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6-01 23:45:29

1樓:股抻拉菲特

看了一些答案,感覺廣告內容多過實際。

第乙個色:人的感官所體驗到的外在

第乙個空:空幻的,空幻是指物件的生滅特性。就像凳子,是木頭,也是原子組成的,因為人造出來變成了凳子,也會會因為人或自然毀滅回歸原子。

第二個空:(第乙個)「空」的這個概念

第二個色:人感知的(一種)物件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感官體驗到的這些外在的事物,都是空幻的;就連「空幻」這個概念,也是我們人為所製造出來的,所以也是空幻的(人會變,人們製造出來的一堆概念也會變)。

2樓:知即是道

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心經》裡的一句名言;也是反映該經核心思想重要句子。但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

〈色〉、指我們眼睛能夠看到的所有現象,包括高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細物質,哪怕是「原子中原子」呢。〈色〉可以這麼理解,但是《心經》裡的(色〉,不是用來解釋人身以外的物質現象,而是針對我們身體說的。佛教闡述「色空」道理的前提,是基於破除我們對「人相」的執著。

並在〈色)後面緊跟著列出「受、想、行、識」四種精神反應。顯然,闡述「色空」道理的目的,在於分析論定肉體精神合成的五蘊人相、是真有還是假有這個問題。因此、《心經》裡的〈色〉,是專指我們身體-「色身」。

畢竟身體也是物質現象。

〈空〉、表示的意義是沒有實質,只有表象;如空房、空碗、空杯子。雖然和「無」是同義詞,但並不是說絕對什麼也沒有。〈空〉用在這裡就是向人們說明,〈色〉這個身體、只是表象-虛象-幻象,不是有個真的實相。

這種顛覆人們對自身的傳統認識的新知識,很難被我們接受。我們要想接受這種新知識,必須搞懂佛學《緣起論》。這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很難搞懂。

好在我們所處的是高科技時代,參照物理學量子論、物質-分子-原子-質子-微粒子等相關解釋、就能很好的理解《緣起論》。

如果在〈色空〉中間,不用上「不異」這個謂語,我們就無法理解這句話真正含義。「不異」、就是相同、相等,沒有不一樣。「不異」放這裡,是用來說明〈色與空〉是一回事這一道理。

後半句〈空不異色〉,只是主語和賓語顛倒了,但要說明的還是肉身是假象幻象的意思。

到這裡,我們就該對《色不異空……》有了清晰的認識。《色不異空……》意在告訴我們:我們一直深愛貪戀的自以為是我的身體,其實不是真實的、是假的、是幻象、是多種因緣條件合成的虛像;它不是真我。

明白了《色不異空》,那麼《空不異色》也沒必要贅述,因為〈空不異色〉是〈色不異空〉的倒裝句,再多說也是重複上述意義。至於後一句中的「即是」,是「就是」的意思,比「不異」語氣更加肯定地說明我們身體,是空象、是幻象……

我們如果能夠醒悟明白肉身現象和精神反應合成的人相都不是真我時,才能認識真理之我;然後不再妄想執著一切,達到徹底覺悟,就能獲得究竟解脫。這正是〈般若心經〉論述〈色不異空……〉要達到的目的。

這是我對《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的理解,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師指正

3樓:鐸敏

我的淺薄理解,佛法裡的「色」即物質,色即是空,即一切物質僅有表象而其核心為空,物質恰恰是通過表象來迷惑我們,所以活在世上要時刻警惕,勿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4樓:慧予

從物理的角度科學的論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https://

5樓:xxm

E=mc,E是能量 m是質量,兩者成正比並在特殊情況下相互轉換。陰成器,陽化氣,陰陽相互轉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質上只是系統與符號的差別

6樓:不知所謂

這是佛教裡的乙個概念,組成世界物質的最小單位是色聚,色聚當你看到它時它已經發生了變化。色聚即是變化,抓不住摸不透。變化本身就是色聚呈現給世人的本性之一。

世人追求轉瞬而逝的變化,往往在得到物質的同時就在走向失去。色聚是變化無常,無常的即是色聚。你的感受,觸碰到的想到的,造作的自我意識都不過是色聚變化而生。

7樓:創世女神阿庫婭

色即是空是一種說根本,色法在根本上是空的。就是說色法的本質的本質是空,並不是說色法的本質是空。不要搞錯了。

色法的本質,你要通過科學去認識,不要沾什麼佛法,因為根塵識那一套都是老一套了。

8樓:二一

色即是空,色是因緣和合而成,好比一顆樹,我們用眼睛看到這是一顆樹,認為這是一顆樹,形成樹的概念,然後認為這個樹是實際存在的,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樹是由樹幹,樹枝,樹葉形成,一層層分析下去,就是分子原子,最後連原子分子也是和合而成,並不是實有的,這顆樹其實就是由此組成,並沒有一顆恆常不變的樹,所以是空,但這個空並不是單空,不是什麼也沒有。從實相來說,色並不存在,而世俗的角度色是暫時存在的,所以緣起性空。正是因為有了空性,才會有因緣際合的一切事物,所以又是空即是色。

就像是旋火輪,其實並沒有乙個實有的旋火輪存在,而是火星加上速度等因緣條件,形成了乙個旋火輪的樣子。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所以不必煩惱。

9樓:Sean

比較感興趣,現學現賣,權當交流。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真諦,色是俗諦。俗諦讓人索取愛,真諦讓人給與愛。 愛是大愛,不是紅塵中的愛。

不同的人觀察同乙個物體,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描述,不同的「自性」就產生了不同的「色」;但這個物體是因緣所生法,否定不變性,只能叫做「空」,不可說,一說就錯。一說就摻雜了自性,就是錯的。

因緣所生法,就是「空」。不同人的觀察,就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0樓:種好每一棵樹

色即是空,是對空觀的闡述。

空即是色,是對有觀的闡述。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菩薩有了空觀的見解,並靠空觀,度過一切苦厄。

還告訴舍利子,色即是空,是空觀,破凡夫有見,空即是色,是假觀,破二乘人空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中觀,菩薩權衡兩者,中道而行。

又告訴舍利子,一切有為法從無始以來都在成住壞空,這個規律就叫「空」,這個規律是客觀的,本身沒有生滅,垢淨,增減之說。

明白了這個規律,你就知道,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六識界,生老病死,無明,苦集滅道等等吧,都是有為法,都是無常變化的,所以,抓也抓不到,人生實無所得。

明白了實無所得的道理,菩薩再以無所求,無所得的心,根據六度波羅蜜修行,這個時候,因為知道一切好的,壞的都實無所得,所以心不再受到制約,再也沒有任何罣礙,再也不會因為任何事感到恐怖,這就算遠離了顛倒,畢竟抵達涅槃的彼岸。

三世諸佛,在成就菩薩功德的基礎上,繼續根據六度波羅蜜修行,最終成就莊嚴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個咒,很厲害,一心三觀。

11樓:彭氏

所謂色就是現象,佛家稱為色;空是事物的本質,佛家稱為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說現象中含著本質的東西,本質又通過現象為人所感知,因此色與空經由事物及其發展過程相聯絡,此處的「即」字,就是指他們的內在關係,可以互相匯出的等價性;個人認為「色即是空」與恩格斯所說「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如出一轍。

12樓:護法居士

復次善勇猛。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色蘊內不在色蘊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亦不在受想行識蘊內不在受想行識蘊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眼處內不在眼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亦不在耳鼻舌身意處內不在耳鼻舌身意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色處內不在色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亦不在聲香味觸法處內不在聲香味觸法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眼界內不在眼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亦不在耳鼻舌身意界內不在耳鼻舌身意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色界內不在色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亦不在聲香味觸法界內不在聲香味觸法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眼識界內不在眼識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亦不在耳鼻舌身意識界內不在耳鼻舌身意識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一切法內不在一切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

13樓:阿公尺

佛法來講,任何事物分「相」「性」

「相」就是外表表現出來的東西,「性」則是事物內在的本質。佛講,事物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在不斷變化,所以事物也是不斷變化的,前一秒和這一秒的事物表面上看沒什麼不同,實際內在已經不是完全相同的了,所以,沒有乙個固定的「性」能代表這個事物,這叫「無自性」,也叫「性空」。

再來看佛法裡「色」代表什麼,心經開頭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蘊是佛教關於人體和其身心現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理論,一切生命都是五蘊和合的產物。五蘊分別為:

色、受、想、行、識。色蘊為五蘊之一,指的是一切物質。後面四蘊覆蓋了人及一切眾生的精神世界。

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都是前面提到的相,所以色即是空就是講,一切物質是沒有自性的,緣起了各種要素組成了物質的相,緣滅了物質也就不存在了一切物質是沒有自性的,本質是空。同樣的,精神意志也是如此,經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14樓:土示塵者是命也

色-物質,

空-意識。

色即是空-物質就是意識,

空即是色-意識就是物質。

我們現在學習的馬哲認為: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唯物一元),

物質決定意識。

也就是說,

佛教認為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質,

而物質也不決定意識,

物質和意識是乙個東西,

具體是啥我也不知道。

15樓:無夢神遊

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只是你看不懂罷了。

三界唯心,所以空也是心,有也是心,所以色空不二。

下面是更為詳細的闡述。

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這段對三界唯心做出了詳解)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

所以者何?鬼天人等所見各異。(這段是對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做出來詳解)

心不知心,亦不見心。何以故?是心性空,是心無法,是心無形。所以者何?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這段對心不自心做出了詳解)

16樓:釋迦摩尼佛

(心經中每個字都很重要,解釋要詳細認真,一絲不苟,所以說的可能會有點囉嗦)

凡是能看得到的相,都是虛假的,都是眾生的虛妄心裡頭,變現出來的虛妄相。

色的相,空的相,一樣都是虛妄不實,既然什麼都沒有,色與空有何分別?

凡夫執著於有,無論什麼境界,都認為是真有的,只看到色,看不到空。

二乘明白了空的道理,又偏在空的一邊,所以只看到空,不看見色了。

觀自在菩薩,講的是大乘法,圓通自在,沒有一些窒礙,所以說色和空,空和色,都可以圓通融合的。

色譬如波,空譬如水,水就是波,波就是水,離水無波,離波無水,所以叫做「即」。

也不是有了波就沒有水,有了水就沒有波,水就是波,波就是水,名目兩種,實在是海浬頭變現出來的。

譬如空和色,一樣都是虛妄心裡頭變現出來的。

所以觀自在菩薩,說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還怕沒有智慧型的凡夫,和智慧型淺薄的小乘不明白,所以重複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空,是真空,是妙性的空,不是斷滅的空。

小乘的蠢貨,認為色滅掉了才是空,空滅掉了才有色。又有疑惑色的外有空,空的外有色。這都是著相的見解!

現在說的,是色空不二的道理。

按照三諦的道理來講,

空是真諦,色是俗諦,

色空不二是中諦。

真諦可以破凡夫執著色的見解。

俗諦可以破二乘執著空的見解。

色空兩種執著的見解都破了,就是中道第一義諦!

若是照三觀法說起來,

色不異空,就是空觀。

空不異色,就是假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中觀。

總體就是說色空一樣的道理。

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沉變 佛言大王。往昔暱彌王者。我身是也。不放逸力不可思議。帝釋分座。尚無貪著。是故當知於佛法中勤加精進。住不放逸。大王。何謂佛法。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時淨飯王聞是說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眾生皆應是佛。佛言。大王。眾生不住顛倒見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實際。或名法界。...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怎麼理解?

月天子 只因為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故人聞而不解,就執色與空定異,由執定異故,於色等五蘊外別取空相,此即墮惡取空中。為遮此義,故說色等五蘊不異空,非離色等外別有空。又有一類人於空取證,墮無為執,或者如痴禪闇證,都無所見,也無所說,以為此痴暗寂靜處為涅槃空相,故遮此義說空不異色。又空理真如非與色蘊等五...

請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是否與後面「空中無色受想行識等句」有矛盾。

智力低下善護念 我個人建議,這個心經幾句話,您多讀幾次,我覺得好像我讀一百次和五百次的理解都有更深,您問的這裡,剛好有個起承轉合。是故。我覺得可以琢磨一下。 愛你的人 題主很愛思考,這點很好!其實吧,所謂的矛盾對立只在三維世界存在,在多維空間沒有矛盾的說法。佛語也是站在多維空間說的,所以看上去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