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如何知道自己證得了果位?

時間 2021-06-03 15:06:08

1樓: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沙門法及沙門果。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何等為沙門法。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

何等為沙門果。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何等為須陀洹果。謂 三結斷。

何等為斯陀含果。謂 三結斷。貪恚痴薄。

何等為阿那含果。謂 五下分結盡。

何等為阿羅漢果。謂 貪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2樓:齊天大聖

上座部的沙門四果邏輯相對清晰一些,比較容易識別自己在哪個果位之上。

初果:斷除了我見,疑見和戒禁取見。三者其實是相關的。

斷我見是實證了十二因緣法,從而知道三世三界之中不存在梵我;斷疑見是指對佛法僧不再懷疑,注意,這裡的不懷疑是沒有絲毫的懷疑;斷戒禁取見是指對其他宗教的解脫之法不再信任。總而言之初果的意思是指對佛法徹底理解並且可以做到完全的信任沒有絲毫懷疑並且對其他宗教不會再信,也就是斷盡了見惑

二果:薄貪嗔,意思就是說斷掉了很多欲界的貪和嗔(不包含色界和無色界的貪),那麼究竟斷了多少欲界貪嗔算是二果呢?根據俱舍論,二果必須斷盡六品以上九品以下的貪嗔(九品為滿),也就是說沒斷盡欲界貪嗔,可是已經斷盡一大半了。

三果:斷儘下五結,所謂下五結就是指初果所斷三見以及二果所斷貪嗔(九品以內六品以上),在三果的時候就會全部斷盡(全九品貪嗔),三果的境界可以說已經不食人間煙火了,斷盡了人間的七情六慾(包括欲界天界的所有情慾),所有的飲食男女都不在愛戀,在北傳的阿含經裡,稱三果為有餘涅槃

四果:斷盡上五結,上五結包括,色愛,無色愛,掉舉,慢,無明。愛就是貪欲,包括了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愛,三果可以斷盡欲界的所有愛慾(飲食男女方面的愛欲),而四果是在三果的基礎上又把色無色界的愛欲全部斷盡,做到了三界毫無愛慾。

色無色界主要體現在四禪八定的境界中,也就是說,禪定中的妙樂或者色無色界天的美妙生活也吸引不了四果阿羅漢了。掉舉是指入定時的雜念使得心高亢或者低落,四果阿羅漢會斷盡,慢是就是高慢,到三果之時雖然可以沒有七情六慾,但是依然還有慢,而四果則會斷盡。斷無明在這裡是指徹底通達解脫之道。

所有有情之中,普遍死後必然輪迴,但只有四果阿羅漢死後可以斷滅輪迴,即無餘涅槃(還包括大乘佛教從八地開始的菩薩和佛,只是大乘佛教認為他們是不死的,但是只要死了就會無餘涅槃)

上座部佛教徒如何看待大乘佛教徒如實知見輪迴這件事?反之又如何呢?

普波居士 這就如同上學。我們上小學時懂得了2 1 1,看到中學生的1 2的題,認為他們有問題。等上了中學才知道了1 2 1。小學畢業生和中學畢業乃至大學畢業是絕對不一樣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小乘就相當於小學生 大乘相當於大學生,但也是從小學公升上來的。小乘的涅槃是有餘涅槃,大乘是無餘涅槃。這是本質上的...

如何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護法居士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身。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舍利子。所謂 如來身者永斷一切惡不善法。何以故。由能成就一切微妙諸善法故。如來身者遠離一切不淨洟唾。痰癊膿血大小便利。何以故。如來久已解脫一切骨肉筋脈故。如來身者自性清徹。何以故。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

如何還業債?佛學 佛教徒?

皓程 好好修行,如果你能成佛,就度化他們,不就解決了麼。不必強求,如果有機會,盡力彌補吧,承擔起你的因果,比你在這裡愧疚更有意義。 佛心禪意 當我們不再依賴於任何因與緣,我們就不再是業債的犧牲品。例如,如果你覺得需要有朋友的愛才能感到幸福,這意味著你還在聚集業債。如果我們還想得到表揚,如果我們還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