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儒學思想中關於「信」的方面?

時間 2021-06-02 00:18:49

1樓:杞冰楓

儒學中之信,乃誠信、信義之信。孔子評價「言必行,行必果」,乃「硜硜然小人哉」,說此類人也算是「士」中的次一等了。這裡的言必行,關鍵在於言。

如果言符合義,必行,無疑是信;如果言不符義,也要必行,就是「硜硜然小人哉」了。

2樓:拿著菜刀砍電線

信,就是守信,不過守信也是分物件的哦。

該守信的時候能守信是偉人。

不該守信的時候死守信是蠢人。

啥時候都不能守信的人,比蠢人還可惡。

3樓:顧我則笑

只要明白儒家的核心在於「仁」和「禮」,就不難理解「信」的概念了。

可能有人會迷惑,孔子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充分強調了信對人際的重要。

為什麼孔子和蒲人(衛人?)定下約定之後,又違反了約定,並說「要盟也,神不聽」。更直接的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那到底人應該信還是不信呢?

其實很好理解。第一,信附屬於仁和禮,如果信不符合禮,信就不成立。比如諸侯召天子,雖盟無信。

第二,孟子進一步闡發了這一概念。有云「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信不符合禮義,同樣是無效的。一味地要求言行一致,為了保持言行一致,以至於違反了義,就是倒末為本了。

另,論語體系強調仁(殺身成仁)和禮,孟子體系才強調義(捨生取義),這也和歷史背景有關。

4樓:活到老學到老

信就是誠實,孔子認為誠實是人能在社會上生存的基礎。

那在現實世界中為什麼會有不誠實並且能獲利的人呢?《論語》對此的解釋是因為人有自私的一面,同時人與人之間又存在見識、智力以及品質等方面的差異,所以會有人採取欺詐手段假裝誠實利用別人的欠缺來為自己謀利,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上當,所以靠欺詐成功的人只是僥倖。

再就是誠實並不是適用於任何場合的。不僅僅是誠實,在《論語》的思想體系裡,任何一種行為都得服從「義」——為社會帶來的好處最大,才是恰當的。比如,兩國交戰,我方有戰士被敵人俘虜,在審訊中是誠實交待還是告知虛假訊息?

補充一下:

1、在《論語》中,誠實屬於理性的範疇。

2、誠實不僅僅指的是言行一致。誠實還包括: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物件,能一視同仁。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中道思想?

一 見仁見智是自然而然 勢所必然 理所當然。相對主觀有客觀,相對唯心有唯物,相對微觀有巨集觀,相對已知有未知,相對相對有絕對,相對太極有無極 相對有不斷創造,絕對有不斷侷限 相對問題會不斷化解,絕對問題會不斷產生。二 心跳呼吸 冷熱苦甜 吃喝拉撒 恐喜悲怒 思想行為 生死病康 胖瘦美醜 男女老少 壽...

如何理解儒學中的「隱忍」,它又是怎麼幫助我們解決矛盾的?

樸素少年的世界 想必你想說的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吧。儒家沒有 隱忍 的說法,隱忍,必有所求,總有一日劇情要反轉。這不是儒家,但可去兵法上尋。儒家宣揚的 仁 沒錯,但不是什麼仁愛,仁德之類的假仁假義,上帝視角之類的玩意兒。仁 即眾生,眾生本來就有的 本心 無善惡之別,而是顯與隱,人不知 會一葉障目...

如何理解和評價日本的 正射必中 思想?

偉浩 靶子的高度通常和你的身高平行或者有固定的偏差,所以你其實不用瞄準,只要保證你的姿勢對以及箭自身的角度和你所站的地面平行,這些都是射箭的姿勢範疇,這樣你射出的箭,就至少和靶心在乙個水平線上了 接下來,鎖定靶子的方向,把身體現有的架構平面旋轉到靶子的方向,就保證垂直面和靶心一致了 這樣一橫 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