毫公升白瓷蓋碗泡茶,紅茶,白茶,岩茶,普洱等茶葉,投茶建議有不同。

紅茶和白茶,建議是放5克乾茶。

而普洱和岩茶,一次一泡的投茶標準是8克。

按照標準的茶水比例沖泡,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更能濃淡適宜,符合絕大部分人的喝茶口味。

不然投茶量多了,滋味易濃,容易浪費好茶。

而茶葉放少了,味道易淡,達不到理想的茶湯口感。

同時在耐泡表現上,投茶量多,耐泡表現越好。

之前有位朋友去外面和某中年福州男鬥茶,她拿了一泡正巖肉桂去PK別人的肉桂,結果竟然輸了。

後來拿起泡茶細看,才知道她帶的茶一泡是8克,而別人的足足是10克!

用10克和8克比,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哪怕贏了也勝之不武。

第二,泡茶時間。

茶葉的浸泡時間越長,越不耐泡。

蓋碗泡茶時,前幾沖泡茶時要快出水。

所謂的「快出水」,指從注水開始計時,等到大部分湯水倒出後,用時是7-8秒。

注水,合蓋,出湯,每個泡茶動作之間需要銜接得行雲流水,分秒必爭。

要是在一開始沖泡時,茶湯慢,浸泡長,過量的茶味會從茶葉內部浸出。

導致泡出來的茶湯,不經意間就變濃變重口味。

同時因茶味被提前大量消耗的緣故,後幾衝繼續泡茶時,茶味落得極快。

一不留神,在悶泡了兩、三衝濃茶後,一泡茶的味道就明顯變淡變薄。

第三,水溫高低。

水溫高,茶味浸出快。

水溫低,茶味浸出慢,效率低。

按蓋碗泡茶,快速倒出茶湯的做法,若是注入常溫的冷水沖泡。

那麼這泡出來的湯水,和涼白開無異。

泡茶的水溫低,反而能與茶葉的耐泡程度呈正比。

不過在平時泡茶,不論是岩茶,紅茶,白茶,普洱茶,都建議大家用沸水沖泡。

沸水泡茶能激發茶香,浸出深層次的茶味。

如果換成溫水泡,哪怕數次沖泡後,茶葉仍然會有難以激發的風味,造成浪費。

《3》一款茶是否耐泡,非品質因素的影響很多。

除了個人的喝茶口味,泡茶方法等因素外。

還包括了揉捻程度,整碎程度等。

揉捻,是很多茶葉加工時的必經步驟。

傳統的六大茶類裡,除了傳統工藝的白茶沒有加入揉捻步驟外,大部分的茶葉都經過了揉捻。

茶葉揉捻過後,葉片發生了細胞壁破裂,內部的汁液溢位,附著在幹茶表面。

如此,對提高茶湯滋味的濃度有著重要影響。

對茶葉的製作而言,揉捻程度與耐泡表現呈現反比。

揉捻程度越高,葉片的細胞壁破裂越多。

沖泡時,茶葉內部的茶味浸出速度,也就越快。

當茶葉原料品質相當,內在茶味物質積累相近時,揉捻程度高的茶會更不耐泡。

葉片的整碎程度,同樣和耐泡表現呈正比。

通常,葉片破裂破碎程度越明顯的茶,耐泡表現越差勁。

因為它們的茶味浸出速度更快,像是洩洪的水閘那般。

剛注入沸水泡茶是剎那間,內部的茶味物質便會噴湧而出。

相對而言,葉片保留完好的茶,它的滋味浸出更加勻速、有序。

因為茶樹屬於山茶科植物,它的葉片呈現為革質。

發育成熟的茶樹葉片表面,有層明顯的蠟質層,鮮葉狀態下摸起來油亮光滑。

經過乾燥製成茶葉成品,蠟質層的存在可以發揮茶味緩衝坡的效果,避免茶味物質的過快析出。

葉片破碎的茶,因為蠟質層受破壞的影響,它的茶味浸出速度自然會更快。

要是一款茶,能夠在短時間內泡出充裕的茶湯風味。

像沖泡袋泡裝的紅碎茶等,它們的耐泡表現肯定比不上條索完整的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等。

然而,揉捻程度也好,整碎程度也罷,它們都不能直觀的反映出一款茶的具體品質。

耐泡僅是好茶的標準之一,而非絕對!

《4》品嚐,更能行之有效的判斷茶葉品質。

品質絕佳的好茶,不以耐泡論英雄。

雖然,高質量的好茶,茶葉內部積累的茶味物質豐富。

從正面推論,好茶的風味表現持久、耐泡。

但反過來,耐泡未必能證明茶葉的品質高低。

更公允客觀的鑑定方法,在於認真的泡茶、聞香,品味。

沖泡後,倒出茶湯,觀賞茶湯狀態。

雖然,不同的茶葉之間,它們的工藝不同。

比如紅茶和白茶,它們內部的可溶性茶色素含量不同。

導致它們在相同的泡茶方法下,沖泡出來的茶湯顏色,有深淺之別。

桐木高山的正山小種,它們的湯色以金黃透亮為主。

而太姥山的高山白茶,茶湯顏色多以淺杏色、黃綠色為主。

但不論湯色的深淺變化如何,好茶的茶湯必然要具備茶湯清澈,透亮明淨,沒有雜質的特點。

否則,看上去湯色發暗,湯水渾濁,必然不是高品質的表現。

聞茶香時,可分為冷聞和熱聞兩種方式。

沖泡出湯後,趁熱揭蓋聞香,放在鼻端下方,屏氣深嗅。

感受茶香的型別、馥郁、層次、持久度等。

再將茶湯倒入品茗杯,小口細嚐,利用啜飲的方式,充分調動口腔內的味蕾感知。

感受湯水帶給唇齒的順滑、細膩、飽滿、滋味等多般變化。

好茶以淳和細膩,綿柔醇厚,飽滿清甜,回甘明顯為佳。

等喝過一杯茶,再回過頭聞蓋上的冷香。

溫度稍微下降後,蓋上冷香的變化,可以提供不少資訊。

茶香乾淨與否,持久與否,層次豐富與否,都能在中低沸點的香氣變化上,找到答案!

《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深秋的疾風,能知勁草。

霜寒露重,更顯出「抱香枝頭」的風骨。

縱向上,耐泡展現出一泡茶的廣度。

好茶它的內含豐富,表現力持久。

這一點,固然沒有錯。

然而,當我們去判斷一款茶葉的好壞時,不宜盯在耐泡度上看。

一葉障目,只以「耐泡度」作為衡量標準。

稍有不慎,就容易陷入誤區!

紅茶是越陳越好嗎?

一縷陽光茶業 紅茶好像沒有陳飲的傳統。紅茶的製作工藝是要求黃烷醇較深刻的氧化。先以酶促氧化主,後以自動氧化為主,經過萎凋 揉捻 渥紅 乾燥4道工序。所以其保質期比綠茶略長,一般而言在24個月。雖然製作完成後不會再去進行轉化,但如果放置時間過長,品質同樣會有所降低。紅茶的儲存條件主要是避光防潮,防異味...

紅茶的茶湯,是越紅越好嗎?

黃大 茶湯只是評判紅茶的標準之一,茶湯的顏色,跟這款茶的工藝相關,也和泡茶的手段有關,不是說越紅酒越好喝。目前紅茶流行輕發酵,茶湯顏色呈金紅色,追求花香花蜜香。對於國外紅茶審評,講究 濃強鮮 所以,紅濃是乙個重要的標準。 vincent lee 評價一款茶的好壞,要從幹茶的條索 色澤 湯色 葉底 滋...

巧克力越苦越好嗎

曉楠 巧克力是不是越苦越好,主要看個人口味 吃慣高純度黑巧克力的朋友,特別是100 黑巧愛好者的話,當然是越苦越好啦 而一些覺得50 左右的巧克力都苦的話,怎麼會覺得越苦越好呢。我一直都推崇60 80 左右的黑巧克力,沒有逆天的苦味,也不用攝入太多的糖份,又用吃到純香的可可味,簡直 完美 又到了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