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書籍的傳承脈絡是怎麼樣的?為什麼他能傳下來的著作字數如此多?

時間 2021-06-01 15:52:55

1樓:getnewer

同樣是編年體史書。

孔子的《春秋》開篇「隱公元年」一共75字左右。

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開篇威烈王二十三年,大致4千多字。

字數差異那麼大,並不是說孔子不能寫,而司馬光喜歡灌水。

而是因為春秋時期,孔子是在竹簡上寫字,而司馬光可以用廉價的紙筆,因此客觀條件下允許司馬光可以更方便的記述。

同樣,為啥先秦時代的典籍大多數失傳了,而明清時代的書籍氾濫到乙個人有生之年都看不完的地步。

戰火年代是一方面,印刷術大規模的的普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回到題目,為什麼柏拉圖《理想國》字數那麼多,同時期中國典籍字數卻少?

或者再進一步,什麼亞里斯多德能寫出並流傳下幾百萬字的著作,而同時代的孟子卻沒有。

當然是因為在希臘三傑時代,三傑發明了超越時代,且被三傑獨享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嘍。

如果沒有超越時代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如何解釋柏拉圖《理想國》字數那麼多?亞里斯多德能寫出並流傳下幾百萬字的著作?

如果不是被三傑獨享,如何解釋同時代的雅典,那麼多的哲學家,只有三傑如此高產?而其他哲學家,要麼著作失傳,要麼只有只言片語?

而隨著三傑死亡,超越時代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失傳了,所以歷史又恢復了常態。

在蔡倫的造紙術出現以前,文字的載體有石板,泥板,木板,竹簡,樹葉,青銅器,陶片,娟,以及莎草紙。

莎草紙好用,但是卻是埃及獨有的一種物產。

如果三傑時代,尤其是亞里斯多德真的用的是莎草紙的話。那麼結合三傑的著作字數,應該可以推算出三傑消耗的莎草紙數量吧?

此外,孤本不宜流傳,因此三傑的著作可能是大規模流傳,而在古希臘,不可能只有三傑一家哲學家吧?那麼通過三傑消耗的莎草紙數量,可以推斷出整個古希臘哲學界的消耗數量。

進而可以推出古希臘城邦,整體消耗的數量。

進而推出古希臘和古埃及的商業規模,以及古埃及的莎草紙產量。

那麼古埃及每年度的莎草紙產量是多少?支不支援三傑的消耗?

如果從這方面考慮?各位是不是對三傑的著作能有全新的認識呢?

2樓:

建議英語好的同學直接閱讀這個維基百科,一目了然:https://

en.m.wikipedia.org/wiki

/Pseudo-Aristotle

3樓:

他們如何有這麼多著作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三層意思:第1,作者的時間是否允許。上面的回答全是圍繞這一方面。

第二,他們著作的成本,上面的回答全部迴避了這個問題。無論是泥板、莎草紙、還是羊皮紙。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都是極為昂貴的東西。

司馬遷是在國家的財政下才寫下《史記》,而所謂的古希臘聖賢們呢?即使寫了下來,但儲存它們的成本呢?泥板存放空間就是個大問題,而莎草紙和羊皮紙壽命不長,需要大量的人員反覆抄寫。

而憑莎草紙和羊皮紙的厚度,聖賢們那些囉嗦的著作分分鐘一本就要裝乙個房間。錢從何而來?

第三,我們中國歷史裡,絕大部分的手抄本都存在錯漏問題——所以有一大堆通假字。而神奇的是,所謂的古希臘文獻多種抄本基本一模一樣,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4樓:

這麼大工程量肯定是後來編纂的,而且是團隊化的,就像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團隊,乾隆的四庫全書團隊一樣。

歷史上肯定是有這麼個人,但說沒說,誰知道。後來人先立個時間座標,慢慢把學術網他身上套。這不是造神運動嗎,呵呵

5樓:我是大俠了

我認為壓根不是亞里斯多德乙個人寫的,很多是他的徒子徒孫寫的署上他的名。因為亞里斯多德在雅典建的呂克昂學院一直持續到東羅馬帝國時期,持續九百年左右,這就保證他的學說有個傳承。

至於說那麼多著作風格一致,因為有人把幾百年託名亞里斯多德的書,做了乙個大的整理,使得風格統一。這不是沒可能,司馬光弄了乙個團隊寫《資治通鑑》,司馬光的乙個主要工作就是把那些從正史裡抄的文字,進行改寫,使風格統一。所以我們現在看《資治通鑑》,感覺前後一致。

要知道,《漢書》有好多東西抄《史記》的,但是你一讀,明顯感到寫作風格不一樣。但是讀資治通鑑就沒有這個感覺。

至於有人說找到二世紀的紙莎草文物記載亞里斯多德的作品,這並不能證明全是亞里斯多德寫的,因為亞里斯多德死在西元前四世紀,距離二世紀都隔了四百多年,作品傳的走樣很正常。

托勒密一世是亞歷山卓最親密的將領之一,他所建造的亞歷山卓圖書館,收集了50多萬卷,號稱集合了希臘世界所有的書籍,很多都是手稿,其中包含很多亞里斯多德的手稿。一世紀時候,凱撒燒了亞歷山卓圖書館,裡面的書籍損失大半,剩下的在後來幾百年的動盪裡也都丟的差不多了。所以說亞里斯多德手稿是不存在了。

我們所掌握的證據,只能證明他這個人存在,有不少作品,根本無法證明這些作品就一定是他的,

6樓:楊敬禹

舉個例子,鄧安慶老師翻譯《尼各馬可倫理學》,他說國內有些翻譯,有從英文本翻譯,還有從希臘文翻譯的,但是鄧安慶老師從德文本去翻譯。

為什麼,因為今天的這些古希臘著作,就是從德文開始,現在的希臘文,是後來翻譯成希臘文的。從希臘文翻譯的已經離原來的意思很遠了。德文本,是四百年前整理的,這個整理的過程。

已經不是原來都著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阿拉伯語過來的。

阿拉伯帝國時期,提到過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的,起碼幾百人,流傳下來的東西也很多。阿威羅伊,阿拉伯帝國晚期重要的亞里斯多德主義的代表人,據說他寫作的東西卷帙浩繁。但是,留下來的,極少。

哪去了。德文版的「古希臘著作」裡都有。

也理解吧,西方人表音文字,這樣的文明,文字的流傳傳統和我們不同,我們是一字一句,幾千年幾乎不變,而他們是,一代又一代,口頭傳承,思想演繹。最後留下來的,肯定很多東西。而且,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以我們的歷史思維去思考他們的歷史思維。

完全錯位了。

很多人的回答,根本沒有回答到點子上

7樓:仇蕾全

其實題主的問題很有價值,在紙發明之前,口頭神話可以很長,著作必須短,文言文也是為了適應昂貴或笨重的書寫載體才簡短的。羊皮或草紙的成本都高得嚇人,即使今天還是高得離譜。想想電報吧,古歐洲人用著電報的成本,可能寫那麼長的文章?

8樓:高階思維

還真有人把這事當個正兒八經的問題來問?字數多少和內容多少完全是兩碼事。一本書印刷百萬冊,字數上千萬,但是內容卻有可能少得可憐。

樓主你確定先秦作品是在字數上還是在內容少於希臘?你根本就統計不出先秦和希臘作品一共多少抄本,你也就統計不出總的字數,更無法得知他們需要多少紙張竹簡。所以那種認為書籍載體不足以支撐希臘作品的謠傳可以休矣。

如果要問內容多少,這個前面的人已經回答了。有一點需要指出來,中文字的複雜也是使得作品字數少的乙個重要原因。

9樓:

亞里斯多德的傳承參Jonathan Barnes, Roman Aristotle, in: Jonathan Barnes & Miriam Griffin: Philosophia Togata II,這篇文章質疑了所謂的他作品失傳數年然後由Andronicus編輯重現天日的傳說。

並且這個質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值得作為當下考察這一問題的入手文獻。

其次亞里斯多德算是高產,但並不特殊,Democritus和Epicurus都不遜色,甚至比他多,只是作品基本沒有傳下來。而略晚一些的Galen就更多了

上面關於亞里斯多德作品流傳的回答很多錯,所以想搞清楚問題別指望知乎上問問。你如果至少不能讀英文,那麼就很困難。

如何理解亞里斯多德 實體 的定義?

ReHuo 一丁 亞里斯多德的 實體 概念,伴隨著亞里斯多德研究的深入,對於實體的判斷是乙個變化的過程。亞里斯多德是一位問題探索型的思考者,他的概念都是圍繞著 問題 而出現的,把握住問題就把握了方向,實體概念是圍繞著 什麼是存在 這個問題而衍生出的回答。亞里斯多德先分析了 什麼是存在 他思考的角度不...

如何總結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

交流電 亞里斯多德的英文名 Aristotle 前384一前322 你可以自己算一下,他活了幾個年頭 他的背景 古希臘哲學家 博學者 柏拉圖的學生,西方哲學三大扛把子之一。他都搞哪些領域?答曰 道德 美學 邏輯學 科學 政治和玄學。他的作品包括已知最早的形式邏輯研究。19世紀晚期,這些觀點被吸納入現...

怎樣理解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

蔡時中 人類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是有目的性的。但物質 非生物 的運動卻沒有。唯物主義哲學理論的乙個核心想法就是將客觀和主觀分開來。客觀 萬有引力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光折射的目的是什麼?是因為需求麼?還是本來就是那樣子的?如果這個世界的存在,是基於需求和目的而存在的,那麼精緻的乙個世界,必然引導出乙個話題...